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12/03 00:35:21瀏覽1030|回應3|推薦104 | |
佛陀時代,舍衛城有位富翁之女叫拘達娜,平常她喜歡過著寧靜簡出的生活。一日,她見到即將被處決的小偷,剎那間就愛上了他,從此她拒絕吃飯,除非能嫁給他,否則她就不要活。
拘達娜的父母愛女心切,只好向國王的官員行賄,換取小偷的性命,然後將女兒嫁給他。雖然拘達娜非常愛他,但小偷只愛她家的財富。一天,小偷說服拘達娜將所有的首飾配戴在身上,然後告訴她,他想供養山神,作為答謝祂們在他生命危險時對他的拯救。
拘達娜信以為真,就跟著小偷往山林走去,當他們抵達山頂時,小偷便露出猙獰面目要殺她,以便將她身上的首飾據為己有。拘達娜懇求他拿走首飾饒她一命,但小偷悍然拒絕。
此時,拘達娜想著若不除去這個萬惡的小偷,自己非死不可,所以她必需謹慎機智應付。於是她告訴小偷,既然他們只能再相處幾分鐘,她想最後一次向他頂禮,說著,拘達娜就繞著他緩緩的走過去,然後趁機從小偷背後將他推下懸崖。
住在山頂的天神目睹整個事件過程,鼓掌讚許拘達娜的作為:「不只男性有智慧,女性也能具足智慧,並且在今生今世就能展現!」
經過此事件後,拘達娜感覺沒臉見親人不想回家,就把所有的首飾掛在樹上,然後一個人到處流浪。不久,她來到女外道居住的地方,成為她們其中的一員。外道教她所有的詭辯技巧,由於聰明,拘達娜很短的時間就完全掌握其中訣竅。這些女外道告訴她可以四處雲遊,如果有人能夠回答她所有的問題,就拜此人為師。
此後,拘達娜就雲遊國內各處,並且公開向所有的人挑戰,很多著名的人士接受她的挑戰,但都無人可以駁倒她。
最後,她來到舍衛城,進城前一如往常,把樹枝插在土堆上,公開挑戰所有人,佛陀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上前接受她的挑戰。
拘達娜詢問舍利弗非常多的問題,舍利弗亦逐一解答,輪到舍利弗發問:「“一”是什麼?」 拘達娜卻張口結舌無法回答,就請舍利弗解釋其意。舍利弗建議她先出家為比丘尼,拘達娜信守諾言服從舍利弗的建議,正信出家為比丘尼,精進奉行舍利弗的教導,幾天內就證得阿羅漢果。
之後,比丘們針對此事請教佛陀:「拘達娜比丘尼真的只聽聞少許的法義就可以證得阿羅漢果嗎?」
佛陀說:「比丘們,不要以多少來判斷法義,一句法義比一百句毫無意義的言語更能發人深省。」《法句經·千品》
本篇佛典說明貪、瞋、癡、慢、疑、邪見六毒,隨時都在等著偷走眾生的功德法財。若無法時刻提起覺性,當煩惱來到,就會隨著不良的習氣走,造諸惡業,甚至殃及他人。因此,行者要時刻顧好自己的心念,面對無常來臨,不為境所轉,煩惱迷惑不起,自然不造惡業,不受輪迴。
文中這位「小偷」代表六賊、愛、名譽、地位等方面之得失,預示著眾生對於種種虛假的外表容易被蒙蔽被盜取,唯有面對本心才能利於情感之長久,找到內在的真實自我,不受騙,不急功近利,才不會吃虧上當。
富翁之女拘達娜,她見到即將被處決的小偷,剎那間愛上了對方,非嫁不可,否則以死相逼。代表眾生迷濛顛倒,認假為真,眼睛看到的外表就信以為真實,對於看不見的內在善惡卻不知真偽,最後卻為自己招來災禍,險些喪命。還好拘達娜是一位有智慧的女子,在她性命危急時,為了自保只好將忘恩負義要取她生命的歹徒推落山崖。
在佛教的大乘菩薩戒中,著重持戒者行為背後的心念動機,與他人互動時作出受煩惱驅使的惡性心念和行為,以防止心的染污。有些行為表面上看似惡,但因動機是善性或無惡性,能饒益許多有情的眾生,便能形成修行上善功德的積累。
佛教的善惡與世間的善惡是一致,佛教的善惡,是存在因果關係,設定因果是通於過去、現在、未來。例如,殺人在佛教的定義是惡性的行為,在社會上亦同樣定義是極惡,然而佛教的惡性是基於殺人者會墮惡道,不利於修行和解脫的後果,社會上視殺人為惡是基於此舉侵害到他人的生活與權利,造成社會不安。
拘達娜為了自保急中生智將歹徒推落山崖,佛法說殺生有行為上的殺生,意念上的殺生,還有無心之殺,雖有殺生之行為,但無殺生之「心」,因此罪業較輕。因為經歷了人世間的醜陋,最後拘達娜視珍寶如廢土,福報深厚得遇佛陀正法而證得阿羅漢果位。
因此,本文的重點,比丘們幫眾生提問了一個問題,「拘達娜比丘尼只聽聞少許的法義真的就可以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告訴眾生:「不要以多少來判斷法義,一句法義比一百句毫無意義的言語更發人深省。」說明「修行在心」,告訴行者如何修行才能有所成就,才不會走錯路,走遠路。不知道在何處,心外求法,即是佛門中的外道。心為根本,但什麼是「心」?是要回歸自性,時刻清楚明白,才不會產生法執落入邪見,最終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而一無所獲。
《 《 《 《 《 《 《 《 《 《 《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