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9/29 21:07:15瀏覽1571|回應2|推薦7 | |
最近中央銀行的新聞不少,從幾周前因為總統和行政院長似乎有指揮央行的行為所引發的央行獨立性疑雲,到最近所謂的第七波選擇性房貸政策,央行又成了新聞焦點。
有關央行獨立性的問題,我是絕對支持,因為行政單位已經有財稅政策的行政權力了,如果還介入央行的兩率(利率和匯率)決策,那麼就很難阻擋政客因為選票而採用極端的政策來遂行政治目標,從而導致國家的不穩定。我甚至都認為,為了防止央行的政策的可預測性,央行行長是少數可以說謊的政府官員(另一個外交部長)。所以沒有甚麼可以討論的,不行就是不行。
而至於此次央行所推出的房貸信用管制方案所造成的喧然大波,我倒是不同情央行,因為很簡單,央行實在不應該為單一種行業而設定特殊的管制政策,因為這樣就是企圖去傷害自由經濟的正常運作。
為什麼呢?首先大家要知道,央行做的任何政策應該是一視同仁,所以國內企業也就站在相同的起跑點,如此一來,台灣有優勢的產業自然會脫穎而出,而不具優勢的產業就會退出市場,根據國際競爭的比較利益原則,台灣自然就擁有最有績效的行業了!但是我們以長時間的眼光來看,央行卻一直是以維持低利率來和匯率來保持台灣的出口優勢,但是這種低率政策對於出口業者當然是好事,不過對於不動產業者也是一大福音啊!因為業者可以經由借貸的方式以很低的成本來購進房地產,反正大家也算準政府不敢讓房地產價格下滑(因為房貸利潤是銀行的金雞母),而更糟糕的是,加上台灣持有土地成本很低,這幾個因素相加起來,台灣房地產幾乎都是上升勢頭,而且上漲程度遠遠高過薪資成長的幅度,這也就導致了台灣購屋難成了年輕人最大的心頭痛處。因為工薪階級永遠買不起房子。
但是解決問題首先是要發現真正的原因,台灣不動產高漲是因為持有成本低,加上貸款成本低,而且因為人民相信不動產不會跌價的神話(政府也這麼暗示),所以真正的方法應該是讓貸款的成本提升和提高持有成本,政府也應該接受房價可能下滑的風險,當不動產商知道屯地的成本有可能會超過利潤時,當然不動產商就會降價了拋售了!否則如果廠商一直相信屯地五年的成本小於漲價的利潤,那廠商怎麼可能降價呢?更何況政府也不會放手不管啊!
但是你看看央行的政策卻是所謂的特殊化,也就是先是放任行政單位的所謂新清安計畫,企圖讓年輕人以不合常理的低成本來購屋,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只要有政策就會有人來利用,所以實際上真正利用新青安而購屋成功的人幾希!反倒是會利用政策的人賺的盆滿砵滿,等到問題出現又企圖利用限制性條件來防止弊端,但是大家不要忘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這種管制型的調控真正傷害大多是一般老百姓,那些有本事的人根本影響不大啊!所以這類政策不做還好,做了反而壞事。被套牢的購屋者根本不可能翻身!
那你說政府不應該幫年輕人買房子嗎?首先我要說,總是有人買不起,不可能全民有房。二是房價高是多重原因的結果,企圖以單一政策來扭轉趨勢是不自量力。老實說,台灣房價高的原凶央行就是其中一個,因為長期的低利率政策就會造成不動產的價格大漲,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從葛林斯潘到彭淮南的政策就是讓所謂的資產價格飛漲,如果央行不敢改變低利率政策,那除非等到房市泡沫破裂,否則根本不可能有合理的房價(對岸就是明證),但是如果那天真的發生,台灣經濟能夠承受嗎?
回頭一句老話,為了鼓勵出口,央行採用雙低政策已經數十年,也造就了不動產泡沫的怪獸,但是每當房地產泡沫即將破裂之際,政府為了安定市場就推出刺激方案來防止泡沫破裂,但是這終究不是長遠之計啊!新青安看似是一個很得人心的政策,但是卻是讓房地產泡沫越吹越大,我想央行應該也知道了,所以病急亂投醫的祭出選擇性信用管制企圖消彌這個泡沫,但是以我來看,這都是治標不治本,甚至在不久的將來如果房市崩盤會有動搖國本之虞。
而為什麼央行要有獨立性?在這裡也看出其價值,因為其獨立所以可以以長期的觀點來制定政策,而不是討好國民。大家想想,葛林斯潘和彭淮南真的做到這點了嗎?如果是,為什麼那麼多學界的檢討聲浪。這時想想,獨立性真的很重要啊!否則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