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濃濃日本風的美麗檜木建築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嘉義)
2016/07/07 21:55:51瀏覽855|回應0|推薦46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建於日據時期昭和18年(1943),為兩棟由通廊相連的建物,分別為日據時期嘉義神社附屬的齋館和社務所,齋館是前往神社祭祀前齋戒和準備的地方,而社務所是神社的行政管理辦公處。台灣光復後,嘉義神社被改作為忠烈祠,而其附屬的齋館與社務所則被轉借為「國軍828醫院」所使用,至民國76年歸還嘉義市政府。民國87年齋館和社務所經嘉義市政府核定為市定古蹟,並定名為「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離開孔子廟後沿著步道繼續往公園高處走,路過兒童遊戲區之後,步道旁老樹下成排的石燈籠和老樹並列著,為什麼會有成排的石燈籠?

靠近石燈籠一看,石燈籠上刻著「大正十年」,記載日本年號表示這是日據時期留下來的石燈籠。

步道兩側排列著老樹和石燈籠,鋪著石板的步道又直又平,沿著步道往前進。

步道不長,不一會兒功夫到達盡頭處。盡頭處一座巍峨而氣勢雄偉的牌樓,牌樓上寫著「忠烈祠」,石燈籠怎麼會和忠烈祠發生關係?令人十分納悶。

登上了牌樓前的階梯,走過牌樓下,前方仍然是筆直的石板步道往前延伸。

才過了牌樓沒幾步路,步道旁有條石板鋪成的小徑往左邊去,小徑的盡頭處一座建物看似涼亭。

石板小徑再往前些,步道旁有一座木造的中英文並列解說牌。

由解說牌上可知道這座像涼亭的建築為休憩所,或稱為參集所。參集所就是為參詣集結準備的場所。既然是用來作為集結,便要能容納眾多的參拜客,方便快速進出,且能遮陽避雨,所以採用無門窗的亭式半開放空間。

再往前幾步還有一座大亭子,是為手水舍。

手水舍是指神社參拜時,參拜者用以潔淨手口的場所。從前的神社常用社前溪的水來潔淨手口,稱為手洗場,後來則改以有屋頂的水舍,設水盤及柄杓做為淨水設施。手水舍在整修中,暫時關閉。

再轉身回頭看看牌樓,牌樓下的步道曾經是日本神社的參拜道,所以兩側排列著石燈籠。日本撤離台灣後,日本神社曾經被做為忠烈祠,因而在參拜道上有忠烈祠的牌樓。這座牌樓高而巍峨,氣勢閎偉,位在參天古木下顯得壯麗非凡。

步道的左手邊有參集所、手水舍,而右手邊有長長的圍牆,圍牆中間處一座日式屋頂的大門,大門上寫著「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大門口有座木造的市長的話,中英文並列寫著:1987年,嘉義市政府有鑑於原日本神社附屬建棟的齋館和社務所,為高級檜木構建並具有唐風及工藝之美,為維護史蹟、善用文化遺產,乃修復此地為典藏文物的史蹟資料館。1998年,市政府將史蹟資料館列入古蹟。

大門的門柱上貼著一張表,註明史蹟資料館開放參觀的時間和導覽時間,提供有意參觀者做為參考。

走進大門後,眼前隨即出現一幢華麗的木造日式古屋。

屋前一株老榕樹下,三隻石猴抱在一起,狀極親蜜又可愛,看似一家人般。

往古屋接近,雖然這是一幢經過修復的日式木屋,仍然古味十足,充滿著濃濃的日本味。

後面還有一幢子相連,但兩幢木造的建構格式大致是相類似。

木屋前的泥土空地上有許多大樹,這些大樹年紀不小,看起來和公園裡的樹相彷彿。

木屋黑褐色的色調散發著沉穩,古色古香中透出一股內斂的華麗。

長長的一排大窗,簡單裝飾卻顯得雍容華貴,視線無法直接透視入屋內,明亮的窗欞卻有著親切感。

走進大門,進入屋內參觀去。

進入大門後,隨即感受到濃濃的日本和室味。為了保護室內木質的地板裝潢,記得要先脫鞋穿襪或換資料館提供的拖鞋再進入參觀。

入門後的牆上懸著一塊斑駁的扁額,上面寫著拔元二個大字。拔元是什麼意思?拔元就是得到拔貢第一名。這塊匾額為福建學政徐樹銘與分巡福建台澎兵備道兼提督學政孔昭慈,選張登鼇為第一名拔貢生時,所贈賜匾額。目前這塊拔元扁額被嘉義市政府指定為一般古物。

扁額上斑駁的字不太容易看清楚,嘉義市政府貼心的製做了一塊說明,內容介紹拔元扁額主人的家庭背景,也說明扁額由張家而輾轉到史蹟資料館的過程。扁額上落款為咸豐11年(1861),已有一百五十多年之久。

另外牆上還懸掛著市長的話,不禁要開玩笑的說這市長話真多,進門前聽了市長的話一遍,進門後還要再聽一遍,還好話說得不長。

史蹟資料館裡,一條長長的通道貫通室內,室內充滿檜木香,令人神清氣爽,在檜木香中沿著通道參觀去。

服務中心,沒有被服務的需求,所以不入門而造成別人多餘的麻煩。

倒是看著服務中心另一側窗子玻璃上貼著許多中國風的剪紙,頗為好看。

在史蹟資料館第一個接觸的是公園發展的展室,嘉義市將公園發展也列入史蹟資之一,可見資料羅列得很細。

來到史蹟資料館,若有時間值得走一遍嘉義公園,公園發展室裡用大張圖表,詳細介紹嘉義公園。

嘉義公園裡有座福康安紀功碑,史蹟資料館裡則有紀功碑的拓碑文,碑上漢文和滿文並列,乾隆53年皇帝親手寫的碑文。

話說嘉義公園,介紹嘉義公園裡的一些人文設施,包括中原文化、原住民、荷蘭傳說、日本文化等等。

說到嘉義公園的日本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可說就是日本神社,牆上有二幅日本神社的照片,由照片上可以看出神社歷經改建,而有第一代神社和第二代神社不同的照片。

另外還有一張史蹟館修復過程表,表中所列的內容與其說是修復過程,不如說是嘉義神社的使用變化過程可能更貼切些。

公園發展展覽室旁是教育發展展覽室。

光緒八年壬午科江南鄉試題目,不論書題或詩題的題目都是落落長,別說答題能不能貼切而精譬,就是要將題目看完而且抓住重點都不容易。

看到「卒業記念」這種漢字的寫法,就知道這些是日據時代的教材。

有簡單彩色圖案配合文字,有注音符號,這是台灣光復後早期的國小相關教材內容。

用一張圖表來做比較,日據時期和台灣光復後嘉義市學校發展的比較。

前一張比較表,重點在於國小和中學,而另外一張光復後的嘉義學校發展則是說明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

清朝時期的教育和日據時期或光復後都大不相同,當時的教育制度只有社會、義學、儒學和民學與書院之分。

走出室外,回到通道上,通道牆上一張鳥居的照片,縣社大鳥居。第一代神社時期,參道大致已成形,那時的參道沒有鋪石板。

再來是古蹟與歷史建築的展室。

嘉義仁武宮位在北榮街54號,被嘉義市政府指定為古蹟,幾年前來嘉義時曾造訪過。原嘉義農學校長官舍建於1930年,亦被指定為市定古蹟,位於忠孝路188號。

原嘉義製材所民國94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公告為嘉義市歷史建築,是日據時期營林製材所相關的建築群,這次的嘉義之旅不小心給遺漏了。嘉義市北社尾王姓宗祠創建於大正8年(1919),2003年被公告為歷史建築。

嘉義舊監獄興建於日據時期大正8年,為臺灣唯一完整保存的日治時期監獄建築,民國94年被公告為國定古蹟。嘉義公園之行下山後,將造訪嘉義舊監獄,現在則更名為獄政博物館。

嘉義火車站、北門驛在這趟嘉義之旅的第一天已經造訪過,西門教會安排在第三天的行程裡,蘇周連宗祠是嘉義市現存最早設立的祠堂,待下次的嘉義之旅來造訪。

稍早之前曾造訪過嘉邑城隍廟,為清治時期在台灣府諸羅縣官府最初創建的城隍廟,也是諸羅城三大古廟之一,2015年被指定為國定古蹟。《嘉邑城隍廟

嘉義市城區與街道的演變,羅列著清朝時期、日據時期和改制後的市街圖,只是無法預料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後又將如何演變。

乾隆年間的諸羅縣城圖,能保存這麼久誠屬難能可貴。

再來看看宗教與民俗。

信仰與歷史看板上羅列著嘉義市內寺廟簡短介紹。

嘉義市玄天上帝信仰與鞦韆賽會。嘉義市武當山玄天上帝廟建於清嘉慶9年(1804),歷史頗為悠久,據傳約在二、三百年前,嘉義下路頭當地瘟疫肆虐,村中奉祀的北極武當山玄天上帝託夢村民表示,該村係屬龍船穴,龍船要活躍擺動,人丁才能興旺,老少才能平安,村民遵照神靈指示,架起鞦韆搖盪,不但消滅瘟疫,而且五穀豐收,於是盪鞦韆的民俗活動一直沿傳至今。

日式的紙拉門上印著竹子,半透著光,真是漂亮。

再來進入嘉義名人錄展間,嘉義的名人還真不少。

重要史事展間裡首先看到割台事件和朱一貴事件,割台是依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朱一貴事件發生於1721年,為清治期間台灣三大民變之一。

張丙事件與戴潮春事件,張丙事件發生於道光12年,道光13年平息。戴潮春事件則發生在1862∼1864年間。

羅安公傳說,羅安福建金浦人,來台定居在嘉義湖仔內庄,以耕農致富。當時由於治理台灣的官員貪污舞弊,民怨四起,以致各種民變層出不窮,羅安定居的湖仔內庄剛好遇上土匪搶庄,羅安集結庄上壯丁鄉勇一同合力打退群賊,但羅安的勇猛卻招來當道忌諱,盜匪與官府勾結控訴羅安殺人,並恐嚇庄長若不交出羅安則要消滅全庄,最後庄長被迫交出羅安,一再哀嘆「羅安救萬人,萬人無救羅安」。

接著進入產業發展的展覽室。

阿里山森林鐵路雖然近年來天災不斷,但實在堪稱為國寶,也是世界奇觀。

阿里山森林鐵路起初是為森林伐木而建造,所以和阿里山的林場、嘉義的木材業息息相關。

阿里山神木,樹齡達三千年以上的阿里山神木屬紅檜,原樹高52公尺,為阿里山最大巨木之一。1956年秋,樹身曾遭雷擊,樹身上端所植的二代木,為1962年栽種。但遺憾的是1997年7月1日,因大雨而有半邊倒塌。後來林務局為尊重生命,順應應自然及維護遊客安全,1998年6月將神木放倒,置於原地供人觀賞。

再往前走,往城區發展的展室去。

如果你不知道嘉義市的市花是什麼,看到這麼大朵洋紅色的花朵,不用說也能明白。

嘉義市建制與城區發展歷史年表,表中說明鄭氏時期台灣由設為一府二縣到一府二州,而清代由康熙23年設為一府三縣,到光緒13設三府十一縣四廳一直隸州。

展室靠邊的牆上有個燈箱,燈箱上方一塊長方形黝黑的東西,這又是什麼呢?

原來這是一塊扁額,扁額中間寫著「進士」二個大字,其餘二側的小字不太容易閱讀。

還好,在燈箱的下方,市政府將進士扁額上的文字重新書寫在一塊木板上,閱讀就容易多了。

這塊進士扁額究竟是為何而來,又是何人所有呢?

一旦當了官,麻雀變鳳凰,身價自然不可同日而語,威風八面,集權勢於一身。

行進至此,已經在史蹟館裡走了一圈,走出室外去。

走出室外,眼光流連於這幢古建築上,突然間,有位不認識的阿伯向我打招呼,深深感受到嘉義人的熱情。

阿伯說他是在地人,問我有沒有看看樹下的石猴?石猴在一進門時就看過了,有什麼值得一看再看嗎?

阿伯要我仔細看石頭上的紋路,果真秘密藏在石頭裡,這不是一顆普通的石頭,而是一顆貝殼石。

向阿伯道謝後準備離開史蹟館。

走出史蹟館的大門,繼續沿著史蹟館前步道而上。

離開史蹟館幾步路,步道又再接上一道短短的階梯,而步道兩側依然整齊的排列著石燈籠。

階梯的頂端兩側各有一隻狛犬,意謂著抵達了神社的範圍內。

狛犬後的樹下一間小房子,建築格式和齋館相類似,應該也是神社的一部份。

步道旁有一座木造解說牌,註明這幢小房子為祭器庫,也就是存放祭祀用具的庫房。

祭器庫外觀看起來也是木造的房子,但實際上它的外牆是混凝土模仿木作,風格十分特殊。

離開祭器庫再往前,隨即抵達神社遺址處。

神社遺址的平台上,只留存下一座基座,別無它物。短暫停留,往射日塔去。

這趟嘉義七日遊其他相關的行程景點,請參考: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