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與巴拿巴道兄的宗教對話】04聲聞與緣覺的差別、石頭是否具有佛性及其他問題
2024/02/17 20:00:10瀏覽672|回應6|推薦39

(巴拿巴道兄提問,此處為節錄)

1.
「三十二相,是指福報圓滿的人(包括世間轉輪聖王和大乘佛陀)具備的圓滿相貌」
「八十種好則是大乘佛陀獨有,是在三十二相中又具備更加圓滿殊勝的相好,顯示佛陀福報超越轉輪聖王之處。」
不過小弟有個小問題
就是八十種好是否僅限於大乘佛陀?
還是也包括菩薩摩訶薩或是等覺菩薩?
因為彌勒下聲經裡面有提到:
「是時修梵模即與子立字,名約彌勒,彌勒菩薩有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莊嚴其身。」(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之「彌勒三經暨本願經」,第二十八頁)
當時彌勒菩薩應該還沒有乘佛但是已經有八十種好了

2.
不過小弟有個小問題
就是「聲聞乘」跟「緣覺乘」有何不同?
(中略)
只是小弟覺得「聲聞乘」跟「緣覺乘」都是小乘
講究字度而不講求杜仁
那二者區別何在?

依您所述,兩者的區別應該是所修行的法門不同
只是「緣覺修習十二因緣」
「緣覺」跟「十二因緣」都有個「緣」字
「聲聞修習四諦,成就阿羅漢道」
可是「聲聞」跟「四聖諦」有何關係?
修行四聖地的阿羅漢為什麼被稱為「聲聞」?

3.
一般人可能認為石頭是非生物缺乏靈性
但其實依造西遊記
石頭裡可以生出通靈十元孫悟空
施洗約翰也說 神可以從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馬太福音3:9)

針對這部分小弟有兩個小問題
第一
您認為石頭是生物還是非生物?是否具有佛性?是否能乘佛?
第二
您提到「一闡提是指極難成佛的人,分成大悲闡提與斷善闡提」
「《涅槃經》中說,五種性的後三者,定性聲聞、定性緣覺,乃至斷盡善根的一闡提,最終都會修行成佛」
斷善產提可以乘佛符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此一俗語
可是「大悲闡提」是否能乘佛?
因為如地藏王菩薩的大悲院就是地獄不空是不成佛
如果地域還沒空
那地藏王菩薩能乘佛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點心回覆)

尊敬的巴拿巴道兄:

開春吉祥!針對您提出的幾項問題,需要闡述內容較多,小弟還是用專文回覆好了。首先關於三十二相與八十種好,是否為大乘佛陀獨有,等覺菩薩或補處菩薩是否具備的問題。古人說:「三祗修福慧,百劫種相好」,說明成佛的過程需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第一阿僧祇劫從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位,直到證入初地菩薩(歡喜地)。通常此時已具備三十二相,因為經上說初地菩薩的福報生在世間能做轉輪聖王。接著第二阿僧祇劫從初地修到七地(遠行地),證入八地菩薩(不動地)。八地菩薩開始為第三阿僧祇劫,此時修行會任運產生,不用特別作意,煩惱習氣會自動斷除,直到十地(法雲地),證入等覺菩薩。此時智慧已經與佛平等,僅存一品微細生相無明尚未斷除。然而等覺菩薩若要成就大乘佛道,尚須一百大劫修相好(八十種好),才能成為補處菩薩,示現八相成道。彌勒菩薩已是補處菩薩,當然已經圓滿三大阿僧祇劫又一百大劫的修行,因此三十二相和八十種好都已具備。但其他的等覺菩薩,若是還未圓滿最後一百大劫修行的,便無法具備八十種好。但有些等覺菩薩是已經成佛過,又倒駕慈航示現等覺身份來渡眾生的,比如觀世音菩薩,過去久遠劫前已作正法明如來,如此也會具備八十種好(但祂可能會隱藏這些相好)。

* * * * * *

關於聲聞乘與緣覺乘差異的問題,聲聞乘的名稱與內容來源於佛陀最初說法,在鹿野苑說四聖諦渡化五比丘成就阿羅漢。五比丘因為聽聞佛所說法,依理內觀思維而成道,因此稱作「聲聞」。相較於辟支佛,祂們未必聽佛說法才成道,而主要依靠自己觀察因緣生滅無常而覺悟。因此經上說:「無師獨覺,故名為佛。」佛的真正含義是不依靠外在師長的教導,憑藉自己的本具智慧,謹慎深刻的省察內心而覺悟大道的。如同釋迦世尊經過長年參訪與苦行後,最終在無人教導的情況下,獨自在菩提樹下坐禪四十九天,夜睹明星而悟道;辟支佛也是在無人教導的情況下,獨自入山修行,春觀百花開,秋睹黃葉落,從中覺悟因緣無常之理而成道。因此阿羅漢必得在佛法住世期間,聽聞學習佛法而修行成道。辟支佛根性的人則有兩種情況:若生在佛法住世時代,聽聞十二因緣法修行成道,稱為「緣覺」;若生在無佛法的時代,憑藉自己的善根智慧修行成道者,則稱為「獨覺」。

關於四諦的內容,即是「苦、集、滅、道」。前二者闡述世間因果,人世間乃至三界六道的眾多苦難是果,其因來源於眾生煩惱所積集的業力(包括善業、惡業、無記業,因雜染且具有對待關係故稱為業),受業力束縛而自取苦果。後二者闡釋出世間因果,滅即涅槃不生不滅、常樂我淨的永恆安樂之果,其因來源於修道斷除煩惱,不再積集業力,便能解脫束縛達到樂果。關於苦和集的內容,經典上有十分詳細的敘述,比如三苦(苦苦、壞苦、行苦)、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是眾生決定必受的苦,其餘尚有天災人禍等未定之苦。集的煩惱,唯識宗典籍《百法明門論》中提出了六根本煩惱:貪、瞋、癡、慢、疑、惡見等,又提到二十種隨煩惱(忿、恨、惱、覆、誑、諂……)。如此大量的煩惱積集導致了大量的苦果。滅除煩惱的涅槃境界,主要具備真常、真樂、真我、真淨的功德,此即是小乘的偏真涅槃。欲得涅槃須修道,主要指三十七道品: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這是所有修行的基礎。

三十七道品的具體內容網路資料已經很多了,以下這篇解說十分詳細,道兄可參考:
https://www.zgs.org.tw/indexdetail.php?pid=94&sid=185&cid=1171

其中最重要的是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大抵人會執著世間的五欲享樂,就是因為不能如實觀察這些欲樂的真相。一般人最深的執著乃是淫慾之樂,正是因為不了知身體污穢,猶如畫囊盛糞的本質,如果能經常觀照身體的不淨相狀,便能逐漸捨離淫慾之心。淫慾與其他的各種樂受都屬於壞苦,由樂變苦之意,即無論錢財、名聲、飲食等等,享用時雖有短暫快樂感受,但享用過度或失去時卻會令人痛苦;但即使不耽溺欲望享樂,身心仍不斷變遷衰老,美好的一切都會隨時光流逝,不得永久停駐,稱為行苦。受用享樂的內心思想亦不真實,時時變化,喜厭無常;人之軀體為外在四大物質(地、水、火、風)假和產生,生住異滅,本無實體,其中亦無真實主宰的自我。因此經典中有個關於欲樂的比喻,就好像人體身上長了一個毒瘡,時不時發癢,用手搔癢雖能得到暫時的快樂滿足,但卻愈搔愈嚴重。唯有用正確方法醫治,使毒瘡痊癒消失,才能獲得永久的平靜之樂。因此五欲之樂不能只是去搔癢滿足它,而要修觀慧拔除欲望之根,才是長久之計。如此經常觀察思維,便不再耽著世俗欲樂,而能從中解脫。

而在修三十七道品之前,通常還會修五停心觀:多貪眾生修不淨觀,多瞋眾生修慈悲觀、多癡眾生修因緣觀、多障眾生修念佛觀、多散亂眾生修數息觀(有時與安般念視為相同方法)。每個人依據自己的問題加強以上各個方面。此處修不淨觀與四念處第一項是相同的,可見不淨觀的重要性。而數息觀即是前面曾提到的「止」(奢摩他),其他則主要偏向「觀」(毗婆舍那)。這便構成最基本的止觀法門。也因此佛經上將不淨觀與數息觀稱為二大甘露門,南傳的比丘經常只有專修這兩項。

聲聞在修行以上五停心觀與三十七道品後,將可依次斷除見惑和思惑。見惑指見解上的迷惑,共有八十八品,分為五類: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這五類屬於觀念上的迷惑(類似現在所說的意識形態),層次較淺容易斷除,稱為五利使;思惑指思想上的迷惑,共有八十一品,也分為五類:貪、瞋、癡、慢、疑。這五類屬於心理深處的迷惑(類似現在所說的潛意識狀態),層次較深難斷,稱為五鈍使。當修行人斷除見惑後便可證得初果須陀洹,思惑則於二至四果次第斷除。

* * * * * *

關於十二因緣,其內容為: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以下這篇可供參考:
http://www.fodizi.tw/fojiaozhishi/4650.html

簡而言之,十二因緣是在闡述眾生輪迴生死不斷循環的過程。首先是過去的「無明」煩惱產生了「行」(有所造作,產生業力),於是第八阿賴耶「識」(大約是俗稱的靈魂)便依照業力善惡的情況,遇到有緣的父母便去投胎;入胎時最初的小胚胎狀態稱為「名色」,意謂已經具備物質(色法)身體,但沒有其他功能;隨著胚胎逐漸成長,發展出眼、耳、鼻、舌、身、意等「六入」,能夠吸納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但還未出胎稱為六入,出胎後則稱為六根;出胎後六根開始對六塵有所接「觸」,生起認知作用;認知後產生覺「受」,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捨受)等;進而心中產生喜歡與厭惡的分別,簡稱就是「愛」(包含了對立面的憎);既有所愛,便有所追求,有所「取」;取的過程與行是一樣的,有所造作便又產生業力,於是便「有」果報,包括現世的果報與來生果報;故而此生結束後又再去投「生」,既生了便又要「老死」,如此循環不已。

此十二因緣包括三世兩重因果。無明和行是過去世之因,識、名色、六入、觸、受為現在世之果;愛、取、有為現在世之因,生、老死為未來世之果。與聲聞的四諦法對照,生、老死為「苦」,愛、取、有為「集」,因此十二因緣與四諦是相通的,只是分析更為詳細。而以上順著十二因緣便是生死流轉,若要修道出離,便是逆著十二因緣:若要無老死,便不應投生;若不要投生,便不應愛取以免有果報;若不要愛取,便應遣除欲望,並於六根接觸六塵時不分別一切的苦樂的覺受;如此修行,自然進入奢摩他的定境之中,以致於連名色產生的物質身體都不再執著了;如此在定中觀察心識,逐漸明瞭心識的本質亦是虛妄幻化;超越幻化的心識影像看到最初的無明根源,便能息滅無明而成佛道。

此處補充說明人的身心由「五蘊」(或稱五陰)構成: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色蘊」是物質身體,相當於以上名色、六入(六根)等,唯識學所說的六根為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相當於大腦神經);「受蘊」是六根接觸六塵產生的覺受,相當於以上的觸、受,唯識稱為前五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則屬於想蘊);「想蘊」是心理思維,唯識學稱為第六意識,能產生愛憎喜厭的分別,即是以上的愛、取;「行蘊」主要是生理與心理自然遷流衰變的過程(不經由受和想的自然遷謝變化),此無意識的遷流來源於我執,即是唯識所說的第七意識,因此也可指以上十二因緣中的行,具有造作的涵義(由我執促使想蘊進行愛取造作);「識蘊」便是唯識所說的第八阿賴耶識,和以上所說的識是相同的,是由無明產生。因此通常修道的過程,就是以奢摩他的禪定力,次第破除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便能回到根本無明的狀態而將其破除,成就聖道。

必須說明的是,佛陀在宣說小乘法時期,只有提到唯識學的前六意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並未提到第七識(末那識)與第八識(阿賴耶識)。而小弟以上的敘述則採用大乘的觀點,將想蘊稱為第六意識,行蘊稱為第七意識,識蘊稱為第八意識。五蘊在小乘的觀點裡,行蘊通常僅表示身心自然遷流變化的狀態,識蘊則僅指無形象的業力而言(也有觀點認為是前六意識)。這便是小乘與大乘的分別,小乘認為「我空法有」,色、受、想所構成的自我身心為虛幻不實,但構成色法的基礎物質(鄰虛塵,鄰近於虛空而不可再分割的基本原子)是真實存在,行蘊、識蘊因此也是客觀而實際的存在;大乘則認為「我法皆空」,鄰虛塵也是空性,是由自性如來藏因一念無明所產生,因此行蘊、識蘊也都是空性。也因此某些觀點認為修行人破除色蘊、受蘊、想蘊便可成就阿羅漢聖果,這是以小乘觀點為基礎的說法;大乘則認為必須再破除行蘊、識蘊,才能算是阿羅漢。

小弟之所以將十二因緣與五蘊拿來類比,是因為四諦和十二因緣都只是提出修行的觀念和方法,而沒有提到修行的實際過程。無論聲聞、緣覺或菩薩,其修行過程一定都是經歷次第破除五蘊的過程才能成道(大乘行者在破除五蘊後才進入最初位階的菩薩,其後的修行之路還非常漫長)。而在破除五蘊的過程中經常會有來自外在和自己內心的干擾,往往會使人前功盡棄,甚至走火入魔,因此《楞嚴經》中提出「五十陰魔」,詳細解說破除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過程中分別會面臨的十種魔境(各列舉十種,實際上應當不只十種),使修行人謹慎防範。而持誦〈楞嚴咒〉便是防範五十陰魔的重要方法,這也是小弟以此為主要功課的原因之一。

* * * * * *

回歸正題,聲聞和緣覺的差異,如果就所修的四諦和十二因緣來比較,表面上說四諦比較簡要,十二因緣比較詳盡。但更深一層說,聲聞的修行相當具有是非的對立性。以道力消滅集因,便是菩提與煩惱的對立,如戰士披上鎧甲與煩惱作戰(經上說「譬如一人與萬人戰」),殺盡煩惱賊為勝利,否則便遭煩惱吞噬。也因此聲聞的修行分成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四個位階,因為煩惱須一分一分斷除,若斷見惑僅得須陀洹果,思惑次第斷除則得後二至四果。緣覺的修行則不具有是非對立性,只是依循因緣生滅的現象探究無明的根源,能夠發現其根,覺悟明瞭而不再生無明,便成辟支佛果。也因此辟支佛並無位階之分,凡夫悟道便成聖人。

由上可知,阿羅漢的修行較一板一眼也較粗淺,通常在成道後仍殘存煩惱的習氣,如茶壺洗淨後仍殘留茶味;辟支佛的修行則更加內化、更加完美,成道後完全不殘存習氣。經典上比喻說,阿羅漢如燒木成炭,仍保留木柴之形;辟支佛如燒木成灰,木柴之形亦不存。當然,阿羅漢繼續進修也會成就辟支佛果,只是在修行的過程中,阿羅漢走的路比較長一些。由此我們也可以反省自己的思考模式,如果心中經常存在是非對立,雖是極為擇善固執,畢竟還是層次比較低;高層次的人並不會執著表面上的是非對錯,而是仔細探究這些現象背後產生的原因,找出問題的根源。如果今日宗教界和政治界的人士能夠了解並運用緣覺的思維模式,將會大大減少各種意識形態的對立衝突。

* * * * * *

有關道兄提到石頭是生物或非生物,是否具有佛性的問題。石頭一般在佛經上稱為無情眾生,沒有情識(應當指第八意識,故而也沒有前七意識),植物也算在內,因此佛教徒通常認為吃植物不算殺生。有情眾生則包括一切六道輪迴當中的眾生,但細菌、病毒到底屬於有情或無情眾生,小弟沒有深究。只是佛曾說修行人活在世間上要依照世間通常的方法生活,不能因為水中有細菌就不喝水,只要肉眼看不到就喝下去了(但如果肉眼看到水裡有蟲則應過濾掉再喝)。

但無情眾生經常會成為鬼神依附的載體,比如佛經說草木的高度一尺半以上會有鬼神居住,因此如要砍樹,應提前七天作法通知樹神離開。另外,根據《楞嚴經》中提到十二類眾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若非有色、若非無色、若非有想、若非無想。條列說明如下:

●卵生:如魚鳥龜蛇。
胎生:如人畜龍仙。
濕生:包括一切含蠢軟動之類,應當指因濕氣生出的小蟲,如米蟲等。
化生:轉蛻飛行之類,應當指會蛻變的蟲。
有色:休咎精明之類。休指吉祥之類,咎指凶惡之類,可包括日月星辰下至螢火蚌蛛等。
無色:空散銷沉之類,包括無色界天和欲界的舜若多神、風魃鬼等。
有想:神鬼精靈之類。
無想:因修禪定滅除第六意識,導致精神化為土木金石,或者生於色界之無想天者。由此可見石頭很可能是修無想定的行者所投生,第六意識完全不起作用,如同無情眾生一般。但若偶然觸發其思想活動,確實是有可能恢復為有情眾生的。
若非有色:本身無色,憑藉外物而成色。如水母以蝦為目,蝦浮水母上覓食,互相依託而生。
若非無色:咒詛厭生之類。此類本無色相,但因呼召引發神識,如以邪咒召引之邪神等。
若非有想:此類為和合異成,將他作自,回互他子,而作己兒。如蜾蠃運泥築巢,負青桑蟲納其中,終日咒曰似我,七七日即化為其子。
若非無想:此類並非無想,而是懷恨報復而來。如梟鳥長成後食母,破鏡鳥長成後食父等。

由上可知,土木金石很可能是修無想定者所投生。如此若經過某些因緣觸發或神的點化,要從石頭裡生出孫悟空,或者從石頭裡興起亞伯拉罕的子孫,確實並非不可能。重新恢復思想情識的眾生,也當然能夠修行成佛了。

* * * * * *

最後關於大悲闡提是否能成佛的問題,以我輩有限的認知,當然是無法成佛的。因為有情眾生在我輩的認知裡是無法渡盡的。不過,像地藏菩薩這樣的大悲闡提,其證等覺以來的時間已經非常久遠,早就超過一百大劫修相好的時間,早已具備成佛的資格,只是因本願的緣故沒有成為補處菩薩示現八相成道而已。成不成佛對祂來說其實已經不重要了,所以我們也不需要替祂煩惱這個問題XD

以上匆促回覆道兄的提問,其餘部份則未再回應,因內容實在頗多。請道兄多加包涵。謹此 敬請

元宵燈節吉祥安康!

弟 一點心 敬上

 

【與巴拿巴道兄的宗教對話】目次

01有關拜偶像問題的研討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80152863
02天台、禪與淨土之關係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80168239
03神學概說、信仰實踐(敬拜、讚美、禱告)與基督各派宗教(東正教、天主教、新教)之區別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80215202
04聲聞與緣覺的差別、石頭是否具有佛性及其他問題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80332466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moreheart&aid=180332466

 回應文章

巴拿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敬祝早日康復!
2024/04/23 01:18
一點心大得平安,

很遺憾聽到您近日身體出了一些意外狀況
雖然您因考慮依些因素沒有去醫院看診
不過您還會自行準備中草藥調理
也算不幸中之大幸!
小弟在此誠心地祝願您身體早日康復
至於回復小弟的文章並不重要
您還是以安心調養身體為重!

敬祝早日康復
法喜充滿
福杯滿溢!

第八拿八靖賦+_+

巴拿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
2024/04/15 20:57
一點心大得平安,

首先感謝您詳盡的回應!
不好意思遲回了
除了近日有點繁忙之外
也是因為您回應原文太過深廣
不敢匆促下筆回復!

關於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否獨屬於佛陀
謝謝您的清楚回應
小弟本來一直有點疑惑菩薩到底是五十二階或是五十三階
也就是等覺菩薩的次一階是否就是佛陀
因為小弟原本聽見有人說等覺菩薩之後就是佛陀
有人說等覺菩薩之後是妙覺菩薩
而妙覺菩薩就是佛
但也有人說妙訣菩薩之後才是佛陀
聽了您的分析
我在想等覺菩薩下一階是補處菩薩也就是妙訣菩薩
而補處菩薩或是妙訣菩薩的次一階就是佛陀
不知道小弟的領會是否正確?

此外
謝謝您對聲聞乘以及緣覺乘差異的解說
您講解得非常清晰
顯示出您對佛理的完整認識
非常令人欽佩!
不過您提到相關的佛法太過博大精深
恐怕需要多次閱讀反覆咀嚼才可能有較完整的了解

至於石頭是否也有佛性可以成佛乙點
謝謝您分享有情眾生與無情眾生差異之觀點
並且表示重新恢復情識的眾生自然也可以修行佛法成佛

另外關於大悲闡提的問題
謝謝您的解說及回應!

末祝道兄及您闔府平安健康
法喜充滿
福杯滿溢!

弟巴拿巴竟比+_+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4-04-16 18:51 回覆:
尊敬的巴拿巴道兄:

沒想到道兄如此重視拙文,細心回覆。小弟上週六身體出了一些意外狀況,這幾天實在無力寫文章,連電腦都沒開。目前尚未前往醫院回診(考慮許多因素而暫不回診),自行查詢中草藥資料服用調理,情況已獲控制,惟體力仍差,無法多費心思。道兄不必擔心,只是目前仍須謹慎應對。待情況好轉時再回覆來文。謹此 敬請

道安

弟 一點心 敬上

巴拿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
2024/04/01 19:35
一點心大得平安,

跟您報告一下
小弟已經回復您的兩篇留言了
因為字數限制
所以小弟必須開一篇新的文章回復您
文章的網址是: https://blog.udn.com/barnabas/180458066

此外
謝謝您這篇詳盡的回覆
小弟另外找時間回復!
謝謝!

敬祝平安健康
法喜充滿
福杯滿溢!

巴拿八+_+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4-04-02 17:55 回覆:
尊敬的巴拿巴道兄:

留言收悉,已匆促拜讀大文,甚為感佩。待近日有空時再仔細閱讀,撰寫心得。略覆於此。謹此 敬請

道安

弟 一點心 敬上

城市小農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拜讀!
2024/03/06 14:42
學習。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4-03-09 20:19 回覆:
謝謝小農姐姐來訪。您該不會看出什麼端倪了吧?呵,心照不宣是最高境界。有空我再去瞧瞧您的文章喔~

巴拿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聖經綱要
2024/03/02 10:30
一點心大得平安,

跟您報告一下
小弟之前在您的文章回應所留下的聖經綱要因為字數限制
被迫分成三篇留言
而且小弟後來覺得內容太過粗疏
有增補之必要
所以小弟增補了那篇回應並以其作為獨立的文章貼在小弟的部落格
歡迎您來閱讀指教!
網址為: https://blog.udn.com/barnabas/180357617


敬祝平安健康
周末愉快
法喜充滿
福杯滿溢!

第八拿八竟比+_+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4-03-09 20:17 回覆:
感恩道兄,已前往回覆。

一點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2/24 19:08
補充有關十二因緣的一篇文章:
【生命與慧命】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5611550
這首曲子的歌詞即是闡述十二因緣的義理。如下:
----------
無明緣行,行緣識,
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
六入緣觸,觸緣受,
受緣愛,愛緣取,
取緣有,有緣生,
生緣老死憂悲苦惱,這就是,生命
輪轉的真相!

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
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
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
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
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
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這就是,慧命
解脫的秘訣!
----------
至於改編這首歌曲背後的故事以及後來的情節,請參閱以下這篇:
殘缺中的至美:紀念莊名姿老師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79360742
真沒想到名姿老師又再度出現了~
真是一個美麗的元宵節。

春初來去春將老,枝滿枝空,落花豈化無情物;
月朔盈虧月曾圓,星升星隕,迢漢遙惜一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