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2/03 00:03:05瀏覽2042|回應6|推薦126 | |
》
佛陀時代,一日舍利佛與大目犍連尊者到王舍城,王舍城的信眾邀請他們和其他比丘一起接受早齋供養。此時,有人捐出一件非常價值的布匹給大會的主人,告訴他可以將此布匹供養給他們認為最值得擁有的比丘。因為舍利佛和目犍連尊者平常很少去王舍城,所以他們認為把布料供養給該城的居民提婆達多較為合適,當時他們沒有想到應該先供養給德高望重覺者佛陀,錯把布料送給了善妒又破壞佛法的提婆達多。
提婆達多拿到布料就去做成袈裟穿在身上,有位比丘到舍衛城參拜佛陀提及此事。佛陀說這不是提婆達多第一次接受不應該得的布料了,便為眾生開示提婆達多的過去世因緣。
在辟支佛時代提婆達多某一世是個獵人,森林裡有很多大象。一天,他觀察這些大象看到辟支佛時會下跪,於是獵人便偷拿黃色袈裟遮住自己的頭和手執長矛,在象群經常出入的路上等待。大象誤以為獵人就是辟支佛便下跪行禮,因此遭獵人輕易獵殺。
此時,象群中的領袖發現大象的數目愈來愈少,就決定在象隊的後面查看,當牠發現獵人造假的惡行,便小心奕奕的避過獵人長矛,並用象鼻纏住獵人,當大象準備將他摔死時,驚覺他身上穿著的黃袈裟,一陣猶豫最終饒他一命。
獵人利用黃袈裟的遮掩,獵殺大象是錯誤也是敗德的行為,他不應該利用袈裟騙人。佛陀以此故事對弟子們開示,指出提婆達多誤用黃色袈裟前世的因緣。《法句經·雙品》
本篇佛典指出為人處事應該遠離貪慾,所謂貪慾就是對於許多東西的執取,執取本身就會構成自己做事的障礙,當貪慾的誘惑猛起時,顧不了仁義道德,便會讓自己沉溺在貪愛的深淵中而迷失了自我。所謂:“貪為刀”,貪念就像一把看不見的利刃,處理不當就會把自己割的遍體麟傷,掩蓋了覺知毀傷自己的智慧,更招來殺身之禍,唯有減少慾望,無明及煩惱就會隨之減少。
袈裟又稱百衲衣,功德衣,福田衣,代表自性光明,圓滿平等,表示一個棄絕世間外在,使內心獲得清淨無染的修行者。因此一個無法克己,毫無誠信之人,是沒有資格穿上這件福田衣的。
提婆達多是阿難的哥哥,釋迦牟尼佛的堂弟,也是一位王子,他曾加入僧團,因意見不合,一心想搶奪佛陀的僧團,要佛陀退位,但佛陀認為提婆達多居心險惡,不可能將僧團交到他手中,因此使他懷恨在心。提婆達多在佛教中是一個專門與佛陀作對的負面人物,時常陷害佛陀,破和合僧,背叛佛教,犯五逆重罪。雖然如此,在《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中卻指出釋迦牟尼佛成道,提婆達多是屬於逆增上緣助道之人,生生世世都來幫助佛陀成就道業,以反面人物來助成佛道,是為「逆助」者,亦被釋迦牟尼佛授記將來成佛。
通常佛弟子在物品未用之前都會先供養佛、法、僧三寶,代表一種捨貪無私奉獻的心,就像水一樣清淨無染,息滅貪瞋痴就能獲得真正的福慧。如果一昧執著於外表虛假的形象,便會產生更多的煩惱與執著。
在《佛說布施經》中佛陀跟比丘及大眾說布施法有三十七種功德利益及福田。當時座中一位舍衛城國王就請教佛陀要如何行布施?佛陀就對大眾開示:「大王!若求勝妙福報而行施時,慈心不殺,離諸嫉妒;正見相應,遠於不善;堅持禁戒,親近善友;閉惡趣門,開生天路;自利利他,其心平等。若如是施,是真布施,是大福田。…」告訴大家慈心不殺,遠離所有的嫉妒心,親近善知識,做事懂得自利利他,平等無欺,就是真正的布施。
然而,提婆達多為了捕捉象群虛假披上黃袈裟瞞騙,悖離佛陀教義慈心不殺,汙染了袈裟所代表平等與自性的圓滿。佛與眾生是沒有差別,是平等一如,只有覺與迷的不同。而眾生沉迷在外相中流轉,不知在袈裟內尋找自性的清淨與光明,因為「袈裟』表法還不是個解脫究竟,除心以外無有一法可得。大象見到辟支佛便下跪行禮,不是因為辟支佛外在所穿的這件黃袈裟;而是辟支佛修持的慈悲智慧,了悟不再輪迴的聖者,內心清淨無煩惱,達到究竟解脫的圓滿。是一種內在所顯露出來的慈悲智慧與光明,連猛獸蛇蠍都不會去傷害如此尊敬之人,因此,真正的一位聖者,何需靠外在的服飾來獲得虛假的尊榮?
眾生心靈困惑的原因即是對身體及身外之物的執著,貪著色相,追逐外表虛幻的物質,看不到在苦和無常背後的誘惑與貪婪所執著的顛倒錯謬,因而障礙了自我純淨的心靈。
唯有不違背佛陀教化,用內在的智慧之眼觀照己心,瞭解對生命應有的正確認知和行為方向,謹記佛陀教示:「常以慈哀,淨如佛教,履仁行慈,博愛濟眾」,時時以悲憫之心仁愛對待萬物,即使連一隻蟲蟻也能嗅覺到行善者所散發出來的戒定真香氣味,一個厚德載物,濟世利民,不嫉不妒之人,其福報自然常臨隨身。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水羚祝福 耶誕快樂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