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證得聖果的摩訶罽賓那國王
2024/03/01 00:29:00瀏覽572|回應3|推薦78

佛陀時代有位雞咕塔瓦提的國王叫摩訶罽賓那,他的王后叫阿娜闍,他有很多的大臣協助他治理國家。一日,國王和大臣外出到公園,遇到來自舍衛城的幾個商人,這些商人向國王論述佛法僧三寶的妙法,國王聽完就決定和大臣們出發前往舍衛城。

 

佛陀透過神通力,知道國王一行人等正向舍衛城前來,並預知他們即將證得阿羅漢果,於是佛陀就到河邊一棵榕樹下等待他們到來。不久,國王等眾終於來到舍衛城,見到正在樹下休息的佛陀放出六色祥光,便走近佛陀頂禮問訊。佛陀慈悲向他們說法,國王眾等聽完開示後,立即領悟佛法精神並出家加入僧伽。

 

王后聽聞國王和大臣們前往舍衛城後,就召請大臣的妻子們,一起跟隨國王足跡前往舍衛城。當她們到達佛陀精舍時,見到佛陀身上放出的祥光,就向佛陀頂禮問訊;然而佛陀運用神通,讓她們看不到國王和其他大臣。

 

因為如果她們看見自己的丈夫身著黃袈裟,剃除鬚髮時,內心一定會受干擾而無法聽聞佛法。此時,王后向佛陀請示國王在何處?佛陀說:「妳先坐下來,就會看見國王!」王后和諸位大臣的妻子便非常喜悅的安心坐下,佛陀於是向她們說法。國王和大臣們在聽法之後就證得阿羅漢果,而王后和諸位大臣的妻子們則證得初果。

 

此時,她們看到新出家的比丘就是國王和大臣們,於是王后也請求佛陀允許她們出家為比丘尼,佛陀指引她們前往舍衛城加入尼眾僧伽,不久也都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在國王和諸位大臣等新出家比丘的護衛下回到祇園精舍。尊者摩訶罽賓那時常自語:「多幸福啊!多幸福!」比丘們聽他整天重複說這句話時,就向佛陀報告。

 

佛陀就對他們開示:「摩訶罽賓那已經領悟法喜了,所以內心寧靜,歡喜過日子,至於他重複所說的話指的是涅槃的喜悅!」《法句經·智者品》

 

本篇佛典指出,有智慧之人愉悅遇到聖者而能獲得內在真正的正法珍寶,讓內心滿足安詳才是人間最大的喜樂幸福。

 

摩訶罽賓那雖然是一位國王,但他卻不戀棧權位,世間戀棧權位者是人之常情,一旦有權有勢,誰又願意輕易放棄名利與權位?然而一個有權位者能選擇適當時機全身而退,這是世間少有的智者。佛教談「慈悲喜捨」,對於世上擁有權位卻不戀棧,又肯捨棄是極其困難之事。

 

佛陀時代也有一位阿育王,出錢出力興建佛寺不遺餘力。雖然晚年他得了重病,自知命將終盡,但阿育王對生死卻完全不懼怕,他對大臣說:「無論失去財寶、王位、性命或親人,我都不會感到憂愁,唯一擔憂掛念的是再也無法見到聖人、賢者,無法供養其飲食、衣服、卧具與醫藥,雖然容貌不復以往,但不會因此感到難過不安。」

 

佛陀曾開示真實不虛的道理:「凡有興盛者,最後必會走向衰亡。」然而娑婆世界的眾生卻看不透虛假的權位名利?拼命追逐而利慾薰心。相反的這些國王能見到真諦的智慧,信心堅定,正氣凜然看清實相,明白無常之苦,進而放棄人人稱羨的權位而修善斷惡,找到人生真正的意義目標,認為這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課題。智者心中常思惟三件事:不貪嫉、不瞋恚、不愚癡,他們懂得把貪瞋癡視為藥毒蛇般的遠離,心中常行正見,絲毫不起一絲貪念之心。

 

《華嚴經》云:「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焰,眾行如芭蕉」,指出身心的關係,眾生一切造作的行為,就像芭蕉樹的心是中空的,如果將其層層剝開,裡面什麼也沒有,經典常以芭蕉比喻人的一切行為,無論好壞,最後還是會隨因緣散滅,沒有實質的存在。一個人所為善惡,都在自己的這顆心。可惜人們只重視自己身體外表的美醜,拼命注重養生保健之道,卻忽略修心養性的重要。

 

而古人追求聖賢的心是多麼重視渴望;今人利慾薰心,追逐名利卻離聖賢越來越遠,不關心自己身後大事,只短視眼前虛假的名位近利,如此豈不令人搖頭嘆息?

 

因此摩訶罽賓那領悟佛法之喜樂,不是世間的權位名利可以相比擬的,所以他的內心感到無比的寧靜與殊勝,獲得「涅槃」開悟的真諦,達到一個不生不滅的永恆,是另一個超越時空新生命的開始,不再受生死流轉之苦,而獲得自在解脫最究竟圓滿的生命境界。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576860912&aid=180339744

 回應文章

終南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3/31 08:20

水 羚(1576860912) 於 2024-04-05 11:33 回覆:

Dear 終南山大德 您好

謝謝您來訪

祝您闔家 幸福常在 吉運常臨 

水羚 祝福



徐百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24/03/04 10:06
也祝您萬事吉祥,平安喜樂!
水 羚(1576860912) 於 2024-04-05 11:30 回覆:

Dear 徐百川大德 您好

謝謝您來訪

祝您闔家 平安幸福 日夜皆吉祥

水羚 祝福



鬼頭刀 ^ _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_ ^
2024/03/02 18:12
/



^ _ ^ 又來上課了,水羚這篇文章裡頭有個重點,在下面這句話 ......

佛陀說:「摩訶罽賓那已領悟法喜了,所以內心寧靜,歡喜過日子......」

所以,何謂「法喜」?!
所謂「法喜」,內心寧靜也。

一顆寧靜的內心,才具有足夠面對世界的能力!

其實,所有宗教與信仰都旨在引導人們回到「內心寧靜」的境地,因為那才是人的「本來面目」!

「雙腳踩上天涯,卻發現,眼前,仍有個明日尚未抵達 ... ...」

我覺得摩訶罽賓那國王便是看透了這類事,所以心頭放下所有、不執不著,由此回歸寧靜、終能得遇歡喜!

水羚分享這個故事,與《淮南子》裡頭「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段話具有異曲同工,而這個寧靜正是每個人人生的重大課題,它值得我們花一輩子的時間去學習!



/
水 羚(1576860912) 於 2024-04-05 11:26 回覆:

Dear 小刀詩人 您好

您真是一位認真的好學生哟

學佛階段的收穫是法喜充滿,這種喜悅是從清淨心裡生出來的,不是外面五欲六塵的感官刺激,心是清淨,不會有波浪起伏,心是慈悲平等。

真正學道之人,到任何地方,都會得到眾人對他的尊崇,真正的法喜不人世間的享樂之而是心中了悟之喜!

祝您闔家 吉運常臨 平安喜樂

水羚 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