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6/30 20:39:39瀏覽1114|回應1|推薦110 | |
佛陀時代,在舍衛城有位富裕的女子,她是裸形苦行者潘諦格的信徒,由於她堅定的信仰,使得她對潘諦格就像對待自己的兒子般的疼愛。而富商女的街彷鄰居很多都是佛陀的信徒,這些朋友們經常到祇樹給孤獨園聽聞佛法,向佛陀頂禮問訊。每當富商女聽到這些友人稱讚佛陀時,她的內心也激起了一種對佛的仰望,想去向佛陀頂禮並聽佛開示,但幾次都被潘諦格阻止。
既然無法親自前往,她就讓兒子請佛陀到家裡,並準備豐盛的食物供養佛陀,佛陀宣說隨喜。富商女第一次聽聞佛陀美妙莊嚴的妙法,她的身心頓時充滿喜悅與感恩,並不自覺的喊著:「說得好!說得好!」
此時,隔壁的潘諦格聽到富商女喜悅的歡呼聲,心想:「她不再是我的弟子了!」他憤怒的走出房門,對著富商女和佛陀一路咀咒離開她家。
這件意外使她感到萬分的尷尬與羞愧,再也無法專心聆聽佛陀說法開示,此時佛陀明白富商女心中所想,並勸誡她不要理睬那些咀咒和恐嚇,應該以正念現前來觀照自己的善惡行為。
富商女聽後以清淨的心認真聽完佛陀開示,此時內心頓起無比清涼與喜悅。《法句經·不要理睬他人的咀咒》
本篇佛典說明不理睬他人的過錯,不管他人所做,只關心自己做了什麼事,察覺自己什麼事尚未完成,時刻「觀身如鏡」,讓自己如一面鏡子般明亮透徹可照人。觀色身如泡沫幻影,摧毀愛惡,勿陷情緒之中,才能脫離生死輪迴之苦。
佛陀時代許多外道非常盛行,他們無所不拜,把老鼠當神靈祭拜,認老鼠為祖宗,跟老鼠一起喝牛奶,祈求賜福,建「鼠廟」、「蛇廟」拜蛇,總之神秘的印度宗教文化,各立門戶,無奇不有,他們很多修苦行,卻不究竟,當時的佛陀都很難打破他們的迷思。
佛教在當時是新興的宗教,因此,很多婆羅門教徒對佛教非常排斥,甚至常辱罵佛陀和僧眾。佛陀亦時常告誡弟子們不要隨便造口業毀謗他人。《四十二章經》云:「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賢不可毀,禍必滅己。」
佛陀指出如果對賢人起了惡念,就像仰著臉對天吐痰一樣,吐出去的痰不能到達天上,反而會向下墜落到自己的臉上。又像在逆風的大地上抓一把沙土撒向他人,一樣會讓逆風將塵土吹回自己的身上。 潘諦格看到他的弟子親近佛陀,內心升起無名的妒忌之火而破口大罵,火燒功德林,雖然佛陀是一位德高望重究竟圓滿的大修行者,私毫不理睬對方的惡行,但是對方犯下謗佛的重罪卻不自知,因佛陀了知三世因果,不敢隨便造業。那些外道看不到因果,以為自己才是最厲害的修行者,因此傲慢目中無人,最後卻什麼也沒有獲得,只有業隨身。
修行目的就是要學習這分智慧與慈悲之心,無論受到譭謗或讚美,內心都能保持平靜不妄動不妄想。然而凡夫不明白甚深道理,瞋怒的怨心升起,起心動念就損害了自己的道心,於是聖凡的高下差別就顯現出來。
有些人顛倒妄想,心外求法,不知「道」就在自己的心中,徒勞無功的修行。佛陀教示眾生,修行要有目標,亦即心專志一。許多人迷於名利,讓心志向外奔馳,以為看了許多經典叢書,就能瞭解宇宙真理,志不守意不堅,見不得別人好,沒有把道理深入心中體會,自然無法與諸佛菩薩心相契合。
是以,修行唯有保持最初始的那分初發心,朝著菩提正道的精神前進,不被名利所雜染,不做違背道心之事,跟著大智慧佛陀的精神恆持力行,外表雖然容易模仿,但是內在捉摸不到才是真功夫,佛陀的全部精神就是慈悲與智慧,跟著佛陀的正知正信正見學習,具體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汰除不純淨的迷信,例如膜拜不究竟解脫的外道、老鼠等。唯有以正知正見的智慧力量,才能消除生活中的煩惱,認清煩惱的根源,確定善惡因果是自力創造而非他力,如此就能獲得人生的光明與清淨的信心。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