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9/05 10:45:44瀏覽616|回應0|推薦34 | |
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位於嘉義市中山路616號,嘉義火車站附近,它的前身是嘉義舊酒廠。嘉義酒廠創建於日據時期大正5年(1916),二次世界大戰時大部分建物及設備均遭轟炸受損,台灣光復後由台灣省專賣局接收,積極加以修護並陸續擴建,1982年酒廠遷往民雄工業區,酒廠裡七幢建物被列為市定古蹟,2003年文建會正式接手,成立嘉義創意文化園區……
離開嘉義火車站之後,沿著中山路往舊酒廠方向走,酒廠距離車站很近,不一會兒功夫就來到酒廠。
舊酒廠就位在中山路旁,來到舊酒廠,首先映入眼簾的寬敞的空間和新舊並列的建築物。
走進酒廠的廣場,廣場右手邊一幢外觀半新半舊的建築物,不知道它是不是因為整容過,再加上外牆外有彩色玻璃維幕,看起來特別的年輕。
左手邊的建築物看起來也不老,不過在外觀上就沒那麼講究。
廣場的角落有幾株竹子,竹子下一隻猴子手拿「創意園區」的書卷,猴子背後一座創意文化園區的雕塑,但顏色深又位在角落裡,實在是有點不起眼。
猴子的背後一塊白色大理石製的酒廠擴建紀念碑,內文概述嘉義酒廠擴建的簡單內容,不知何因白色大理石成碎裂狀,而左下角缺了一塊。紀念碑與猴子之間貼得很近,只能由右上角往下、以斜的角度拍它。
在紀念碑處轉個彎,往裡一看,裡面仍然是寬闊的空間加上兩側的建築物,來到這裡才知道外面以為是廣場的,和這裡連通看起來可能是通道或道路。
右手邊一幢經過整修而佔地面積很大的建築物,外觀新穎牆的下半截卻露出一小截洗石子牆,建築物的大門上掛著「高梁酒第一工作場」的名牌,由此不難辨識它的身份。
高梁酒第一工作場不只是正面寬,走到它的側面也可以看到縱深很深,房子外還有一道寬寬的迴廊,不論牆或柱子,半下截都是灰黑色的洗石子牆面。
建築的前半段牆面是直線的,但後半段不知道為什麼要設計成圓弧形,弧度不大但視覺上還頗為明顯的。
不論走到哪一座酒廠,幾乎都看得到酒甕;在這座酒廠酒甕不用來裝酒,而是用來做為椅子用,這種椅子坐起來實在有幾分奢華感。
左手邊一幢建築物,這幢建築物現在看到的是入門後左手邊建築物的正面,外觀看起來已經經過美容,但沒有加上太多的色彩,留住了古樸美,它是包裝工廠。包裝工廠採特殊桁架屋頂型式,使內部通風流暢,大量開窗方便採光和通風。
包裝工廠隔壁是再製酒第二工作廠,廠內置放許多貯酒桶,因貯酒桶不宜陽光直接照射,所以開窗較高。
再製酒第二工作廠和下一幢建築物之間,有一塊大空地,空地上草皮綠油油的。
在草皮內側聳立著一根很高的柱子,柱子除了高之外也很粗,這柱子又是何用呢?
仔細看一下,原來它不是單獨一根柱子,而是和一幢建築物相關連。
建築物是酒廠的鍋爐室,而大柱子並非柱子,是一根大煙囪。這根煙囪建於1930年,現在看起來很高,但並非當初的原貌,初建時高度53公尺,是嘉義市早期的著名地標,但因921大地震煙囪受損而拆除部份,目前高度只有18.4公尺,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高度而已。
綠草皮的對面也有一塊空地,空地上聳立著一只銀白色金屬大圓柱體,體積非常的壯觀。
這是一座圓形儲存槽,原本的用途是裝置糖廠所生產的糖蜜酒精,酒廠再利用此原料發展成酒,戰備時則用為燃料,台灣光復後改為貯存高梁米使用。
圓形儲存槽原有二座,現在留存的建於1929年,另一座建於1937年已被拆除。
儲存槽後方一座大機器,外行人看不懂那是什麼機器,雖然這機器已經淘汰不用,但若是要保留供參觀,露天存放豈不很快的就會被大自然給沒收?
在儲存槽看鍋爐室,鍋爐室外牆的色調令人覺得好像映照著落日餘暉的淡橘紅色調,但實際上的時間是中午。
儲存槽前有塊圓形空地,空地旁的草地上一座裝置藝術,名為顛覆,創作理念為:顛覆沿傳著嘉義酒廠早期精密的製酒工廠機械設備的工業性格,讓廠區的動能得以象徵性延伸。(風動)隨機啟動非規律性的運作方式,好似微醺的酒客,以不定向的視角,審視著眼前的事務,思索著未來,及一切的可能。看似簡單,內容卻很複雜,我有看沒有懂。
裝置藝術的斜前方一幢紅磚屋,牆上有幾道顏色較淺的長長不規則線條,大概是修補過的痕跡,這幢是中間試驗場。
中間試驗場在日據時期名為酒精倉庫,是酒廠最早興建的建築物,嘉義酒廠是當時唯一專門製造酒精的工廠,為重要國防軍需工業。興建年代為大正13年(1924)。
中間試驗場的對面有一幢鋼筋混凝土牆身、平頂建築物,它是貯酒室。主要用來存放大型酒桶,儲存清酒、藥酒等需要兩年以上才能完全熟成的酒類。貯酒室建於日治時期昭和5年(1930)。
貯酒室旁的地上,一座以紅磚砌成的基座鑲著一塊解說牌,內容介紹嘉義創意文化園區歷史建築簡史,內容提到廠區裡七棟製酒空間,包括鍋爐室、再製酒及包裝工廠、儲酒室、材料五金倉庫、機械修理及木工室、再製酒及製麴工廠、中間試驗所等被登錄為歷史建築,為台灣當代重要製酒產業文化資產。
解說牌旁就是機械修理及木工室,屋前的幾株老榕不知道為什麼長得不好,連帶得使得後面的房子好像殘存在破敗的環境中。建築年代為日據時期昭和12年(1937)。
再來是製麴工廠,麴是一種含有麴菌的物質,麴加入蒸熟的澱粉類物質,使澱粉轉化為葡萄糖,產生酵母菌用以製造酒精,因而麴的良窳對酒的品質和產量有著舉足輕重的關鍵。製麴工廠的前半段為增建物,後半段屬歷史建築。
建築物並沒有開放參觀,沿途走馬看花看看建築物的外觀,走到了酒廠的最裡側,一座大廣場。
再沿著建築物間的大通道往外走回程出去。
回程到了中間試驗場,停歇腳步看看建築的側面。
牆的側面除了有扶壁之外,還有一些美麗的裝飾,圖案十分講究而且精緻。
進來時只注意看著高梁酒第一工作場,因而忽略酒廠擴建紀念碑旁還有一座大型的雕塑物,以酒瓶堆疊出酒瓶的圖案。
走出了嘉義舊酒廠,往嘉義車站走回程,道路對面一座美麗的大型古建築令人側目。
這幢建築物是早年的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興建於日據時期昭和11年(1936),比嘉義酒廠略晚。西式三層樓建築,以鋼筋混凝土建造,外貌為淺綠色,十分的耀眼。現在是嘉義市立美術館籌備處。
無奈來得不是時候,大門深鎖,無法參觀。就此離開車站區,往嘉義市文化中心去。
這趟嘉義七日遊其他相關的行程景點,請參考: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