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6/18 16:09:58瀏覽3400|回應2|推薦20 | |
最近有關疫苗的爭議不斷地出現在新聞媒體上,尤其是在台灣本土疫情爆發後,剛開始是疫苗數量的嚴重不足所導致的民怨,但是政府的一系列操作,尤其是國產疫苗的種種爭議和政府的護航政策,不但讓疫苗爭議沒有停歇,反而讓國產疫苗成為新的民怨爆發點。有議者認為以政府在防疫初期的表現到現在的荒腔走板,似乎頗有惋惜之意。但是先不論初期防疫成功是否是政府的功勞,有關國產疫苗的荒謬政策,這豈又是政府的第一次呢! 如果大家把遠光放遠一點,政府對於綠能的支持模式和國產疫苗基本上是如出一轍,我就以我的觀點來做一個比較。 首先,兩這都要找一個敵人,綠能的敵人是核能,而疫苗的敵人老共。而只要被定義是敵人,那就要用盡全力加以打擊,而且絲毫不能放鬆,連溝通都不能有,如此就可以塑造一個被打壓的被害者形象。你看那時為了要廢核,根本不管發電量夠不夠,總認為綠能一定可以補足缺口,反正就是要廢核,而疫苗亦是如此,為了不讓老共有統戰的機會,卻白白放棄WHO認證的疫苗不用,卻只能眼睜睜看這國人死亡人數一天天增加。甚至認為所有反對的作為都是為了打擊政府的威信,破壞團結,這樣就先把支持者團結起來。而且讓反對者背上不道德的罪名。(中共同路人,核工利益集團等等)根本不留一點餘地來做為緩衝。 第二招,利用危機和媒體來塑造輿論風向,以綠能為例,一再宣稱世界的潮流是廢核,我們要跟上潮流,而且利用前一步所累積的愛國心來訴諸國民情感,讓國產化變成了一個重要政策(但是卻不知這違反WTO的規定,因為我們不可以強迫他人技轉),而在疫苗方面也是如此,當去年疫情穩定時,國家就一再開方面之門給國產業者,但是卻在國產業者時程一再拖延下,竟然可以不顧國際慣例,一定要國產疫苗,但是卻不情不願的採購國外疫苗,導致現今疫苗短缺卻毫無解決之道,但是沒有關係,媒體和輿論在他們手上,政府如果基於劣勢時,一大堆網軍就傾巢而出,不管是否有相關背景,不管論點經不經的起辯論,這都沒有關係,因為至少在風向上沒有落於下風,反正如果辯不贏,就把第一招拿出來用,幫人家戴帽子扣罪名。 第三招就是利用行政手段來獨厚特定產業,然後產業再回饋政府最為政府的支持者,以綠能為例,那些吸著政府補助長大的業者不斷發表綠能多好好的說法,請問這難道不是所謂的綠能利益集團的受益者嗎?當初反核人士最常用來指謫核能的說法,現在卻現世報,而疫苗的生產更是本夢比的最佳例證,如果不是政府依再宣稱要打國產苗和設定時限,高端的股價會有如此驚世駭俗的表現嗎?而如此毫不避諱的支持特定廠商,這難道是政府該做的事嗎? 綠能和疫苗的確有其必要性,但是並不代表政府這種政策是正確而且是有效的,你看最近太陽能廠商要求更高的政府補助和國外風電廠商已破產風險要求出售股權就可以知道綠能政策的荒謬性,不是綠能不重要,而是政府太急躁,政策太粗魯。同樣的疫苗亦是如此,為了扶植國內廠商,修改疫苗審查流程,簽訂高價疫苗,甚至因而降低採購國外疫苗的意願,這種將賭注放在一個籃子的疫苗政策,這不得不說是綠能政策的另一個翻版。老實說,沒有人說綠能不好,也沒有人抱怨國產疫苗不行,但是事情是急不得的,如果一切都求速成而拋棄原則,甚至利用輿論創造敵人來攻擊反對意見,聽不進去反對聲音,那這種冒進的政策只會害死大家,綠能會讓大家口袋大失血,但是疫苗不僅讓你大失血,也會要你的命。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