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嘉義市文化中心(嘉義)
2015/10/08 15:07:58瀏覽480|回應0|推薦30

嘉義市文化中心的現址,在日治時期是東亞規模最大的木材集散地,稱為「杉池」或「檜池」,是營林所製材工場的貯木池,專門存放由阿里山運下來等待加工的檜木。民國71年嘉義市文化中心也在杉池填土興建,民國81年嘉義市文化中心設立。園區佔地五千多坪,主要建築有圖書館、博物館與音樂廳,其餘為露天廣場或公共藝術活動空間……
 
北門驛、車庫園區、檜意森活村、文化中心等都集中在一起,來到忠孝路,就由位在忠孝路旁的文化中心作為起點,開始走進這塊和阿里山森林鐵路有關的區域裡。

在忠孝路與忠孝路346巷的交會口,有一座咖啡色的大鐵架,鐵架的形狀有如當年的阿里山神木,鐵架上寫著「阿里山林業村」,換句話說,文化中心也是屬於阿里山林業村的區域裡的一部份。

阿里山林業村的鐵架旁有一座又直又長的廊道,廊道有屋頂,廊道裡空無一物,看不懂架設這座廊道的主要目的為何。

廊道旁有一座水池,一條寬又平整的步道沿著水畔繞了一圈。

這座水池是當年營林所製材工場的貯木池,專門存放由阿里山運下來的檜木等待加工,被稱為「杉池」或「檜池」。時過境遷,現在的池裡當然是看不到任何存放的木材。

話說回來,水池這麼小又能存放幾根檜木?現在的這座水池當然不能和當年同日而語,據說當年杉池的面積包含了旁邊的建築物,那些建物都是填平了水池而建造的。

水池之外的岸上綠草如茵,紅色仙丹花綻放,步道環繞水池而行,步道旁椅子上坐下來,眼前的景色不論晨昏都很美。

水池概略的呈S形,沿著池岸邊隨意漫步,因為水池的面積不大,一會兒功夫便走完水池的四分之一多。

池邊步道旁的建築物基地角落上,一座不知道該稱為矮牆還是裝置藝術,牆上二個圓,寬板線條由圓往外射散,淺土黃色的牆加上活潑的圖案,還頗為好看。

後半段的池岸步道,和前半段一樣是樹沿著池邊而種,高高的樹、濃濃的樹蔭令人行走在步道上覺得輕鬆。

到了水池的另一端,由這端看過去,水池呈S的形狀似乎更明確。

水池旁邊一幢龐大的建築物,灰白色調的外觀,加上細橫線條的裝飾,這幢是嘉義市文化局音樂廳。

音樂廳的左前方還有一座小水池,水池岸邊一座紅色粗獷的鋼架,鋼架下水泥座鑲著一塊大理石,大理石上雕刻著古早時代的嘉義地圖和阿里山。

音樂廳前一片大廣場,廣場外草綠樹多,像是一座公園。

草地上一塊大石頭,石頭上坐著一隻猴子,猴子眼神溫和而深邃的望著前方。

猴子是嘉義沙岩的石雕,名為帥哥,以擬人化的手法來表現。

音樂廳前廣上一座半球體的雕塑品,像金龜子又像是有規則裂縫的球,就不知道它是什麼。

站在廣場上往左前方看去,一座像吊橋又像龍船的建築物,等一下再去看看究竟。

猴子生長在香蕉樹下,那也未免太幸福了,可惜香蕉樹上沒看到香蕉。舞動桃城,穿草裙的猴子手舞足蹈,無形中流露著彼此間的濃情蜜意。

往像是吊橋的建築物過來,橋下像是一座比地面略高的舞台,這裡是文化廣場,牆上貼著2015嘉義市戲劇節的活動布條,戲桃趣,時間是7月17日到8月30日。

文化廣場的正前方草地上一座銅像,銅像手中拿著畫筆,銅像是陳澄波。

陳澄波是出身嘉義市的台灣美術巨擘,是第一位以油畫作品入選日本帝展的台灣人,也是台灣近代美術發展重要先驅之一。

再往前些,草地邊一塊巨石上插著一根高聳入天的樹枝,這又是什麼呢?

望樹天年,文化中心舊址為杉池,曾存放阿里山輸日檜木,為嘉義市帶來繁榮的經濟景象,嘉義市北區扶輪社與日本平塚市南區扶輪社共同捐贈此雕塑作品,旨在彰顯對大自然的終極關懷。

圓木堆積在上象微各行業互助合作,鑲嵌陶瓷寓念中日扶輪社堅固友誼,彩銅板環繞樹木,切斷而後重建,展示文明與自然和諧的必要性。

轉身回頭往後看,文化廣場和音樂廳排列在廣場邊上,而廣場另一側則是綠意盎然的草皮與樹木以及分散在草地上的雕塑品。

走上文化廣場邊的迴廊,迴廊呈彎曲狀,是一座九曲橋。

但有趣的是九曲橋是彎的,橋上的通道卻是直的,有幾個人在橋上堪察討論,無意間聽到他們的對話說橋要拆了重建,不知道將要重建成什麼模樣。離開文化廣場前走,去看看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車站之一,舊的北門車站,北門驛。

這趟嘉義七日遊其他相關的行程景點,請參考: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