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十二年國教高中職全面學區制看台灣未來
2016/09/28 09:37:31瀏覽543|回應0|推薦7

      拜讀UDN名人堂獨立評論的李峙暤的英國教改夢醒了,台灣還要繼續做夢嗎?一文,對於此文,反駁者眾,有人說「有國中生放學要幫忙洗碗打工,升學考試制度對其不利」等,和現實社會脫節的想像。我在教學現場,待過玉里,現在在吉安的國中當導師,確定不是1980年代以前的台灣。現在的學生都是家裡的寶,不管家庭多貧困,社會與政府的援助資源早已源源不絕,根本不會有「課餘幫忙家務以至於無法準備考試」的情事發生。退一萬步,即使真的有,我就是開麵攤的家庭出身的小孩,但因為父母極重視孩子的教育,家裡三個小孩都是台北金華、中正國中的越區就讀生(我家窮,只能在六張犂以前的墳墓區,二殯附近租屋),我也要在下課回家時幫忙收碗洗碗,但我仍在考試制度下成為正式國中老師(從事教職的故事在此),所以我不認為考試制度是糟糕的東西,相反的,考試制度所標榜的「公平性」,正是現代社會維持進步的主要動力。台灣在一群有權力的有心人士把持下,以「可以混水摸魚」的升學制度奪去了考試的公平性,已經有15年以上了(2001年全面教改,九年一貫),所以現在看到台灣社會的亂象,主要是沒有能力在位的人因為不公平的制度占據大位、沒有實力導致失敗、為反對而反對、會耍嘴皮不會做事的人,越來越多,一如魏晉南北朝,實在該讓我們引以為戒,慎重處理之後的升學篩選機制

     以下是我2013年論文:「花蓮縣九年級學生升學或就業進路教育選擇因子之相關性研究」中,引用Heath,N.(2009)i的「Veiled and overt school choice: a consideration of the ways in which different forms of school choice affect student experiences──封閉式(標準固定,例如考試)和公開式(標準不確定,例如申請入學)學校選擇:考慮哪些不同形式的擇校方式對學生的經驗影響」文章所述,對英國四所高中學校的入學方式以及對於學生日後的處事態度,做了深入的質性與量化的研究。該研究發現在有別於過去的依測驗成績入學,而改以申請入學的制度,低社經背景的學生會面臨「看似公平,實則限制重重」的入學方式,因為在申請入學時,學生的基本資料能為高中端掌握,校方行政單位與家長會很容易就藉由這類的學生家庭背景,決定是否要收這位學生,最後入學申請公布的結果,教學績優學校的錄取者常是家世背景好的學生;經過入校申請之後,就讀非明星學校的學生,在訪談中明顯的否定自己,而且對於身處的環境憤怒感高,對於自己的未來感到絕望的程度也比較高,因為他們不清楚自己是為什麼沒有被明星學校錄取,而且常可歸因於自己沒有一個好的家世背景,而不是學術能力的高低,換句話說,努力無用,家世至上。

      由上可知,英國的新首相,報導說是出身於中產階級,而非傳統英國名校體系出身的梅伊,會希望採用公平的考試作為篩選入學制度,並不是沒有學理根據。因此,李峙暤所言確實成理。當有心人引導大家把關注放在考試失敗的學生,要求社會給他們其他的機會時,刻意忽視了有一群實力不差,本來可以靠公平考試出頭的學生,在這樣的申請制度下硬生生的被排擠出未來的發展機會。從FB上的回應,可以看出最不希望改成考試制度篩選的人,往往最極力發言,但是沒辦法提出甚麼有道理,尤其是與現場實際教學有關的論述。我的推測是,因為這些人深怕制度改成公平競爭,當大家必須憑藉實力才能站到該站的位子時,他們就沒有機會了,所以一定要大聲疾呼,創造「我才是多數」的假像,可悲的是,台灣對此議題沒有深入了解的人,例如馬英九,很容易被「西瓜偎大邊」的效應影響,讓不希望有公平制度的一方得逞。我的現場經驗,讓我對於考試以外的制度感到憂心(有興趣看這裡),升學制度影響至大,不僅是一個學生的未來職業謀生,還包括了看待世界的態度,不公平的升學制度,會讓沒實力的人學會不擇手段爭權,依權力修改制度得利,有實力的人則因為不得志,轉變成厲害的反社會份子。台灣,當真要不重視實力,繼續做夢嗎?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h5488&aid=75247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