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4/16 05:34:27瀏覽1646|回應15|推薦98 | |
女兒被班上同學推舉去參加籃下30秒投籃比賽。比賽前幾天,她一直很緊張,不停對我說要是失常了怎辦?次數多到我一抬頭看到女兒就想到「失常」兩個字,可見她得失心之重,於是很誠懇的跟女兒說出我的想法。 在我眼裡,「我」是包含了兩個部分:意識與身體。如果很在意一件事情,時刻在腦海裡飄送,久而久之就駐足在身體裡,變成一個待命區而不自知。如果這件事情是好事,也就成了好習慣,但如果是壞事,可能就成了招之即來,揮之不去的惡夢了。 其實要從「出色」到「失常」甚至到「零分」這中間是有很長的一段距離,試著從反方向「很弱」到「很強」就可窺見一斑,何苦要直接拿掉那段距離然後驚嚇自己?原本遠在天邊的字眼,一旦被抓來眼前,就成了隨時待爆的未爆彈。當比賽開始時,高漲的情緒易形成暫時的無意識,很自然的就依賴身體的直覺反應,隨手一抓待命區的「失常」,頓時全身僵硬配合演出,說來全是自己一手編排,豈不冤哉? 不禁嚴肅的對女兒說,別把「失常」這兩個字攬進生活裡,最好從沒認識過這兩個字,也別再從嘴巴裡頻頻說出來加深印象。試著轉而去觀察自己的投籃動作,是否還有加強的空間?或者是鼓舞自己,在比賽中至少要比平時的水準(12顆球)再多進一球,女兒聽了如釋重負般的鬆了一口氣,但還是不放心的問:「真的可以不用再去想失常這個問題?」我說:「是的,忘記它!因為它讓妳使不上力,抱著這字眼只能坐以待斃!」果然耳根清淨許多,而女兒也如願在比賽中得到高分。 而兒子也是如此,複習考考不好,回家來就猛打自己的頭說自己笨,我說這是不負責任的態度,應該誠實的說出自己的問題,而不是歸咎於一個「笨」字帶過。兒子想了一下:「太粗心!」我說:「再說得清楚些!」,兒子說:「我真不想再這麼粗心了!」我說:「這就對了!當你說出明確的意向,同時就產生了改變的力量,不僅植入新的資訊與目標,也開始對粗心起了注意與防範,而且每每思及,就更能加深意志。所以下次考試時,很自然就會多檢查幾次,下筆也會謹慎些,這成了本能反應。」真心疼兒子那顆頭,白白被冤打好幾下。 我常覺得,意識與身體之間的默契常是根基於我們所擷取的資訊,像有陣子一直被親友嫌菜煮得太淡,潛意識似乎就被催眠了,好幾回都放了過多的鹽巴,或者是在拿鹽巴時腦海裡就出現「淡」這個字,讓我不自覺的又多灑一些。後來堅決以對,每當有人再提及菜太淡時,我都會慎重的回答:「夠鹹了,不要再加了,對身體不好」,像是確定自己的心意,也像是打預防針,更可說是幫身體排除雜訊,從此猶豫不決的情況不再,又回復之前的篤定。 有位朋友才華洋溢,聰慧過人,無論是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很難想像她卻是個有著男尊女卑思想的傳統女子。下班後煮好飯一定讓先生先吃,先生吃完後她才到桌上去吃,無怨的獨攬家中一切家事,什麼粗活都自己來,連懷孕時都獨自扛著好幾包大垃圾去追垃圾車。有回先生無故發脾氣,當著大家的面對她破口大罵,她竟不生氣,還滿臉愧咎說對不起,眾人尷尬的紛紛離場,皆不忍見她難堪。 後來有機會與她、還有她的母親聚餐。在席間,她的母親不斷的跟我道歉,說她的女兒有多麼的笨拙,既不會說話也不懂人情世故,什麼事都做不好,沒個優點,承蒙我不嫌棄能與她結交成友。我乍聽之下難以置信,雖竭盡所能為朋友辯駁,朋友的母親卻置若罔聞,仍是一昧地叨念朋友的不是。原來她的母親是這樣灌輸她如此的自我形象,難怪朋友常有自輕之語,連親密的先生有過分之舉,也不敢對抗護己。 反覆的植入他人的觀念到自己的意識裡,任由隱晦籠罩整個身體,反應模式都據此而為,試想她的待命區裡有多少的負面評價等著隨時打擊她?也許早已根深蒂固的成為個人認知。多麼希望朋友能對她母親勇敢的說出:「妳完全說錯了,我是很棒的!」讓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清清楚楚的聽到,拿回失落已久的尊嚴與自我價值。 不僅要仔細聆聽自己說出的每句話,更要篩選過濾那來自各方所滲入的言語,這是珍視「我」的第一步。能不如此嗎?那個「我」正豎起耳朵聽著,時刻準備接收與下達命令呢! 別讓落葉覆蓋了綠草如茵的青翠,加把勁,來個心靈大掃除吧!(童空心 文&拍攝)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