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與巴拿巴道兄的宗教對話】02天台、禪與淨土之關係
2023/12/17 19:52:05瀏覽811|回應9|推薦35

(巴拿巴道兄提問,此處為節錄)

您提到這些蓮友認可/使用的是天臺教官
可是具小弟所知
佛教中就有一個天台綜
那淨土法門跟天臺宗的關係維和?
禪宗與淨土法門的關係維和?
是否有一個專修(西方極樂世界)淨土法門的淨土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點心回覆)

尊敬的巴拿巴道兄:

所謂教觀,是指佛教學者和修行人在研究經典與實際修行中歸結出的一套系統,凡是與教理探討有關的簡稱為「教」,與修行實踐相關的簡稱為「觀」。

前者的產生是由於佛經內容繁多,佛在不同時期與針對不同對象所說的經典,往往有所出入甚至互相矛盾,使後人學習如入五里霧中。古人研究比對大量經典文獻後,提出一套理論體系加以整理詮釋,便形成「教」。

後者則是由於佛法在實際修行方面,以修止與修觀為主,合稱「止觀」,此處以「觀」代稱兩者。「止」的梵文原為「奢摩他」,為一切培養定力的方法,目的在消除雜念,使心念保持專注。方法如數息念(數自己的呼吸)、安般念(感受身體的覺受)、念佛、持咒、拜佛、大量快速的誦經等等,只要能停止思考活動的方法都可稱之。修止的結果能讓人心神專注、明淨精銳且消除疲勞,進而能產生強大的念力。「觀」的梵文為「毗婆舍那」,為一切思維觀照的方法,目的在改變原本俗情觀念,轉化煩惱為智慧。方法如不淨觀(觀察身體的不淨相狀以消除淫慾心)、慈悲觀(觀察眾生皆為可親愛者或可悲憫者以消除瞋恚心)、因緣觀(觀察諸法因緣生滅的因果關係以消除愚癡心)等等,只要以思考活動的進行達到自我觀念轉化的方法都可稱之。修觀的結果能讓人徹底轉變俗情觀念,趨向解脫聖道的實現。

止觀是一切修行實務的基礎。如果止的功夫不紮實,心思散亂、念力薄弱,修觀便難有成就;反之,若只是一味修止,不重視修觀,則使自己定力充足,卻一點也沒有改變俗情觀念,遇到外境刺激煩惱又活動起來,終究不能轉凡成聖。因此一般修行會先從止下手,培養一定程度的定力,接著才修觀。即使是老修行人,仍會花大量時間修止,只用少數時間修觀。因為修觀的前提是要具備強大的心力,一旦定力充足,修觀時便會得心應手,短時間即有收穫。反之若是花太多時間修觀,用腦過度則疲累不已,仍是難有成就。

在止觀的行門功夫具備以後,又回到教理探討的問題。「觀」的內容一般多是由師長教授開始的,然而到了一定程度後,當然需要自己研究教理,以進行更深入的修觀。然而如前所說,佛在不同時間與針對不同對象所開示的內容並不相同,其中甚至在字面上完全矛盾。如果不仔細考察其中緣由,便難以理解其中差異。古人因而建立不同的教理詮釋體系,配合相應的止觀方法,形成了各自的「教觀」系統,當然也就出現了不同的宗派。

天台宗、華嚴宗、唯識宗、三論宗等,都是教觀兼具的體系;淨土宗、禪宗、律宗、密宗則重視行持,以止觀的修行實務為主,較少涉及教理詮釋問題(西藏的密宗則教理與止觀皆非常豐富,此處暫不討論)。

* * * * * *

回到您所提出的問題,天台教觀就是天台宗的實質內容。天台教觀之所以受到當前的淨土宗蓮友認可,主要原因即是淨土宗本身不具備教理詮釋的系統,如果修淨土者想要廣泛研究教理,當然必須選擇一套教觀系統。雖然華嚴、唯識、三論亦皆有教觀系統,但因為歷史上天台教觀最多人使用,淨土宗祖師的註解許多都是以天台教觀為主(比如明朝蕅益大師的著作),甚至律宗(唐朝道宣律師所建立)的著作也都參考天台義理寫成,因此天台教觀便被現在的佛教徒視為正統的解經系統。

然而有趣的是,禪宗許多祖師對於天台教觀似乎不那麼信奉。他們會有意無意的指出過度研究教理只會導致鑽牛角尖之類的問題,反而被語言文字所障礙而不能悟明大道。道兄或許聽說禪宗是不立文字的。這是由於禪宗的起源,是來自佛陀某次在靈鷲山說法時,梵天王以天花散佛身上作為供養。佛陀於是信手拈一朵花,微笑而沒有說話。當時在場聽眾無人明白佛的意思,唯獨迦葉尊者破顏微笑,表示心領神會。於是佛陀便說祂將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微妙法門傳授於迦葉。迦葉尊者遂成為第一代祖師。此後祖師代代相傳,都是不立文字,以心印心,如是在印度傳了二十八代,傳到菩提達摩。達摩尊者觀察東土大乘氣象已經成熟,於是乘船來到中國傳法,成為中國禪宗的初祖。此後傳到六祖惠能大師,由於大家爭著當祖師,千方百計要搶衣缽,於是不再傳衣缽,改以寫一首偈頌印證對方開悟。之後禪宗更分為五派:溈仰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等。

雖說祖師入中國建立禪宗以來,前三祖已非完全不立文字,而是採用《楞伽經》為傳法依據;四祖到六祖則採用《金剛經》為傳法依據(這也就是《金剛經》在中國如此風行的重要原因)。但禪宗的人即使讀經也只是讀原文,而不會讀一大堆註解,更不會要用哪一套系統來詮釋經義。因為他們認為透過別人的觀點來解讀佛經,本身就已帶有偏見,何況繁複的文字敘述更容易讓人偏離主旨、捨本逐末。

然而禪宗既然不立文字,便須有明師指引,才不會誤入歧途。大約自明朝以後,真正開悟得道者已經逐漸稀少,此時禪宗祖師的傳法已經不具備印證對方開悟的效力,而僅表示對方修行程度尚可,堪能承擔祖業傳承的意思而已。被傳法者也不敢自稱明師,僅遵循原有規矩帶領徒眾。並且也開始大量研究經典,以免修行偏差。然而因歷史傳統與修行觀念等因素,禪宗修行者仍然不會特意研究教觀,而是只讀經典原文。他們認為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只要每天反覆讀誦經文,日久時長必能有所領會。反之,如果把經文當成學術思想來研究,則只是增長許多字面詮釋的見解,而無法真正體悟大道宗旨。

禪宗對研經採取的態度讓其他鑽研教理的人很不認同。他們認為經文甚深,若不透過古人註解,根本無法窺其奧義。加上禪宗早期根本不立文字,其他人對禪宗的刻板印象就是完全以人的口頭教誨為準,毫無經典依據,完全違背「依法不依人」的經典訓條。在此背景下,以擅長教理研究為主的天台教觀便與以專注經典原文不做過度詮釋的近代禪宗產生某種程度的對立關係。實際上是兩派信徒認知不同產生的歧見,但有時卻衍變為宗門之間的嚴重對立。這便是小弟當初被圍剿的重要原因,小弟被當成蔑視經教的傲慢之徒。

以上所述並未提及天台教觀具體內容,因小弟本身也不是研究天台的,恐有班門弄斧之嫌。道兄如有興趣,可上網搜尋五時八教(天台教理分析系統)、六妙門(數息念的具體修法)、一心三觀(毗婆舍那的主要內容)等。此處不再深入。

* * * * * *

至於禪宗與淨土宗,亦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因參禪者若能真實開悟見性,則智慧高超,堪為人天師表。念佛者若能真實一心繫念直至念佛三昧成就,則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無疑慮。而參禪者雖至開悟,猶恐煩惱來不及斷盡便命終,來生尚無把握能否繼續修行,甚至可能墮落。因此禪者若能兼修念佛,則臨終便有保障。有鑑於此,宋初永明延壽禪師(法眼宗三祖兼淨土宗六祖)曾作偈曰: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做佛祖。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千生與萬劫,沒個人依怙。

此偈可充分表明禪須有淨土為依歸,方得穩當。至於修淨土者是否需要參禪,歷史上較無人重視。小弟個人的觀察,修淨土者若不多少學習一些禪理,則容易變得固執,甚至產生強烈排他性。因參禪者非常注重觀照自心,對起心動念的微細念頭非常講究,要求在念頭上覺察煩惱、調伏煩惱。修淨土者則往往被教育為只要老實念佛即可,其他一概不管。卻經常造成嘴巴上雖然念佛,心裡打很多妄想和起煩惱也任隨他去,因此念佛時間雖長,煩惱卻仍絲毫未減,甚至還產生傲慢心。而通常一個傲慢的人,會用自己的心理投射在別人身上,於是便很容易認為別人傲慢,進而要教訓對方。這或許就是現在佛教徒(不論修哪種法門)的主要問題。

最後,當然有專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宗了。淨土宗從東晉慧遠大師即創宗,當時他建立蓮社舉辦念佛共修,據說最初登記參加的123人全數往生西方。淨土宗依據的經典主要為《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經》(淨空法師改採會集本《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觀無量壽佛經》等。後來又加入《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與《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稱為淨土五經。以及《往生論》,與前者合稱五經一論。

以上匆促答覆,請道兄參酌。未盡之處,尚祈海涵。謹此 敬請

道安

弟 一點心 敬上

 

【與巴拿巴道兄的宗教對話】目次

01有關拜偶像問題的研討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80152863
02天台、禪與淨土之關係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80168239
03神學概說、信仰實踐(敬拜、讚美、禱告)與基督各派宗教(東正教、天主教、新教)之區別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80215202
04聲聞與緣覺的差別、石頭是否具有佛性及其他問題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80332466
05《聖經》綱要介紹與相關問答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80645678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moreheart&aid=180168239

 回應文章

巴拿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
2024/01/04 17:43
一點心大得平安,

很高興又收到您的回覆
您雖謬讚小弟總是如此快速又詳盡的回覆
不過小弟導式覺得您也更值得此一嘉許:P

說道讓小弟歸信三一真神的數靈經歷
我很樂意跟您稍加分享
小弟在當兵的時候擔任呂布參謀
當時因為業務壓力太大再加上當時的政戰處長的七五
心情極為愁煩
經常以淚洗面
甚至連去飯廳吃飯都會淚流不止…
當時家姊看我的狀況實在太差,就帶我去教會
一開始我對那間教會熱烈的敬拜覺得很受不了
覺得一直在唱我愛耶穌耶穌愛我之類的肉麻歌詞
敬拜的動作又唱又跳手舞足蹈我也很難接受
可是不知不覺我也能跟著教會的會有一起敬拜
而且我原本的憂愁恐懼漸漸地消失了
此外
當時我們單位擴編成獨立旅友調來一位新的旅長
那位旅長看我也很不爽
可是不久後我們單位發生嚴重的事故
這位旅長就被調走了…
(我還沒寫過完整的書面見證,這導是第一次書面寫得較詳盡)

當然
屬靈經歷也是一個比較廣泛的詞語
有的人可能是身懷重病
結果去給牧師一禱告病就好了
有人可能是被邪靈纏身
結果牧師一幫她禱告邪靈就出去了

至於您問到小弟的守護天使是否與此有關
因為小弟是最近幾年才認知到守護天使的存在
所以小弟二十幾年前受洗當然與此無關
然後每位基督徒都有四位守護天使是「與天使有約」那本書寫的
小弟雖然相信每位基督徒都會有守護天使
但是具體是幾位小弟目前還不能確定
此外
小弟確實是能與自己的守護天使溝通
小弟很多文章都提到小弟跟我的守護天使 米迦勒首席天使長殿下他們對話

關於七十人執政團我目前所知也不是很多
我只能說七十人執政委員會跟守護天使當然是有差異的
前者在靈界掌權
而後者在人間界守護它們鳳差遣守護的對象

謝謝您又回去看小弟的「基督徒可以爭辯嗎?」一文後面小弟的回覆
根據您在這裡對莊子的分析
小弟覺得他可以歸類成不可知論者
至於主調是道德相對論者或絕對論者小弟就不能確定了
不過小弟覺得有些人似乎可以歸類為道德絕對主義者兼不可知論者
就是他們雖然相信這世界上有絕對的真理或是道德標準
但是他們覺得人類沒有做出絕對的真理或是道德標準判斷的能力
這類人的表現會跟道德相對主義頗為相似

謝謝您對佛教對明心見性(開悟)境界的說明
還有跟小弟分享初果聖者到四果聖者的比喻(詳略)
獨到您這兩段的介紹覺得很有意思
也覺得很有道哩!

您提到佛教徒的爭論其實也很多等等
我想您說得應該相當正確
可能只是小弟觀察的地方跟時間段剛好比較一片和諧而已:P

關於念佛法門
您對小弟真是謬贊了
小弟只是因為最近幾個月花了不少時間閱讀跟介紹成一法師的「彌勒淨土法門集」乙書
再加上跟您對話
所以對念佛法門才有一點點了解
其實很多時候也只是照抄書上的專有名詞
對其實際內涵也是沒什麼了解!

以上淺單回應
僅供大得您參考!

敬祝平安健康
夜晚愉快
法喜充滿
福杯滿溢!

第八拿八靖賦+_+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4-01-08 19:41 回覆:
尊敬的巴拿巴道兄:

看到您真誠的分享入信的過程與屬靈經歷,確實讓人十分感動!許多人對某些事物一開始無法適應、心存戒懼,但深入了解體驗後,當初的負面心理反而會成為某種強大的動力,讓他更加積極的投入。或許這就是您一直維持認真研經與信仰生活的原因吧!小弟冒昧與您分享一篇拙文〈慧德九年,晚春六年〉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4287717

本文記述小弟就讀五專時(約17足歲)放棄學業跑去南投鹿谷淨律寺想要出家修行,以及後來再度回到學校讀書的經歷。過早的投入信仰生活確實大大超過當時的心理調適能力,因此一開始過去時內心也常倍感壓力、想家、後悔自己太衝動等等。可是後來在日復一日規律單純的作息與聽經、課誦的薰陶下,卻也不再焦慮,反而每天覺得很快樂、毫無負擔的輕鬆。因此小弟深刻體會到人的痛苦主要是來自於自我內心的執著。後來回到學校再度面臨調適問題,第一個學期非常不適應,日文總是考不及格,一度想轉學或重考。但也是在放下執著,不再堅持非某種生活不可的心理後,順利讀完該學期,此後就較為順利了。但本文非常冗長,道兄有閒暇時再參閱即可,無須為了回應小弟而造成壓力。

關於道兄提到能與守護天使溝通,確實較為奇特!佛教在修持中某些時候也會出現一些異相(稱為感應),比如聽到有人在說話、看見佛放光、看見未來將發生的境界等等。大多數時候古人對此持保留立場,認為未必是真正的善境界(有可能是天魔干擾誘惑修行人),或者即使是善境界,但如自己心理執著,便會容易產生傲慢、走入歧途。因此佛教中如果有感應現象,通常只會跟自己的師長或要好的道友詢問,而避免公開談論。但道兄的情況或許不同,因為道兄已經認為與守護天使溝通是很平常的事,並無炫耀性質,且可能會遭到不理解的人所嘲笑,因此應無走入歧路的問題。又守護天使與道兄討論皆為與信仰有關,並非閒談世俗雜事,如此提攜砥礪,應當能令道兄在信仰之路上更為堅定進展。

關於不可知論,小弟想舉一個佛經上的例子。比如有個天生盲眼的人,從未見過世間任何事物。有一天他想了解何謂白色?於是便向人詢問。被問者於是講了種種比喻,比如告訴他牛乳的顏色便是白色,但他沒有看過牛乳。又告訴他白玉的盤子便是白色,但他也沒看過白玉盤子。無論如何用言語向其解說,盲者終究還是無法理解何謂白色。這就如同普通人在研究經典一樣,本想通過經文的敘述了解何謂空性、何謂自性如來藏等等,終究只是得到一些文字敘述的解說,而始終無法真正明瞭。這也就是佛法需要實地修證的原因,否則下位修行者永遠無法想像上位聖者的境界。如此保持不可知論,某種程度是較為客觀的。

小弟許久以前也曾讀過彌勒三經(彌勒上生經、彌勒下生經、彌勒大成佛經),當時是讀原文,並未有註解。雖然一知半解,卻覺得十分感動。道兄能夠研讀註解,雖僅是照抄,抄久亦能有所領會。請勿妄自菲薄。以上敬覆。謹此 敬請

道安

弟 一點心 敬上

巴拿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及新年快回應及新年快樂!
2024/01/01 01:06
(續前篇)

至於新教與天主教、東正教的區別
其實還蠻多的
小弟以前好像寫過一篇關於天主教與新教的比較的文章貼在本格
可是一下子找不到
我只能簡單的說幾句
天主教與新教對於信仰權威的認定完全不同
新教認為聖經是基督信仰唯一的至高權威
馬丁路德(信義宗的創始人)在改教運動時就說「唯獨聖經、唯獨恩典及唯獨信心」
但天主教的信仰權威除了聖經(而且比新教承認的聖經多了七八卷書的樣子)之外
還承認教宗無誤理論
以及教會傳統

此外
如前所述
天主教的神職人員都不能結婚
必須獨身是奉主
但是新教的牧師可以結婚
甚至不結婚還可能被認為不夠成熟!

至於新教內部又有很多的宗派及獨立教會
這些宗派通常有一些跟其他教會略有出入的神學觀點或是教會實務運作
舉例說明
關於基督新教的洗禮
友分點水里跟進里兩種
浸信會就是強調洗禮必須採納進水裡
再例如長老會是強調教會治理上必須採用長老制度

附帶一提
據說(廣義)基督教包括超過兩萬個宗派及獨立教會!

關於敬拜、讚美與禱告
謝謝您分享佛教的梵唄
我數年前有一次在大安森林公園聽到有人放稱頌地藏王菩薩的音樂
覺得非常優美動人
可惜後來在網路上都找不到這麼優美的佛教音樂!

您又說:「比起學術研究常常陷入無謂的爭執,真正信仰崇高的人往往只會專注在敬拜、讚美與禱告之中吧!」
確實有其道理!

您又提到淨土法門的念佛與禱告應當十分相似
而「念佛時同樣也會基於無助及信心兩種心理(而不僅僅是修定)」
您根據您的經驗將念佛與禱告做一比較
確屬重要!

此外
您引用《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佛憶念眾生就如同母親憶念子女一樣的情形
如果用基督信仰類比
聖經先知書常將 耶和華上帝跟以色列百姓的關係比做丈夫跟妻子
而以色列百姓則是淫亂的妻子
(可參見如乙烯結書第十六章)

最後關於葬傳佛教
謝謝您進一步之解釋
那我大概理解為什麼葬傳佛教部分內容不公開傳授了!

您另一篇關於基督徒能否爭辯的留言小弟昨天看見了
再另行找時間回復!

敬祝平安健康
新年愉快
法喜充滿
福杯滿溢!

第八拿八竟父+_+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4-01-08 18:13 回覆:
尊敬的巴拿巴道兄:

感謝您對東正教、天主教與新教的詳細說明。事實上小弟發現幾乎所有宗教在歷史流傳上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到底某些權威性的事物或觀點,是真正來源於該信仰本身,或是經由後人修改的結果?如道兄前文所述,「和子」的認定問題導致了東正教與天主教的分裂,其後天主教的教宗無誤論與教會傳統,也被視為假借上帝名義施行人為旨意的現象,而出現馬丁路德的改教運動。然而新教唯以《聖經》為信仰至高權威,不承認教會傳統,是否考慮過經文解讀的差異問題而流於自由心證的詮釋?又經文在流傳過程中極為容易遭到人為改動(如佛教《大藏經》即有不同版本,且內容與市面上通行的版本往往不完全相同),若是過度堅持經文教條(而不深究義理)是否可能流於武斷解經?

又如神職人員是否能結婚的問題,竟然在天主教和新教有差別如此之大的認定標準。據小弟所知,此兩主對金錢的觀點也完全迥異。天主教一般遵奉「守貞、守貧、服從」的三大原則,因此並不積極賺取世俗財富,認為金錢會污染心靈。而新教則主張「世俗成就可以榮耀上帝」,因此十分樂於投入世俗事業經營、謀取成功以彰顯神恩。十九世紀的歐洲社會學家韋伯便寫了一本《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闡釋資本主義的興起如何受到新教的信仰觀念而促成。在天主教會看起來,新教徒如此追求世俗財富恐怕是相當不道德的。

小弟因而覺得,所謂信仰似乎並非外在某種客觀的存在,而是人自己所願意相信的,根據自身意願改造(有意或無意的重塑)他所接觸到的教義,成為自己所期望的樣子。如此對於基督教謂何出現超過兩萬個宗派與教會應該也就能理解了。進而我們也能更清楚的抉擇自己的信仰立場,避免落入某種無謂的極端立場。以上拙見,望道兄指正。謹此 敬請

道安

弟 一點心 敬上

巴拿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及新年快樂!回應及新年快樂!
2024/01/01 01:01
一點心大得平安,

謝謝您洋洋灑灑的一大篇回應!
由於您的回應如果要完整回答必須花很多時間努力參考書籍才可能回答的完整及準確
請容小弟先逐段簡單回應
如果有您特別希望進一步了解的問題
歡迎您再提出來
小弟再視時間及能力等因素斟酌回答
不敬之處尚請海涵!

首先關於您的工作及教育背景
謝謝您詳盡地回答
您願意在公眾場域公開地詳細說明您的教育及人生背景
坦蕩之心胸令人欽佩!

在佛法的修持上
原來您修禪的背景是受到旅美高僧宣化上人的影響
另外楞嚴咒應該也算是佛門常見的咒語
小弟以前住院的時候也曾見到一位院友每天一大早開始就在唸誦楞嚴咒

說道大德您的工作
您提到「2017年我放棄研究程式跑去大甲日南學藺草編織(參閱拙作【藺草阿姨織我心】系列)」
不過在您的部落格中似乎沒有一個資料夾是【藺草阿姨織我心】系列
不知道是否是小弟漏看了什麼東西
此外
您將賣房子所得收入拿去做投資
其實投資也是一種工作
如果常常進行投資
恐怕還是要花掉您相當的時間

另外您提到「2018年我同時也確診肺結核」
還好您經過九個月的抗生素治療已經痊癒
雖然現在肺部比較弱
至少病體已經康復
要知道在古代肺結核可是不治之症
林妹妹就飽受肺結核之苦!
然後您能安貧樂道地進行持咒的宗教生活
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關於我介紹您的《信徒神學》乙書
很高興您去爬了一些資料並且能認同審牧師的開放態度
這本書我個人覺得寫得很不錯
部過我的一位要好的主內學長覺得這本書部怎麼樣
所以是否去買來一讀
您大可再思考看看!
另您提到許多佛教團體也會禁止信徒擁有自我的想法
這確實是蠻可惜的!

關於您提到神學領域的一些問題
東正教、天主教與新較之區別
當然與其神學思想派別有關
不過也不建德總是如此
關於東正教與天主教的區別
根據「神學的故事乙書」
東正教與天主教表面上比較大的差異是前者的神父可以結婚(修道士除外)
後者則發展出所有的神父通通不能結婚
必須維持童貞

不過東西方教會大分裂的基本原因可能是教會歷史學家帕利坎所謂的「知識疏離」
雙方往往只閱讀自己教父的作品
西方堅持,恩典具有獨一無二的至高主權,以及允許修正的神恩獨坐說
東方則堅持自由意志與救恩的神人合作關
希臘東方的神學模式,比較神秘與注重思辨
並且強調敬拜的權威、流行的鏡前表現
以及東方基督教累積下來的非正式與不成文的傳統遺產
而拉丁西方的神學方法
則比較崇尚法律與務實
並且強調成文法規與客觀標準的權威

不過兩大教會再1054年將對方逐出教會的根本原因或是導火線
一班咸認為是關於教宗的權威及「和子」的子句

關於教宗的權威
東方教會認為每位東正教的主教都是彼得的真正繼承人
並且認為
基督教的偉大叫屈
例如羅馬、君士坦丁堡、安提阿、亞歷山大與耶路撒冷
都具有平等的尊嚴、權柄和權威
東方教會願意承認羅馬的宗主教是「平等中的首位」
雖然這只是名譽的尊稱
而羅馬宗主教當然拒絕這一套

而「和子」子句的爭議減述如下:
西園三八一年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鯨的希臘原文上
在論道聖靈「從父」而出之後的部分
並沒有包括「和子(filioque)這個子句在內:

我信聖靈
賜生命的主
從父(和子)出來
與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榮
祂曾借眾先知說話

東方的主教在西元八百五十年左右聽到這版本時
堅持這個子句取消
主要理由有二:
其一
西方教會吳全片面修改權基督教國度的根本信鯨
第二
他們認為這個版本與東方教會的三位一體觀念有很大的差異
(神學的故事,中文版,頁三六零至三六三)
(因字數限制,接次篇)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4-01-06 17:58 回覆:
尊敬的巴拿巴道兄:

小弟已將您回覆神學問題,敬拜、讚美與禱告,以及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教區別的內容節選貼成完整文章,如下: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80215202

並在最後倉促的加入一篇回覆

* * * * * *

感謝您如此詳實的說明,特別是關於東正教與天主教的部份,非常令人增廣見聞。小弟以前讀世界文化史,已知君士坦丁大帝在羅馬境內設立五大教區,即您所說的羅馬、君士坦丁堡、安提阿、亞歷山大與耶路撒冷,該五大教區的大主教彼此地位平等。但羅馬政府遷都君士坦丁堡後,不久西羅馬即遭到篡位而滅亡,並由於分裂成諸多日耳曼等蠻族小邦的緣故,羅馬教宗具有信仰凝聚力而凌駕於諸邦國的君權之上,往往能夠干預政治;相反,東羅馬帝國的皇帝權威仍在,因此君權凌駕於宗教之上,教會之人事任命等皆可插手干預。又羅馬使用拉丁文,被認為較缺乏文化素養,教士的教育程度也相對教低;拜占庭的教會則使用希臘文,被認為是較為高尚、學究氣質,具備正統歷史傳承,且教士的教育程度相對較高。東方拜占庭教會當然在某種程度上較為輕視西方羅馬教會(另三城市則在伊斯蘭教崛起不久後即遭到消滅),而羅馬教會則因為地理上繼承羅馬遺產,又能在政治上實際掌控諸邦,因此也某種程度的輕視已衰敗的東方政府與教會。小弟當初的認識僅止於此,而今道兄指出東正教與天主教的諸多區別,著實令小弟獲益良多!

道兄提出「和子(filioque)」說一詞,小弟稍微上網爬了一下,方才較能理解。原來東西方兩大教會的爭議點,乃在於東方教會認為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中記載的經文中提出聖靈唯有從父而生,西方教會則主張聖靈從父和子所出。東方認為如此不但不遵守381年第二次大公會議的決定,且某種程度貶低了聖靈的位階,使其受制於聖子。故而直到二十世紀,東正教學者仍對此呼籲西方教會放棄和子說的立場。這段歷史小弟先前完全不明瞭,感謝道兄提出說明,讓小弟溫故知新。

感覺東正教似乎比較保持原始基督的精神,強調「自由意志與救恩的神人合作觀」以及注重思辨精神。小弟以前讀藝術史,書上提到東正教藝術時有段話說:「上帝變成人,是為了讓人也能變成上帝。」當時小弟有點驚訝,因為這與眾生修行成佛,達到與佛平等的地位是類似的意思。但天主教和新教則似乎認定人唯有作為神的子民而已。不知道這樣的理解是否確當?如果東正教的神學觀允許人運用自由意志,藉著神恩而達到救贖,那麼便能顯示原始基督的精神與佛教是具有共通性的。

以上先暫時回覆到此。道兄提到的其餘細節,小弟另行再找時間回覆。祈諒。

* * * * * *

關於其他部份,首先小弟在公開場合談論自己的教育經歷與工作,因小弟覺得與人交流、做朋友,就應該真誠坦率一些,如果對方覺得不妥自然會離去,如果還願意交流,那才會獲得深入而堅定的友誼。至於小弟的投資確實不能算工作,因為小弟並未投入時間。當初是買一種投資型保單,躉繳一大筆錢後便可每月領息。之後再用一部分資金購買定期定額基金作為儲蓄,防止貨幣不斷貶值。這些都是自動匯入和自動扣款的,小弟甚至連對帳單都很少在看,完全的懶人投資。

【藺草阿姨織我心】是放在「美」那個主分類中的次分類,網址如下: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article?f_ART_CATE=281865&f_SUB_ART_CATE=1914053

關於肺結核,確實小弟是十分幸運的。雪萊、蕭邦都是年紀輕輕就咳血而死,小弟有幸能治癒。關於那段經歷,小弟也寫過一篇文章〈結核記〉: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14082312

這篇也只是讓道兄了解當時的情況,無須費心研究。該文並未提及,事實上小弟後來發現很可能根本沒有感染典型結核菌(當初驗痰也只有驗到非典型結核菌),而是中醫講的虛火太旺引起咳嗽,咳的時間太長而演變為類似肺結核的症狀。而這種虛火很可能是小弟打坐姿勢不正確引起。因為今年初小弟一度每天連續打坐3~4小時,結果一個月後又出現與當初相似的咳嗽症狀,看中醫也看不好。咳了三個月,後來自行用無糖綠豆湯和綠茶解肝毒、消除虛火,才逐漸痊癒。以上暫時回覆至此。祈諒。謹此 敬請

道安

弟 一點心 敬上

巴拿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再度回應!回應!
2023/12/27 00:46
一點心大得平安,

謝謝您詳盡地回答!
如您之前所說
大家都各有不同的事情要忙
何況您的回應非常強調完整及嚴謹
因此要花更多時間準備回復
所以您數日才回復一篇留言完全可以理解
就像小弟通常也沒有辦法在看見您回覆後的第一時間就回復是一樣的!

關於達摩祖師與達磨祖師的區別
謝謝您的詳盡說明
讀了您的回覆
小弟才知道六祖惠能居然有許多人稱奇為慧能!
然後您贊同小弟的守護天使經常叫小弟不要改同音異字的作法
而且認為這是很有智慧的
想來小弟的守護天使一定會將兄臺引以為知己!XD

關於您引用百丈禪師說:「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還有您提到「佛卻說世智辯聰為八難之一(八種難以修學聖道的災難)」
確實是至理
其實在基督信仰中
關於基督徒到底是否應該跟別人爭辯也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小弟早在2006年七八月就在UDN部落格發表過一篇:
「[研經]基督徒可以爭辯嗎?」
https://blog.udn.com/barnabas/390409
如果您有興趣
不妨前往醫官!

您又提到「佛陀曾預言將來佛法消滅時,並不是遭到外人攻擊而毀滅,乃是由於佛教徒自身的腐敗與鬥爭而滅亡。」
也頗有意思
然後您提到「小弟眼見時下的佛教徒喜於浮夸爭論,不務實修,因此特有感觸。」
說來有趣
小弟常拜訪PTT的佛教版(雖然是潛水衣族XD)
以前看該版版友是一團和氣
每當有人貼了一篇文章
底下就一群人回應說難吳阿彌陀佛或是隨喜
不過前一陣子開始發現偶有雜音爭論
現在又恢復一片和諧
至於基督教版爭論的情況就很多了

關於淨土法門與念佛的關係
謝謝您詳盡地回答
小弟昨天(20231225周一)寫完彌勒淨土法門集介紹(十一)
其中有一部分就在講如何進修淨土法門
「念佛方絕:楞嚴經雲: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新開。
此乃修行念佛法門第一要訣

其次
修行念佛法門要能發菩提心
除念佛恆課外
必須勤眾善根,廣修功德
上紅佛道,下化眾生
具修彌陀經所說的善根、福德、姻緣

楞嚴經(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為正行
彌陀經(善根、福德等)圍住型
正助二型,休的有準有責
往生資良即告具足、成就
臨命終十
盟佛接引
決定往生
所願淨土」
(https://barnabasyu.blogspot.com/2023/12/blog-post_25.html )
(參見該書第一一八、一一九頁)

謝謝您引用《觀無量壽佛經》裡提出淨業三福作為助行: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此外
您指出:「除此以外,一切斷惡修善之法皆可視為助行。助行如果有所欠缺,在修正行時也會產生障礙。許多人正行修不下去,比如外界干擾、個人身體病痛、心理浮躁不安等等,皆是過去業障或近期行為不如法造成,須修助行排除障礙,待身心清淨才能專心修正行。由此角度來說,又不能僅老實念佛,而要廣泛培植善根福德因緣等助行。」
確屬地論!

以上淺見與您分享!

敬祝平安健康
法喜充滿
福杯滿溢
並預祝新年愉快!

第八拿八靖賦+_+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4-01-02 18:21 回覆:
尊敬的巴拿巴道兄:

首先感謝您總是如此快速又詳盡的回覆,想必一定花您很多時間,請保重身體健康,莫像小弟把身體弄壞了才去醫治,已經留下許多不可逆的傷害。

小弟想跟您請教,您前文提到您有主觀的屬靈經歷,所以才受洗歸入主的名下。可以請問何謂屬靈經歷嗎?您的守護天使是否與此有關?我讀到您一篇探討天使的專文,提到基督徒都會有四名守護天使,所以您能夠與自己的守護天使直接溝通嗎?又您引用路加福音10:1「這事以後,主又設立七十個人,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在他前面,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方去」等語,所以您先前提到的七十人執政團是指此段經文中的七十個人嗎?他們與守護天使的區別為何呢?您如不方便回答此類問題也沒關係,小弟知道某些宗教經驗是不能隨便對外人講述的。

關於您的大作〈[研經]基督徒可以爭辯嗎?〉一文,小弟已經閱讀您的回覆。看來您對神學與哲學都頗有涉獵,能夠指出道德相對論與絕對論的差異。莊子在他的時代確實算是被視為傾向於道德相對論者,不過其實他本身應該還是信仰某種絕對的天道或大道的,只是他不認為可以言詞辯論的方法達到真知。正如您所說「是非對錯的判斷終極在神手中 基督徒部見得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人類所知有限,對大道或絕對真理的體驗如同瞎子摸象一般,當然不能自以為是的主張某種觀點才是絕對正確了。

在佛教的觀點中,沒有真正明心見性(開悟)的人,他的思想停留在二元相對的現象界,他就算滿口引經據典也還是不能算正確,仍屬於相對的知見而已;反之,真正悟道的人,思想已經超升到絕對真如的層次,平常無所言說,而一旦有所說,不論有無經典依據,甚至表面上完全違背經典文字,都還是一語中的、振聾發聵。這或許就是禪宗祖師不那麼熱衷教理研究的原因。鑽研文字永遠只是相對層次;如實觀察自心,覺察至一念不生之前的境界(參話頭是其中一種方法),據說便能見到真如自性而開悟,也才能打破相對的思想桎梏而進入絕對界。

佛經上有一個類似的比喻說,假如整個四天下的眾生全部成就初果須陀洹的聖道,他們全部集合起來討論道業、校計籌量,卻還是不能知道二果斯陀含的境界;同樣,集合四天下這樣多的二果聖者共同校計籌量,卻也無法得知三果阿那含的境界;三果亦無法得知四果阿羅漢的境界。菩薩也是初地不知二地事,下層不知上層境界。由此觀之,佛教與基督教應同樣都是道德絕對論,只是由於我們層次還太低,自己都還處在相對界,所以不能非常強硬的抱持某種絕對觀點,才符合客觀的態度吧。

佛教徒的爭論其實很多,只是他們通常年紀比較大,不太會用PTT而已。當然可能也跟我個人接觸到的人有關。通常自己遇到不好的事情,自己要多加檢討,是否自己某些行為引起別人如此反應(這便是思想處在相對界的問題,自己的問題會引起別人的問題,一般人卻以為都是別人的問題)。這是小弟應該多加反省的。

關於念佛法門,道兄研究相當深入,甚至超過許多佛教徒的理解,值得讚嘆。以上草草回覆,望道兄海涵。謹此 敬請

新年吉祥

弟 一點心 敬上

巴拿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
2023/12/24 22:32
一點心大得平安,

謝謝您洋洋灑灑地長篇回應!
每次跟您對話
都可以收到您既深且廣的回應
不管是您對佛家等宗教思想的深入認識
或是您對與小弟間對話的嚴謹認真態度
都令小弟欽佩!

由於最近待辦事項友點多
但又覺得應盡速對您做出初步支回應
因此以下小弟逐段簡短的回應:

首先就慧遠大師成立蓮社支人數您都在三考證
可見您真是研究學術的讀書種子
不知道是否方便跟您請教您從事的行業呢?XD

在來說到基督信仰中的神學理論問題
其實您對基督教(基督信仰)神學感到興趣小弟也不意外
只是神學一詞在基督信仰中博大精深
要講得清楚最起碼要看一本信徒神學
坦率地說
小弟就神學的個別議題研究探討尚屬可能
但若要小弟就基督信仰神學做一全面性的探討跟介紹
那顯然已經超越小弟目前的能力
因此如果大德您對基督信仰的神學感興趣
小弟可以推薦兩本書給您參考:

第一本是沈介山先生寫的「信徒神學」(華神出版)
小弟在受洗前就是看完這本書跟一本研讀本聖經後深掘基督信仰是真理
又有主觀地屬靈經歷
所以才受洗歸入主的名下
另一本則是Roger E. Olson寫的The Story of Christian Theology
中文書名為「神學的故事」
由校園書房出版社出版
這本書我在美國看英文版看了大半本
覺得寫的深入淺出
非常值得一讀!
不過這本書我只讀了前面大半
關於東羅馬帝國於1453年限落後的發展
印象不深
不知道是本書未多加著墨還是小弟讀過後已經忘記

關於敬拜、讚美及禱告
特別是禱告
也是可以寫很多本書的大議題
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區分敬拜跟讚美
可能一個簡單的理解就是敬拜是用慢歌來讚美神
讚美是用快歌來讚美神
一般聚會的唱詩敬拜通常會由讚美(快歌)開始
在以敬拜(慢歌)結束
另外一個可能比較深入的理解
就是有一句話叫「敬拜其所是、讚美其所為」
也就是我們竟拜神是因為神本身就是值得敬拜尊崇
而讚美則是讚美神味我們做了何等奇妙的事情!

至於禱告
真是一言難盡
我可以引用挪威神學家哈列斯比的禱告一書
該書認為禱告的要素有二
分別是無助及信心
而禱告的種類(方式)有五
分別是祈求式的禱告
感謝的禱告
讚美的禱告
談話的禱告
以及無聲的禱告

另關於葬傳佛教
您提到「又藏傳經典或法門之學習,往往需有皈依上師親自傳授,自行學習、持咒等則成盜法重罪」
關於自行學習佛法居然會構成盜法重罪
我真得有點錯愕!

最後謝謝您對華嚴宗、唯識宗及三論宗的說明!

以上淺薄心得回應供您參考!

敬祝平安健康
法喜充滿
福杯滿溢
聖誕快樂!

第八拿八靖賦+_+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3-12-31 18:20 回覆:
尊敬的巴拿巴道兄:

小弟的行業~呵呵,其實我沒在做正常的工作!本來我學生時代是學商業設計,因此畢業後主要便是做排版美編、平面設計方面的工作。但我的志向並不在此,因此剛退伍時本來是準備報考文化行政公務員。為了準備考試,自行研讀了世界文化史、藝術史、文化人類學、中國文學史等科目,也因此才會對一神教的歷史略有了解。後來雖放棄考試,但又去空大進修許多中國斷代史的課,也修過中國哲學史、台灣宗教史,因此對儒釋道三家思想較為熟悉。

但我從2014年起就暫停讀空大,也中斷研究學問之路了。一方面我當時需要專心研究網頁程式,一方面則是發現一味從學術思想探討人生大道,似乎總是流於空泛論述。真正的大道似乎唯有實際修行才能體悟。剛好當時讀到旅美高僧宣化禪師的開示,他的見解讓我從原本篤修念佛法門(雖然也稱不上精進)與認為天台至上的狹隘思想驚醒過來,發覺禪並不像許多淨土行者所認為的那樣輕薄膚淺,反而是觀照自心、反省修心的重要基礎。同時禪師也提及修持〈楞嚴咒〉的重要性,因此便將此作為主要定課,踏上實際修行之路。持咒算是修止的一種方法,對我而言是全新的學習,因此當時花了許多精力在這上面,研究學問當然便只能暫停了。

而在工作方面,2017年我放棄研究程式跑去大甲日南學藺草編織(參閱拙作【藺草阿姨織我心】系列),因為覺得人應該回歸自然比較好。但學了一年又覺得藺草缺乏思想性而放棄。幸好2018年我賣房子得到一筆錢,拿去做投資,因此每月有了被動收入。這支持我能夠更專心投入持咒的宗教生活,便持續到現在。只是2018年我同時也確診肺結核(此前已經咳嗽一年半),經過9個月抗生素治療,雖然痊癒,但肺部狀況較差,體力也大不如前。因此現在只能說是隨緣度日,把持咒功課顧好而已。我這種情況讓許多人都敬而遠之,認為我沒有正常工作(他們不曉得我有經濟來源),每天不知道在幹麻,但自己能安貧樂道也十分愜意。今得道兄相知,感到十分欣慰。

* * * * * *

感謝道兄推薦《信徒神學》與《神學的故事》兩本巨著。小弟以前讀藝術史的書名為《新.藝術的故事》,這種以某某主題為故事的歷史書籍內容都很紮實豐富,但敘述又不會過於艱澀,適合通俗閱讀,確實可以讓一般人一窺神學堂奧。《信徒神學》小弟去爬了一些資料,發現是沈介山牧師的主日講授課程,後來改用書寫方式完成全書。沈牧師提到不要低估平信徒的神學能力,不要禁止信徒思考,而要多與信徒溝通思想。這確實是很令人讚賞的開放態度。如今許多佛教團體也會禁止信徒擁有自己的想法(他們稱之為我執我見,或乾脆稱為業障),凡事只能依據該教團的師父或老師所說(甚至不是依據經典),而不同團體間又缺乏交流溝通,終致形成了在某個團體詢問別的團體的教義看法,結果便被視為挑釁而遭受攻擊之情形。信仰本應使人心靈素質有所提昇,脫離煩惱的束縛而得到自由,如今卻淪為禁錮人的工具了。

神學屬於學術領域,不同的神學派別是否與佛教的不同宗派與教觀系統有著相對應的關係?如此當然超出道兄能夠解說的範圍。不如小弟就一個較為實際的問題請教道兄,東正教、天主教與新教之區別,是否與其神學思想派別有關?而新教中不同教會組織之分際,是否也基於不同的神學思想?抑或只是制度與組織不同而已,而神學思想並無必然關聯性?東正教、天主教與新教(或新教的不同教會)是否曾就某些神學議題進行爭論?以上冒昧提問,或許可以讓一般人對基督信仰產生的不同教派,在各自的信仰理念上產生直接的認識。當然如果道兄認為完全不應該這樣問,那還請道兄另行指示。

* * * * * *

關於敬拜、讚美與禱告,道兄回答十分簡明扼要。佛教中也會在禮拜或讚頌時配以音樂歌詠,稱為梵唄。似乎歌唄的方式最能引發內心的高尚情懷,使人沈浸在離塵脫俗的純淨世界。比起學術研究常常陷入無謂的爭執,真正信仰崇高的人往往只會專注在敬拜、讚美與禱告之中吧!

禱告似乎是專屬個人最簡單直接能與神交流的方式。淨土法門的念佛與此應當十分相似。念佛時同樣也會基於無助及信心兩種心理(而不僅僅是修定),甚至也可以是對佛的祈求、讚美、感謝、談話或無聲表達等等。《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說:「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簡單說,佛憶念眾生就如同母親憶念子女一樣的情形,子女如果不憶念母親就無法感應。反之,如果子女憶念母親如同母親憶念他那般的深刻,則兩人必定會感應道交,跨越時空的限制而相會了。道兄曾提到聖靈啟示純粹的基督信仰與純粹的佛教信仰並不矛盾,或許在此就可以找到共通點。小弟以從前專修念佛的經驗可以告訴您,念佛與禱告在精神層面應該是極為相似的。至於現在雖以持咒為主,但小弟也在思考如何提昇信仰情操,使其更加內化至心靈需求的基本層面,以便真正深入其中。

* * * * * *

最後關於藏傳佛教,應該說凡是屬於基礎教理的部份,大多通於顯教大乘佛法的內容,上師都會公開講述,任何人也都可學習。但如果是進階的特定法門,則唯有上師的入室弟子方可祕密傳授,其他人皆不可學(也沒有管道學)。因為這些法門往往具有某些特定效用,比如某個咒能讓人發財、得到某些世俗利益,甚至某些咒能調動護法神去殺人等等。之所以有這些密法,是為了度眾生方便使用,唯有跟隨上師長期修行,心意清淨毫無貪念的人,學這些密法才能用於正途,否則便會造成嚴重問題。密法不得自學的原因便在此。當然,現今在漢傳佛教的超度法會中,也會持誦許多密咒以便超度鬼神,這些咒語應該都是開許一般人持誦的。有些道場為了慎重,法會前先帶領信眾誦念〈大輪金剛陀羅尼咒〉,該咒具有使人獲得開許持誦一切密咒而不犯盜法之功效。以上草草回覆,請道兄參考。謹此 恭祝

新年吉祥

萬事如意

弟 一點心 敬上

Cendy Lee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3/12/24 02:04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3-12-24 19:29 回覆:
聖誕快樂!

巴拿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Part 2, final part)
2023/12/20 23:32
(因字數限制,續前回應)

說到達摩祖師是印度禪宗的的二十八代組
是中國禪宗的齣組
一個小小的問題
我以前看達摩祖師的第二個字都是「摩」
可是後來看到有不少人是用「磨」
不知何者為正確?
在此就教於一點心大德!

您對禪宗之歷史及其雨天台綜之關係作了深入淺出的介紹
從禪宗雨天台宗對經典的相異看法
也難怪您會被接納天台宗驚叫的淨土宗連有當成蔑視驚叫的傲慢之途了
不過當然
小弟對當時您面臨的具體論戰情形並不知詳情
所以當然也沒辦法評論是非
不過對佛門子弟來說
應該也不需強求認定是非
否則可能被視為無名之習氣尚未去進!(參見成衣法師之彌勒淨土法門集,第一零六頁)

關於禪宗及淨土宗相輔相成的關係
您引用送出永明延壽法師的稷與:
「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做佛祖。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千生與萬劫,沒個人依怙。」

由該寄予中可見禪宗與淨土宗確實是相輔相成的
只是在兩者之間
四以淨土宗(法門)較為重要
而永明延壽法師身兼禪宗之法眼宗的三組間淨土宗六組
可見這兩種法門確實可以相輔相成!

您提及您個人的觀察(意見)是修淨土者最好學習一點禪理
因參禪者非常注意關照自新
隊起心動念的微系念頭非常講究
修淨土者則往往被教育為只要老實念佛即可
卻經常造成嘴巴上雖然念佛
心裡打很多妄想和起煩惱也認隨他去等等

看了您的一件
小弟也覺得修淨土者最好學習一點禪理
不過淨土法門是否單單老實念佛即可?
根據成衣法師逾期彌勒淨土法門集中所述
彌陀法門(淨土(宗)法門)首先須念佛至一心不亂
然後信、院、行參資良具備,正行、住行無差乃能蒙佛接引
(住行需錢修繕跟、福德、姻緣)
(的五八、五九頁)

也謝謝您說明東進的會遠大師創淨土宗
當時他建立蓮社舉辦唸佛共修
看來連有一詞的出處可以考察到這裡XD

以上淺薄心得回應逕付一點心大德參酌!

的巴拿八竟父+_+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3-12-24 19:28 回覆:
尊敬的巴拿巴道兄:

小弟回應速度較慢,請您見諒。有關您提到「達摩」與「達磨」的差別,根據小弟查詢的結果,兩種譯名同時存在的,應無關乎正確與否。又如六祖名諱本應作「惠能」,但後來許多人習慣用「慧能」(包括虛雲老和尚編訂的《佛祖道影》也如此用),久了就沒什麼差了。像我們講話有時會把某些字讀錯音(所謂有邊讀邊),一開始還知道讀錯音,但當許多人都這樣讀,這個音就會成為該字的另一個音,沒有所謂對錯的問題了。語言是有人使用才算數,沒人使用就沒有意義。我想這也是您的守護天使認為您不用過度校正文字,保持同音異字無妨的原因之一。我們一般人所謂的是非對錯都是很狹隘的,猶如刻舟求劍,一旦時空條件轉變,根本完全都不一樣了,哪裡還有什麼對錯可言?您的守護天使是很有智慧的。

您提到已經了解天台與禪宗對經典研究方法具有相異的見解,這樣就足夠了。這便是小弟想說明的。至於當初的論戰,確實毋需再琢磨了。百丈禪師說:「是非以不辯為解脫。」才是一個修行人應該遵奉的信條。亦如您所說「不需強求認定是非 否則可能被視為無名之習氣尚未去進」。看來道兄研究佛法確實深得要旨。所謂去除我執煩惱,便要從不在乎自己名譽問題著手。至於義理上的是非,大多數人往往只是為了面子而強詞奪理,根本也不是客觀討論問題。佛法中最忌諱喜好爭辯的個性,將這種人稱作「世智辯聰」,意謂能夠以聰明才智將世人都駁倒。但佛卻說世智辯聰為八難之一(八種難以修學聖道的災難)。因為他太固執己見,而且總是想戰勝別人,根本無法放下我執。

小弟之所以會特別要講宗門間因見解差異產生的衝突,還有另一個理由。佛陀曾預言將來佛法消滅時,並不是遭到外人攻擊而毀滅,乃是由於佛教徒自身的腐敗與鬥爭而滅亡。所謂「獅子身上蟲,還食獅身肉」,意謂獅子為百獸之王,即使獅子已死,百獸仍不敢侵犯,最後竟為獅子身內的蛆蟲將獅肉吃盡。小弟眼見時下的佛教徒喜於浮夸爭論,不務實修,因此特有感觸。

最後關於淨土法門是否僅須老實念佛的問題,確實一般的說法即是如此。您如果看淨空老法師或其他弘揚淨土大德的開示,大部分會這樣說。用意在於教人不要三心二意,又想研教又想參禪又想學密,弄到最後一事無成。只須放下一切外緣,提起一句佛號老老實實的念下去,數十年如一日毫不間斷,定然會成功。即使未到達一心不亂的念佛三昧境界,但亦累積相當功夫,一切時念茲在茲,臨終必定蒙佛接引無疑。

淨土法門本以念佛為正行,只要老實把正行修好當然會成就。然而對於許多人來說要作到真正的「老實」並不容易。因此《觀無量壽佛經》裡提出淨業三福作為助行: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除此以外,一切斷惡修善之法皆可視為助行。助行如果有所欠缺,在修正行時也會產生障礙。許多人正行修不下去,比如外界干擾、個人身體病痛、心理浮躁不安等等,皆是過去業障或近期行為不如法造成,須修助行排除障礙,待身心清淨才能專心修正行。由此角度來說,又不能僅老實念佛,而要廣泛培植善根福德因緣等助行。所以經典上所講只是理論,實際修行是要依據個人程度與情況調整的。這也可以顯示為何不同經典好像在字面上有所矛盾,實際上就是因為切入角度不同的緣故。以上淺見敬覆。謹此 恭祝

平安夜吉祥!

聖誕節康泰!

弟 一點心 敬上


p.s.

樓下那篇回文又須更正:君士坦丁堡遭到穆斯林攻陷應為1453年。小弟太久沒讀書,居然連曾經很熟習的內容都模糊不清了。慚愧。

巴拿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Part 1)!
2023/12/20 23:25
一點心大得平安,

非常感謝您為了回應小弟幾個簡短的問題救回了這一篇惶惶劇作
您回應的文章中對佛學中的「教觀」的概念做了深入、完整又簡潔的說明
令人嘆為觀止
而且對淨土宗、天台綜(或天臺教官)及禪宗之間的關係
也做了深入淺出的說明
真是給小弟上了一堂簡明的佛學初級班課程: )
十分感謝!

對您的劇作
小弟恐怕尚無全面深入回應之能力
不過為了感謝您的大作
也嘗試由基督信仰的觀點
以及小弟稍有涉獵的一點佛學觀點
嘗試稍加回應
淺薄的回應
請您多多包含!

[關於教官概念的回應]

您提到:「所謂教觀,是指佛教學者和修行人在研究經典與實際修行中歸結出的一套系統,凡是與教理探討有關的簡稱為「教」,與修行實踐相關的簡稱為「觀」。」

在基督信仰
與窖裡探討有關的部分通常我們稱之為神學(theology)
關於基督信仰的神學當然也有一些分類標準
不過我們常見的名詞是(包括但不限於)「系統神學」以及「實踐神學」
系統神學士是我們用有系統的方式呈現基督信仰之為
而實踐神學則是系統神學的落實應用
為的是達到宣教的目的
(其實基督信仰中關於神學之分類跟意涵就可以寫很多
不過您應該部會很感興趣
小弟就不引經據典長篇大論了!)

至於止觀的觀念
您講述的內容小弟很有興趣
應該也會有幫助
就小弟所知
在基督新教的傳統比較不容易找到跟佛教的紙觀相同的實踐內容
不過如果以「實際修行」的方式做定義
基督徒除了鹽菁(研讀聖經及其他屬靈書籍毒物)之外
還會敬拜、讚美跟禱告
這跟指觀的概念應該算是比較接近了
關於敬拜、讚美跟禱告
您如果有進一步了解的興趣
歡迎提出
小弟自當拋磚引玉
與您共同研討!

您提到:
「天台宗、華嚴宗、唯識宗、三論宗等,都是教觀兼具的體系;淨土宗、禪宗、律宗、密宗則重視行持,以止觀的修行實務為主,較少涉及教理詮釋問題(西藏的密宗則教理與止觀皆非常豐富,此處暫不討論)。」
您的歸納讓小弟一窺佛教宗派之簡要分別
然後您對西藏密宗的讚譽也讓小弟對西藏的密宗更加感興趣!
或許您將來可以就西藏密宗寫一篇介紹的文章!

謝謝您對淨土宗連有位和接納天台宗的教官的說明
您不說
小弟還不知道天台宗在漢傳佛教中被視為整個佛教正統的解經系統
之前小弟還以為漢傳佛教最有影響力的宗派是禪宗、淨土宗(跟華嚴宗)呢!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3-12-22 19:28 回覆:
尊敬的巴拿巴道兄:

看到您每次都不厭其煩的長篇回覆,令小弟非常感動。首先要跟您更正一項內容:前文提到「東晉慧遠大師建立蓮社,最初登記參加130多人全數往生西方」等語,人數更正為123人(當然後續參加者不計其數)。小弟先前僅憑印象所寫,如今查閱三家說法都是123人,因此修改。雖然考據並不是很重要的部份,但未免貽笑大方,仍為修改。當然,小弟所寫的整篇文章,若是給其他佛教學者看,恐怕也會引起很多不同見解,還請道兄參考即可,不必過於認真看待。

回到正題。道兄提到神學的理論,舉出「系統神學」與「實踐神學」等,又說神學分類與意涵可以寫很多,但怕小弟不感興趣。其實道兄不用顧慮,您大可同樣寫專文介紹(如果在您負擔許可範圍內,延後較久亦無妨)。神學如果與佛教的教觀有類似意義,當然應該提出來介紹,才能達到宗教交流與對話的目的。縱使小弟無法領會,其他網友或許會很有感觸。您應當把自己心裡想寫的都寫出來(如果不會造成困擾的話)。當然您如果是發表專文,請允許小弟複製轉貼內文到敝格,這樣來龍去脈才能完整呈現,網友閱讀才會方便。

又如小弟以前讀世界文化史,讀到歐洲從十二世紀開始由於教會學校建立的緣故,以理性方式探討神學,因而大量參考希臘哲學家的著作,產生所謂「經院哲學」。經院哲學早期採借許多柏拉圖的思想,但1492年拜占庭君士坦丁堡遭穆斯林攻陷,大批拜占庭學者逃入歐洲,造成希臘文古籍移入潮,大為豐富經院哲學的內容,使其開始採借亞里斯多德的思想等。教會學校以理性精神對於各方學說悉心研究,終於形成現代大學,並促進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時代的來臨。由此可見,神學的探索便是現代歐洲的前身,道兄如能對此著墨,或可闡明歐洲思想精神之來源(與之相較,中國的思想精神則以儒釋道三家為支柱)。當然也要看道兄是否有意深入,請隨意即可,不必過於勉強。

關於敬拜、讚美跟禱告的具體內容,如道兄有意分享,小弟自當洗耳恭聽。此涉及宗教行為之實務,是與基督徒來往必須認識的。

另關於藏傳佛教(西藏佛教),實非小弟專長。所謂隔行如隔山,佛教之南傳、漢傳與藏傳系統,戒律與經典皆不相同,非大學者無能兼通。又藏傳經典或法門之學習,往往需有皈依上師親自傳授,自行學習、持咒等則成盜法重罪。因此非皈依密宗上師者,實不易知其確切內容。若上師公開說法則無妨。

最後道兄提到華嚴宗,確實可與天台相提並論。過去很長時間裡,解經的方法若非天台即是華嚴,華嚴教觀的學習人數不下天台。只是天台創立時間稍早(隋朝),華嚴則在唐朝才建立。但後來許多人也會綜合兩家的方法來解經。唯識雖在唐朝建立,但不久即中斷傳承,直到民國初年才又從日本傳回唯識典籍。三論則向來較少人研究,但其探討空性義理極其深入,非其他家能媲美。只能說各宗皆有所長,不必比較高低,隨個人喜好學習皆可。以上淺見。謹此 敬請

道安

弟 一點心 敬上

麵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12/18 07:15

...佛在不同時間與針對不同對象所開示的內容並不相同,其中甚至在字面上完全矛盾...

我師父(上常下律和尚)說只有南傳佛教的巴利文經典才是真正佛所說的經典,其他的經典都是後世的人偽託佛所說的經典,所以才有矛盾。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3-12-18 19:10 回覆:
麵線先生大鑒:

承蒙賜教。先生所提即是所謂「大乘非佛說」觀點,以南傳佛教未接觸過大乘經典,是以有此一說。此牽涉到佛經集結之歷史問題,南傳以七葉窟內上座部集經,斑斑可考;大乘則為界外集結,多半未直接流傳人間,難以考證,而致來源不明之疑義。然南傳比丘雖未承認大乘經典,亦未敢否認大乘經典,僅表示自己不知道。以窺大乘義理,確實與上座部冥符而有進一步發揮。某些字面上之矛盾,實則為更深入之義理延伸。是以南傳未敢否認。古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乃為允當。以上拙見敬覆。

一點心 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