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8/08 11:57:41瀏覽2071|回應1|推薦12 | |
克萊爾學院的康河 志摩的康橋 楊遠薰 沒到過英國劍橋,也知道有個「康橋」。因為台灣的中學國文教科書裡就有一課徐志摩寫的《我所知道的康橋》: 「靜極了,這朝來水溶溶的大道,只遠處牛奶車的鈴聲,點綴著週遭的沉默。… 春!這勝利的晴空彷彿在你的耳邊低語。春!你那快活的靈魂也彷彿在那裡回響。」 我當年讀到這一課,覺得美極了,真希望其他的課也都如此文般地輕鬆與優美。 徐志摩的另一首詩:《再別康橋》則更著名,不僅被譜成歌,也廣被網路作者們寫劍橋時所引用: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 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 尋夢撐一支長萵,向青草更青處慢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爛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因為徐志摩寫康橋寫得太出名,以致幾乎每個到劍橋的華人遊客都會問:詩人筆下的康橋在哪裡? 我們有幸有個資深又體貼的導遊,一到劍橋後不久,便帶我們直奔「志摩的康橋」。
數學橋 他指著一座古老的木造拱橋,說:「這座橋叫數學橋,據說原先是由物理學家牛頓所設計,不打一根樁子便造好了。但後來有個好事者把它給拆了,卻無法重組回去,後來只好另外打造一座有樁子的橋。」 「不是說要看志摩的康橋嗎?」我心暗想:「怎地跑到牛頓的數學橋來了?」 但見導遊不徐不緩地繼續講:「數學橋底下的這條河就是大名鼎鼎的康河(River Cam),流經劍橋大學裡的好幾個學院。整個劍橋一共有十來座橫跨劍河的橋,但從來沒有一座叫『康橋(Cam Bridge)』。」 「啊,那詩人哪來的康橋?」我心裡暗叫。 「但是,請不要失望。」導遊又說:「這座橋座落在皇后學院內,當年林徽因就在這學院裡讀書。徐志摩1922年到劍橋大學遊學時,就在皇后學院旁邊的國王學院旁聽七個月,那時猛烈追求林徽因,據說天天到這座橋等林徽因,所以大家揣測徐志摩筆下的康橋,就是這一座橋。」 「喔。」我有點失望,也有些悵然,只好輕嘆:美麗的詩有時如鏡花水月,虛實難測,姑且欣賞就好,莫太認真。 劍橋市區 無論如何,劍橋是美麗、優雅的市鎮。遊劍橋那日,又是難得的風和日麗天。惝徉在處處古堡建築的大學鎮,心裡畢竟有說不出的快活。 劍橋市區 譬如,導遊領我們走到行人熙熙攘攘的Bene't 街與Trumpinton路的十字路口。他站住,指著對面一棟老建築,說: 「看,對面就是Corpus Christi 學院,那棟有著圓圓黃黃的東西的房子就是該學院的泰勒(Tylor)圖書館。那個圓圓黃黃的東西是2008年才由當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史提芬霍金(Stephen Hawking)揭幕的蚱蜢鐘(Grasshopper Clock),如今已成劍橋的新座標。」
Corpus ChristiCollege的Tylor圖書館 我左看右看,只覺那個黃澄澄的大圓物看來像隻捲曲的鍋牛,哪來的蚱蜢?後來穿越街口,走近一瞧。嘿,果然是個時鐘呢!三個圓圈分別代表時、分與秒,底下的小圓球是個鐘擺,但不滴滴答答地晃,而是每五分鐘慢條斯里地走一步,因為這鐘是現代的電子鐘。 再更仔細瞧,圓鐘上頭果然有隻蚱蜢。蚱蜢低頭,嘴咬時鐘,據說在啃噬時間。鐘底下還有一行拉丁文,英譯為:「the world passes away, and the lust thereof」。 唉呀呀,劍橋人真有學問,三兩下就把我們這些外來客唬得一愣一愣。 蚱蜢鐘(Grasshopper Clock) 蚱蜢鐘斜前方即是華麗的國王閱兵(King's Parade) 大道。大道上座落著一長列氣勢磅礡的尖塔哥德式建築,此乃居三十幾所學院之首的國王學院。 國王學院 國王學院的圓拱型大門就在正中央最高塔樓的底下。正門左側有座四方形的塔樓,此乃具五百年歷史的國王學院教堂(Chapel of King's College),亦是列為榜首的劍橋必訪之地。 國王學院的教堂 參觀教堂,得買門票。不買門票的我們因此坐在國王學院前的矮垣上,享受微風的吹拂。 和煦的陽光下,我不禁又想起曾在國王學院供讀(旁聽)的大詩人徐志摩(1897-1931)。志摩一共到劍橋三次,第一次是1922年,在國王學院學習七個月。第二次是1926年,他回來遊歷後,寫下《我所知道的康橋》。第三是1928年,他再訪劍橋後,寫下《再別康橋》。1931年,他搭飛機赴北京,因飛機失事身亡,享年三十四歲。 徐志摩 (照片取自維基百科) 徐志摩是江南的富家大少,父親在蘇杭、上海一帶擁有發電廠、絲綢莊與錢莊。他自杭州中學畢業後,先後在北京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劍橋大學…等多所著名大學遊學,卻不曾自任何一所大學畢業。但回中國後,他得以在北京、上海等地數所著名大學授課,可謂天之驕子。 風度翩翩的徐志摩與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可說是當時全中國最新潮、時尚又多金的俊男美女。他們真人其事火辣辣地上演西洋肥皂劇,無怪故事膾炙人口,歷久不衰。 至於徐志摩在英國的經歷是什麼?據他自己為文說,他在康橋時,「每天忙著散步、划船、騎自轉車、抽煙、閒談、吃五點鐘茶、嚐油烤餅、看閒書。」 但是,詩人也曾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過這樣的生活,有這樣的收獲,豈不令人羨慕、叫絕? 我們隨後步行到三一街,參訪三一學院,然後搭車轉到克萊爾(Clare)學院,對康河作最後的巡禮。 站在克萊爾學院的康河橋(Clare College Bridge),我舉目凝視,果真看到了徐志摩形容的康河景致: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 一時,我感到喜悅,有種無言的滿足。拿著相機連拍數張照片後,上了車,亦隨詩人瀟洒般地「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地走了。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