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與巴拿巴道兄的宗教對話】03神學概說、信仰實踐(敬拜、讚美、禱告)與基督各派宗教(東正教、天主教、新教)之區別
2024/01/03 19:02:33瀏覽486|回應11|推薦36

(前情提要:一點心為說明「教觀」之意義撰寫天台、禪與淨土之專文,巴拿巴道兄閱後大為讚歎,遂舉出神學議題作為回應。以下為巴拿巴留言節錄)

在基督信仰
與窖裡探討有關的部分通常我們稱之為神學(theology)
關於基督信仰的神學當然也有一些分類標準
不過我們常見的名詞是(包括但不限於)「系統神學」以及「實踐神學」
系統神學士是我們用有系統的方式呈現基督信仰之為
而實踐神學則是系統神學的落實應用
為的是達到宣教的目的
(其實基督信仰中關於神學之分類跟意涵就可以寫很多
不過您應該部會很感興趣
小弟就不引經據典長篇大論了!)

至於止觀的觀念
您講述的內容小弟很有興趣
應該也會有幫助
就小弟所知
在基督新教的傳統比較不容易找到跟佛教的紙觀相同的實踐內容
不過如果以「實際修行」的方式做定義
基督徒除了鹽菁(研讀聖經及其他屬靈書籍毒物)之外
還會敬拜、讚美跟禱告
這跟指觀的概念應該算是比較接近了
關於敬拜、讚美跟禱告
您如果有進一步了解的興趣
歡迎提出
小弟自當拋磚引玉
與您共同研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點心提問節錄)

道兄提到神學的理論,舉出「系統神學」與「實踐神學」等,又說神學分類與意涵可以寫很多,但怕小弟不感興趣。其實道兄不用顧慮,您大可同樣寫專文介紹(如果在您負擔許可範圍內,延後較久亦無妨)。神學如果與佛教的教觀有類似意義,當然應該提出來介紹,才能達到宗教交流與對話的目的。縱使小弟無法領會,其他網友或許會很有感觸。您應當把自己心裡想寫的都寫出來(如果不會造成困擾的話)。當然您如果是發表專文,請允許小弟複製轉貼內文到敝格,這樣來龍去脈才能完整呈現,網友閱讀才會方便。

又如小弟以前讀世界文化史,讀到歐洲從十二世紀開始由於教會學校建立的緣故,以理性方式探討神學,因而大量參考希臘哲學家的著作,產生所謂「經院哲學」。經院哲學早期採借許多柏拉圖的思想,但1453年拜占庭君士坦丁堡遭穆斯林攻陷,大批拜占庭學者逃入歐洲,造成希臘文古籍移入潮,大為豐富經院哲學的內容,使其開始採借亞里斯多德的思想等。教會學校以理性精神對於各方學說悉心研究,終於形成現代大學,並促進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時代的來臨。由此可見,神學的探索便是現代歐洲的前身,道兄如能對此著墨,或可闡明歐洲思想精神之來源(與之相較,中國的思想精神則以儒釋道三家為支柱)。當然也要看道兄是否有意深入,請隨意即可,不必過於勉強。

關於敬拜、讚美跟禱告的具體內容,如道兄有意分享,小弟自當洗耳恭聽。此涉及宗教行為之實務,是與基督徒來往必須認識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巴拿巴道兄回覆節錄)

在來說到基督信仰中的神學理論問題
其實您對基督教(基督信仰)神學感到興趣小弟也不意外
只是神學一詞在基督信仰中博大精深
要講得清楚最起碼要看一本信徒神學
坦率地說
小弟就神學的個別議題研究探討尚屬可能
但若要小弟就基督信仰神學做一全面性的探討跟介紹
那顯然已經超越小弟目前的能力
因此如果大德您對基督信仰的神學感興趣
小弟可以推薦兩本書給您參考:

第一本是沈介山先生寫的「信徒神學」(華神出版)
小弟在受洗前就是看完這本書跟一本研讀本聖經後深掘基督信仰是真理
又有主觀地屬靈經歷
所以才受洗歸入主的名下
另一本則是Roger E. Olson寫的The Story of Christian Theology
中文書名為「神學的故事」
由校園書房出版社出版
這本書我在美國看英文版看了大半本
覺得寫的深入淺出
非常值得一讀!
不過這本書我只讀了前面大半
關於東羅馬帝國於1453年限落後的發展
印象不深
不知道是本書未多加著墨還是小弟讀過後已經忘記

關於敬拜、讚美及禱告
特別是禱告
也是可以寫很多本書的大議題
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區分敬拜跟讚美
可能一個簡單的理解就是敬拜是用慢歌來讚美神
讚美是用快歌來讚美神
一般聚會的唱詩敬拜通常會由讚美(快歌)開始
在以敬拜(慢歌)結束
另外一個可能比較深入的理解
就是有一句話叫「敬拜其所是、讚美其所為」
也就是我們竟拜神是因為神本身就是值得敬拜尊崇
而讚美則是讚美神味我們做了何等奇妙的事情!

至於禱告
真是一言難盡
我可以引用挪威神學家哈列斯比的禱告一書
該書認為禱告的要素有二
分別是無助及信心
而禱告的種類(方式)有五
分別是祈求式的禱告
感謝的禱告
讚美的禱告
談話的禱告
以及無聲的禱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點心提問節錄)

感謝道兄推薦《信徒神學》與《神學的故事》兩本巨著。小弟以前讀藝術史的書名為《新.藝術的故事》,這種以某某主題為故事的歷史書籍內容都很紮實豐富,但敘述又不會過於艱澀,適合通俗閱讀,確實可以讓一般人一窺神學堂奧。《信徒神學》小弟去爬了一些資料,發現是沈介山牧師的主日講授課程,後來改用書寫方式完成全書。沈牧師提到不要低估平信徒的神學能力,不要禁止信徒思考,而要多與信徒溝通思想。這確實是很令人讚賞的開放態度。如今許多佛教團體也會禁止信徒擁有自己的想法(他們稱之為我執我見,或乾脆稱為業障),凡事只能依據該教團的師父或老師所說(甚至不是依據經典),而不同團體間又缺乏交流溝通,終致形成了在某個團體詢問別的團體的教義看法,結果便被視為挑釁而遭受攻擊之情形。信仰本應使人心靈素質有所提昇,脫離煩惱的束縛而得到自由,如今卻淪為禁錮人的工具了。

神學屬於學術領域,不同的神學派別是否與佛教的不同宗派與教觀系統有著相對應的關係?如此當然超出道兄能夠解說的範圍。不如小弟就一個較為實際的問題請教道兄,東正教、天主教與新教之區別,是否與其神學思想派別有關?而新教中不同教會組織之分際,是否也基於不同的神學思想?抑或只是制度與組織不同而已,而神學思想並無必然關聯性?東正教、天主教與新教(或新教的不同教會)是否曾就某些神學議題進行爭論?以上冒昧提問,或許可以讓一般人對基督信仰產生的不同教派,在各自的信仰理念上產生直接的認識。當然如果道兄認為完全不應該這樣問,那還請道兄另行指示。

* * * * * *

關於敬拜、讚美與禱告,道兄回答十分簡明扼要。佛教中也會在禮拜或讚頌時配以音樂歌詠,稱為梵唄。似乎歌唄的方式最能引發內心的高尚情懷,使人沈浸在離塵脫俗的純淨世界。比起學術研究常常陷入無謂的爭執,真正信仰崇高的人往往只會專注在敬拜、讚美與禱告之中吧!

禱告似乎是專屬個人最簡單直接能與神交流的方式。淨土法門的念佛與此應當十分相似。念佛時同樣也會基於無助及信心兩種心理(而不僅僅是修定),甚至也可以是對佛的祈求、讚美、感謝、談話或無聲表達等等。《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面說:「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簡單說,佛憶念眾生就如同母親憶念子女一樣的情形,子女如果不憶念母親就無法感應。反之,如果子女憶念母親如同母親憶念他那般的深刻,則兩人必定會感應道交,跨越時空的限制而相會了。道兄曾提到聖靈啟示純粹的基督信仰與純粹的佛教信仰並不矛盾,或許在此就可以找到共通點。小弟以從前專修念佛的經驗可以告訴您,念佛與禱告在精神層面應該是極為相似的。至於現在雖以持咒為主,但小弟也在思考如何提昇信仰情操,使其更加內化至心靈需求的基本層面,以便真正深入其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巴拿巴道兄回覆)

關於您提到神學領域的一些問題
東正教、天主教與新較之區別
當然與其神學思想派別有關
不過也不建德總是如此
關於東正教與天主教的區別
根據「神學的故事乙書」
東正教與天主教表面上比較大的差異是前者的神父可以結婚(修道士除外)
後者則發展出所有的神父通通不能結婚
必須維持童貞

不過東西方教會大分裂的基本原因可能是教會歷史學家帕利坎所謂的「知識疏離」
雙方往往只閱讀自己教父的作品
西方堅持,恩典具有獨一無二的至高主權,以及允許修正的神恩獨坐說
東方則堅持自由意志與救恩的神人合作關
希臘東方的神學模式,比較神秘與注重思辨
並且強調敬拜的權威、流行的鏡前表現
以及東方基督教累積下來的非正式與不成文的傳統遺產
而拉丁西方的神學方法
則比較崇尚法律與務實
並且強調成文法規與客觀標準的權威

不過兩大教會再1054年將對方逐出教會的根本原因或是導火線
一班咸認為是關於教宗的權威及「和子」的子句

關於教宗的權威
東方教會認為每位東正教的主教都是彼得的真正繼承人
並且認為
基督教的偉大叫屈
例如羅馬、君士坦丁堡、安提阿、亞歷山大與耶路撒冷
都具有平等的尊嚴、權柄和權威
東方教會願意承認羅馬的宗主教是「平等中的首位」
雖然這只是名譽的尊稱
而羅馬宗主教當然拒絕這一套

而「和子」子句的爭議減述如下:
西園三八一年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鯨的希臘原文上
在論道聖靈「從父」而出之後的部分
並沒有包括「和子(filioque)這個子句在內:

我信聖靈
賜生命的主
從父(和子)出來
與父、子同受敬拜同受尊榮
祂曾借眾先知說話

東方的主教在西元八百五十年左右聽到這版本時
堅持這個子句取消
主要理由有二:
其一
西方教會吳全片面修改權基督教國度的根本信鯨
第二
他們認為這個版本與東方教會的三位一體觀念有很大的差異
(神學的故事,中文版,頁三六零至三六三)

至於新教與天主教、東正教的區別
其實還蠻多的
小弟以前好像寫過一篇關於天主教與新教的比較的文章貼在本格
可是一下子找不到
我只能簡單的說幾句
天主教與新教對於信仰權威的認定完全不同
新教認為聖經是基督信仰唯一的至高權威
馬丁路德(信義宗的創始人)在改教運動時就說「唯獨聖經、唯獨恩典及唯獨信心」
但天主教的信仰權威除了聖經(而且比新教承認的聖經多了七八卷書的樣子)之外
還承認教宗無誤理論
以及教會傳統

此外
如前所述
天主教的神職人員都不能結婚
必須獨身是奉主
但是新教的牧師可以結婚
甚至不結婚還可能被認為不夠成熟!

至於新教內部又有很多的宗派及獨立教會
這些宗派通常有一些跟其他教會略有出入的神學觀點或是教會實務運作
舉例說明
關於基督新教的洗禮
友分點水里跟進里兩種
浸信會就是強調洗禮必須採納進水裡
再例如長老會是強調教會治理上必須採用長老制度

附帶一提
據說(廣義)基督教包括超過兩萬個宗派及獨立教會!

關於敬拜、讚美與禱告
謝謝您分享佛教的梵唄
我數年前有一次在大安森林公園聽到有人放稱頌地藏王菩薩的音樂
覺得非常優美動人
可惜後來在網路上都找不到這麼優美的佛教音樂!

您又說:「比起學術研究常常陷入無謂的爭執,真正信仰崇高的人往往只會專注在敬拜、讚美與禱告之中吧!」
確實有其道理!

您又提到淨土法門的念佛與禱告應當十分相似
而「念佛時同樣也會基於無助及信心兩種心理(而不僅僅是修定)」
您根據您的經驗將念佛與禱告做一比較
確屬重要!

此外
您引用《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佛憶念眾生就如同母親憶念子女一樣的情形
如果用基督信仰類比
聖經先知書常將 耶和華上帝跟以色列百姓的關係比做丈夫跟妻子
而以色列百姓則是淫亂的妻子
(可參見如乙烯結書第十六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點心回覆)

尊敬的巴拿巴道兄:

感謝您如此詳實的說明,特別是關於東正教與天主教的部份,非常令人增廣見聞。小弟以前讀世界文化史,已知君士坦丁大帝在羅馬境內設立五大教區,即您所說的羅馬、君士坦丁堡、安提阿、亞歷山大與耶路撒冷,該五大教區的大主教彼此地位平等。但羅馬政府遷都君士坦丁堡後,不久西羅馬即遭到篡位而滅亡,並由於分裂成諸多日耳曼等蠻族小邦的緣故,羅馬教宗具有信仰凝聚力而凌駕於諸邦國的君權之上,往往能夠干預政治;相反,東羅馬帝國的皇帝權威仍在,因此君權凌駕於宗教之上,教會之人事任命等皆可插手干預。又羅馬使用拉丁文,被認為較缺乏文化素養,教士的教育程度也相對教低;拜占庭的教會則使用希臘文,被認為是較為高尚、學究氣質,具備正統歷史傳承,且教士的教育程度相對較高。東方拜占庭教會當然在某種程度上較為輕視西方羅馬教會(另三城市則在伊斯蘭教崛起不久後即遭到消滅),而羅馬教會則因為地理上繼承羅馬遺產,又能在政治上實際掌控諸邦,因此也某種程度的輕視已衰敗的東方政府與教會。小弟當初的認識僅止於此,而今道兄指出東正教與天主教的諸多區別,著實令小弟獲益良多!

道兄提出「和子(filioque)」說一詞,小弟稍微上網爬了一下,方才較能理解。原來東西方兩大教會的爭議點,乃在於東方教會認為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中記載的經文中提出聖靈唯有從父而生,西方教會則主張聖靈從父和子所出。東方認為如此不但不遵守381年第二次大公會議的決定,且某種程度貶低了聖靈的位階,使其受制於聖子。故而直到二十世紀,東正教學者仍對此呼籲西方教會放棄和子說的立場。這段歷史小弟先前完全不明瞭,感謝道兄提出說明,讓小弟溫故知新。

感覺東正教似乎比較保持原始基督的精神,強調「自由意志與救恩的神人合作觀」以及注重思辨精神。小弟以前讀藝術史,書上提到東正教藝術時有段話說:「上帝變成人,是為了讓人也能變成上帝。」當時小弟有點驚訝,因為這與眾生修行成佛,達到與佛平等的地位是類似的意思。但天主教和新教則似乎認定人唯有作為神的子民而已。不知道這樣的理解是否確當?如果東正教的神學觀允許人運用自由意志,藉著神恩而達到救贖,那麼便能顯示原始基督的精神與佛教是具有共通性的。

以上先暫時回覆到此。道兄提到的其餘細節,小弟另行再找時間回覆。祈諒。謹此 敬請

道安

弟 一點心 敬上

 

【與巴拿巴道兄的宗教對話】目次

01有關拜偶像問題的研討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80152863
02天台、禪與淨土之關係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80168239
03神學概說、信仰實踐(敬拜、讚美、禱告)與基督各派宗教(東正教、天主教、新教)之區別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80215202
04聲聞與緣覺的差別、石頭是否具有佛性及其他問題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80332466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moreheart&aid=180215202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巴拿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聖經綱要!
2024/03/01 21:40
一點心大得平安,

跟您報告一下
小弟之前在您的文章回應所留下的聖經綱要因為字數限制
被迫分成三篇留言
而且小弟後來覺得內容太過粗疏
有增補之必要
所以小弟增補了那篇回應並以其作為獨立的文章貼在小弟的部落格
歡迎您來閱讀指教!
網址為: https://blog.udn.com/barnabas/180357617


敬祝平安健康
周末愉快
法喜充滿
福杯滿溢!

第八拿八竟比+_+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4-03-09 20:17 回覆:
感恩道兄,已前往回覆。

巴拿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3
2024/03/01 18:14
(承前篇回應)
[新約]

一、 福音書
1. 馬太福音
2. 馬可福音
3. 路加福音
4. 約翰福音

二、 歷史書
使徒行傳

三、保羅書信
1. 羅馬書
2. 哥林多前書
3. 哥林多後書
4. 加拉太書
5. 以弗所書
6. 腓立比書
7. 歌羅西書
8. 帖撒羅尼迦前書
9. 帖撒羅尼迦後書
10. 提摩太前書
11. 提摩太後書
12. 提多書
13. 腓利門書
14. 希伯來書(本書之作者有爭議,小弟個人參考書中內證傾向認為本書的作者不是保羅)

三、 其他使徒書信
1. 雅各書
2. 彼得前書
3. 彼得後書(彼得前後書的作者為十二使徒中的彼得,合稱彼得書信)
4. 約翰一書
5. 約翰二書
6. 約翰三書(約翰一書、二書及三書的作者為使徒約翰,合稱約翰書信)
7. 猶大書(作者不詳)

四、 先知書(啟示文學)
啟示錄(作者與約翰書信的作者相同,為使徒約翰,使徒約翰也因此成為新約全書中僅次於使徒保羅的第二大作者)

由於聖經的內容雖然比不上佛經豐富
不過還是相當龐大
因此如果您對以上經卷如有想知道更多的地方
歡迎不吝提出指教!

您提到您「發現學習任何一門陌生的學問,最好先從該學科的概論書籍開始閱讀,可能是較好的方式」
小弟鏡表同意
以小弟研讀佛學而言
其實小弟也買了兩本概論書籍參考
一本教佛學概論(大概有五六百頁吧)
一本圖解佛教
可是不知道是不是小弟資質駑鈍還是什麼原因
小弟讀這兩本書好像不是很有領悟
這兩本書買回家十幾年也只讀了一小部分而已
不過小弟買的「經王法華經」助讀本(越南的一行禪師著)倒是讀完而且覺得收穫頗多

另外
您寫的國考科目書摘有很多人點閱代表您寫得很好
恭喜!

另外聽您說明您貧血狀況應該還好
替您開心!

新的一年開始了
祝您及您闔府

平安健康
新春愉快
法喜充滿
福杯滿溢!

第八拿八竟比+_+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4-03-09 20:16 回覆:
其實道兄替小弟整理《聖經》的概論,自然您也會慢慢理解佛教概論的。這是佛教講的因果循環的道理,我們在某方面的付出,就會在這方面獲得回報(雖然這種回報往往是無法預期的)。

巴拿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2
2024/03/01 18:13
(呈前一回應))
您想知道聖經六十六卷的簡要敘述嗎?
小弟很樂意將聖經六十六卷簡要內容(卷名及分類)跟您分享!

首先呢
聖經分成六十六卷是基督新教的分法
包括舊約三十九卷跟新約二十七卷
至於天主教、東正教、及一些其他的宗派(例如柯普特教會)的「正典」(所謂的正典,英文是canon,意思是具有信仰權威的經書)
通常包括新教的六十六卷
不過比新教的六十六卷還要多一些經卷
就這些多出來的經卷
新教的立場是認為他們是次經或是偽經
次經是指他們有信仰上的參考價值但是不能依靠他們來建立教義
如果認為它們是偽經那就是認為他們連信仰的參考價值都沒有了
(或者只有很低的參考價值)

關於天主教、東正教及柯普特教會的正典
由於小弟的守護天使他們不讓小弟去參考研經工具書
所以小弟當然是無法列舉出來給您參考
不過小弟還是能將新教的六十六卷聖經跟您分享!

[舊約]

一、 摩西五經(又稱律法書)
1. 創世記(從神創造宇宙講到人類的墮落、洪水滅世、神跟亞伯拉罕的聖約一直到雅各的兒子約瑟在埃及過世,共五十章)
2. 出埃及記(記載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共四十章)
3. 利未記(利未人是專門做 神祭司的支派,主要講神的律法,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潔淨律法,共二十七章)
4. 民數記(本卷之所以稱為民數記好像是因為本卷首章就在講統計人口,共三十六章)
5. 申命記(本經卷是摩西在過世前重複律法的要綱,所以叫「申命」記,共三十四章)

為了加快進度
以下我原則只寫經卷名稱跟分類說明
歷史書顧名思義,在寫以色列的歷史

二、 歷史書十二卷
1. 約書亞記
2. 士師記(士師的英文是judge,法官的意思,是以色列沒有國王治理前由神揀選替以色列人民判定是非的代表)
3. 路得記(路得是耶穌基督的祖先)
4. 撒母耳記上(撒母耳是膏立以色列第一位君王掃羅,以及第二位君王大衛的先知,這一卷書在猶太教傳統中好像是一卷書,但被新教分成上下兩卷)
5. 撒母耳記下
6. 列王紀上(這是記載以色列諸王的歷史,在猶太教傳統中好像是一卷書,但被新教分成上下兩卷)
7. 列王紀下
8. 歷代志上(這也是記載以色列諸王的歷史,在猶太教傳統中好像是一卷書,但被新教分成上下兩卷;記載的內容可以跟列王紀互相補充)
9. 歷代志下
10. 以斯拉記
11. 尼希米記
12. 以斯帖記

三、智慧書五卷
顧名思義,猶太人認為這五卷書讀了可以增長智慧
1. 約伯記
2. 詩篇
3. 箴言
4. 傳道書
5. 雅歌
約伯記作者不詳,詩篇大部分由大衛所做(各篇作者通常可以由各篇題解得知),而箴言、傳道書及雅歌依通說見解均為所羅門王所作

四、大先知書五卷
1.以賽亞書
2. 耶立米書
3. 耶立米哀歌
4. 以西結書
5. 但以理書

之所以有大先知書跟小先知書之區分
應該不是針對作者(先知)的地位高低大小
而是書卷的長短
因為五卷大先知書除了耶利米哀歌不到十章(只有五章,但是同作者的耶利米書有五十二章!)
其他最短的但以理書也有十二章
而小先知書最長的撒迦利亞書也只有十四章

五、小先知書十二卷
1. 何西阿書
2. 約珥書
3. 阿摩司書
4. 俄巴底亞書
5. 約拿書
6. 彌迦書
7. 那鴻書
8. 哈巴谷書
9. 西番雅書
10. 哈該書
11. 撒迦利亞書
12. 瑪拉基書
(因字數限制,新約部分轉次篇)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4-03-09 20:13 回覆:
綜合回覆於以下網址2樓、3樓

https://blog.udn.com/barnabas/180357617

巴拿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
2024/03/01 18:09
一點心大得平安,

首先謝謝您的詳盡回復
不好意思這次小弟回復的又有點晚
因為小弟也是前幾天才看見您的回覆
然後最近要不是忙東忙西
就是精神不濟需要休息
像小弟這兩天似乎又感冒了
喉嚨痛得厲害
吃感冒成藥沒什麼效果
所以今天早上去看耳鼻喉科
希望可以早日痊癒!

關於您在20240217所發表的宗教對話第四篇所提及的內容太過深奧
小弟可能要再花一點時間咀嚼後才能回復
因此這篇回應就先針對您的兩篇回應!

首先謝謝您對大藏經的說明
您「家裡有收藏一套日本大正天皇任內編修的《大正藏》,全部有100冊,都是1000頁以上的精裝書,排滿兩個書櫥」
您府上有這樣的收藏
聽起來就讓人羨慕不已!
另外您主要研究《楞嚴經》
聽起來您選擇此經做主修的原因也很合理
我以前有位學生送過兩本佛經給我
除了淨土三經外
還有一本名字聽起來跟楞嚴經很類似
他說這是關於唯識學的經書
讀起來應該可以幫助我的睡眠(也就是說這本經書很有催眠的效果的意思吧XD)
不果我前兩天找來找去也沒找到這本經書
只能在此附記一筆
(因字數限制,下轉另一篇回應)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4-03-09 20:11 回覆:
道兄的大著小弟已前往回應,於以下網址2樓、3樓

https://blog.udn.com/barnabas/180357617


關於道兄研究佛學卻感覺深奧的問題,不必著急,有些學問其理論體系龐大,需要相當背景知識才能理解。而在不具備相關背景知識下卻想了解,有時只能靠時間逐漸累積。通常一回生二回熟,一開始感覺很生疏艱澀,多看幾次也就想通了。感謝道兄多次前來切磋分享。礙於時間有限,短促回覆到此。祈諒。

水 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新年快樂
2024/02/11 23:07

一點心您好

祝福闔家新春快樂  吉祥如意  五福臨門 金玉滿堂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4-02-18 18:19 回覆:
感謝水羚姐姐的問候!抱歉較晚回覆,年節期間真是比較忙碌。謹此祝福您元宵燈節吉祥安康!

巴拿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及新年吉祥(下)!
2024/02/07 19:22
(接上一篇)

關於您提到佛陀在早期提到眾生可分成五種性以及他們是否能乘佛的說明討論
小弟覺得非常清晰而且有趣
特別是您提出竺道生法師「生工說法,頑石點頭」的典故
非常有趣
一般人可能認為石頭是非生物缺乏靈性
但其實依造西遊記
石頭裡可以生出通靈十元孫悟空
施洗約翰也說 神可以從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馬太福音3:9)

針對這部分小弟有兩個小問題
第一
您認為石頭是生物還是非生物?是否具有佛性?是否能乘佛?
第二
您提到「一闡提是指極難成佛的人,分成大悲闡提與斷善闡提」
「《涅槃經》中說,五種性的後三者,定性聲聞、定性緣覺,乃至斷盡善根的一闡提,最終都會修行成佛」
斷善產提可以乘佛符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此一俗語
可是「大悲闡提」是否能乘佛?
因為如地藏王菩薩的大悲院就是地獄不空是不成佛
如果地域還沒空
那地藏王菩薩能乘佛嗎?

關於小節、終結、大節
以及過去莊嚴節、現在賢杰及未來星速結等關於節的問題
您獎的非常清楚
當然
小弟現在也有一點年紀了
記憶力有些衰退
所以雖然看起來很清楚
不過藥劑起來比較困難一點XD

另外
您提到:「不過這樣小劫、中劫、大劫的單位好像僅限於娑婆世界,十方其餘世界的單位似乎都不相同,因為他們的人壽一輩子有時就長達本世界的好幾劫」
似乎也與俗語「添上一日地上一年」隱隱相和

小弟雖然有看過聖嚴法師、淨空法師和成一法師的開示與著作
不過都不是有系統的研讀、收看
只是在網路上剛好看到一些油管的是頻
此外
有在電視上看過一些淨空法師的講法
但不管怎麼說
都無法跟道兄您長年累月有系統地聽經根閱讀佛書相比
您提到您似乎因為貧血問題每次閱讀都覺得很疲累
不知道您是否曾就此看醫生?醫生有沒有提到該如何改善?
因為如果您現在因為貧血問題導致難以閱讀
那真是人生一大損失!

小弟常常在未做網路研究的情形下問您一些粗淺問題
坦率的說是有點不應該
小弟應該跟道兄看齊
先在網路做過基本研究後再跟道兄請教
不過假如這樣不精進的行為還能意外的產生幫助道兄精進的效果
那我們也真是應該感謝 佛菩薩跟 神的慈悲了XD

最近天氣多變化且常常有寒流來襲
道兄您請多多保重
道兄您有咳嗽或支氣管發炎症狀時係嘗試喝綠茶消炎
小弟平常都有喝茶的習慣
如果喉嚨不適
小弟是泡杯福懋熱飲以及喝喘咳真費高
通常也很快有效果
在此與您分享!

農曆新年即將來臨
在此小弟謹祝道兄及您闔府
平安健康
法喜充滿
福杯滿溢!

弟巴拿巴敬賀+_+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4-02-18 18:15 回覆:
道兄提到在網路上收看聖嚴法師和淨空法師的說法,但因缺乏系統性以至於對佛法還是不太了解。小弟現在想要了解基督教也是遇到同樣問題XD。小弟發現學習任何一門陌生的學問,最好先從該學科的概論書籍開始閱讀,可能是較好的方式。小弟先前考文化行政公務員時,科目有文化人類學和中國文學史(包括台灣文學史)等,這對小弟來說也是完全陌生的科目,光是看一些補習班講義和考古題根本還是沒有概念,於是每個科目都去找了一本概論書來讀,總算才把基本觀念建立起來。小弟放棄考試後,還念念不忘的寫了七篇人類學書籍的書摘:

【人類學歷史與理論】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article?f_ART_CATE=281866&f_SUB_ART_CATE=1889708


台灣文學史小弟也寫過一篇,只有日據時代的部份: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3449131


當時寫這些書摘花了很多時間,想說要整理一份完整記錄而已。沒想到許多年下來,這些文章的點閱數非常多,遠遠超過小弟其他生活筆記的文章。原來是許多學生寫報告或準備考試時都會上網查資料,於是就點進來了。這真是小弟當初完全沒想到的。一篇文章能被那麼多人傳閱,所有辛苦也算是值得了。當然獲益最多的是自己,小弟對這些科目的基本觀念因此能建立十分清晰,而且即使過了很多年也不太會忘。自己用心做過的真是最有價值。


至於小弟貧血的問題,似乎也不是大問題。2018年小弟治療肺結核期間,每個月都會抽血檢驗肝指數等項目(因抗生素的副作用會傷肝),當時醫生並沒有讓小弟看報告,只說有問題會通知。但醫生從來沒有說驗血報告有問題,因此小弟雖有血紅素不足的現象,但應該都在可接受範圍內。又小弟當時曾問醫生應該如何保養,醫生說不要熬夜和喝酒、多運動就是最好的保養。可見小弟的問題至少在當時並不嚴重。至於近幾年,由於小弟生活過得比較有紀律,健康情況應該是比2018年還稍好。但小弟觀察近幾年的情況,凡是在生活目標不確定、心理缺乏踏實感的時期,精神都會比較差;如果生活目標明確、心理積極進取時,精神狀態就會好轉。只能說小弟還要在心地多下功夫吧。感謝道兄問候。

巴拿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及新年吉祥(一)!
2024/02/07 19:18
一點心大得平安,

不好意思這次小弟回的特別遲
除了因為小弟最近有點忙之外(您看見小弟的部落格的文章增加速度就可以想像XD)
也是因為小弟之前見您的回覆覺得寫得太好了
小弟覺得好像除了讚嘆之外沒有辦法多寫什麼回應
所以就延遲回復了!

不過現在已經快過農曆年了
如果再拖著不回不太好
所以小弟姑且試著看看有沒有辦法逐段做出什麼回應
那怕是只能讚嘆也好XD

首先您提到「有些東西經過時間醞釀是更香醇有滋味的」
小弟就此鏡表同意!

接著您提到鳩摩羅什大師翻譯《大智度論》
光是摘要翻譯要翻了一百卷之多
可見佛教在印度是如何博大精深等語
小弟亦鏡表同意!
小弟記得某位大師曾經說過
佛教以外的宗教(「外道」)都是苦於經典不足
只有佛教是苦於經典太多、多到讀不完
就前面依據小弟暫時保留
因為小弟覺得身為(新教的)基督徒
六十六卷的聖經已經夠我們讀了
應該是不多不少剛剛好
至於後段小弟則鏡表同意
因為佛教連許多經典失傳的今日都有上萬卷的經書(列入大藏經的經典應該已經破萬卷了,如果小弟記憶失真,敬請道兄指正)
更別提那些失傳的經典
所以對佛門子弟來說
如果是喜歡讀經的
或者對佛學家來說
真是會苦於經典太多!

謝謝您對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說明
這樣小弟就知道
「三十二相,是指福報圓滿的人(包括世間轉輪聖王和大乘佛陀)具備的圓滿相貌」
「八十種好則是大乘佛陀獨有,是在三十二相中又具備更加圓滿殊勝的相好,顯示佛陀福報超越轉輪聖王之處。」
不過小弟有個小問題
就是八十種好是否僅限於大乘佛陀?
還是也包括菩薩摩訶薩或是等覺菩薩?
因為彌勒下聲經裡面有提到:
「是時修梵模即與子立字,名約彌勒,彌勒菩薩有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莊嚴其身。」(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之「彌勒三經暨本願經」,第二十八頁)
當時彌勒菩薩應該還沒有乘佛但是已經有八十種好了

也謝謝您對釋憲八相的說明
您提到「至於八相成道,是指十方補處菩薩臨下人間成佛直到入涅槃所示現的八種過程,主要包括:降兜率相、託胎相、降生相、出家相、降魔相、成道相、說法相、涅槃相。」
這樣小弟就知道巴相乘到所說的八巷與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不同的東西
雖然應該也有一些相似之處

謝謝您關於三乘說法以及匯三皈依唯一佛乘的說明
您講得言簡意賅非常清楚
令人敬佩!
不過小弟有個小問題
就是「聲聞乘」跟「緣覺乘」有何不同?
您提到「聲聞修習四諦,成就阿羅漢道;緣覺修習十二因緣,成就辟支佛道」
小弟沒有去谷歌這幾個關鍵詞(所以小弟比起您認真在網路上搜尋基督教教義有所不及,可能您寵壞小弟了,小弟已經差不多把您當成小弟的佛學大辭典了XD)
只是小弟覺得「聲聞乘」跟「緣覺乘」都是小乘
講究字度而不講求杜仁
那二者區別何在?

依您所述,兩者的區別應該是所修行的法門不同
只是「緣覺修習十二因緣」
「緣覺」跟「十二因緣」都有個「緣」字
「聲聞修習四諦,成就阿羅漢道」
可是「聲聞」跟「四聖諦」有何關係?
修行四聖地的阿羅漢為什麼被稱為「聲聞」?

小弟雖然對佛法有相當的興趣
也不時會在網路上搜尋佛學內容
但不管怎麼說
還是沒有接受過由淺入深完整的佛學教育
由於小弟的佛學基礎太差
又沒有做足夠的網路研究
所以問出來的問題可能在您眼中很粗淺、模糊不清甚至荒謬
還請大得多多包涵!

(因字數限制,請接下篇)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4-02-18 17:36 回覆:
尊敬的巴拿巴道兄:


由於您的問題需要回覆內容較多,小弟已撰寫專文詳做說明,如下:

https://blog.udn.com/bemoreheart/180332466


至於其他較瑣碎的討論則未列入,僅在此略提。《大藏經》的內容確實是很多很多的,小弟家裡有收藏一套日本大正天皇任內編修的《大正藏》,全部有100冊,都是1000頁以上的精裝書,排滿兩個書櫥。總卷數網路上說有13000多卷,1.2億字。但其實小弟幾乎從來沒看過,只有很久以前查資料時才翻過一次而已。平常的佛教徒一般只會專門研究一本或幾本相關的經典,比如有人專研淨土類、般若類、唯識類等等。小弟個人主要是研究《楞嚴經》,之所以選這本是因為虛雲老和尚與宣化上人都非常重視此經,它可以說是修行的百科全書,所有關於修行的基本觀念、方法、修證位階、修行次第等等各種問題在裡面都有提到。並且佛陀在《法滅盡經》中預言《楞嚴經》和《般舟三昧經》是佛法滅亡時最先消滅的兩部經典,更加突顯其重要性。雖然小弟也沒有很認真研究,但基本觀念還是知道一些,因此回文中才能引用本經的內容來說明。


道兄提到《聖經》有六十六卷,想請教您這是只有新約的部份還是包括舊約呢?先前陳牧師曾推薦小弟研讀《聖經》,小弟也曾上網看了一下,發現有版本上的差異,因此也不太知道從何著手。可以請您大略講解《聖經》的綱要嗎?因小弟覺得自己恐怕沒有時間和精力研讀全文,若是有一份簡介的資料,提出其中較重要的部份,並以資深研經者的角度予以導讀,應該會較容易掌握方向。以上不情之請,不知道是否會造成您的困擾。若是您不方便回覆這樣複雜的問題也無妨,小弟不喜歡勉強別人做事的。以上打擾。謹此 敬請


道安


弟 一點心 敬上

巴拿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
2024/01/21 20:57
一點心大得平安,

首先感謝您詳盡地回復並抱歉這次回得有些晚!

首先是關於您提到的「格義佛學」
佛教初傳入中國時居然衍生出七種空性見解
而大智度論裡提到般若有十八種空興差別
佛法之博大精深由此可見一班!

另外您提到「佛教中一旦有補處菩薩下生世間,示現八相成道圓滿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便是最高境界,與十方三世諸佛皆相同,並無所謂特殊或更高的佛果。」
小弟讀彌勒上升經及金剛經
都讀到佛陀(包括上升兜率天的彌勒菩薩)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不知道那裡說的三十二相與您此處提到的「示現八相」有何異同?

此外您提到緣覺乘(或獨覺乘)成就的辟支佛果
小弟其實很多年前聽到「辟支佛」這稱呼時就對此一名詞很有興趣
也認知到阿羅漢以及辟之佛屬於講求自度而非度人
就此與菩薩道或是大乘佛道不同
可是假如辟支佛非屬大乘佛道
那他們又如何成就大成佛果?
小弟對佛法了解甚為淺薄
因此此一問題可能不是個好問題
尚請大德您指教!

關於(當來下聲)彌勒佛是賢劫的第四佛或是第五佛此一問題
謝謝您的答覆
如果依照您所提到有一部《現在賢劫千佛名經》
且該經中列出現在賢劫千佛的順序
依該經之順序
彌勒當為嫌劫的第五佛,釋迦牟尼佛則是賢劫的第四尊佛
那似乎應以該經之內容為依據
不過小弟有個小小的問題
就是一個賢劫只有千佛
那是否是限於婆娑世界的一個賢劫只有千佛?
否則如果石方三是有億兆佛國
一個賢劫只有千佛感覺太少了!

另外
小弟之前之所以會提出當來下生彌勒佛是賢劫第四尊或是第五尊佛這個問題
主要是小弟以前在youtube看淨空法師及聖嚴法師的講道視頻
其中一人提到當來下生彌勒佛是賢劫第四尊
另一位則說當來下生彌勒佛是賢劫第五尊佛
小弟當時以為可能在佛門有此二說
或是不同的佛經中有不同的說法
因此這兩位大師才會有不同的見解
不過既然有一部經書專門在講現在賢劫千佛的名號並有排列順序
那似乎應該以此經為準
除非另有其他佛經列出不同之順序!

另外謝謝您提出
「原本彌勒發菩提心開始修行的時間比較早,釋迦比較晚才開始修行。他們兩人經常結伴在一起修行,但據說彌勒總是散散漫漫的,而釋迦則向來非常精進。於是有一次他們的師父就說,本來彌勒修行時間比較早,應該先成佛的。但因釋迦非常精進,毫不放逸,因此釋迦未來將會比彌勒提前成佛。」
根據小弟之前讀成一法師所寫的「彌勒淨土法門集」
彌勒菩薩比釋迦牟尼佛要早四時劫或是四十二節開始修行
不過依照文殊菩薩的說法
確實在過去世友的時候彌勒菩薩修行的不是很精進
所以釋迦牟尼佛後來居上
先行成佛

最近天氣多變化
又有新冠肺炎及流行性感冒肆虐
小弟這幾天喉嚨痛
雖然有吃藥也尚未痊癒
道兄您也請多注意保暖及其他防疫措施!

敬祝平安健康
夜晚愉快
法喜充滿
福杯滿溢!

第八拿八敬副+_+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4-01-28 19:31 回覆:
尊敬的巴拿巴道兄:


請不必介意晚些回覆,有些東西經過時間醞釀是更香醇有滋味的。


關於鳩摩羅什翻譯《大智度論》,其實他並沒有全文翻譯,而只有第一部份全翻,後面三分之二左右只是摘錄重點翻譯而已。因為羅什說中國人喜愛簡潔(其實是耐性不夠程度也不夠),翻了也沒人要看。《高僧傳》原文,羅什說:「吾若著筆作大乘阿毘曇,非迦旃延子比也!今在秦地,深識者寡,折翮於此,將何所論?」阿毘曇是論典,迦旃延則是印度的大論師。羅什意謂自己的程度寫論典,將能超越迦旃延那一輩的論師。然而在中國卻鮮有能識的知音,又何必寫呢?因此《大智度論》也是簡要翻譯而已。然而這樣已經足足翻譯了一百卷!可見佛教在印度是如何博大精深,現在都失傳了。


關於三十二相,是指福報圓滿的人(包括世間轉輪聖王和大乘佛陀)具備的圓滿相貌,比如足底安平、手長過膝、胸口有卍字、口中有四十顆牙齒、廣長舌、瞳孔紺青色、頭頂有肉髻等等。八十種好則是大乘佛陀獨有,是在三十二相中又具備更加圓滿殊勝的相好,顯示佛陀福報超越轉輪聖王之處。至於八相成道,是指十方補處菩薩臨下人間成佛直到入涅槃所示現的八種過程,主要包括:降兜率相、託胎相、降生相、出家相、降魔相、成道相、說法相、涅槃相。不同經典對八相內容有些出入,但總體來說,就是顯示大乘佛陀教化眾生必然經歷的過程,用來區別其他菩薩、緣覺或聲聞的成道,也區別其他宗教教主的成道。


* * * * * *


關於辟支佛如何成就佛道,牽涉到佛陀初轉法輪時採取三乘說法,但最後又會三歸一為一佛乘的問題。所謂三乘是菩薩乘、聲聞乘、緣覺乘。通常來說,菩薩主修六度萬行,能成就大乘佛道;聲聞修習四諦,成就阿羅漢道;緣覺修習十二因緣,成就辟支佛道。這三種聖道果位都已經脫離生死輪迴,因此阿羅漢、辟支佛成道之後當然可以不用繼續修行大乘。反之,若是迴小向大修行大乘,將來便能成就大乘佛果。問題在於阿羅漢、辟支佛也可以選擇不迴小向大,安住於小乘的偏真涅槃,這樣便無法成就大乘佛果。佛陀早期便是依據眾生的根性,讓他修習聲聞乘或緣覺乘,而不一定為眾生開示大乘菩薩法。因為菩薩法需要長劫廣度眾生,許多人望之卻步,因此佛只為他們說小乘法(聲聞、緣覺法)。


也因此佛陀在早期提到眾生可分成五種性:不定種性、菩薩種性、定性聲聞、定性緣覺、無性(一闡提)。其中不定種性和菩薩種性兩者能夠修行成佛,後三者則無法成佛。原因是定性聲聞、定性緣覺不願發心修行大乘,永遠安住小乘涅槃,故無法成佛;無性則是無有出世間種性,根本不會為了解脫生死而發心修行(既不修小乘也不修大乘),頂多修世間善法升天而已,因而無法成佛。又有說法認為無性是指一闡提。所謂一闡提是指極難成佛的人,分成大悲闡提與斷善闡提。大悲闡提是指菩薩發願要渡盡一切眾生成佛之後才要成佛(比如地藏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然而眾生永遠渡不盡,因此無法成佛;斷善闡提則是指對佛法起大邪見,斷盡一切善根,因此永遠無法成佛。以上是佛陀早期的說法。


然而佛陀到了晚年講《法華經》時,說三乘教法只是渡眾生的權巧方便,如來出世的真正目的是要令一切眾生都成就大乘佛果。因此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意謂本來只有大乘唯一佛乘,聲聞、緣覺都是權巧方便之說,讓眾生先解脫輪迴生死,之後還是要修行大乘的。又接著在《涅槃經》中說,五種性的後三者,定性聲聞、定性緣覺,乃至斷盡善根的一闡提,最終都會修行成佛。事實上,《涅槃經》初次在中國翻譯時並不完整,只有前半,而前半經文中提到(其實是引述一種無根據的說法)一闡提是不能成佛的。當時一位竺道生法師,認為大乘應當是圓滿的教法,既然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那就應該都能成佛,因此主張一闡提也可以成佛。但與經文不合,因此遭到其他人強烈排擠(當時這些人並未深究該引述文句的真實性)。據說竺道生到山上去對著石頭說一切眾生皆可成佛,一闡提也可成佛,石頭居然抖動表示同意,因而流傳「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典故。總之,不久之後下半部《涅槃經》輸入中國,上面寫著:「一切菩薩聲聞緣覺,於未來世皆當歸大般涅槃,譬如眾流歸大海。」又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闡提人,雖謗方等經,作五逆罪,犯四重禁,然必當成菩提道,須陀洹人,斯陀含人,阿那含人,阿羅漢人,辟支佛等,必當得成阿耨菩提。」大家才知道竺道生的觀點是正確的。


由此可見,聲聞、緣覺,即使目前安住於小乘偏真涅槃之中,獨自受用清淨解脫之樂,與眾生界毫無感應,不知道眾生苦難,也不會發心救拔眾生。但是到了未來某個時候(即使經過非常久遠的時間),仍然會有某個機緣觸發他的覺知,使他深刻的感受到他與眾生同在,應當出來救渡眾生。那時他便會修行大乘了。道兄所提出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涉及到佛教大乘與小乘長期以來存在的爭議。因為現在南傳佛教仍然多半主張三乘說法的觀點,認為並無所謂唯一佛乘、會三歸一的說法。而他們的修行主要也都是以聲聞緣覺法為限。但其實無須與他們爭論,如果聲聞緣覺將來真的會歸於一佛乘,那也不需要擔心他們不會成佛了。


* * * * * *


有關於賢劫千佛,是指娑婆世界在本次住劫當中次第出世的一千尊佛。娑婆世界在前一次的住劫稱為莊嚴劫,亦有千佛出世,其名收錄於《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娑婆世界下一次的住劫稱為星宿劫,亦有千佛出世,其名收錄於《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許多道場在春節期間會拜千佛,即是拜莊嚴劫、賢劫與星宿劫千佛。或者時間不夠就只有拜賢劫千佛。所謂住劫,佛教將世界的形成、存續與毀壞分為成、住、壞、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各20小劫。住劫便是其中第二階段,處於穩定存續的狀態,諸佛在此階段出世。而所謂小劫,是指人壽由平均八萬四千歲,每百年遞減一歲,直到遞減至平均十歲;此後人類開始悔改向善,於是向上增加,每百年遞增一歲,直到平均八萬四千歲。如此一減一增名為1小劫。20小劫為1中劫(如以上的住劫),4中劫為1大劫(即是莊嚴劫、賢劫、星宿劫的單位)。不過這樣小劫、中劫、大劫的單位好像僅限於娑婆世界,十方其餘世界的單位似乎都不相同,因為他們的人壽一輩子有時就長達本世界的好幾劫(如阿彌陀佛因地為法藏比丘時,當時人壽42劫)。因此不同世界的差異性是很大的。總體來說,佛經認為娑婆世界的眾生愛慾太重,因此壽命短促、苦難眾多,特別是釋迦牟尼佛出世時人壽平均只有百歲,跟其他世界比起來簡直像是電光火石一般,因此警惕修行人要倍加努力用功,不要迷戀這短促的幻境。


道兄研究佛法如此精進,聖嚴法師、淨空法師和成一法師的開示與著作都看過,實在非常難得!小弟早年比較有在聽經和閱讀佛書,近年已經相當荒廢(似乎因為貧血問題每次閱讀都覺得很疲累)。實在應向道兄看齊!感謝道兄歷次的留言提點,促使小弟更加精進。感恩您!


本週確實天氣陰冷,小弟也是有些適應不良。如有咳嗽或支氣管發炎症狀,可嘗試喝綠茶消炎。小弟近兩次咳嗽原本吃藥都不見效,都是喝綠茶好轉痊癒的。謹供參考。以上潦草回覆,望您海涵。敬請


身體康泰 新春吉祥


弟 一點心 敬上

環保阿嬤金鳳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1/14 18:10
假日順心愉快。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4-01-15 19:54 回覆:
謝謝阿嬤的祝福!祝您天天開心~

巴拿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
2024/01/12 19:52
一點心大得平安,

再度謝謝您認真嚴謹的回覆!
您一開始向小弟道歉較晚回覆實無必要
因為在吾二人之前的通訊中雙方均已表示對方無需太快回復
何況您是為了查找資料所以多花一點時間更屬合理!

關於信鯨加上「和子」的爭議
您引用的資料主張如果聖靈除了出於父之外再加上出於子,可能更貶低聖靈的地位
如果參考小弟引用的「神學求生指南」乙書
大體而言應該沒有錯誤
(雖然背後的三一神官可能有值得商榷之處)
小弟提出聖靈出於父(及仔)的見解可能反而代表聖靈居於主導地位的看法只是一家之言
甚至只算是小棣提出的一個可能性
提供給您參考而已
您無須視為金科玉律

至於您引用《新.藝術的故事》乙書:「聖像源於東正教對靈魂得救教義的理解:『上帝變成人,是為了讓人能變成上帝。』因此畫聖像這行為就本身是精神性的作為。」
關於聖像在東正教中的地位小弟還不夠清楚
不過東正教是否主張「上帝變成人,是為了讓人能變成上帝」
小弟有機會去了解之後再跟您分享!

您又提到:「佛教雖主張眾生修行能成佛,但也提到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之內,無人能再成就像祂這樣的佛果,唯有彌勒能在將來成為賢劫第五佛。」
這段話小弟不是完全理解
請問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娑婆世界在彌勒佛下生成為賢劫第五佛之前娑婆世界不會有佛的意思?(如果是這樣就沒問題了)
還是釋迦牟尼佛的佛果特殊
所以在他涅槃以後不會有人成就跟他一樣的佛果
也就是即使是彌勒菩薩成佛
彌勒佛的佛果也比不上釋迦牟尼佛?

另外
就小弟所知
佛教的高僧大德有人主張彌勒佛是賢劫第四尊佛
也有人主張彌勒佛是賢劫第五尊佛
請問這兩說何者正確?
其意義有何不同?


您提到「因此同樣可以理解,在基督教傳播期間,唯有耶穌肉身成道。之後是否會有其他先知成道(如穆罕默德),也許就不在討論範圍內了。」
據小弟理解
基督信仰是不承認人可以變成 神的
耶穌基督之所以可以復活成 神是因為耶穌基督在變成人之前原本就是 神
所以其他先知雖然可以進入天國與 耶穌基督一起在(較小的)寶座上執政掌權
但他們不是神,只是聖徒而已

最後
最近一兩個月跟大德您討論信仰問題受益良多
以後小弟如果有關於佛教信仰的問題向您請教
還請大德您不吝次較!

敬祝平安健康
周末愉快
法喜充滿
福杯滿溢!

第八拿八竟父+_+
一點心(bemoreheart) 於 2024-01-15 19:47 回覆:
尊敬的巴拿巴道兄:


道兄詳細研究神學與佛學問題的精神,實令小弟欽佩。關於「和子」說,小弟只因初次接觸,不清楚來龍去脈因此查閱相關資料。至於其中各家主張則只能大略瀏覽,無法深入研究。佛法中也出現過許多類似的問題,比如空性思想,在佛教於東漢初傳入中國時,由於經典翻譯甚少,於是許多人便以道家思想比賦解說佛教思想,形成所謂「格義佛學」。其中最典型的案例便是以道家的「無」解釋佛教的「空」。當然初淺的比喻還可以接受,但當時的人為了從文字理解空性,竟然從道家和佛教為數不多的經典發展出六家七宗,也就是有七種對於空性不同的見解!但誰也不知道誰才是正確的,於是陷入無意義的辯論。當時道安法師便祈請前秦國君苻堅派人去西域迎請鳩摩羅什入中國翻譯般若經典。羅什翻譯的《大智度論》裡面提到般若有十八種空性差別。在那之後,格義佛教和那些無謂的爭論便自然消失了。以上一小段歷史,僅供參考,無須深究(小弟也僅知於此,深入內容亦不知)。


至於小弟提到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之內無人能再成佛,確實如道兄所理解僅是「娑婆世界在彌勒佛下生成為賢劫第五佛之前娑婆世界不會有佛的意思」。佛教中一旦有補處菩薩下生世間,示現八相成道圓滿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便是最高境界,與十方三世諸佛皆相同,並無所謂特殊或更高的佛果。但因為除了這種大乘菩薩成就的佛果,還有一種緣覺乘(或獨覺乘)成就的辟支佛果。所謂辟支佛是比阿羅漢境界更高,但僅能自度而很少能夠度人的果位。經典上甚至提到辟支佛比阿羅漢更不願與人群接觸,更加沉默,幾乎從不說法。總之,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中無人能夠得到大乘佛果,但辟支佛卻是很多的。他們繼續修行大乘,未來也能夠在不同的世界成就大乘佛果。


彌勒的佛果當然與釋迦牟尼佛是一樣的。在《現在賢劫千佛名經》中列出賢劫千佛的順序:「南無拘留孫佛、南無拘那含牟尼佛、南無迦葉佛、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彌勒佛......」因此彌勒當為賢劫第五佛。至於道兄提到其為第四佛的說法,小弟沒有聽說過。但有件事值得一提,原本彌勒發菩提心開始修行的時間比較早,釋迦比較晚才開始修行。他們兩人經常結伴在一起修行,但據說彌勒總是散散漫漫的,而釋迦則向來非常精進。於是有一次他們的師父就說,本來彌勒修行時間比較早,應該先成佛的。但因釋迦非常精進,毫不放逸,因此釋迦未來將會比彌勒提前成佛。或許是這個典故,才會誤傳成彌勒是第四佛。


以上草草回覆。請道兄參酌。謹此 敬請


道安


弟 一點心 敬上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