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黃瑞怡 | 戰疫情--親子閱讀反恐戰
2020/03/26 11:53:52瀏覽542|回應0|推薦4
編者按:2020年疫情席卷全球,刮起一陣恐懼的旋風。
身為父母的你,是否憂心不知如何引導孩子走出恐懼?
邀請你帶領孩子踏上親子閱讀的反恐戰之旅!

恐懼是人類真實的情感

      恐懼是童年不能逃避的命定,特別是隨著黑夜到來,想像力和驚恐心同步放大,惡夢總是比美夢更容易攫奪孩子心神。
 
      孩子們害怕什麼呢?有形的如黑暗、雷聲、狗、蜘蛛、蛇,無形的如獨處、錯失、他人的憤怒、拒絕,甚至全球暖化效應……恐懼在下一代生活面團裡如酵隱藏,隨時隨地可以膨脹。

      為人父母者,免不了要聽見孩子說:「爸爸、媽媽,我好怕……」;既然「反恐」是童年成長必經戰役,何不和孩子一同到故事森林來,看看從傳統民間故事到後現代動畫,童話裡對恐懼不同詮釋和紓解管道,對親子有何啟發?
 
童話對恐懼的不同處理

A. 傳統童話《學會發抖的男孩》
The Boy Who Learned How to Shudder 

      在傳統故事園林裡,德國、英國民間都認識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男孩。他從不知驚悸為何物,經歷了眾人色變的夜半城堡驚魂,依然談笑風生,勇名遠播,甚至娶得公主為妻。狡黠公主不耐丈夫婚後,仍然抱怨不曾體會顫抖滋味,在他好夢方酣時當頭澆下整桶冰涼泥鰍--驚醒的丈夫終於體會了發抖感覺!

      先民面對讓人驚心動魄的情境,沒有硬碰硬,而是四兩撥千金,用幽默、荒誕、機智的手法來面對驚嚇;孩子如果在面對恐懼根源,還能鎮靜從容,甚至笑顏以對,恐懼就不能坐大壓迫身心!
 
B.現代童話

      二十世紀中期後,西方心理學的持續進展,開擴了人們對孩童發展的了解,也激發現代童話故事創作者,重新詮釋孩提時代的恐懼。資深童書作家梅爾(Mercer Mayer)的「反恐」經典三書:

《There’s a nightmare in my closet》, 《There’s an alligator under my bed》, 《There is something in my attic》,引導孩子以正面注視,主動出擊的方式面對生活裡的懼怕。

      藉由想像力和智謀,小男孩將床底下的鱷魚用食物引到車庫,衣櫃裡膽小的惡夢獸和孩子擠一條被窩和平共處,閣樓上的怪物被小女孩用繩圈套住--孩子從這些故事看到自力救濟的可能。

      在童年反恐戰線上,祖父母也是孩子的最佳戰友。在《床底下有什麼?》書中,史帝文生筆下的爺爺,當孫女跑來求助時,沒有立即安慰孩子,反倒數算起童年時讓他睡不著的恐怖物事,兩姐妹回頭來指出真相,安撫爺爺別怕,也同時平息了自己對黑夜的恐懼!而在《雷公糕》裡,波拉可娓娓道來自己睿智的奶奶,藉著暴風雨前和孫女一同作蛋糕的過程,克服了小女孩對雷電的驚惶。
 
C.後現代童話電影

      後現代風潮的好處之一,是以新的角度看老問題;童話電影《怪獸電力公司》,就徹底解構了童年惡夢。原來每個孩子臥室衣櫥的另一方是怪獸國度:上床時間到了,這是怪物們從衣櫥裡竄出來驚嚇所有小孩的時刻。

      然而人類不明白的是,這些怪物其實是<怪獸電力公司>差派專員,他們的任務就是到世界各地收集小孩的尖叫聲,作為怪獸世界的能源。另一方面,怪獸們卻又認為接觸人類小孩將會致命,甚至危害怪獸世界的安全。

童話電影《怪獸電力公司》

      毛怪是<怪獸電力公司>的首席嚇人專員,大眼仔是毛怪的得力助手。一天小女孩阿布意外的進入怪獸世界,引起極大的恐慌,面惡心善的毛怪和大眼仔,要如何幫助阿布躲過其他怪獸的追捕,安全回家呢?

      這部充滿創意的動畫,從不同的角度反觀人類世界的恐懼,原來人類有可能才是其他世界裡致命的可怕怪獸呢! 孩子一直以為有怪獸躲在門後等著嚇人,但不知道其實怪獸更怕我們… 。《怪獸電力公司》解構惡夢,提供另類真相,當孩子與怪獸化敵為友,放下彼此的偏見和懼斥時,驚慌尖叫就轉變為歡呼喜笑!
 
對父母的叮嚀

      古今中外的童話故事,幫助我們和孩子有更多元的管道,來認識心中憂慮恐慌,但仍然要提醒父母親三個基本原則:
 
A.不要輕視、忽視恐懼,也不要過份強調,甚至製造恐懼

      無論孩子害怕的人事物在成人眼中多麼無足輕重,父母要明白對孩子而言,恐懼的感覺也許不理性,卻是非常真實的。要能在童年反恐戰中步步得勝,父母不能假裝敵人不存在,也不要過分渲染敵勢,更不好在孩子不聽話時揮舞敵軍旗幟來威嚇!

      只有循序漸進的教導,加上耐心鼓舞和許多擁抱,才能補充孩子自信心和安全感的彈藥,來面對恐襲。親子更可以藉著分享童話故事,更認識個人心裡的憂懼,為黑暗命名,以致再不失控,也不受控於恐懼襲擊。
B.勇者並非全然無懼,而是擇善固執

      如果在親子一次次互動中,孩子漸漸從陰暗沼澤地帶,進入天光開闊佳境,自然是好事;但隨著孩子成長,恐懼來源轉換,父母也需向孩子陳明,在故事森林、生活山徑裡的勇者,許多時候並非全然無畏,而是即使在面對惡勢力,手腳癱軟,冷汗直冒的景況下,或是眾說紛紜,流行風亂吹時,還能堅持道德勇氣,擇善固執。
C.對真神敬畏,對世界才能坦然無懼

      我們和下一代的反恐終極秘訣,應該來自每個生命故事背後那位獨一作者的教導--「因為 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故事森林裡呈現人們千方百計想要掙脫恐懼網羅,但人們唯有對真神敬畏,活在祂愛的主權裡,對人心、對世界黑暗才能真正坦然無懼。
 
延伸閱讀:
Monsters under the Bed and Other Childhood Fears,  by Stephen W. Garber, etc., New York, Villard Books, 1993.
There’s a nightmare in my closet, 1968/ There’s an alligator under my bed, 1987/There is something in my attic, 1988, by Mercer Mayer, New York: Dial Books
《床底下有什麼?》 What’s under my bed? By James Stevenson, New York: Harper Trophy, 1990
《雷公糕》Thunder Cake/by Patricia Polacco, New York: Philomel, 1990.
《怪獸電力公司》Monsters, INC. /Pixar/Disney Studio, 2001.
作者簡介
黃瑞怡
台灣大學圖書館與信息學學士,美國俄亥俄州大語文教育碩博士,專攻兒童青少年文學。多年在公私立學校任教,曾任洛杉磯國際大使命教會學苑教務,恩福雜志特約編輯。現南加厄普藍教會高中國際學生輔導,也是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資深同工。 

飛揚雜誌2011徵文比賽首獎。著有《藝出造化﹒意本自然——楊志成的創作世界》(台灣和英2001)。親子散文、少兒文學評介多篇,陸續發表於《宇宙光》、《真愛》、《神國》、《舉目》、《傳揚》、《恩福》及台灣《校園》等雜誌。

雜誌專欄系列包括《凝視時間之眼》,《故事森林散步》,以及台灣《校園》持續刊載中的《尷尬少年游》及《惡水築書橋》系列。曾參與開路者傳播靈修節目製作播音,及遠東廣播公司童話與親子共讀等系列講座。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322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