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9/18 12:12:16瀏覽1689|回應0|推薦7 | ||||||||||||||||||||||||||||||
親子天下雜誌社最近的專題──基本學力保衛戰:減C大動員,注意到了全國國中學生基本學科拿C的問題,並試圖以各種面向的探討,來找尋減少學生基本學力不足的可能性。看得出來這些不在國中教育現場的記者與編輯們,是真的想要解救台灣偏鄉「未具備參與現代社會運作所需的基本能力」(會考等級C,所謂的待加強)學生們,至感佩服。因此,以一個在花蓮偏鄉教學十餘年,現在的班級學生27個人,家庭背景沒有單親、繼親、新移民、低收或隔代的學生只有10人的導師身分,試著以第一線的情形,談談弱勢學生基本學科能力可能的進步之道。
任何學習,都要有動機,如果沒有動機,就算千逼萬迫,也不會學好。以我自己為例,我的國中最糟糕的科目就是數學,具體的說,75年北聯數學滿分120分,我的分數是50分,那還是在台北市中正國中嚴教勤管、重度練習之下的結果,但之後在重考班學了一年,數學是我進步最多的科目,也因此可以考上師大附中(雖然最後還是選了台北工專電子科....),原因只有一個:我不甘心,我想學。因此我不贊成「學習命定論」,也就是IQ決定一個人是不是能學會(當然,明顯過低的必須排除在外)。基礎學科之所以是基礎學科,就是因為難度低,只要花時間就一定可以學得來,但是會不會努力、帶著某些痛苦、以及犧牲玩樂的時間去學,就要看自己有沒有覺得現在的學習是「必須」的,就學習動機的問題。
那麼,該怎樣增加學習動機呢?影響國中生課業學習的力量有三:學校、家長,與學生自己。關於家長,在我前面「偏鄉教育不振,問題探索與解決」文中,已經說到家長的態度會如何影響學生學習,並且提出減少不必要補助以刺激家長,來增加「協助學生課業能力努力」動機。本文接著提出的是,有甚麼有效率的方法可以協助在校國中生解決學習動機不足的問題?我以本校的學生會考表現,來分析學力表現問題。
因為學校的行政人員嚴守「成績不得公開」命令(我不願意說是個資法規定,因為個資法沒這麼嚴,但是行政人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可以理解,加上我只是個導師,在學校沒啥權力),所以無法拿到詳細成績資料,但因為我從三月開始,每周三晚上無償替學生講解模擬考題,所以教務人員網開一面,只給我社會科各班的學生等級資料。先說明九年級12個班級中,國文導師3位、英文導師3位、數學導師3位、生物、歷史、音樂導師各一位。以下的表格是我任教的國中,今年會考學生表現與全國學生表現的比例資料。
從整體表現來看,英文的情形不好,待加強學生比例偏高。因為資料不足,我只能推論那是因為本校學生在聽力測驗上吃了大虧,因為全校沒有一個學生的英文聽力可以拿到精熟,但有45.2%的學生是待加強,印證了之前許多專家疾呼的「不該把聽力測驗納入會考,因為這會加大城鄉差距」的呼聲。花蓮的英文刺激少,即使民宿要以英文溝通,也不必學到多高深的英文,加上想要學術研究,立志以英文發表論文的學生,猶如鳳毛麟爪,在缺乏環境刺激與學習動機下,即使英文科導師就占了3位,且英文老師群年紀輕、活力足,勇於嘗試創新教學,還有個曾經上過親子天下專訪的認真老師,但是英文的整體表現仍不理想。如果要給偏鄉學生未來升學機會,是不是該考慮廢除英聽測驗?測驗英聽項目,會造成披著合法的外衣,達到排除鄉下孩子的求學之路的效果。或有論者說:「聽」是英文科的重要能力,不該像鴕鳥一樣認為不需要具備,所以要考。我認為此論看似有理,但是漠視偏鄉環境刺激不足,各校也不可能花大錢開設語言教室的現實情況。除非各縣市的英文環境情形達到均一,否則英聽不該列入考試項目中
接著,以精熟學生的比例來看,國文和數學是表現最好的科目。但是與全國待加強的比例差值,數學科依舊搶眼,只落後了2.59%,但國文就落後了9.87%。數學科的顯著好表現原因,其一是本校有個非常認真的數學老師,他的信念是「減C大於增A」,所以幾乎每天都留到7點以後,替數學弱勢的學生,針對個別學生問題加以教學。但是這是因為該師年輕無家累,像我這樣每天要和兒子相處教育的人,實在難以辦到,我也不認為這是長久解決學生學力不足的方式。其次是數學科自八年級就開始實施跑班制的分組能力教學,應該才是這樣好表現的關鍵。本校的幾位熱血的數學老師(包括前面說的那位),在八年級開始實驗性的做能力分組,讓學生根據程度作難易不一的數學教學,看來是明顯成功。還有一個證據:我目前任教班級因為後面幾名落後學生程度驚人,例如上個學期二段考,在包含資源班學生的全校後十名中,本班就占了3位,我親自在第八堂替全班補強數學,發現這幾個學生連一般的四則運算都不行,在時間不允許下,我不可能對學生一對一教學,所以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這些學生放棄數學。但是本學期有數學老師自告奮勇,願意增加教學時間,將本班後五位數學成績低落的學生抽班輔導,雖然第一次段考還沒考,結果尚待評估,但是其中一位居然主動向我要數學考卷寫,還寫了76分的高分,手寫計算題全對。結論:能力分組教學,能排除學生學習動機的障礙,是提升落後學生學力的希望所在。但是實行上的困難在於時間的安排,如果每一科都實施能力分組教學,對於教務處排課來說是很大的挑戰,也可能是不可能的任務。
至於國文科為何待加強的比例如此高,試推論如下:國文科緊迫釘人式的教學手法,每天在導師辦公室拿書罰站罰寫的學生,多半是來自國文科,造成強者越強,但弱者討厭國文的比例也高,不求甚解者眾。我任教5個畢業班的地理科,每班29人左右,導師任教科目是:國文2位,數學2位,以及英文1位,英文老師的班級有1位學生社會科拿C,數學科老師班級學生社會科拿C的分別有2、3位,國文老師的班級社會科拿C的有5、10位,這樣明顯的數字說明,國文老師拿大量的時間增強國文科,並且施以延後放學為處罰手段,讓學生投注在國文科的反覆練習上,排擠了其他科目的課餘學習時間。在教學現場上,兩個國文導師班的學生最常不聽我講課,把時間花在罰寫國文,讓我不忍苛責。所以,要讓精熟的學生增加,巨量反覆練習一定有用,但是對於程度不好的學生,效果常適得其反,而且影響不只是該科目,如果不能評估學生的能力差異,緊迫盯人的作法會導致學生整體學習動機降低,視學習為畏途。
因為自然科所學雜(生物、物理、化學、地球科學),我也沒有任教自然導師的班級,該科會考表現精熟和待加強的比例都不高,因此暫不討論。社會科是我的本科,這一科因為長時間的不被重視,認為誰來教都可以,學生只要肯背就多分,所以社會科問題有:1.學校不開缺,專業師資不足,國文教師常需兼職教公民。2.學生認為簡單,學習時間寧可花在別科。3.社會科為了不願招致批評,全面試題簡單化。不專業的教學加上不投入時間精力就能拿好分數,小範圍的段考沒問題,但是面對必須統整所學的會考,麻煩就來了。我剛來本校服務時,出的第一份段考試題,全部是選擇題,照著統整的學測方向出題,結果全校平均46分,比數學科全校平均48分還低,教務主任之後約談我,說接到很多家長抗議電話:怎麼可以出一份比數學還難的試題?所以她拜託我下次別出這麼「高水準」的題目了。之後本科會議作出決定:課本與習作內的題目必須占70%以上,自此以後,學生當然益發不重視社會科,時間投注在其他科,社會科的壞表現,在我看來不足為奇。
學生的智力差異,不可能造成五科都落後全國平均的結果,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至少是花蓮縣的教育問題有:環境刺激不足與評鑑制度不利(英文英聽)、教學時間限制(數學能力分組)、教學手段的見樹不見林(國文科緊迫盯人)、漠視專業(社會科師資不足、家長非理性干預)等,在以上的問題中,學生很容易替自己找到不讀書的理由,也看不到增進學力的好處,還有民粹當道,天塌下來有家長頂著,加上缺乏專業擔當的教育界,合力造成這樣令人遺憾的結果。怎麼解決?親子天下的這一篇報導提供了很好的解答,分組教學可以排除學生以聽不懂的藉口放棄學習、重視學力檢核結果,隨時補救,可以提醒學生自己的程度跟不上同學了,要趕快加強學習。除了以上的兩種作法外,家長必須了解學習的知識才是子孫最重要的資產、學校以專業素養與家長溝通並扛起教學責任、以及嘗試創新教學、分析未來利弊讓學生有學習動機,應是解決學力C學生的有效方法,也是我持續努力的方向。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