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迷悟之別
2020/03/06 14:29:59瀏覽85|回應0|推薦0

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

佛與眾生本來沒有差異,所以說佛就是眾生,眾生也是佛;但是暫有眾生與佛的差別,因為有「迷」與「悟」的不同;眾生沒有般若智慧,無法觀照宇宙的真相,所以生活在「迷」的世界中,反之開悟的聖者,內心是清淨的彼岸,這種截然不同的心境,其實就是自心體證所致,離開心就沒有禪,如果以為心外有佛,不但無法開啟智慧,還會落入邪魔外道。

佛陀透過親自體證,法界本性空寂,完全沒有自性,所以不住內、外,也沒有過去與未來,所有的言說與經教,都是為了破迷顯悟而設,所以如果沒有「世人」,就沒有佛陀說法的因緣,佛法也不會流布;然而深入淺出的佛法,都含攝在一心之中,眾生與佛的差異也是一心來決定,猶如受戒的時候,乃是克念戒的體性,本是清淨的正因佛性,由於它無法用言語道得,所以常以「密因」來表示;我們隨時隨地都與「密因」共處,但如果沒有悟道,就是錯過「秘密」的訊息,豈不是很可惜嗎?

然而開啟秘密的大門,也繫於一心的因緣;例如唐代元珪禪師,有一天有個奇異裝扮的人來訪,禪師問他是什麼人?這個人說是山神。禪師對他說:「我觀佛與眾生平等,所以並沒有分別之心。」山神跟他說:「我可以使人生,也可以使人死,大師怎能將我跟一般人看待?」禪師接著說:「我沒有生,你怎能讓我死?我的身體與虛空相等,看你也與我相等,你能毀壞虛空與自己嗎?如果你能摧毀虛空與自己,我則是不生不滅;如果你不能做到這樣,怎麼能夠讓我生、讓我死呢?」

山神聽取元珪禪師「本自平等」的一席話之後,內心歡喜踴躍地向禪師求戒,以增長自己的道行,然而元珪禪師卻對山神說:「你既已經求戒,就已經具足戒了。為甚麼呢?因為戒外沒有戒,一念清淨當下就是戒 。」這個公案主人翁雖然是個山神,但是重要的是闡述禪師的「眾生與佛」平等的悟境,這也是深藏每個人心內的密因,這也是惠能大師所說:「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心中,頓見真如本性?」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ling214&aid=131943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