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艱難寫一文
2008/08/16 00:58:03瀏覽558|回應1|推薦12

近兩、三年多來,越來越不喜歡閱讀批判性高的文章。

也許個性真的變了吧。從前喜歡看政論節目,覺得那些名嘴真有學問,極為流利的發表一連串想都沒想到的觀點,所有表面看起來好的事情原來背後有這麼多內幕或者隱憂,真是太絕了。

後來慢慢發現,原來那些犀利凌人的言論背後,大多只不過是狹隘的成見而已。真正對問題深入了解的專業人士,講起話來總是語帶保留,不敢對問題直接進行肯定性的結論陳述。即使是肯定的論述,也保持了平和,盡量不參雜情緒--或者也可以說是所謂的意識形態--在其中。因為,學問總有繼續討論和發展的餘地,唯有保持平和的論述態度,才能建立起普世性的溝通平台,讓其他人也能夠一同參與到問題裡面來。這才是真正的尊重真知、尊重學問啊!

今天看到了一位知名作家的文章,突然讓我又想起這件事。那篇文章類比了兩個事件:北京奧運開幕的盛大儀式與好萊塢新片「神鬼傳奇3」。大意是說,好萊塢電影一如往常的將白人優越的理念包裝於商業電影中,該片即是由現代社會的白人將古老的中國解放,白種人代表現代性的救贖,因此該片充滿西方人的辱華思想。另一方面,中國自己卻也受限於這種西方人優越的角度,習慣性的認為中國不如西方,因此將北京奧運開幕辦得像帝王接受萬國朝覲的儀式一樣,並且卯足全力表述自己的文化成就,以使自己在西方人面前得到自信。

不知道我是否有扭曲到這篇文章的原始義涵。為了使敘述簡潔,不得不使用詮釋性的方式提綱大意,而非照文鋪敘。就以上我對該文的了解而言,作者很可能只是要說「中國人,做你自己」這樣的話而已。依照文章的意思延伸,作者很可能只是想告訴中國人,不必刻意鋪張以謀求西方人對你的另眼相看,只需依你原來的生活態度,譬如保持樸實無華、節儉與謙讓的美德,經營對國際的關係即可。

以上這段完全是我個人的臆測。但我相信,若是作者寫這篇文章有什麼目的可言的話,大致上應是如此。有趣的是,為什麼文章從頭到尾,讀起來有這麼強烈的批判性與說教意味呢?這篇文章要是抽離了批判,直接照我所臆測的那段主旨擴充描述,是否也可以表達出同樣的理念呢?

我的意思是,我覺得這篇文章的主旨很有內涵,而它是以負面性的敘事方式來完成;我所想知道的是,它是否也可以用非負面的敘事來達成呢?

好文章難寫啊!一直以來,看過許多人習慣以負面性的敘事手法來作文章,或者文章充滿了意識形態上的說教。但是,我也看過一些美國學者,用非常中肯、平和、略帶商量的口吻寫作書籍。美國人真的都這麼邪惡的鄙視非白種人嗎?

在學術上破除西方中心論,美國人自己盡最大的努力去達成,而且他們還覺得不夠好,不斷提出新方法論--譬如在歷史學上,他們已經認識到西方中心論根植於其固有的學術傳統上,學術語權、語意詮釋即帶有西方中心思想。因此他們全盤放棄,重新使用「全球史」這個名詞來取代「世界史」。「全球史」使用很大幅度不同於以往世界史的敘事方式,重新以非西方、非資本主義和非帝國意識,並大量借重人類學對非西方世界的研究成果,重新闡釋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對於西方人消除種族成見的努力,我們曾經表揚過他們嗎?

批判性的文章好寫。只要抓到「相對性」這個訣竅,什麼觀點都可以再提出相對觀點。但是,批判性本身只是一種求真知的精神,不應該植入敘事手法中啊!植入了批判性的敘事模式,就像帶有意識型態的西方中心論一樣了啊!

今天,我嚴肅的開始想這一問題:如何改變一種敘事習慣,養成另一種新的、非負面性的敘事模式,這是長久以來困惑於心的。如今,我艱難的重新練習,句句斟酌,以期寫好這篇文章。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moreheart&aid=2134232

 回應文章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真不容易‧‧‧
2010/01/10 08:41

用這樣的方式要求自己,真不容易。

學者與政論家的差別大約也就在其目的性吧‧‧‧

不過,廿餘歲的您,如此自我啟發,將來或不應以學者自限

應該以思想家自期‧‧‧

今天我們台灣,不歸於楊,則歸於墨,學者太多了,會不會?

泥土有感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10-01-10 11:33 回覆:
哈哈,學者太多啊...
的確是有很多好為人師之輩,處處都要主動「指導」我們這些年輕人。
好像年輕人沒有一個不是充滿無知與蒙昧的....
我都快應付不來了= =|||
哈哈哈,您真是好人啊!對晚輩提攜不遺餘力呢^^
我就來當大思想家吧。

一點心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