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7/11 16:43:36瀏覽874|回應0|推薦25 | |
嘉義七日遊路程規劃得有點保守,除了嘉義市之外,嘉義縣只走訪了番路、民雄、布袋和新港四個鄉鎮。為了避免夏季天候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潛在危險性,不得不盡可能的割捨山區的美麗風光,而將七日的行程全都留在平地市區裡,六個夜晚全都住宿在嘉義市區,雖然嘉義市和布袋間有些距離,但有快速道路的連結,往返的時間花費並不多。
嘉義之旅的第一天,花了近半天的時間在由北到南的路程上,另外半天的時間則是留在嘉義市區裡,活動範圍集中在火車站和北門驛附近。今天的行程就由火車站開始,一群藝術家將火車站旁的閒置倉庫翻新再利用,而形成嘉義鐵道藝術村,倉庫旁一長排的阿勃勒正開著金花色的花,熱情洋溢,這趟嘉義之旅在金黃色花下正式開始。
由嘉義鐵道藝術村走過轉運站,抵達嘉義車站,再經由空中迴廊走到前站,來參觀縱貫線上第一個出現的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車站,目前站體及月台的鋼屋架,仍保留1944年興建時的建築特色,列為市定古蹟。
沿著火車站前的中山路走幾步路,就到了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也就是嘉義舊酒廠。舊酒廠廠房佔地大,可想而知規模十分可觀,看著這些美麗舊建築,似乎仍能聞到當年的酒香,想像到當年酒廠裡的忙碌。
離開舊酒廠之後往另一座火車站而來,但首先先來文化中心走走,走過杉池、文化廣場,再繼續往車站方向移動。
北門驛位於共和路 428號,興建於1910年,是森林鐵路蒸汽小火車的起點,也是阿里山鐵路貨運集散地,1973年北門新站落成啟用,北門驛改為列車調度維修及卸貨之場所。日式造型的舊車站,已有近百年高齡,但建築外觀毫無老態,車站建築全部以阿里山特有紅檜建材,是為北門驛的一大特色。
與北門驛相連通的檜意森活村,佔地約為3.15公頃,原有的歷史建築就有28棟左右,以嘉義的林業文化為概念,打造全區的日式檜意建築,「以林業文化為核心舊建物活化再利用之特色景點」來發展,兼具文化、藝術、歷史、休閒、文藝等,成為嘉義最具特色的文化園區。
北門驛、修車廠、車庫園區三個場所都有鐵道貫通成一串,距離也很短,但中間的修車廠不開放參觀,經由鐵道旁的道路,走過修車廠而來到車庫園區。車庫園區停放森林鐵路百年來的各式機車頭、車廂,有如森林鐵道博物館。
森林之歌為2012年嘉義市的新景點,外表有如一顆蛋型,造型獨特,塔高約14公尺,白天仰望高塔可以透視天空,感受陽光灑在身體上的感覺,就像在森林般的舒服純淨,晚上運用七彩燈光,將森林之歌的整體造型點綴的夢幻非凡。
第一天的行程就在森林之歌燈火亮起時畫下句點,與天上的月亮互道明天見。
嘉義之旅第二天的行程仍然在嘉義市區裡,以九華山地藏庵作為今天的第一個目的地。
九華山地藏庵位在民權路255號,九華山地藏庵又稱為北嶽殿,主祀地藏王菩薩,早在明朝末葉即奉祀抵台,清康熙36年(1697)擇嘉義北門建廟,寺廟歷經修葺,至民國67年始成今貌。通往二樓以上的樓梯八點才開門,不打算在地藏庵等太久,所以今天只能參拜二樓的地藏王菩薩和一樓的閻羅殿。
離開地藏庵之後再走訪另一座廟宇,被列為國定古蹟的嘉邑城隍廟。嘉邑城隍廟位於吳鳳北路168號,嘉邑城隍廟於清治時期在台灣府諸羅縣官府最初創建的城隍廟,也是諸羅城三大古廟之一。
距離嘉邑城隍廟幾步之遠有條蘭井街,蘭井街上有座紅毛井,離開城隍廟之後走來紅毛井看看。紅毛井位在蘭井街83號前,為嘉義市內留存最久的古蹟,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諸羅山社開鑿的水井,在清朝乾隆年間以「蘭井泉甘」之名列入「諸羅八景」之一,民國97年被公告為歷史建築。
連走二座嘉義市古廟之後,轉換一下口味而來到嘉義公園。嘉義公園座落於嘉義市區東側,建於明治43年(1910),雖然不能被列為古蹟,卻有百年的身價。公園面積遼闊設施多,有噴泉、小西湖、福康安紀功碑、震災紀念碑、一江山紀念碑、21號蒸汽火車頭、十二門古砲、牆之道、陳澄波畫架、嘉義孔廟、忠烈祠、嘉義神社、射日塔、嘉義市史蹟資料館等等。
嘉義公園裡有幾座大型建築,都有著特別的歷史淵源,將它們分別獨立為一處景點來參觀。孔廟,嘉義市孔子廟的前身為嘉義縣學,建於清康熙45年(1706),孔廟內的裝飾簡樸,給人一種典雅的氣息,散發著莊重肅穆之美。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兩棟建物是日治時期嘉義神社附屬的齋館及社務所,創建於昭和18年(1943),齋館是前往神社祭祀前齋戒和準備的地方,而社務所為神社的行政管理辦公處。民國87年該兩棟建物經嘉義市政府核定為市定古蹟,並定名為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射日塔,外部造型靈感取自於阿里山神木,褐色鋁條的紋理有如神木的外皮,中間留有高 40 公尺的一線天,有如劈開之神木。塔高62 公尺,塔的底層為忠烈祠。
嘉義植物園,又稱嘉義樹木園、山仔頂植物園,位於台灣嘉義市東區嘉義公園東北側,面積約8.6公頃。創立於1908年,原為日本殖產局橡膠實驗林地,現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管轄,是嘉義市區內重要休閒綠地。
在嘉義公園和植物園繞了一圈,再來到嘉義舊監獄,剛好趕上最後一班導覽列車。嘉義舊監獄設於日治時期大正8年(1919),建築的特別之處是以中央控制室為中心,而監舍則呈放射狀的掌控系統,這是仿效美國賓州感化所而建造,2005年被列為國定古蹟,也是台灣唯一完整保存的日治時期監獄建築。
離開嘉義舊監獄之後,也走到市區較邊緣區域,而來到彌陀寺。不巧正值彌陀寺在施工而搭建鷹架,更不巧的是時間有點晚,彌陀寺的師父正好關起最後一扇門。彌陀寺前為八掌溪,原有義渡吊橋橫跨溪水之上,如今吊橋已毀損拆除只留下了吊橋柱,而彌陀寺大門左側山坡上立有八掌溪義渡記念碑,列為三級古蹟。
由於彌陀寺已關起門,無法入內參觀,因而多出一些時間,又正值黃昏日落,索性往蘭潭走,來欣賞蘭潭日落,好心的釣客熱情指引欣賞日落的最佳潭邊位置,無奈天公不作美,今天的雲層多又厚,日落的觀賞也只能草草了事。
嘉義之旅第三天的行程,仍然是在嘉義市裡。繼昨天黃昏的蘭潭日落之行,今天一早二度來到蘭潭,相傳此潭為三百年前荷蘭人所鑿,故稱之為「蘭潭」,古稱「紅毛埤」。今日的蘭潭除了是一處嘉義重要的風景區之外,也是自來水廠的儲水池,是嘉義地區自來水的主要供應源。
在沿著蘭潭的環湖公路欣賞蘭潭之美的半途,彎進了筍寮步道走一段,除了走進蘭潭後花園之外,也來看看一位居住在山上、過著沒水沒電日子的筍伯,據在地遊客說,已經多日不見筍伯,極可能是身體違和而暫時不在家。
結束蘭潭的拜訪行程之後,順道走進蘭潭旁的嘉義大學裡,參觀了嘉義大學的校園之後,也在嘉義大學的美食街享用午餐,再到嘉義大學附近的陳氏伙房。陳氏伙房是鹿寮里空間保存最完整的伙房,伙房主廳重新整修過,兩側護龍則還保留著客家傳統白牆黑瓦的建築特色。
在陳氏伙房短暫停留之後,往圓林仔社區而來。圓林仔社區有百年荔枝王,正值農家在採收荔枝,沒有幫忙反倒是受到熱情招待,剛從樹上摘下的荔枝鮮度百分百,口感極佳。近年來圓林仔社區在油桐花季節熱鬧非凡,但現在不是桐花季,油桐綠色隧道卻令人舒暢無比。
傍晚時分又再度回到市區裡,來到垂陽路參訪一座市定古蹟,嘉義西門長老教會禮拜堂。嘉義西門長老教會禮拜堂為日本人興建的教會,由珍貴的阿里山檜木搭建而成,是嘉義市難得一見的古老教堂,具有歷史見證之價值。
嘉義之旅的第四天,不再停留在嘉義市區裡,走出嘉義市,將以番路鄉作為今天的活動主要範圍。
離開嘉義市區,首先來到仁義潭水庫。仁義潭水庫興建於民國69年,於民國76年完成開始蓄水,水源以引用八掌溪水,經沈澱池導入水庫,經1.5公里之引水道導入仁義潭水庫,與蘭潭水庫串聯運用,以供應大嘉義地區五十萬人口的民生用水。炎炎夏日的早上,仁義潭水庫的風卻很清涼,令人流連再三而捨不得離開。
來到台3線上的吳鳳橋觀看位在八掌溪上仁義潭水庫的攔河堰,之後沿著台3線走再轉台18,往吳鳳公園而來。吳鳳紀公園是國際建築大師漢德寶教授精心規劃,採閩南式建築,地舖馬齒石,迴廊紅柱八角亭,依山坡地高低起伏而走,可惜的是牆裂草雜,處處有著荒涼頹敗的氛圍。
繼續沿著台18往阿里山的方向走,但這趟行程並沒有上山的規劃,而是只到觸口為止。首先來到觸口自然教育中心,在自然教育中心一一走訪綠意館、生態水道、生態池、防火瞭望台等等。
觸口自然教育中心 接著繼續上山去,直到龍隱寺再做停留。龍隱寺於1980年開工建廟,歷史並不長但遊客如織,已是觸口的重要景點之一。龍隱寺主祀濟公,1995年有部連續劇「濟公」選擇龍隱寺做為故事發源地,並在此拍片,因而龍隱寺聲名大噪。
龍隱寺前有座地久橋,而龍隱寺後方山上有座天長橋,兩座吊橋都是橫跨在八掌溪上的古樸吊橋,並非身負重任的交通橋,而是單純的觀光吊橋,來到觸口也來走走浪漫的天長地久橋。
天長地久橋 原本計劃在龍隱寺走台18,再走124-1縣道往半天岩紫雲寺,但在124-1縣道半途遇到橋樑翻修而封路,只好再下山繞一大圈而來到紫雲寺。半天岩紫雲寺相傳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其主祀有觀世音菩薩與三寶佛,創建於清康熙21年(1682),為嘉義地區有名的三級古蹟。
半天岩紫雲寺 黃昏時刻離開半天岩紫雲寺,紫雲寺也是今天行程的句點,結束行程而返回嘉義市區。
嘉義之行第五天,活動範圍設定在民雄。
民雄有幢聞名全台的鬼屋,主體建於1929年,三層樓巴洛克式風格建築,紅磚砌牆,華麗典雅,但年久失修,廣大庭院荒煙蔓草,靈異傳說不斷,為全台四大鬼屋之一。
民雄鬼屋 接著來到民雄鄉建國路二段,為的是看看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的建築群。主體以文化公園的概念設計而成,中心基地面積6.1公頃、室內建坪9000坪,空間內容包括演藝廳、小型戲劇廳、大、小排練教室及露天劇場、畫廊、視廳教室及遊客服務區、交誼餐廳、文化商舖、水榭舞台、多功能表演廳亭、親子亭等。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離開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後來到民雄市區裡,尋找位在市區邊緣的民雄放送所招待所。民雄放送所招待所建於日治時期昭和15年(1940),空間為標準日式格局,木骨構造,當時為在民雄放送所工作的日籍工作人員所入住。
民雄放送所招待所 民雄放送所招待所與國家廣播文物館都位在民權路上,相距不遠,離開招待所之後往國家廣播文物館而來。隸屬於中央廣播電台的民雄分台,在日治時代的名稱是「民雄放送所」。現今則為廣播文物館,對外開放參觀,展示有機齡近70年的廣播發射機、大型真空管、收音機等,是一處寓教於樂的活文物館。
國家廣播文物館 民雄鵝肉街名聞遐爾,來到鵝肉街時已經是過了午餐時間許久,時間晚,期望的是能避開午餐人潮,沒料到此時鵝肉街上仍然是處處塞塞塞,一位難求。
民雄鵝肉街 鵝肉街位在民雄火車站旁,在鵝肉街飽餐一頓後就到火車站來,看看這座綠建築火車站。
民雄火車站 距離火車站很近的中樂路上有一座古廟,建於清嘉慶初年(1797),明治39年大地震後著手改建,昭和12年完成,列為三級古蹟的大士爺廟。大士爺廟主祀觀世音菩薩,每年農曆七月廟方都會特別訂製一尊紙糊的「大士爺」神像,放置在廟內供民眾膜拜,因而名為大士爺廟,全台各地大士爺廟的原始祖廟。
大士爺廟 大士爺廟和慶誠宮隔著中樂路,兩廟互為斜對面,在大士爺廟逛了一圈後走過對街而到慶誠宮。慶誠宮舊名媽祖宮,建於清嘉慶年間,相傳是嘉慶君遊台灣時,來到古稱「打貓」的民雄,感念「天上聖母」神恩庇祐,御賜建廟資材,並派中國著名建廟師傅來台興建。因此,慶誠宮也是全台唯一蒙清嘉慶君敕封的媽祖廟。
慶誠宮 民雄還有一座創於清康熙32年的古廟,五穀王廟。五穀王廟位於民雄鄉豐收村,外表為一般廟宇造型並不特別顯眼,但香火鼎盛,位在民雄、極富盛名的中正大學大部分的建校用地都是五穀王廟所捐贈。
五穀王廟 嘉義有座阿里山名聞中外,但嘉義現在又多了一座山,民雄旺萊山。旺萊山位在中正大學附近的田野間。旺萊山出產好吃的鳳梨酥,附近有許多鳳梨田,鳳梨果實為了避免被炙熱的陽光曬傷,農家會為果實戴上一頂遮陽帽,而形成彩色鳳梨田的特殊景觀,來旺萊山吃鳳梨酥、看看彩色鳳梨田。
旺萊山 在黃昏夕陽中離開旺萊山,往菁埔派出所來。來到派出所不是要報案也不是要尋人,而是來尋貓。菁埔社區貓世界,在菁埔派出所周邊的圍牆及民眾住家牆面進行彩繪,邀請雲林畫師田榮鈐與在地畫師以貓為主題來營造貓世界。
菁埔社區貓世界 走完菁埔社區貓世界,民雄一日遊也宣告結束,結束嘉義之旅的第五天行程而回到住宿的嘉義市區裡。
嘉義之旅的第六天則遠赴布袋,換個口味而享受海濱與海港的風味。天氣很熱,有個蓮花颱風漸漸在接近台灣,氣象局也發佈海上颱風警報,但嘉義無風也無雨,真不像個颱風天。
前一天打電話詢問布袋海上觀光巴士是否會受颱風警報的影響而暫停出海,工作人員說明天剛好有一個團預訂將出海,還有空位,若是想到潮間帶一遊可以加入。一早帶著估且一試的心情往布袋來,打算若是真有颱風跡象就不上船,由嘉義往布袋的快速道路上一路艷陽高照,到了海邊風平浪靜,所以決定上船潮間帶一遊。但來到布袋時是上午九點,配合漲退潮時間,海上巴士預訂將在九點半開航,中間的空檔時間就在潮間帶生態館逛逛。
潮間帶生態休閒館 布袋海上觀光巴士有幾條不同路線到不同地點做生態之旅,但今天的行程是搭便車所以無從選擇,只能客隨主便而行。出海的漁筏上除了船長之外,還有一位解說員,解說員是位年輕辣妹,雖然年紀輕但對布袋的漁業養殖和人文歷史卻瞭若指掌,沿途以風趣的方式、口若懸河的介紹著,一趟生態之旅令人滿載而歸。
布袋海上觀光巴上生態之旅 海上生態之旅約一個半小時,回港後來到布袋觀光漁市,除了看看漁市裡的各種海產之外,當然也同時嚐海鮮、吃午餐。據說今天因為有蓮花颱風的關係,有些漁船沒出海,所以漁市裡也相對的漁獲少了些,但還是很熱鬧。
布袋觀光漁市 布袋漁港就位在觀光漁市旁,離開漁市之後就來漁港逛逛。布袋漁港很大,各種大小漁船很多,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颱風的關係,港裡停了很多大小漁船,但漁民擔心颱風造成損失,所以還是有許多漁民忙著搶收蚵仔而進出漁港,因而雖然是颱風天,布袋漁港仍然是一片忙碌景象,充滿著生命力。
布袋漁港 布袋不只有漁港、不只有養蚵,早年布袋還有規模盛大的曬鹽場,雖然曬鹽場已不復當年,但現在仍有座台鹽的鹽山,就來看看布袋鹽山。
布袋鹽山 1824年,清代鹽商吳尚新在新厝仔開闢「洲南場」鹽田,奠立布袋鹽業的基礎。到了2001年布袋鹽場廢曬,一群關心地方歷史文化的人士成立了布袋嘴文化協會,希望能重新把鹽田整建回來,而重新整建復曬洲南鹽場,建立起一塊「文化鹽田」。
洲南場鹽田 布袋一日之旅,天黑前來到好美寮,欣賞好美寮的彩繪,作為今天布袋之旅的句點。
好美寮彩繪 嘉義之旅的最後一天行程輕鬆簡單,重點擺放在新港鄉。2012年的雲嘉之旅曾走訪了新港,這趟新港之行暫時不再重復三年前走過的地方。來到新港,朝著新港鄉溪北村而來,來探訪新港鄉著名的媽祖廟,溪北六興宮。道光19年(1839)提督王得祿祈願「溪北」、「月眉」、「月潭」、「安和」、「後厝」、「六斗」等六莊皆能興旺,故將媽祖廟取名為「六興宮」,親自恭請「正三媽」神像入殿安座。
六興宮 六興宮之外,新港還有一座被列為三級古蹟的古廟大興宮,大興宮主祀保生大帝。清乾隆9年,笨港街由里人集資興建保生大帝廟,完工後的大興宮後廂房甚至在清朝時期成為笨港縣丞署的所在,也曾用做登雲書院的講堂。
六興宮 在新港的行程,參訪二座古廟之外就是走訪活潑有趣的彩繪村,南崙彩繪村和埤子頭彩繪村。
南崙彩繪村 埤子頭彩繪村 三年前的新港和北港之行記憶猶新,在新港一下子上了橋、過了北港溪來到北港,北港老街上雖然不像假日般的人潮摩肩擦踵,但仍然熱鬧得很。
來到北港,除了再度探訪國家二級古蹟朝天宮之外,也要來老街上解解饞,吃碗鴨肉飯配上鴨肉湯,再切盤香又好吃的鴨肉,人生亦不快哉。
老街上還有一座老戲院,振興戲院,現在不演戲只能緬懷老建築。在北港老街上停留後,結束嘉義七日之旅,一路北返回家去。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