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書摘與讀後感:中室牧子的教育經濟學──值得一讀
2017/05/22 01:59:32瀏覽1595|回應0|推薦13

書名:教育經濟學

作者:中室牧子

出版社:三采文化

      教育效果難以量化,是我從大學師資養成教育時就聽過的話。但是「數字就是最有力的證據」,也是我包括就讀台大與東華研究所,一路上堅持作量化研究的中心思想。這本中室女士所寫的教育經濟學,就是以量化的角度,結合聯合國、美國與日本相關研究所得出的結果寫成。本書條理分明,翻譯卓慧娟也把每一頁的重點以不同字體的文字標示的非常清楚,所以相當好讀,拜讀後獲益良多,僅將書中的重要結論與我在教學實務上看到的實際例子,介紹如下。

1.東大的學生家庭,年收入高出平均值一大截。這說明了,有錢人的小孩比較容易進東大。關於這點,我的論文也有這樣的結果:(1)由家長決定升學或就業進路,家長的教育程度與家庭年收入都顯著較高。(2)高社經背景家庭,非常重視學生的在校成績。(3)普通高中選擇者會重視在校成績,職校選擇者則多數會考慮弱勢的家庭經濟。所以,除了經濟好的家庭小孩會一路堅持課業表現,念到公立大學之外,許多智力資質不錯,但家境不好的學生,在還沒有證明自己也能上第一志願的大學前,就跑到職業學校了

2.有效的獎勵,必須有明確的導引得獎途徑。例如:「讀一小時的書,就有錢拿」,和「這次段考考高分,就有錢拿」兩者相比,前者指出得獎途徑,獎勵效果超過後者,也就是成績的提升比較明顯。這也是我在校的獎勵原則:一碼歸一碼,公私要分明。

3.有效的讚美,必須有明確的具體達成事項。例如:「只要你願意,一定做的到」,和「你今天坐在書桌前面功讀書一個鐘頭,你好棒」,後者的讚美包括指出困難的地方所在,效果顯著於前者。這也是我的一貫原則,因事而讚美而不因人而讚美,該指責時也別客氣,所以歷屆學生對我的稱號是:「賤嘴」。

4.限制看電視與電玩,學習不會變好。關鍵在於省下的時間,學生是否用來學習?這也是我以前留學生晚自習時,給學生一個半小時的用餐時間的內在因素──與其疲累的在教室發呆一晚,不如好好去玩,告訴自己之後的時間要用功了。

5.母親督促孩子遵守讀書時間、父親陪讀,能增加低年級學童的讀書成績;最沒效果,甚至會造成反效果的方式就是「口頭叮嚀孩子要讀書」。對於班級經營,我一向的原則是:我不會要求你做我做不到的事。所以歷屆學生都知道,我會跟著寫九年級的全部模考試題,然後讓學生知道我的成績、帶學生跑操場、和學生一起打掃...這就是言教不如身教。

6.能力分班可以提昇學業成績,程度越差、年紀越大的學生效果越好。但是硬安插到程度偏高的團體中,成績會越來越低落,中間的關鍵在於:自信心

7.「非認知能力」對於一個人未來的年收入、學歷、就業,都有極大的影響,影響力超過在校成績。非認知能力指的是:自信心與貫徹到底的能力、企圖心、毅力、自制力、自我認識程度、社交與領導能力、恢復力與因應、創造力、情緒穩定性、外向性、經驗開放性、親和力、謹慎力,以及基本道德規範(誠實、體貼他人、遵守規矩、用功)。書中特別把社團課拿出來討論,認為為了考試而犧牲社團活動是不明智的決定。我的研究也有類似的觀點:擇校時,學生課業成績高,會比較在意未來升學與就業,成績低者,則在乎高中職獎學金

8.提昇課業成績的方式,最有效的是「提供學生有關學歷與年收入的投資報酬率資訊」(顯著指數約120),其次是「教育委員會與地方政府合作」(顯著指數約35),第三是「能力分班」(顯著指數約35),第四是「教育委員的選舉」(顯著指數約12),其他例如「提供教師獎勵」、「補習課程」等,顯著指數都不超過5,最沒有效果的,是「小班制」與「全面發放津貼」。

9.學習評量結果的排名應該連該學區的生活水準、就學率、補習班數量及營業額等相關家庭與教育資訊一併公布,才有參考價值。因為,學生成績好壞絕對不是單靠學校決定

10.教育齊頭式平等,例如全面減少在校學習時數,只會擴大貧富差距。原因是:貧困家庭的家長不懂得利用這些理論上學生應該在校外學習的時數。

11.資訊公開透明,是教改的第一步。感想:現在在「個資法」的威脅下,公立學校行政人員杯弓蛇影,完全不敢給我這樣的小導師相關的成績資訊,我就算想提升學生學力,因為缺乏全面資訊,也無從下手。

13.能提升學生課業成績的教師,學生在未來收入增加、大學升學率的提升、未婚懷孕比例的下降都能得到顯著的效果,所以可以用來評斷一個教師的優劣,也就是教師素質的高低。

14.教師研修不具有提升教師素質的因果關係

      其他諸如幼兒教育、非認知能力的具體介紹與影響、小班制、該如何實施政策評估、如何提升教師素質、該如何看到與設計教育實驗等等,因為與我的導師身分較無關,就請大家去買或借書來看了。

    要聲明,介紹這本書,是因為它和我十餘年來的教學經驗不謀而合,說的有理。我不是職業寫手,不會因為寫這篇格文賺到錢,只是呼籲對於有心解決教育問題的人,可以看看這些從嚴謹實驗得出的結果,而不要憑著一股溫情、憑感覺推動教育改革。

      很奇怪的是,這樣一本言之有物的書,2016年在日本賣了200,000本,是該年日本商業書大賞第2名,為什麼在主流教育新聞中看不到(我用GOOGLE找過,沒有甚麼人寫出對這本書的迴響)?我的看法是:因為這本書中呈現的觀點,顛覆了許多掌握媒體發言權的「教育專家」的主張,例如「不要去念普通大學,尤其是台大,才是適才適所」、「成績不是一切,最好不要有成績」、「教師應該多參加研習,才是好老師」等,且許多「教育專家」,現在是靠著拿全國教育經費,辦教育研習維生,如果被大肆宣傳,會降低這些教育界的學閥聲望以及「錢」途,所以這本書媒體沒有報導的興趣,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這些只憑想像或個人有限經驗,沒有經過嚴格實驗研究的動人口號,不憑科學證據的行事的人來主導教育政策未來,這樣的教育下出來的下一代,除了競爭能力外,我擔心也會成為只憑感覺,不重視科學證據的人,會讓有限的資源錯置,阻礙進步。台灣目前為止在PISA表現還不錯,正是因為有一群仍舊重視課業表現的家長與教師撐起來的。PISA呈現台灣城鄉學力差距為世界之冠,是不是因為經濟弱勢的的家長,聽信了台灣「教改專家」的論調,不勉強孩子用功讀書導致的?我在花蓮任教已超過15年,加上自己的碩論研究,可以很肯定的說「是的」。因為我只是個鄉下老師,說的話沒人聽,但是本書作者中室牧子是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曾在世界銀行工作,現在是慶義義塾大學的教授,教育界重頭銜,這樣的頭銜應該值得大家看看她說的話吧?為少子化的下一代提昇競爭力,希望主政者能夠通盤思考教育政策,別再像「廣設大學」一樣,強推貽害百年的教育改革,例如「全面免試」、「降低學習時數」等政策了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h5488&aid=103067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