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2/29 23:32:39瀏覽1121|回應0|推薦2 | |
傳統故事森林裡,白天與黑夜輪替,人性幽暗與輝光交戰,又充滿了不同文化豐富奇特的細節,是何等令讀者目不暇給的世界!整體來說,傳統故事森林仍有經典地圖可跟隨,童話人物也在世代反覆傳講誦讀中,成為人心裡或嚮往或鄙棄的圖騰。
傳統童話究竟有哪些大眾讀者熟悉的特徵呢?比如說,傳統童話故事線明確,有幾乎公式化的開頭(「從前,很久以前」)與結尾(「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而中段進行常常用數字三來推動(三個公主、三個願望、三項考驗)。
此外,傳統童話裡的人物形象固定,正反派角色壁壘分明,公主個個善良美麗,王子恆常英俊勇武,野狼和巫婆必定使壞;並牽引出抑惡揚善,黑白分明的道德觀。換句話說,傳統童話天地秩序井然,旗幟鮮明,紅花常紅,綠葉必綠……。
然而如同現實林野,故事森林是成長變化的集合有機體,並非萬代僵滯不變。當二十世紀中葉,西方後現代思潮吹向文學、哲學、藝術各層面時,也造就了新一波後現代童話說書人與插畫師,為故事森林添加了前所未見的綠花紅葉。
先邀你駐足觀看兩朵後現代異質土壤培育出的童話奇葩吧!
《三只小豬》是你我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不是嗎?美國作家謝斯卡(Jon Scieszka)可不這麼想,1989年他和插畫家史密斯(Lane Smith) 推出了《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The True Story of Three Little Pigs)。
故事敘事者是衣冠楚楚,彬彬有禮的野狼阿力。阿力向讀者陳情歷歷︰「我是冤枉的!」理由一,他離家出外原本是要向小豬鄰居借一杯糖,好為親愛的奶奶烤生日蛋糕,這個理由不該表揚嗎?理由二,他重感冒噴嚏連連,吹垮了豬舍,實在是不得已的意外。理由三,房子垮了,他順勢吃下趴在地上動彈不得的小豬是天性使然,難道要糟蹋食物嗎?而且,小朋友不也吃起司漢堡嗎?
至於那些豬——第一只小豬用稻草蓋了間危樓,活該算自己笨死的。第二只小豬不但像兄弟一樣沒腦筋,還不友善。第三只小豬更加凶惡,竟然開口辱罵阿力奶奶——阿力本來一直保持禮貌,到這時才為了捍衛奶奶而失控——他是被這些又蠢又惡的豬逼的啊!
作者不但暗示「受害者」群豬咎由自取,又在書尾加入現代角色「記者」擋在讀者和事實之間。他挑戰傳統故事的可靠性,懇請讀者接受這個「從未被報導過的真相」。
謝斯卡還在小學教書時,常藉著改寫童話獲取教學靈感,致力於「為佈滿灰塵的老故事,開拓新的觀點和想像空間,以狡黠的幽默感贏得小孩的共鳴。」《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是一砲而紅的後現代黑色喜劇。
相對於謝斯卡於故事起頭就由野狼登場,將刻板角色改頭換面,揭露新「真相」,威斯納(David Wiesner)在金獎圖畫書《豬頭三兄弟》( The Three Pigs )裡,可是中規中矩地重復傳統開場白︰率先出場的一樣是小豬三兄弟,他們一樣蓋自己的小房子,大野狼還是來敲門。但是且慢,大野狼鼓動腮幫子一吹,竟然將第一只小豬吹出圖畫框架之外,他不僅成功地躲過大野狼的利齒,還聯合了另外兩兄弟,乘上故事書頁摺疊成的紙飛機,飛進了其他傳統故事,從王子寶劍下救出噴火龍……。
威斯納是美國當代圖畫書創作佼佼者,作品得獎無數。視覺敘事對他來說,是先於文字也先於聲音的表現主體。他熱衷嘗試與突破,每每藉反傳統的視覺藝術帶給讀者豐富的啟發與感動。 這次威斯納從《三只小豬》經典故事出發,走出傳統框架與敘事邏輯,完全顛覆故事的發展與可能,賦予故事人物和讀者前所未有的自由。
類似《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和《豬頭三兄弟》這樣的後現代童話,不僅帶動讀者想像跳躍,笑聲連連,也同時為父母親帶來新的衝突與挑戰:
1.關於身體缺陷/病痛真相在哪裡?有沒有真相?
相對於傳統故事不容質疑的敘事權威,後現代童話常常以另類視角,呈現異樣甚至多元聲音。三只小豬的故事,在大野狼口中有了截然不同版本,白雪公主的繼母,也有話要說……讀者閱讀這些故事,免不了要思考,眾說紛紜,究竟真相是什麼?有沒有可能發現真相?還是真相只是各人私懷鬼胎孕育出的假相?
2.傳統價值觀崩塌\多元價值觀各立山頭
傳統故事多半明裡暗底擁抱傳統價值觀、道德觀,也因此常被視為灌輸下一代特定文化遺產的絕佳管道。而後現代童話中,傳統價值觀分崩離析,多元價值觀各立山頭。公主王子千百年來閃爍的冠冕被拋棄,約定俗成的華服美鞋被換替,於是我們見到不幸福也不快樂的皇家伴侶(The Frog Prince Continued),將王子甩開自己去屠龍的公主(The Paper Bag Princess),大小讀者心所嚮往的童話偶像有了全新樣貌。我們是該雀躍孩子們可以在後現代童話接觸五花八門的選擇?還是要擔憂角色認同危機?
3.嘲諷輕蔑取代認真嚴肅
即使偶有幽默敘述,傳統故事多半帶著簡單、素樸、認真的氛圍,後現代童話的角色和情節,卻往往揮舞著頑皮不羈的魔棒,將宏偉莊嚴的城堡鬧個天翻地覆——想想看動畫電影《史萊克》是怎麼顛倒了傳統皇家婚禮?
動畫電影《史萊克》
換句話說,後現代童話故事善於問問題,卻不一定給答案;長於傾覆傳統堡壘,卻不保證原址重建新屋。讀者因此可能得在問號迷陣裡徘徊,在廢墟殘壁中拼湊新藍圖。
4.「先傳統,再後現代」的閱讀次序?
後現代童話引發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是閱讀先後次序。理論上來說,先認識傳統童話,再接觸對傳統批判的後現代童話,似乎是順理成章。但E世代的孩子有許多是先接觸,甚至於只接觸後現代版本。父母親或許不能百分百掌握孩子對傳統、現代、後現代童話的閱讀順序,但應盡量提供孩子豐富選擇,也盡可能幫助孩子明白,不同版本創作時間有先後,創作動機也迥異其趣。
危機帶來轉機:
對父母親來說,認識後現代童話這類奇花異草還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要問的,是如何更積極地運用後現代童話資源呢?這裡有兩點建議:
其一,後現代童話深具「不按牌理出牌」的批判與開放性。藉著廣泛閱讀傳統和後現代童話,父母親可以多問子女一些開放式問題,鼓勵孩子獨立思考,批判進深;如果僅僅停留在情節膚淺皮毛,闔上書本,笑兩聲就完事,豈不是有些可惜!
其二,後現代童話也激發親子共同討論、創作對傳統故事的新詮釋。舉例來說,或許灰姑娘的同父異母姐妹憋了滿腹牢騷想發洩?或許那透過數十層床墊被褥還能感覺到一顆豌豆的公主,發現自己的敏感帶來一籮匡麻煩?下回長途旅行中,或周末午後,何不試試親子「童話腦筋急轉彎」?
牽著孩子的手,走到故事森林裡後現代童話園區,綠花紅葉在眼前開展,刺激我們的頭腦,震蕩我們的心思,在這塊園林,路有許多走法,真理不再靠被動接受,而要靠主動探索。
推薦書目:
《豬頭三兄弟》 The Three Pigs 大衛.威斯納 David Wiesner/文.圖 黃筱茵 譯 台北 格林文化 2002
《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 雍‧薛斯卡Jon Scieszka/文, 藍‧史密斯Lane Smith/圖 方素珍 譯 台北 三之三 1999
(原文登於真愛雜誌)
作者簡介
▼
黃瑞怡博士
黃瑞怡,台灣大學圖書館與信息學學士,美國俄亥俄州大語文教育碩博士,專攻兒童青少年文學。多年在公私立學校任教,曾任洛杉磯國際大使命教會學苑教務,恩福雜誌特約編輯。現南加厄普藍教會高中國際學生輔導,也是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資深同工。
飛揚雜誌2011徵文比賽首獎。著有《藝出造化﹒意本自然——楊志成的創作世界》(台灣和英2001)。親子散文、少兒文學評介多篇,陸續發表於《宇宙光》、《真愛》、《神國》、《舉目》、《傳揚》、《恩福》及台灣《校園》等雜誌。
雜誌專欄系列包括《凝視時間之眼》,《故事森林散步》,以及台灣《校園》持續刊載中的《尷尬少年遊》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