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藏傳佛教大召寺 九邊第一玉泉井-57
2009/08/24 06:16:55瀏覽2029|回應1|推薦14

再前往位於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大召前街的「大召」參觀,玉泉區是呼和浩特市舊貌的活化石,在5.64平方公里的老城區內,名勝古跡甚多,堪稱「廟宇林立、比似佛國」,素有「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個免名兒召」之說。而其點睛之處就是「大召寺」。


內蒙古呼和浩特大召寺Google地圖檢視較大的地圖

大召漢名「無量寺」,蒙語稱「伊克召」,意爲「大廟」,是呼市最早興建的寺院

大召「無量寺」復原圖

大召寺院建築考究,大殿是常見的藏漢式喇嘛廟形制,其餘部分則是依照傳統中式廟宇的式樣而建

康熙四十五年將殿頂改換成黃色琉璃瓦及團龍瓦當,大召遂成「帝廟」

大召漢名「無量寺」,蒙語稱「伊克召」,意爲「大廟」,是呼市最早興建的寺院。據載,蒙古土默特部首領阿拉坦汗在興建美岱召後不久,便決定另建第二座城寺,在明朝的支援下,萬曆七年(西元1579)正式動工興建。新建的城寺將城與寺分開,寺在城南的路西,第二年即告落成,城在又一年以後才告竣工,城名為「歸化城」,即呼和浩特市舊城。明廷賜寺名為「弘慈寺」,即現在的大召寺。

大召寺院建築考究,大殿是常見的藏漢式喇嘛廟形制,其餘部分則是依照傳統中式廟宇的式樣而建,占地面積約3萬平方公尺,寺院座北向南,沿中軸線建有牌樓、山門、天王殿、菩提過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東西配殿、九間樓、廂房等建築。附屬建築有乃瓊廟、家廟等;其中經堂和佛殿緊緊相連在一起,通稱為大殿,佛殿內有造像和壁畫,是呼和浩特市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結構建築。

大召因寺內供有一尊高近3公尺釋迦牟尼佛純銀座像,距今已有400餘年的蒼桑變化,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銀佛之一,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故又有「銀佛寺」之稱。值得注意的是銀佛座前的兩條造型生動的金色蟠龍雕刻,高約10公尺,分別雕在兩根通天柱上,由下上望,雙龍對翔,張牙舞爪,盤旋布上;龍雕形神兼備,氣勢磅礴,充分顯示了明代龍雕藝術的精湛技藝。

大召壁畫用天然石色繪製而成,雖歷經數百年之久,至今依然色澤豔麗。內容以佛教人物、故事為主,描繪了天上、人間及地獄的各種景象。其中以佛祖與外道六師辨經、鬥法圖最為精美,引人入勝。畫面既整體連貫,又能獨立成章。全圖繪有神佛、凡俗等各種人物770餘人,場面宏大,頗為壯觀,反映了明代繪畫藝術的高超水準。大召的珍藏品極為豐富,銀佛、龍雕、壁畫被稱為大召「三絕」。

西藏的三世達賴喇嘛曾親臨大召爲銀佛主持了開光法會。萬曆十四年(西元1586),僧格杜棱汗邀請達賴三世來呼和浩特,達賴三世在土默特部盛大的歡迎儀式中,自鄂爾多斯進入呼和浩特,主持了弘慈寺銀佛的「開光」法會。從此大召在當時漠南蒙古成為有名的寺院,也是呼和浩特最大的寺院。

大召附屬建築有乃瓊廟、家廟等

大召的各種彩塑、金銅造像都是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和藝術珍品

經堂和佛殿緊緊相連在一起,通稱為大殿,佛殿內有造像和壁畫

明熹宗天啟七年,史籍記載林丹汗「克歸化城、奪銀佛寺」;大召能與城並提,可見它在漠南影響之大

大召在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明熹宗天啟七年(西元1627),史籍記載林丹汗「克歸化城、奪銀佛寺」;大召能與城並提,可見它在漠南影響之大。清太宗皇太極率領軍隊追擊林丹汗至呼和浩特,命令部下在城中縱火,「只剩銀佛寺等廟宇未毀」,這也說明大召很有聲望。後清太宗皇太極又命土默特都統重修大召,重修後改弘慈寺為「無量寺」,這便是今天大召寺漢名無量寺的起源。

大召於1640年,清太宗皇太極命對大召經堂和菩提過殿進行擴建,並親賜蒙、滿、漢三種文字寺額,漢文叫「無量寺」,蒙文稱「齊拉西乖蘇木」。同時,清廷建造「皇帝萬壽無疆」牌位,設「皇帝寶座」,交給大召供奉;每年農曆正月初一,文武百官都要齊集寺內進行參拜;平時官吏路經大召,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康熙四十五年(1707)再進行修飾,將殿頂改換成黃色琉璃瓦及團龍瓦當。大召遂成「帝廟」。

大召是明、清時期內蒙古地區最早建立規模最大,最爲著名的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也是呼市內最大的黃教寺廟,更是蒙古少有不設活佛的寺廟,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過幾日,爲了表示對皇帝的尊敬,僧侶們取消了活佛的轉世規定。此外,大召的各種彩塑、金銅造像、巨幅唐卡、108部甘珠爾經卷,以及宗教活動使用的各種法器、面具等,也都是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物和藝術珍品。

西藏的三世達賴喇嘛曾親臨大召爲銀佛主持了開光法會

大召獨特的「召廟文化」景觀,給其周圍帶來異常的繁榮

舊時,在大召前街和大召東夾道,是一處小市場,終日遊人如織,熱鬧繁華,猶如北京的天橋

大召不僅是一處佛教聖地,還是聞名的旅遊勝地,因此構成了大召獨特的「召廟文化」景觀,給其周圍帶來異常的繁榮。舊時,在大召前街和大召東夾道,是一處小市場和民間遊樂場,終日遊人如織,熱鬧繁華,猶如北京的天橋。正像清代詩人王循在其《歸化城》詩中描寫的那樣:「小部梨園同上國,千家鬧市入豐年」。而馳名中外的大盛魁等旅蒙商號的興起,更使這?成為商賈雲集的商貿重鎮。

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在歲月剝蝕中大召一帶逐漸失去了其往日的輝煌。尤其是近代隨著政治、經濟等中心的東移,以及舊的傳統觀念的延續與歷史文化資源維護的不足,大召被臨街密密麻麻的低檔商鋪所包圍。這?除了經營燒紙、花圈、壽衣、土產、雜貨等店鋪雜亂無章的招牌,讓人感覺到一些熱鬧外,圍在商鋪中間的除大召外,都是一些已沒有多少開發價值的駝屋矮房和窄巷泥街。

在這一區塊?,原本設計是獨居獨戶的四合院?,卻往往要住著十幾戶人家,每戶不過十幾平方公尺;由於住房面積過小,大家都要在自己家的窗戶外搭建一個小炭棚,以便可以存放更多的東西。許多房屋夏天漏雨,冬天透風,而最讓人難以忍受的是,大雜院?的十幾根小煙囪在大家點灶做飯之時會濃煙齊冒,長時間散不出去的濃煙翻滾在院子中、沖進屋子?,嗆得大人孩子捂鼻流淚咳嗽不止。

大召山門的門額上,懸掛著一塊橫匾,上書「九邊第一泉」五個大字,是專指大召門前的名勝-玉泉井而言。相傳,清代康熙皇帝率軍西征,返回京城時途經呼和浩特,在大召門前歇腳。時值酷暑,大隊人馬口渴難挨。這時,皇帝的御馬突然奮蹄刨地,蹄落處湧出一股清泉,自此泉水長流不絕,於是有了「御馬刨泉」的傳說;以後,人們在泉水處修築了井臺,供人飲用。

因井水清澈甘甜,如玉液瓊漿,久而久之,便又有了「玉泉」之說。大召門前也因玉泉井而繁華起來,形成了著名的「明清一條街」。玉泉井水,遠近聞名,被譽為中國古代北方著名的遼東、薊洲、大同、寧夏、甘肅和固原等九邊鎮的泉水之首。清代山西文人王用禎用棉書題寫了「九邊第一泉」詞,並刻成橫匾懸掛於大召寺的山門之上。

參觀大召時,適逢有法會進行,看到眾喇叭攙扶著一位大人物進場,當時也不知是何方貴人,後來整理相片時,才發覺是席力圖召第十一世呼圖克圖卡爾文˙札木蘇活佛。可惜當時懵懂,未能趨前請求開示,浪費了大好機緣。

大召山門門額上,上書「九邊第一泉」五個大字,是專指大召門前的名勝-玉泉井而言

 

席力圖召第十一世呼圖克圖卡爾文˙札木蘇活佛與江澤民見面

眾喇叭攙扶著席力圖召第十一世呼圖克圖卡爾文˙札木蘇活佛

參觀大召時,適逢有法會進行

更多相片請點閱(內蒙古呼和浩特大召寺風光 

背景音樂-真空妙有 藏傳佛教音樂 梵音海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3252391

 回應文章

燈火闌珊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羨慕
2009/08/24 17:56
很棒的行程.真是令人羨慕
zhuzhu(zhuzhu) 於 2009-08-24 20:21 回覆:
感謝您的回應,有空常回來指導一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