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6/04 00:03:04瀏覽2093|回應16|推薦106 | |
儘管已幫孩子們帶了近十年的便當,依然對裡頭的菜色選擇與份量拿捏不定,常常是一等他們出們上學去了,我就開始起煩惱:是不是都給女兒菜根了?否則鍋子裡怎麼還剩這麼多菜葉?番茄炒蛋炒出來份量好少,鹽巴肯定下太多了,而且好像給了女兒比較多的蛋;花枝真該給兒子多些,他的飯這麼多,菜色夠配嗎?怎沒多煮一道下飯的皮蛋豆腐?可笑的我不停的喃喃自語,還不時仰天長嘆。不過是兩個便當,卻像是天平放的兩端,永遠在找那準確的中心點,最怕哪一方給多給少了,總是期望自己能做到公平無憾。有形的菜量還能目測得知,不致於太離譜,但在其他無形的方面呢?也許失衡得嚴重也無動於衷。 就說這次升高中的大會考,兒子一考完就馬上核對答案,在得知他錯的題數都在預估之內後,我們就又忙著討論該如何填寫志願,如此順理成章,絲毫不覺得有何不妥。然而前幾天帶女兒去逛街,她背地裡細心地挑了個禮物,等結帳時才說是要送她哥哥,為了祝賀他的大考成功,我碎碎念她又亂買東西,不懂節省,沒想到惹來她一番的仗義執言:「哥哥這回考得比在學校裡的任何一次模擬考都優,可是你們表現出來的就好像這是應該的,一點都沒有興奮的樣子。我上了國中,才知道這很不容易,而且哥哥又沒補習,本來就省很多錢了」。這些話一字不漏的敲在心上,我真有些難為情了,帶著彌補的心態買下禮物,心想回到家要給兒子一個大擁抱,因理所當然的心態而少給他的鼓勵與喜悅,一定要補足,多虧女兒的提醒,否則還不知無感到何時? 好友讀高中的大女兒,自小就乖巧聽話,但自國中之後,就常與父母起衝突,我常在第一時間趕到幫忙開導與疏通。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她因故又被父母打罵得很慘,被送來我這兒時,已哭成淚人兒,我要她盡情說出委屈與不滿,然而她每說出個痛點,就一定得緊接著說出「我也有錯」,或是「父母也是不得已」之類緩頰的話,有很深的顧忌與罪惡感,怕因而中傷了父母,即使已瀕臨崩潰,仍心繫父母的面子,頗令我動容。 所以當她一有臉書就自動的把我們這一干長者全數加入好友時,我雖喜於她願意帶著長輩們一起成長,不怕被監督或囉嗦,相較於其他朋友的大學或是就業的兒女們,大力封鎖父母的作為比起來,她顯得成熟懂事多了。然而也惑於她在臉書上的刻板動態,PO文亦是乏善可陳,很難知悉她的近況,可說形同虛設。果然在一次機緣巧合下,不經意地從她同學的臉書上看到她的照片,染成金髮?性感嘟起的大紅嘴唇?著洞大的網襪抱著籃球耍酷?搞怪的張牙吐舌照?再配合那驚悚、離經叛道的言詞,這是常與我說心事的女孩嗎? 的確是她,只是她比別人多申請了一個帳號,一個與朋友們聯繫用,另一個則貢獻給長輩看,如此費心安排,內容自是南轅北轍。我並不古版,看到她青春洋溢、奔放嘶吼的一面,雖叛逆卻真實,陌生卻接近,多麼希望她對我們也能如此開放與直接,而不是想方設法維繫一個完美無暇的形象。很不願將這樣的兩面作法歸於是欺騙,但被蒙在鼓裡的滋味可不好受,看似聰明的掩飾,著實傷了我的心。 終於意會到,為何父母時有孤立無援的心情,甚至易起猜疑而惹人厭煩?部分原因也是來自於子女平時的刻意隱瞞,父母雖知有異卻無處使力,那鬱悶之氣是可想而知。所以有時風平浪靜是醞釀不安,粉飾太平則是暗藏疏離,一旦掀開底牌,往往木已成舟,毫無轉圜餘地與切入點。寧願她沒有這樣圓滑的心眼,無畏的去表白自我,讓父母日漸接受或及時關心,就算吵吵鬧鬧也是一種真誠相待,反之若加以覆蓋,則難見天日,父母從何得知孩子們的心志走向與變化?豈不令人捏把冷汗? 上個禮拜,兒子因和同學約好要提早出門辦事,要女兒幫他把便當帶去學校,當下沒人徵詢女兒願不願意,就逕自要她送去。結果她一臉寒愴不悅,冷冷的問我一句:「媽,能不能請妳幫我把哥哥的便當塞到我的書包裡?」女兒的書包平時就快擠爆了,若湯汁再不小心流出來,可不毀了所有的書本?何苦多此一舉?幾番旁測推敲,才知她的心結。 原來她是怕別人以為她一餐要吃掉兩個便當!所以千方百計要把她哥哥的便當給藏起來,我忍住不笑、認真的答應她,下次讓她自己作主要不要幫忙,這次就委屈她了。幾天後,哥哥真又有事,女兒說什麼都不願意了,開心的帶走屬於自己的便當便輕鬆上學去,而他哥哥則是在辦完事後又氣喘吁吁的趕回來拿便當,十足的狼狽樣。 我是有些捨不得,他們看起來也不很友愛,但我很滿足,真希望他們永遠都能如此坦白與透明到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猶如那兩個便當,讓我永遠都有機會在那天平上調整給多了還是給少了........ 盤子裡會放上什麼菜?永遠不確定,因為心意多變,就像孩子的思路反應,只能耐心觀察與準備接受。(童空心 文&拍攝)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