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BBC記者採訪,談台灣鬼島~1
2018/07/11 22:00:51瀏覽3454|回應0|推薦19

英國BBC記者 LESLIE NGUYEN-OKWU 以台灣為基地,報導亞洲社會的現象,從大陸女企業家的崛起,到香港流行的算命業,到台灣的刀療,她都引導讀者去探究竟。上週她採訪了我,談「台灣鬼島」的現象,以下是採訪稿的第一部分:

1. BBC記者:台灣「鬼島」是怎樣的觀念?如果一個人想知道「鬼島」是什麼意思,您會怎麼解釋?

路仁教授:台灣是否為鬼島要看從什麼角度看。台灣有高山又環海,氣候溫和,生態的多元性是世界第二,來度假是神仙島;台灣在華人居住的泥土上,綻放最活躍的民主花朵,是個自由島;台灣人搭車會排隊,坐捷運會讓座老弱,對陌生人問路可能熱情到陪你去走一趟,可稱為友善島。

台灣的鬼,要從數據上看端倪。曾經,台灣經濟成長是亞洲四小龍之首,如今長期停頓,年輕人受低薪之苦,國民所得被韓國超過且拋遠。台灣離婚率爬至世界第二,嬰兒出生率卻降到世界最末,前者代表傳統家庭的裂解,後者訴說人民對未來也失去了信心。

許多在地人覺得台灣病了,盛怒之餘,卻不知病在哪?傳統的台灣文化,常叫不知名的病為鬼附身,因此某些人開始稱呼此地為鬼島,獲得共鳴後流傳。

2. BBC記者:你認為「鬼島」這樣的想法值不值得重視?為什麼呢?

路仁教授:這有兩個層次,有人把鬼島當謾罵名詞,覺得台灣什麼都不好,想高薪就去海外工作,不滿政府就移民歐美,連冰島踢進世足賽,也有人罵台灣是鬼島,覺得既然人口是冰島80倍,為何比賽常打不贏?謾罵的想法無建設性,不值得重視。

有人接受鬼魅存在的事實,像接受生病而去看醫生找病因,就值得重視。冰島從經濟廢墟中重建,台灣在華人地區,享受較高的言論與思想自由,更有機會群策群力來找出鬼魅,驅魔後讓台灣回復生命力。

3. BBC記者:根據你的看法,「鬼島」在台灣社會上是一個現象嗎?為什麼呢?如果你認為是個現象的話,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最近嗎?為什麼呢?

路仁教授:先從教育圈來尋鬼。我在大學教書,並走入中小學校園演講,發現台灣過去受儒家文化的薰陶,尊師重道的觀念濃厚,但十幾年來,「尊師」與「重道」卻一起淡薄。師道敗壞的新聞越來越多,學生也越來越不尊重老師,連教室的秩序都很難維持。

現在,教育體系培養出的學生進企業,業界也不滿意,最常抱怨的是態度。台灣地狹人稠、資源貧瘠,過去的發展全靠人才,一旦產不出優質人才,如何發展經濟或拼體育?企業不滿找不到人才,畢業生又對薪水不滿,雙方都認為中間有鬼,卻不知鬼在哪?

再看台灣的醫療體系,醫師被告的比率已攀至全球第一,使得婦產科、外科等易有醫療糾紛的專科醫師,在非都會地區嚴重缺乏。過去台灣醫師非常受尊重,治好病人後,常收到鮮花或匾額,至少是感激的眼神,很少會吃官司。

另一方面,台灣醫師也確實不像從前那麼敬業,醫療疏失變多,醫師與病患都認為中間有鬼,卻不知鬼在哪?

請繼續閱讀 之2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book678&aid=113225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