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海與天的對話--小美人魚悲喜錄(黃瑞怡)
2019/06/24 00:14:48瀏覽848|回應0|推薦2
 
     幼年的我,常常在故事森林裡戲耍,也將皆大歡喜的結果看作必然。八、九歲時,第一次接觸十九世紀丹麥作家,現代童話之父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 1805-1875)的《小美人魚》(Little Mermaid)故事,出人意料的悲劇結局劇烈震蕩了我的心魂–—原來在故事森林邊緣,有片一望無際的蔚藍海洋,海洋中那個嬌小的人魚公主,為了嚮往人類靈魂,放棄所有,最終還為摯愛付出生命代價!

安徒生
     
      這個怎麼想,怎麼悲傷的結局,比其他眾多喜劇收場的故事,更深刻地載入我的童年永久記憶體,之後再多成長風暴也清刷不掉。

      為什麼? 為什麼小美人魚的故事讓我如此難以忘懷?一生在文學和信仰路上顛躓追求的安徒生,在這個故事裡,問了什麼其他經典童話少去碰觸的問題?
小美人魚大哉問:
悲劇/喜劇
      或許一般人的想法中,悲劇與喜劇,是哲學、文學殿堂裡的重要課題,對童少年來說不是太沉重嗎? 其實,親子依然可以對生命悲情與喜趣展開思想。

      比方說,小美人魚如何一步步走到她肉體生命的盡頭--是因她個性使然、環境所逼、還是他人從中作梗? 過程中間她有無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 她最終放棄回歸海洋原鄉,與三百年的縱情享樂,為不知情的王子犧牲,是崇高還是愚昧?
 
靈魂至高
      小美人魚在海中享有一切珍寶和王親嬌寵,但她看這些如敝屣,唯獨戀慕陸地人類及其靈魂……如此心態,僅僅是表現得不到的總比已擁有的好,還是彰顯了人類靈魂無比寶貴,確實值得變賣一切來換取這顆珍珠? 

王爾德(Oscar Wilde)的故事《The Fisherman and His Soul》
   
       對步入少年的孩子,也可以從小美人魚對人類靈魂渴慕,對照英國王爾德(Oscar Wilde)的故事《The Fisherman and His Soul》,故事裡年輕漁夫為了得到海中人魚的愛情,寧願放棄自身靈魂!另一對比是更古老的浮士德劇,浮士德戀棧世界知識名利,以靈魂和魔鬼交換,至終懊悔莫及,卻為時已晚!

今朝/永恆

      不論是傳統或現代童話,鮮少有如《小美人魚》般,明確地將今世地平線與永存天國門庭聯繫。小美人魚對靈魂的追尋,其實就是她對永恆的追尋。孩子幼小時,或許不能具體描述眼睛看不見的永恆,但小美人魚對不朽靈魂,對聖潔國度的亟亟追懷,應會在孩子心靈裡種下根苗,幫助他們除了顧念眼見的,也顧念眼不見的。

      流傳一百多年來,《小美人魚》故事的獨特哲思,具體化了安徒生的終極關懷,也引發了若干爭議:

1.殘暴解決問題?

      有些父母親和學校老師,不認為安徒生的《小美人魚》是個適合與小孩分享的故事。除了認為小美人魚為得著如同人類雙足,付出甜美聲音,與承受燒灼般疼痛的代價太過殘酷,更顧忌故事末尾,人魚公主的姐姐們以秀髮換來匕首,只要已長出雙足的小美人魚在日出以前,將利刃刺入王子胸膛,她就能恢復人魚模樣,重回海洋。雖然謀殺沒有成真,可能性已讓許多讀者顫慄。

2.好行為換永生? 

      小美人魚另一爭議點在於她最後投身入海,肉體消亡,而魂魄升入高空,成為空氣精靈(Daughters of Air),只要努力行三百年善事,就能贏得永不朽壞靈魂。不僅如此,當小美人魚的空氣精靈周遊世界時,每遇到一個聽話孩子,就縮減一年等待,每遇到一個調皮孩子,就增加一天磨練……有些人反對行為救贖論,也不認同安徒生對孩子散放道德威脅黑函」。

      這些爭議並無標准答案,正足以擴張親子討論空間。

迪士尼動畫《小美人魚》
 
      關於小美人魚,還有一點不能不提的,就是美國迪士尼的動畫版本。動畫巨擘迪士尼公司代代推陳出新的動畫出品中,1989年推出的《小美人魚》地位特殊。它在動畫技術層面的突破,音樂方面的成就,加上鮮明的人物塑造,高潮起伏的故事線,使電影大大賣座,振興了原本當時營運已走下坡的迪士尼。流風所及,這一代的孩子,許多首先接觸到,甚至於唯一接觸過的小美人魚版本,就是迪士尼動畫版本。然而迪士尼動畫版本與安徒生原作有根本差異:

a.除去靈魂、永生等關懷

      在迪士尼動畫版本裡,安徒生藉小美人魚抒發的終極關懷,她對不朽靈魂的追求,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主題,是小美人魚對人世愛情的嚮往與追尋。當王子親吻了小美人魚後,所有問題就迎刃而解。

b.完全改寫結局

      因著眼點不同,兩個版本的小美人魚以完全不同方式落幕。相對於安徒生在童話森林裡罕見地悲劇收盤,迪士尼回歸傳統,王子與小美人魚終成眷屬,喜慶收場。迪士尼彷彿向觀眾宣告,只要得到意中人的情愛,就得到一切。

c.強調外在善惡對立

      安徒生的《小美人魚》故事,強調主人翁內在心路歷程掙扎、蛻變,並沒有明顯的反派角色。海巫雖然處在恐怖陰森的環境中,她的角色是功能性地幫助故事情節開展,與主人翁並沒有激烈衝突。反觀迪士尼版本強調外在善惡對立,大幅著墨海巫反派角色,藉以增加故事外在張力,吸引孩童注意。

      如果你身邊的孩子,對迪士尼版本耳熟能詳,卻完全沒接觸過安徒生的原始版本,請把握親子共同閱讀、比較、分享的契機!
結語

小美人魚青銅雕像

     在安徒生故土,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港邊,小美人魚青銅雕像長倨,吸引春夏秋冬游客眼光,日日夜夜與海與天進行對話--活著,是為了吃喝快樂嗎?是為了擁吻愛情嗎? 地平線的盡頭、海洋淵藪的底處,就只是無盡虛空? 我們是海浪泡沫般的夢幻存逝,還是映照永恆輝光的不朽珍珠? 

      找一天,和孩子攜手走到故事森林外圍,走向海邊,極目眺望,小美人魚揚起雪白手臂,呼喚我們,加入海與天的對話……
 

作者簡介
黃瑞怡

黃瑞怡,台灣大學圖書館與信息學學士,美國俄亥俄州大語文教育碩博士,專攻兒童青少年文學。多年在公私立學校任教,曾任洛杉磯國際大使命教會學苑教務,恩福雜志特約編輯。現任南加亞伯蘭教會高中國際學生輔導,也是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資深同工。 

飛揚雜誌2011徵文比賽首獎。著有《藝出造化﹒意本自然——楊志成的創作世界》(台灣和英2001)。親子散文、少兒文學評介多篇,陸續發表於《宇宙光》、《真愛》、《神國》、《舉目》、《傳揚》、《恩福》及台灣《校園》等雜志。

雜誌專欄系列包括《凝視時間之眼》,《故事森林散步》,以及台灣《校園》持續刊載中的《尷尬少年游》及《惡水築書橋》系列。曾參與開路者傳播靈修節目製作播音,及遠東廣播公司童話與親子共讀等系列講座。 

歡迎選修網路書苑課程
  
W130 《普通讀者文學隨筆課》
創意閱讀,批判思考,延伸書寫 
 
7/4 - 8/17(6周)
 
課程內容:

文學史中「普通讀者」一詞,意指非專業學者或作者的讀者,也就是你和我。然而雖謂普通讀者,卻不代表對所讀或所看無法深入,或無話可說。

無論文學、電影或戲劇,只要能夠掌握一些基本文學要素和藝術標准,即可深化所讀,並細細品嘗個中的豐富滋味。若還能用書寫來思考,便可建立批判性思維能力,並和他人分享,由此延伸整體的文學經驗。

文學隨筆,可以連結閱讀、寫作和其他讀者,進入思考文學的經驗過程。集體且能生創意,普通讀者的文學隨筆,在當今社交媒體盛行的時代,更可讓閱讀不止於書本上,更可帶出層層外推的文學漣漪效應。

本課將帶領您登入文學殿堂,由觀賞小說、戲劇和電影來學習建立自己的文學語言,從而深化您的閱讀和書寫。正如閱讀是寫作的一部分,寫作也可以是閱讀的一部分。透過閱讀和書寫的結合,將產生更多創意,並激發更豐富的文學經驗。

授課教師:
莫非

選課資格:
任何有意透過文字書寫來深化閱讀,並願與他人分享的基督徒。必須先修過GR01。

費用:
美金$ 70,每門課另收行政費美金$ 10,共計美金$ 80。請以信用卡付費(VISA,MasterCard,American Express,DISCOVER) 

截止日期:
7月8日。僅收15位學員,額滿即提早截止報名。

報名方式:
https://ecampus.gcwmi.org/course/index.php?categoryid=2
點選本課,登入您的創文網路書苑帳號與密碼,即可注冊。報名前請務必確認您已修過GR01,以避免被退選。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27680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