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四季·人生丨早起鳥林
2023/10/16 12:40:49瀏覽568|回應0|推薦1

香港的春夏秋冬是怎樣的風貌?作者將自己的生活體驗一一道出,且看有沒有觸動你之處?

香港是位於亞熱帶氣候的地區。春天的時候,有濛濛細雨,也有驟雨中的陽光,春光明媚的日子不算太多。多霧,霧裡的濕氣,叫人手脹臉腫;手摸桌椅、牆壁,腳踏地板、台階,潮濕的空氣,加上灰塵密度高,可把你弄髒留痕。濕氣逼人,容易令人頭昏腦脹,懨懨欲睡,難怪給人藉口說「春天不是讀書天」。

記得中學語文課一文題為《霧之美》,是張恨水的一篇文章,那裡寫到白霧籠罩的青山、叢林、山家草屋,實在美極了。寫到霧漸散開的時候,遠山近川,天色、日光,也有一番景致。可見,霧,亦不盡是討人厭的。

但我覺得,霧有她溫柔美豔的一面,也有霸氣令人窒息的一面。比如說,身處的景貌原本沒甚可觀處,薄霧徐來,眼前景象,像是加上了一個特效鏡頭,不是更添朦朧美感?試看霧中繁花,真教人想到如在仙境、畫圖中,不亦美乎,樂乎?

但,你若是一個航海者,遇到濃霧迫近,得打起十二分精神;燈塔未必再給你效力,你非得步步為營,以免船隻被大霧吞滅,頓失方向。還有,原本你歡歡喜喜到山上一遊,或是參加什麼野外定向活動,若一個人在草叢、山嶺中,遇上迷霧,那可叫人驚怕萬分,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走出迷霧,平安歸隊。

早年,香港的夏天不是那麼炎熱,因為那時不是家家戶戶、每間學校都有空調。可是,近年呢,你開,我開,個個開......空調熱氣排放量大增,加上大氣層被嚴重損害,熱氣不斷上升之餘,翳悶之氣可更惱人,中暑的個案也時有報導呢。以前,夏天達攝氏三十二三度,已經叫人喊救命了;現在三十四五度也是平常。

童年時,爸媽愛在夏夜帶姊姊和我到公園乘涼。伴著園內昏黃的燈光,加上陣陣微風吹來,我們走上氹氹轉,踏上滑梯的台階,爬上攀爬架,蕩著比比高的秋千,快哉,樂哉。沒有風的日子,媽媽只是手搖著槐扇,微笑看著我們;在她眼前走來走去,日子就這樣流去,留下的,不是炎熱,是溫情,是歡笑。

現在呢,夏天卻熱得發火,一公升、兩公升的水倒下去,立即蒸發凈盡。熱風迎面吹來,烈日下的陽光火炙頭頂,針刺般在皮膚上燙;白嫩四肢,頓成枯乾暗啞,如無必要,哪個會想在戶外?只想躺在家裡發呆,奉行那句「夏日炎炎正好眠」。可幸,香港的春夏兩季,繁花競艷,百鳥爭鳴,聲影俱佳,仍有不少可喜之處。

香港夏天的另一標記,就是不時會有颱風吹襲。少年時代,最難忘的一個颱風,是在1979年吹襲香港前,擁有雙重眼壁的荷貝。那些年,家中用的是鐵架窗,窗玻璃在強風吹襲下,容易破裂,室內要用大塊木板遮擋一排一排的窗作保護。2018年,颱風山竹來襲,相信每個香港人都有如臨大敵之感。市面上的防風膠布,短時間內被搶購一空。

山竹來襲,除了人命傷亡、財物損失之外,全港樹木的遭災程度,實在讓人慘不忍睹。被吹倒的樹木,港府要出動四百多名駐港解放軍,到郊野公園分批清理。先秦《管子·權修》有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眼見多個公園、公共空間的樹木,不論年輪多少,應風倒下;為保安全而要被砍斷的,大片盛綠豐枝,頓成殘枝敗葉。颱風過後,清理的清理,環保人士取用的取用,揀出可再植的再植,足足用了一個多月才完工。每見現場清理情景,心中一次又一次悲傷。

香港之秋又是怎樣的呢?作家思果在《香港之秋》中寫到:「香港之秋,一陣乾風吹走了濕,吹去了暑,還吹散了天空飄散不盡的雲。」是的,寥寥幾句,寫實得不能再寫實。

可是,香港的秋天越來越短暫。以前,中秋過後,秋意漸濃;現在呢,公曆11月或過後,才感受到絲許秋意。人們外出的時候,微風吹拂,清風送爽,穿上一件薄薄襯衣,或是圍上一件披肩,自可歡快地踏步前行。黃葉片片落下,樹椏處處;若是遇上不如意事,真的會觸景傷情。不用擔心,傷情的日子短得可憐;香港的秋現已來得快,去得快;想留她多一會兒,她也急步退隱,換上冬衣。

香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冬天,較之近年,寒冷的日子較多,十度以下不足為奇。記得在天台上,見過落雹。若被撒下來的冰粒打中,想必會感痛楚。上世紀末,某年很冷的日子可多了,冷得當時在中學教書的我,對著學生的作文卷,竟然嘔吐起來。

近年的冬天,好像患有情緒病,寒冷和溫暖的日子,連天文台也難以準確預測。皮草店大概生意不佳,人們寧可洋蔥式穿衣,加一條圍巾已經足夠;皮草大衣罕見大派用場,連毛衣也少見四處亮相呢。有時候,也會見到街上有人一件長袖襯衣,甚或一件短袖襯衣,好不輕鬆,面上不具難色。驟寒又暖,人人喊說,叫人怎樣穿衣!

香港的四季已不分明,氣溫跟著大氣候。衣櫃內,可能不用留給寒衣一個位置了。春夏最明顯,秋冬漸隱去,讓人不禁有點乏味;還是經歷特色分明的四季好。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恆安放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測透。」(傳三11)這裡的「其時(那個時候)」,自有神的安排才會出現。如果祂看為好,即或我們的看法不一樣,那又何妨呢!那個「其時」出現的時候,就如季節的變化,神也可以轉化我們的看法,看到其中的美好。

我們未必需要透析「其時」為什麼會出現,而是要明白在「其時」可以怎樣靠神經歷,神在「其時」想要我們對祂、別人和我們自己有些什麼認識。但願我們一生能夠珍惜每個寶貴的「其時」,懂得欣賞神為我們編織出的此生那幅獨特而美麗的百家被子。

-END-

作者簡介

早起鳥林

曾任中學教師多年,及後轉任堂會傳道,現為自由傳道,也是香港《基督教週報》「意象傳真」和「光影留痕」的專欄作者,以及三個信仰頻道的主播。

圖書推薦

《天國的影響 上帝的時間》

莫非 著

超越,

不只活在此時、此刻、

這一個地方,

而是會問,

我、你、他,

在這世上

所做的每一件事,

是否都有

天國的影響和意義?

購買資訊:

台灣:橄欖華宣 https://www.cclm.com.tw/book/19317

北美:gcwmi622@gmail.com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79974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