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26 15:22:55瀏覽1521|回應0|推薦11 | |
96. 立亦得,不立亦得 師然之。復語誠曰,汝師戒定慧,勸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勸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泹槃,亦不立解脫知見,無一法可得,方能建立萬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泹槃,亦名解脫知見。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來自由,無滯無礙,應用隨作,應語隨答,普見化身,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戲三昧,是名見性。 志誠再啟師曰,如何是不立義。 師曰:自性無非無癡無亂,念念般若觀照常離法相,自由自在,縱橫盡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頓悟頓修,亦無漸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諸法寂滅,有何次第。 志誠禮拜,願為執侍,朝夕不懈。誠,吉州太和人也。
一聽「勸」就能心地無非、無痴、無亂自然是大根智。相形之下「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還要有作有為,當然是差一些。我們不是大根智,就退而求其次,要是還做不到,就請由「觀心」做起。 「菩提自性」「無一法可得」,悟見菩提本性,不是「得」來的,本自具足。「不立菩提涅槃」,「亦名菩提涅槃」,不說有個覺悟、寂滅的境界。也可叫做菩提涅槃。「不立解脫知見」,「亦名解脫知見」,不說有哪些是解脫知見!卻也可以叫做解脫知見。「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可以設個「法」,也可以不設個「法」。因為見性之人沒有「法縛」,不會有個「法」來束縛障礙。也能為弟子們解開「法縛」,有需要就「立」、就「解」,沒需要就不須「立」。「去來自由,無滯無礙」,身心自在,不受滯礙。「應用隨作」,「應語隨答」,該做就做,該答就答。「普見化身」,處處可見「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不離自性」,所作、所言都由自性流出。「自在神通」,身心自在,不受外境干擾,心無罣礙。「遊戲三昧」,前後不矛盾的「一行三昧」,隨外緣而應,而止。 「念念般若觀照」,每個念都觀照,是不是合乎「重重疊疊的聚與散變化中」的原則。「常離法相」,不使有「法縛」的情形。「自由自在,縱橫盡得,有何可立?」,在每個領域都沒有束縛,怎麼會還有什麼「法」需要「立」?「自性自悟,頓悟頓修,亦無漸次,所以不立一切法!」,「悟」是自己悟,別人的幫忙有限,全賴菩提自性,悟了什麼就修什麼,沒什麼固定次序的「次第法門」,不需事先預定好從哪個法先修起,「諸法寂滅,有何次第?」,沒生病不用吃藥,為何要定吃藥的順序? 「念念般若觀照」還是要般若,也要觀照。要有「重重疊疊的聚與散變化中」的確實認知,與觀照心念的能力。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