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地藏經》?(二)
2013/12/27 22:04:56瀏覽3629|回應0|推薦7
※本文係從《彌陀淨土講修學程—淨業三福》課程裡,法師第一堂課所開示的內容中所節錄出來的,本文接續上一篇「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地藏經》?(一)」。

第三個原因就是,《地藏經》是我們佛門的孝經。我們知道《地藏經》的注解,剛講很多人念,從唐朝以來很多人念,但是《地藏經》的注解非常少,一直到清朝初年,康熙年間才有一部青蓮大師的注解,叫做《地藏菩薩本願經科注》。這一部《科注》,青蓮大師在他的緣起這篇文章裡面提到,《地藏經》就是佛門的孝經。我們知道儒家也有一部《孝經》,儒家的《孝經》說什麼呢?說為人兒女應該怎麼樣來孝順父母。那它內容是什麼?我們從〈開宗明義章第一〉,這個我們以前在國文都學過,叫什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這個就是儒家孝養父母的標準,就這三個。那在佛門裡面呢?佛門談孝,跟儒家談的孝有什麼不一樣?

佛法是以釋迦牟尼佛為教主,釋迦佛本身又是如何地以身作則呢?我們在《佛說淨飯王般涅槃經》,大藏經有這部經,這部經上面記載這一段,我們來看就知道佛怎麼樣孝順他的父母?佛的父親淨飯王,他晚年病重的時候,即將要臨終的時候,就告訴他身邊的這些親王大臣:「我非常想見我的兒子悉達、我的兒子難陀,還有我的姪子阿難陀,還有我的孫子羅睺羅。如果我可以見到這些晚輩們,我現在的病雖然非常重,我也還沒有能夠解脫生死,但是我可以滿足了,不以為苦。」這些親王在旁邊聽到老國王這樣講,非常地辛酸,淚如雨下,白飯王(就是淨飯王的弟弟),他就安慰他的哥哥:「我現在聽說佛他在王舍城靈鷲山那邊,離我們這個國家很遠很遠。」多遠?五十由旬,用現在來算,一由旬四十華里就好,那就一千公里。古代那個時候,他說:「現在國王你身體這麼虛弱,即使派侍者快馬加鞭,恐怕也晚了,還請大王您不要太牽掛他們。」

淨飯王聽了之後,淚如雨下,就跟他弟弟講:「我這些兒子晚輩們,雖然離我很遠,但是他們不是普通人耶,他們是已經成就的人,尤其我的兒子已經成佛了,他是以大慈悲心,用他的神通,天眼徹視、天耳洞聽,不是一直都在觀察千百億眾生,跟他有緣,需要幫助的嗎?如果被水溺的,他會去做他的船筏;如果被賊圍的,他也會去幫他解困;如果是有重病的,他還可以當他的良醫。我今天只想見見世尊,我的心情也是一樣。」就這樣講。你看這一段,我們說雖然老國王想見的是兒子,可是他臨終的時候,對佛對三寶,他有這樣的信心跟歸依。我們就要看看,我們自己重病的時候想的是什麼?不要說重病,牙齒痛的時候,胃痛的時候,你想的是什麼?有沒有想「趕快,求三寶加持,求上師歸依」,歸依三寶這個信心能不能生,再能夠生起來?

果然這個時候,世尊在靈鷲山,他就用天眼觀察到他的父親病臥在床上,非常地憔悴,命即將要終了,也知道老國王很渴望能夠見到他們。於是他就將父親病重的消息,告訴孫陀羅難陀、告訴他的弟弟,並且希望他能夠一起去探望父親。難陀當然就答應了,而且也希望能夠藉此機會去感恩父親對他們的養育之恩。同時這個時候,阿難跟羅睺羅都請求能夠一同前往,佛當然就跟他們講:「很好很好,這個時候我們去,能夠令國王滿願。」於是這幾個人就用神足通,好像老鷹一樣,一下子就從虛空裡面降下來,忽然就出現在迦毘羅衛國,放大光明。當淨飯王見到佛陀來的時候,他全身的病苦真的全部都消失了,這個時候佛就伸出他的手臂、伸出手,放在他父王的額頭上,告訴他什麼話?這段話很重要,說:「父王啊,你是清淨持戒的人,你內心的垢染已經都脫離了。你今天應該要歡欣喜悅,不應該煩惱,你應該來思惟佛法的精義。(讓他善根再堅固一點)。雖然你現在命將要終了,但是你應該歡欣悅意。」

淨飯王聽了這樣的話以後,心裡非常非常地歡喜踴躍,然後就用他的手抓著佛的手,放在他的心窩上,然後這時候很重病,還是仰臥著,他就觀想自己合掌恭敬地禮佛的足,這個時候命就終了,然後神識就生到淨居天。淨居天我們知道是三果阿那含居住的地方。所以從這一段,佛經裡面其實這樣讀過去,就有那個畫面出來,告訴我們什麼?怎麼樣來安慰即將臨終的人。或者你去做臨終關懷,這個人還沒有往生的時候,你跟他說什麼?你都跟他說什麼?就是這一段嘛。我們說助念助念、臨終關懷,要助他的念,要助什麼念?如果他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當然為他念佛;如果他對西方極樂世界不感興趣,也不懂的,你就是助他的善念,讓他能夠提起善念,他善念…最後一口氣往生是善的,他就可以往生善處。所以佛跟他父親怎麼講?「你是清淨持戒的人。」所以他就歡喜踴躍,所以他就可以往生到好的地方,是不是?在反過來講,那我們呢?

我們看到這一段,應該有什麼樣的體會?到時候你要臨終之前,你不要為難人家,他要跟你說好話,都講不出來,因為沒有善業功德——你也不清淨,也沒有持戒,十善業也沒有做,統統是十惡業,他要怎麼來安慰你?說不出來好話,那怎麼辦,是不是?所以我們這時候就要知道,你念佛工夫不好,不能一心不亂也沒關係,但是你要斷十惡業,要修十善業,台語有一句話「要讓人懷念」,你要有個東西讓人家幫你能夠提起你的善念。你都沒有作善,怎麼幫你提善念呢,是不是?這時候我們就要警惕了,要趕快斷惡修善。這個故事接下來就是,另外三位比丘,就是孫陀羅難陀(難陀)、阿難,還有羅睺羅,這三位比丘也請求世尊,讓他們來抬淨飯王的靈柩。世尊愍念後世眾生這麼地剛強難化、非常地凶暴,不僅不報父母養育之恩,還都殺父殺母,於是世尊他也親自為淨飯王抬棺,希望立下典範,給後世眾生一個示範的標準。

所以到這裡我們就可以明白,釋迦佛為什麼說這部《地藏經》,為什麼?佛上忉利天宮為母說法,其實就是要破除當時六師外道的毀謗。我們知道佛時代印度的六師外道是勢力非常強大的,他們受很多國王的尊重,也得到很多王公大臣的禮拜,但是自從釋迦牟尼佛宣揚佛法以後,六師的邪說就不能夠跟佛的大智慧相比,所以他們只好處處找佛的麻煩,希望能夠挽回自己的名聞利養,他們對佛所造的謠言、毀謗自然非常非常地多。其中有一個就是說:「瞿曇出家(他們都不稱佛,叫瞿曇),連自己的父母都不養,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還談什麼高妙漂亮的佛法呢?」這樣的說法,其實跟我們現在很多不了解佛法的人,說出家人是違背倫常的道理,是一樣的。佛為破除這些人懷疑毀謗,所以特別上忉利天為他的母親說這部《地藏經》,其實就是要消除社會上一般的人毀謗出家弟子:辭親割愛,不知道孝順父母,也不知道父母的深恩,君臣也不顧了,有工作的把工作辭掉,男不婚女不嫁,(有家庭的)妻子也不要了、兒子也不要了,骨肉分散,朋友斷絕,還談得上什麼倫常嗎?

其實這些毀謗都是從表面上,用非常淺薄的眼光來觀察佛法、觀察出家人。其實佛教是最注重報四重恩的…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師長對我們有教導的恩德。那國王呢?你說現在總統好了,總統對我們有什麼恩德?有水土的恩德,他維持這個國家的長治久安,讓我們能夠好好地安居樂業,是不是?所以我們沒有去丟鞋子吧,沒有嘛?你看敘利亞阿塞德總統,看起來也一表人才,可是內戰化學武器不是攻打別人,攻打自己的人民。兩年多了,幾百萬的難民四處流散。國王對我們也有恩,眾生對我們有護持的恩德,這些都是我們佛弟子早晚功課要迴向的主要的課題,都包括在報恩之內。這個報恩的範圍就非常廣泛了,不光只是自己的父母,所以表示佛法不止要度現世的父母。這樣子六師外道的邪說就不攻自破了,所以《地藏經》可以消弭這樣的毀謗。

佛教行孝,要行的是大孝,要使父母能夠學習佛法,出三界、永離諸苦、究竟得樂,這樣才能夠真正報父母恩,真正行大孝。所以蓮池大師他在出家前,作一個《七筆勾》告訴自己,他說父母恩重難報,「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這句話我們常聽到。又說「人子於父母,服勞奉養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顯之,大孝也」,這個跟孝經上講的、儒家的思想,是一樣的。後面說「勸以念佛法門,俾得生淨土,大孝之大孝也。」所以佛就上忉利天為母親說法,是要給後世的四眾弟子,告訴我們要報答父母養育的親恩。地藏菩薩在因地初發菩提心的時候的四種因緣當中,將來我們在《地藏經》會看到,他為了報母親的恩德,救母出苦,作過婆羅門女,作過光目女,都是因為要救度他的母親,才發菩提心,是我們孝道的楷模。這個跟佛臨滅涅槃的時候,上升忉利天宮為母說法,報母親的恩,這樣的志願是相同的,所以才說《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這個是第三個原因,我們為什麼要來學習《地藏經》。

第四點,為什麼要學習《地藏經》,因為這個是成佛的正因。你說我們學佛的目的在哪裡?要成佛嘛。為了斷煩惱、了生死,成佛道,然後能夠度眾生,這是我們學習佛法的究竟目標,也是地藏菩薩度眾的最後、最終極的目標。你說要成就佛道,怎麼成的,這個佛怎麼成,就從《地藏經》這裡來做起,是可以成為正確的成佛之因。怎麼說呢?我們翻到十三品〈囑累人天品〉,這一品裡面最後就提到,誦這部《地藏經》會有二十八種利益,這二十八種利益,第一個是「天龍護念」,第二個「善果日增」,到最後二十八個是叫什麼?「畢竟成佛」。依這一部《地藏經》修行,最後能夠畢竟成佛。所以誦這部《地藏經》,學習這部《地藏經》,就有這麼多好處。這是第四個原因,為什麼要學習《地藏經》。

最後一個提到,為什麼要學習《地藏經》,就是歷代的祖師大德都大力地弘揚。因為我們知道,地藏菩薩感應的事蹟非常非常多,自古以來,不論是佛門的出家人也好,居士、士大夫對於地藏菩薩的感應事蹟,編集的非常非常多,琳琅滿目、不勝枚舉。但是最早的地藏菩薩感應錄,在大藏經裡面有蒐集一本,是北宋時代常謹法師,他編的是《地藏菩薩像靈驗記》。這個法師自己一直以來,都是歸依地藏菩薩,因此他就發願蒐集地藏菩薩感應的故事,蒐集了一百多條,其中蒐錄在地藏菩薩感應事例裡面,有三十二篇,各位如果有興趣,可以去找出來看,內容大都是關於信眾因為供奉地藏菩薩像,感得的庇佑的事蹟。

各位看這一張,這一張現在被作成3D的,這一張其實…我們如果從網路上看,很多地藏菩薩的像,非常非常多、很多很多。這一張其實我們在七、八年前,七、八年前要去大陸參訪的時候,到某一個寺院,拿一張很大的海報,比這張還大,就是這一張,然後就想:「這《地藏經》不是講嗎,你要遠行的時候,要念地藏菩薩。」就帶著《地藏經》,念地藏聖號,但是沒有地藏菩薩像,所以就把這麼大的,拿到照像館,請他翻拍變成小的,小的我們就帶在身邊口袋裡面。到了大陸之後,去五台山親近夢參老和尚,那時候二零零五年,去聽《華嚴經》。到了五台山,還沒上山的時候,在太原,太原他們普壽寺有個下院,登記好之後,我們通常到寺院之後,要先去禮佛,就到大殿去禮佛,一禮下去,看到地藏菩薩,就是這一張,「就安啦!這一趟就安啦!」你看這麼多張,怎麼偏偏跟你長得一模一樣。所以光供養、供地藏菩薩像,得到感應的、庇佑的,非常非常多。所以我們從常謹法師的這一篇《地藏菩薩像靈驗記》,裡面說得很多。

再來就是祖師大德當中,明代我們知道有四大高僧,其中一個跟我們淨土宗有關係的,就是第八代祖師蓮池大師,他也是大力地提倡《地藏經》。講到這裡,我們也就順便說說幾個祖師他們如何孝養他的父母,他們的孝行。蓮池大師他從小就歡喜佛教的典籍,也想出家,所以他每每就寫「生死事大」四個字,放在他的書桌上,用來警策自己。但是我們知道,古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樣觀念的箝制之下,時間到了,他就得去結婚生子,所以二十歲之前,他就娶了一位太太,姓張,後來也生了一個兒子,但是沒有幾年之後,他的孩子跟太太都往生了。這個時候,其實大師就想出家,無奈他母親就幫他續了一個弦,再娶一個姓湯的女子,還好她自己善根很深,也喜歡學習佛法,兩個就成為道友、法侶。

一直到後來,大師的父親母親相繼往生之後,蓮池大師就跟他的妻子講,他就決定要出家了,就跟她講:「恩愛不長,我決定出家了,你自己要保重。」你知道這個湯氏說什麼嗎?這個太太沒有抓住他的大腿抱住,要死要活地,「你給我出家,我就死給你看」,沒有這樣講。她說:「你先走一步,我自會打算。」果然大師出家之後,他太太隨後自己也出家了,還建立女眾道場,住持一方。最後修得很好,早蓮池大師一年往生,兩個葬在一起,成為一樁佛門的佳話。所以我們就知道,人家宿世善根不是普通的。也有一對同修,學習佛法也好幾個十年了,非常地發心,念佛啦、做義工啦、布施啦、供養,做得很多很多。有一天某一個道場的住持法師,就看這個師兄很發心,就跟他講:「我看你跟我出家好了,你回去跟你太太說,說什麼呢?說兒子給你,房子給你,車子給你。你要多少錢,跟我說。」結果他回去就照這樣講,你知道他太太怎麼說?他太太說:「房子也可以給你,兒子也給你,車子也給你。我什麼都不要,我只要你。」恩愛糾纏,你看。

我們再回到講蓮池大師。他母親往生之後,法師剛出家,到處參學,古人守母喪要三年,父母的喪要三年,還沒有滿,所以就帶著母親的牌位到處參方。每次要吃飯的時候,就先供養他的母親的牌位。而且都勸世人要盡世間的孝,不僅要盡世間的孝,還要最好能夠盡出世間的大孝,勸父母能夠齋戒念佛、求生淨土;對於不孝父母的佛弟子,法師是痛加地責備。為什麼要這樣子呢?就是因為孝養父母是淨業正因。法師就舉出來,《梵網經》裡面就說:「戒雖萬行,以孝為宗。」這個八萬四千威儀,你要講戒,非常非常地多,但是是以孝養父母為它主要的根本。所以我們就知道《梵網經》中是以孝為戒的,你不孝養父母,你不能談戒的,沒有戒可談。所以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這一本著作裡面,就談到《地藏經》的重要性,來駁斥當時一般人以為《地藏經》就說說地獄嘛、講一講鬼王嘛,講這些因果,非常淺薄…這些說法。並且還為《地藏經》寫序,提出實叉難陀這個譯本是為準的,當時還有其他的譯本。所以法師就勸人要多多地讀誦《地藏經》,勸人要多多地來流通這部《地藏經》。這個是蓮池大師。

另外,明末四大高僧,還有一個就是淨土宗的九祖蕅益大師。蕅益大師孝養父母的過程也是非常地精彩。蕅益大師的父母親,年輕的時候就是虔誠的佛弟子,但是因為膝下一直都沒有小孩,他的父親就誦《大悲咒》十年來求子。晚上有一天他就夢到觀音菩薩送子而來,這個時候他母親就生下了蕅益大師,那個時候父母兩個同年,都已經四十歲。蕅益大師年輕的時候,小時候開始讀儒家思想的時候,就非常極力地毀謗三寶,一直到他看了蓮池大師的《自知錄》跟剛剛講的《竹窗隨筆》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錯了。一直到他二十歲的時候,父親往生了,他讀《地藏經》的時候,才知道出世間的大孝,是像婆羅門女、光目女這樣做才對,因此他對佛法就生起了正信,也開始想要出家。

這個時候,出家的念頭慢慢生起了之後,他二十一歲的時候,等於他媽媽六十一歲的時候,他剛父親往生嘛,就想去找算命先生,問問他媽媽能夠活多久,陽壽有多久?一問之下,他媽媽明後年就要往生了,算命先生跟他講,六十二、六十三歲有大限。蕅益大師一聽,就在佛前發願,願意減他的壽命給母親,他就發這樣的願。二十四歲出家之後,過了幾年,他就刺血寫血書,寄回去給他的母親,勸他的母親要多念佛,你要求生西方、求出輪迴,就這樣子,他媽媽就這樣一直活下來。活到六十七歲,這個時候病重了,蕅益大師知道之後,四次割他自己的臂,像我們看到本煥法師一樣,燃臂供養佛來迴向他的母親一樣,他四次割臂要來迴向他的母親,但是他母親還是往生了。這個時候我們就知道,因為法師的發願,還有出家,最後種種的功德迴向給他母親,他母親就延壽了五、六年。

後來母親往生三週年,他就為他母親作一場超度法會,這個超度法會怎麼做?你看,持誦《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一百萬,《觀音靈感真言》十萬,《七佛滅罪真言》十萬,《藥師灌頂真言》十萬,《往生淨土真言》十萬,還沒完,再結壇持《大悲咒》十萬,這樣迴向給他的母親,這個是三週年的時候。四週年的時候,他父親往生十二週年了,法師再一次地閱律藏來禮懺,迴向給他的父母,作為超薦。所以我們看,各位有機會看蕅益大師年譜,就可以知道,雖然蕅益大師是淨土宗的祖師,但是實際上蕅益大師的禪啊、律啊,禪宗、戒律、天台、淨土,沒有一個不弘揚。尤其法師非常地苦行,你看他每次結壇,才找幾個人而已,可能還沒有我們這麼多人,就五、六個人,有時候七、八個人,然後就結壇,就帶領四、五個人,就一起做一場閉關修行,然後你每每就可以看到他燃臂、燃頭、刺血寫迴向文。所以他一生奉持地藏菩薩,常居九華山,他自稱叫「地藏之孤臣」,一生就盡力弘揚地藏菩薩。他有寫地藏的懺儀,就是這一本,叫《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這邊寫說是「明古吳比丘智旭集」,智旭就是蕅益大師的法名。本來也要再作《地藏菩薩本願經疏》,可惜還沒有寫成,就已經往生了。這是淨土宗的九祖蕅益大師。

十三祖印光祖師更是對於因果孝道是最為提倡的,所以對《地藏經》自然也是大力地讚歎,也印了很多。印光祖師也為《地藏經》做了很多次的序,勸弟子都要多多來讀誦《地藏經》。民國年間對地藏菩薩最為推崇,對《地藏經》讚歎最多的,除了印光祖師之外,還有一個誰,各位知道嗎?弘一大師。我們從弘一大師的年表來看,他的父親李筱樓是清朝同治年間的進士,跟李鴻章先生同榜,又是天津的大鹽商,還兼營銀號,我們說就是現在的銀行,所以家財萬貫。李叔同在五歲那一年,他父親就往生了,二十六歲的時候,他的母親也往生了。所以這個時候,李叔同哀慟萬狀,他就守喪四十九天之後,把他的名字改成叫李哀。後來弘一大師在三十九歲的時候,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了。

他就很多次誦《地藏經》為他的親人超度,對地藏菩薩的無量聖德,非常非常地稱頌。所以弘一大師寫了一篇叫做《地藏菩薩聖德大觀》,這篇在大藏經裡面也有。裡面就提到,弘一大師自從出家以來,他至心歸依地藏菩薩已經有十五年,受地藏菩薩的恩德非常地深厚,長久以來就想要集錄感應錄,把它傳揚在世間,讚揚地藏菩薩的聖德,對地藏菩薩是非常非常地推崇。有寫一篇,現在各位手上有的《普勸淨宗道侶兼持誦地藏經》這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裡面他就講《地藏經》跟淨土宗的淵源,說明《地藏經》對於淨土學人的重要意義,來勸我們淨土學人在念佛之餘,也應該要兼修地藏法門,來作為念佛的助行、生西的資糧。

天台宗有一位大德,叫靜權法師。靜權法師對《地藏經》的弘揚,也是不遺餘力。在民國十九年的時候,法師被請到寧波講《地藏經》,講多久呢?講兩個月。弘一大師是每次一定來,每次法師在底下聽經的時候,都是淚流滿面,哭到不行。當著眾人,這個時候靜權法師在台上,就很尷尬不知道怎麼辦,不敢再講下去。弘一大師他在年譜裡面有寫到這一段,說當時他在靜權法師講席的時候,聽《地藏經》為什麼這麼感動呢?為什麼?因為他深自悲慟慚愧,覺得自己過去實在所造的惡業太多了,現在發願改過自新,也因此寫了一個座右銘,寫在自己的筆記上,就寫說,從現在開始,要好好地改過自新。這個就是靜權法師在講《地藏經》這一段,每每弘一大師沒有一次缺席,然後每一次都痛哭流涕。

弘一大師有一年到廈門的時候,遇到一個盧居士。盧居士他是刺血繪地藏菩薩聖像,法師看了之後,非常感動,就勸他把地藏菩薩九華山垂跡的,金地藏示現在九華山的聖跡,把它畫出來,一幅一幅的,一生把它畫出來。弘一大師就為他每一幅題讚,這一幅的真跡,現在還放在九華山的化城寺,有展示,各位如果有機會去,可以看,化城寺裡面。弘一大師自己叫做「誓作地藏真子」;蕅益大師叫做「地藏之孤臣」,他叫做「誓作地藏真子」,盡形壽修這一部《占察懺》,而且他是願生極樂,希望能夠早早成就無上菩提。其實弘一大師也好,蕅益大師也好,這幾位祖師,你看他是懺悔、持戒、念佛,是我們現在念佛人的一個典範。

(前往下一篇)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Min0121&aid=10187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