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文學批評史 - 漢代的文學批評
2008/11/11 02:40:13瀏覽3272|回應1|推薦11

 (〈毛詩圖〉紙本38厘米與55厘米,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周臣作)

一、<詩大序>

  由於時間所剩無幾,我只講最重要的重點。詩大序,朱熹以為自「詩者志之所之」以下為大序,篇末「然則關鴡...」以下仍歸小序。漢代傳授詩的有四家詩,齊(轅固生)、魯(申培公)、韓(韓嬰)以及毛(毛公,有兩種說法,毛萇跟毛亨),最後三家詩亡佚剩下毛詩,我想這是常識沒人不知道。

  毛詩共分有毛傳以及詩序(題解啦),詩序又分大序小序,大序一篇,小序三百一十一篇,但是很神奇的有六篇有目無辭這樣。

  好那回來<詩大序>,這東西到底值錢在哪?詩大序提及了變風跟變雅,認為這是國道衰微後出現的變體;它還十分重視政治教化與詩的關係,沒辦法誰叫這是儒家經典?<詩大序>認為詩歌是政治、社會狀況的反映。<詩大序>還有六義之說,風雅頌賦比興,這個大家都知道;賦比興後世說它是詩的作法,但是事實上並沒有文獻這樣說,純粹後人定義的,搞清楚。例如鄭玄在《周禮.大師》注中說:「賦之言舖,直鋪陳今之政教善惡。」鄭玄認為《詩經》中所有作品都有關政教,故有此說。鄭眾又云:「比者,比方於物也。興者,托事於物。」比就是比喻,興就是在鳥獸草木等物之上寄託人士,像托喻,像聯想。<詩大序>在批評史上看來,影響了詩與社會政教的關聯性,也說到詩的「本質」問題,這是它在批評史的價值。(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大雅。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是謂四始,詩之至也。)(《周禮.春官.大師》)

二、司馬遷

  我們都知道司馬遷撰了史記,因為他幫李陵平反觸皇怒所以受了宮刑,對古人而言宮刑與死刑幾乎相同,對今人恐怕也是吧!當時只要有人願意花一點錢贖他,他就不至於受到宮刑,可是偏偏就是沒有!大家都躲得遠遠的,於是司馬遷這個可以說是「怨恨的集合體」,他認定《周易》、《春秋》、《離騷》、《詩三百》都是作者在「遭遇不幸,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的狀況下才寫出來的,為了把自己的主張想法表達出來給後世知道,才「發憤」著述,因為他自己就是這樣子的。

  對於屈原的評價部分,最早肯定屈原作品者為淮南王劉安,他說「以《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他將《離騷》提高到了「經典」的位置。

  至於《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則說了離騷的特色:「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他在評論屈原人格時說「雖與日月爭光可也。」是極高的評價。只不過,他指出《離騷》乃自怨生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云「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所以說,司馬遷認為《離騷》帶有政治意味。

  從批評史來看,這邊說明了作者作詩的意圖以及文學作品的地位。

  除了屈原,司馬遷對於司馬相如這個漢賦大家的評也很重要,他首次重視「用」,這是賦在歸正道上的諷諫作用。他說「相如雖多虛詞濫說,然其要歸,引之節儉,此與《詩》之風諫何異?」在《太史公自序》又說:「《子虛》之事,《大人》賦說,靡麗多誇。然其指風諫,歸於無為。」從此可見,司馬遷認為賦有諷諫作用。

  這裏與批評史的關係越來越深了,已經明確指出賦可以有諷諫作用,批評的意味愈加濃厚。

三、揚雄

  揚雄的儒家思想濃厚。他支持徵聖以及宗經的主張。

  揚雄關注賦的特質,極靡麗之詞,閎修鉅衍;然而,他也很重視賦的作用,他發現「勸百而諷一,既乃歸之於正,而覽者已過矣。」於是,揚雄不再作辭人之賦,這種麗以淫的賦已經脫離了諷喻之旨;他乃作詩人之賦,麗以則也。

  麗以淫以及麗以則具有概括性,在批評史上對於後世頗有影響。

  揚雄對於屈原的評價,其實是很高的。在《法言.吾子》中有提到:或問「屈原智乎?」曰:「如玉如瑩,爰變丹青。如其智!如其智!」言下之意,誰如其智?但是,他「又怪屈原文過相如,至不容,作《離騷》,自頭江而死,悲其文,讀之未嘗不流涕也。以為君子得時則大行,不得時則龍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揚雄作「反騷」以弔屈原,雖然表面上像是在罵屈原,何苦如此?何必如此?何必爭寵?如「芳酷烈而莫聞兮,固不如襞而幽之離房。 」、「知眾嫭之嫉妒兮,何必颺纍之蛾眉?」等。其實他所提出的反騷,乃是「肯定執著之反問」,骨子裡是肯定屈原的,所以可惜屈原。如胡應麟《詩藪》云:「揚子雲《反離騷》蓋深悼三閭之淪沒,非愛原極切,不至有斯文。」

四、班固

  指賦的特色上,班固始由虛入實。

  班固對屈原的人格提出負面評價(非明智之器),但肯定屈原的作品(可謂妙才者也);另外,他否定離騷與經書的聯繫(非法度之改經義所載),取而代之的事離騷和後代辭賦的關係(為辭賦之宗)。首先我門來看班固對屈原的批評:

  「故潛龍不見是而無悶,《關鴡》哀周道而不傷,蘧瑗可懷之智,寧武保如愚之性,咸以全命避害,不受世患。...然責數懷王,怨惡椒蘭,愁神苦思,強非其人,忿懟不容,沉江而死,亦貶絜狂狷景行之士。」班固認為,為人臣子不該如此,屈原已無法中庸了。又在《離騷序》說「多稱昆侖、冥婚,宓妃虛無之語,皆非法度之政、經文所載。」班固認為他分裂了人格與風格,已不符經書所載,謂之兼施風雅,而與日月爭光,過矣。

  班固對於漢賦持肯定觀點,他反對揚雄晚期反對漢賦的觀點。且他依舊肯定司馬相如賦擁有諷諫作用。

五、王逸

  他著有《楚辭章句》,對於屈原人格的看法乃「今若屈原,膺忠貞之質,體清潔之性,誠絶世之行,俊秀之英也。」他認為屈原寫作「已自慰」、「以諜憤意,舒瀉愁思」,也反班固蘧瑗之句言「若夫懷道乙迷國,佯愚而不言...蓋志士之所恥,愚夫之所賤也。」王逸根據《論語》特別讚美「殺身成仁」的高上品格。至於班固說屈原不合中庸,王逸也予以反擊:「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論者以為「露才揚己,怨刺其上,強非其人,殆失厥中矣。」王逸對於《離騷》寫作手法的看法,認為它「依詩取興」、「其文約、其辭微」。

  至於王充我就隨意帶過了,他肯定「頌」,否定「諷」,反對崇古抑今。因此,可知道王充肯定歌功頌德,否定辭賦,對於漢代所有文學作品,幾乎都反對(除了歌功頌德),如他說「雖文如錦繡,深如河漢,民不覺知是非之分,無益於稱為崇實之化。」(《定賢》)

撰文/東華大學 黃郁棋

(考慮版權因素,不繼續提供音樂試聽)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audelaire&aid=2373413

 回應文章

黃郁棋(灰狼)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08/11/11 04:29
  這三天打的筆記使用12pt字元大小印出來,一共22張A4;我居然做到了,才短短三天。一個字一個字的打,一個字一個字的理解,太感動了,我做到了,我真的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