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像片被吃掉了 (參觀大都會美術館)
2014/10/27 15:21:37瀏覽1515|回應23|推薦79

唸書時聽過一個笑話。

某次一個學生晚交作業,為了爭取時間,直接拿去教授家。按門鈴的時候,一隻大狗衝到門邊吠叫。學生一慌,作業從手上掉下來,掉在門下面。學生冒險去檢,但是作業已經被狗銜住,拉扯之間就撕破了。只好回去重寫。

第二天跟教授解釋,教授說:我的作業被狗吃掉了這藉口早就聽過好幾次,太沒有創意了。

這個沒有創意的藉口也發生在我身上,不過不是作業,而是上傳部落格的相片被系統吃掉了。花一兩小時才傳完,忽然之間就全部不見了,怎麼找都找不到,真是欲哭無淚。幸好電腦裡的檔案還在。

本來想算了就放棄吧,但實在有些不甘心。現在利用文章上傳,看看行不行得通。

像片並不特別,是星期六去大都會美術館參觀時拍的。幾年沒有去逛,難得昨天再訪,順便帶相機去拍了一些。除了第一個特展,其他都是隨走隨拍,沒有特別的順序。

這個展覽的主題是19世紀英國的喪服,我不想一開始就放黑衣服,先貼兩張當時巴黎流行的禮服。

↑ 這是仿照維多利亞女王的服飾。女王在夫婿去世後,20多年間一直穿著黑色的衣服,直到去世。

都是黑色的衣服,還有各種不同講究。除衣服外,首飾、帽子也都是黑的。

看完服飾特展,又隨便逛了幾個展廳,其中之一是明、清字畫。

大都會美術館的收藏部份來自捐贈。二十世紀初,美國富豪流行收藏中國字畫和古玩,有些捐給美術館,因此"大都會"有不少這類收藏。

清 鄭旼 《黃山八景圖》冊 … 圖文並茂,像不像古時候的部落格?

顏家廟碑拓本(不禁想起中小學的書法作業)

接著經過印度文物的展覽區

←不記得是甚麼神祇,作風大膽

下面這兩張的佛像大概來自泰國或高棉

在走廊上看到一些中國的陶俑,這組西漢的「六博」特別有意思

另一間展覽廳以中國的佛教藝術為主。整面牆的壁畫來自山西,還有一尊巨大的觀音像。這些應該是鎮館之寶,在很醒目的位置常年展示。

中國和西方的貿易,除了最早的絲路,十七、八世紀時,以瓷器為主,下面這些就是當時出口到歐洲的瓷器。

西方驚訝於中國瓷器的精美,而中國卻想仿照西方的作法。於是在瓷器的邊上和底部,鑲上了金邊;碟子邊緣也加上了花卉圖案。另一方面,西方也模仿中國的瓷器,左邊相片中就有一個"仿冒品",看出來是哪一個嗎?

從中國一下子逛到近東,這些是從美索不達米亞搬來的古蹟遺物。 (這幾年的戰爭,不知道毀掉多少?)

下一個經過的展覽廳是歐洲中世紀的文物:

屏風上畫的是一個被誣指為巫婆的審判,最右邊是她被處死的情形(沒有拍到)

↑上面這些展示品來自德國巴伐利亞一個老教堂。教堂裝修時拆舊設備,博物館設法買下移過來。

↑左邊是勝奧古斯丁塑像,右邊是聖家逃往埃及的壁雕

↑上面這個裝飾著各種海底動物的盤子,似乎和宗教無關。但我想到新約聖經《使徒行傳》第十章9-15節「彼得見異象」,不知道有沒有關係。只是聖經裡提到的異象是飛禽走獸,這裡卻是水中的生物。

逛一下午,肚子有點餓了。兒子提議吃點心,在博物館繞來繞去,結果來到這個屋頂花園(The Iris and B. Gerald Cantor Roof Garden)。

天際線不錯,但看的最多的還是人

從屋頂下來,轉到歐洲名畫區 

這兩幅作品常常在插畫和卡片上看到,真跡在這裡【註】。我不懂畫,相機的電池也快沒有了,隨便拍拍。後來再經過希臘雕刻就沒有駐足。

簡單介紹完了,也發現藉文章上傳相片還是行得通。不過我用舊版寫文章,不知道新版是不是一樣可以。

【註】上網查了介紹,兩幅畫都是法國畫家Pierre-Auguste Cot的作品:左邊的是“春天”,右邊是“暴風雨”。"暴風雨"可能取材自法國小說,也有人說是古希臘的愛情故事。兩幅畫在1880年先後完成,展出後倍受歡迎,有許多複製品。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33wang&aid=18482355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on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難怪很眼熟
2014/10/27 15:56

這幅畫名為The Storm(暴風雨)

原作有大、中、小三個版本

大畫收藏在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小畫收藏在台南奇美博物館


看雲 (33wang) 於 2014-10-28 12:36 回覆:

"The Storm" Pierre-Auguste Cot (French, Bédarieux 1837–1883 Paris)

When Cot exhibited this painting at the Salon of 1880, critics speculated about the source of the subject. Some proposed the French novel Paul and Virginie by Bernardin de Saint-Pierre (1737–1814), in which the teenage protagonists run for shelter in a rainstorm, using the heroine’s overskirt as an impromptu umbrella; others suggested the romance Daphnis and Chloe by the ancient Greek writer Longus. New York collector and Metropolitan Museum benefactor Catharine Lorillard Wolfe commissioned the work under the guidance of her cousin John Wolfe, one of Cot's principal patrons. Like the artist’s earlier Springtime (2012.575), it was immensely popular and extensively reproduced.

(簡譯一下): "暴風雨"是法國畫家Pierre-Auguste Cot的作品。這幅畫於1880年展示的時候,關於主題有各種猜測。有人認為取材自法國小說,也有說是古希臘的愛情故事。

紐約收藏家,也是大都會美術館的贊助人,Catharine Lorillard Wolfe因為堂兄John Wolfe建議,請Pierre-Auguste Cot畫了這幅畫。這兩幅畫("春天"和"暴風雨")一展出就備受歡迎,有許多複製品。


on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精彩
2014/10/27 15:49

雲姐臥遊寰宇,不亦快哉!

最後一張畫,看起來好熟悉喔

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看雲 (33wang) 於 2014-10-28 12:03 回覆:

大都會美術館有多樣收藏,穿越其中真像進入不同時空

歐洲展示廳有蠻多眼熟的名畫,可惜相機電池快用罄,不敢多拍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0/27 15:45
我暑假去大都會美術館看的是歐洲館和美洲館,因為解說員偷溜了,大家瘋狂的找解說員(留學生),導致很多地方都沒有看,頗遺憾!我還是有照一些照片,只是沒有上傳及洗出來! 大笑
看雲 (33wang) 於 2014-10-28 11:55 回覆:

以前我也花比較多時間在歐美館,畢竟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已經看了很多中國的書法繪畫。

另一個最受歡迎的地方是埃及館和古希臘羅馬的雕刻,如果你們沒有看到就有點可惜。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