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情人節特刊】李文斯頓的矛,李文斯頓的盾丨陳京
2024/02/14 09:57:32瀏覽1064|回應0|推薦1

李文斯頓說:「凡事臨到,必有祂的美意。祂的美意不是膚淺的甜蜜。」面對婚姻大事、文字使命,作者在一矛一盾中體會祂的心意。盼望在哪裡呢?

去年生日,弟弟問我,要什麼禮物?

想了想,每天戴的眼鏡,明顯上年紀了,約好週末去配。

平常就有選擇困難症。試戴幾款後,果不其然,在最後兩個選擇之間,開始糾結:第一副眼鏡放在精品區,品質有保障。不太滿意顏色。喜歡第二副,但仔細對比,質量明顯不如前者,價格少了四分之一。

弟弟有電話進來,出去接之前,說:「你慢慢選。」導購立場堅定:「建議您選品質好的。」又五分鐘過去,她也放棄了,說走,先測視力和瞳距,回來再接著挑。

最怕這種二選一的場景。

默禱:主,選哪一副呀?

類似的求問,太耳熟。

小到一副眼鏡,大到人生十字路口。繼續堅持,還是趕緊辭職?委身哪個教會?......是非題,聖經裡寫得明白清楚。選擇題,就需要開始一場或多場對話:主啊,你的心意是什麼?

測完視力出來,弟弟還在講電話,導購去接待新客人。我又拿起兩副備選,試來試去,舉棋不定。

放下它們,打算閒瞅瞅旁邊另外,忽然眼前一亮。之前都在那二選一,未再留意其他,起碼糾結了二十分鐘。這款,品質上佳,各方面都滿意。

試戴,立馬拍板。

弟弟和導購過來了,他們也沒想到,之前糾結那麼久,最後隨便看看,卻碰到「真愛」。皆大歡喜。開心回家。

換上新眼鏡,天天挺高興。這件小事,令我不禁聯想到生命中,糾結許久的一樁大事:這輩子,要不要結婚。

剛成為基督徒那陣,看到宣教士李文斯頓說過:「凡事臨到,必有上帝的美意。 上帝的美意不是膚淺的甜蜜。」

上帝美好的心意——多甜蜜的短語啊。中間卻用否定詞連接著。

是不是很矛盾?

正如我那一本本靈修日記裡,左頁記錄感恩一二三;右邊,滿篇抱怨痛斥。同樣的問題,翻看第一本,特大字型大小,信心宣告;下一本,變成一連串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如彼得走在水面上,信心浮浮沉沉。忽靠主凡事能做,忽我咋一事無成。忽感一無所缺,忽覺一無所有。

面臨選擇,我總在糾結掙扎。李文斯頓那句話裡,有一根矛,又藏著一面盾。我們不是一場戲嘛。有矛盾衝突,人性掙扎,戲才好看。左右為難,「我要怎麼選?」是與上帝對話的開場白。最終,話鋒會轉成:「你的心意是什麼?」這是以往經歷。

唯獨婚姻大事,成了個例外。

這主題放在心裡有十年了。跟大部分女孩一樣,信主後,我禱告、閱讀、學習、相親、學化妝、抄菜譜。姐姐成阿姨,跟上帝就此話題的討論,從什麼時候,什麼樣的人,為什麼沒有,變成,還有沒有可能。

暗戀過。表白過。自我懷疑過。在上帝面前,為此不平,哭訴,打滾。他始終沉默。沒啥特別進展,又好像,有什麼正在發生。

一路看著父母愛恨交織的互動,對婚姻,本不抱美好想像。直到看見:牧師講道,師母坐第一排,用眼神和挺直的腰桿支持著對方;老師在台上講課,麥克風突然沒聲,先生跑前跑後調試;嬰兒哭,為了讓對方繼續安心吃飯,丈夫和妻子爭相站起來要去哄。

青春年少時,曾以為愛情,是找到另一半來補足自己的不快樂。目睹這些,言語未提及、卻處處訴說著愛的畫面,才看清,愛,是歐·亨利的那篇《麥琪的禮物》。是兩個人為了對方,都甘願捨棄一半自己,最終,成了一個圓。

從二十步入三十,我自認為對婚姻的認識,已經和上帝心意對齊。恐怕,時候到了。然而,那個人,還是沒出現。

但我遇到了她們。

到香港參加戲劇營,認識了她,一位年過七旬的修女、劇作家陳尹瑩。我們叫她Joanna。Joanna的人生可謂傳奇。是劇作家、畫家,編導了六十多部劇本。 到監獄排戲、教中文。《星島日報》報導說:「她的生活其實孤獨,但回顧一生,孤獨中卻很豐富。」Joanna自我介紹:「我只是一個愛上了主耶穌的人。」甚至疫情期間至今,她每月一次,在線上帶我們靈修。「在主面前有滿足的喜樂。」Joanna的笑臉就是這句經文的代言。

參加姐妹會,遇到艾米。艾米五十五歲才和先生相遇。先生離異有一子,說人生走過許多彎路,來到十字路口,從上帝那裡領受了新的方向:來中國。艾米和先生在一個為中國禱告的聚會上相遇。

兩人都已不再年輕。因為看著同個方向,他們聚在同一場合,留意到對方。愛情來得晚了些,卻不減芬芳濃烈。跨越千山萬水,成為我們中間的馨香。夫妻倆離開後,那些信心故事仍激勵著大家。成熟的生命,餘味持久。

單身營會裡,老師說:「無論單身或已婚,最重要的是生命裡,跟神、跟人建立長時間、有質量的關係。」不婚、晚婚,其他選擇裡,也有上帝美好的心意。當然,如果深究她們的故事細節,等待、忍耐、信心、順服......果然,哪一個,都不是膚淺的詞彙。

原來,李文斯頓那句話,我當初只讀到了前半句。在一個無米下鍋、困難重重、不可能感覺甜蜜的處境中,他的後半句是:「上帝!我在這個時候極難認為這是你的美意,但我願相信你的美意本是如此。」作為宣教士,李文斯頓在他的處境裡,認出上帝的美意: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去年生日,我收到了心儀的禮物,一副新眼鏡。像是預告般,在等待了十年之後,上帝終於,終於,在出乎意料的時間,回答了我仰望多年,期盼聽到的回應。

禮拜日上午,聽著講道,我心裡正為寫作課的作業而焦慮。寫作之於我,同樣是件充滿掙扎、矛盾的事情。

那一週,我不斷問上帝,有才華的作者不少,說實話,即便沒有信仰,他們的作品中也不乏令人驚豔的神來之筆。我喜歡笑。看鏡子裡的魚尾紋,明顯感到自己上年紀了。上帝呢,不急不慌,日復一日,悉心訓練著一群作者。

基督徒寫出的文字,到底和才華橫溢的作者,和ChatGPT,有什麼不同?

上帝從未應許過我:等著,將來一定帶你走入婚姻。大齡單身基督徒口中的盼望,到底是什麼?

許許多多,看上去困難重重,無法哈利路亞的處境,上帝的美意是什麼?主,請你將你的心意告訴我,使我可以認識你,好在你眼前蒙恩。

耶和華對摩西說:「我必親自和你同去,使你得安息。」

摩西回應:「人在何事上,得以知道我和你的百姓在你眼前蒙恩呢?豈不是因你與我們同去,使我和你的百姓與地上的萬民有分別嗎?」

讀完經文,牧師接著往下講。

眼前一亮。如同換上新眼鏡。

上帝在乎他的小孩。我們現在,已經走進婚姻也好,暫時單身也好,獨身也好,是因為有上帝同去、同在,使他的百姓,有所不同。

我們寫作的日日夜夜,是因為和上帝一起,同寫、同改、同完成。回看,在一字一句中,能指認出聖靈的筆跡。這是基督徒作者文字的特別之處。

也許,你正在為什麼而掙扎。已經努力了很久。不知還要持續到何時。

每個人都有一片要撲騰的水域。有人浮浮沉沉。有人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可能在天堂,我們才能呈現出最美好的步伐和節奏,行走於水面,優雅、自信,駕輕就熟。

我沒有每天都愛上帝。對他的心意,常後知後覺。

上帝每天都愛著我。閒庭信步,循循善誘。

如此,拍拍自己的肩膀。放鬆吧。

Let’s play.

-END-

作者簡介

陳京

前媒體人。現學習寫作散文和小說,兼職老師。

圖書推薦

《天國的影響 上帝的時間》

莫非 著

超越,

不只活在此時、此刻、

這一個地方,

而是會問,

我、你、他,

在這世上

所做的每一件事,

是否都有

天國的影響和意義?

購買資訊:

台灣:橄欖華宣 https://www.cclm.com.tw/book/19317

北美:gcwmi622@gmail.com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8032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