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華夏名山第一廟 峻極於天岱宗廟-149
2011/07/28 05:16:40瀏覽1825|回應0|推薦19


山東泰安岱廟Google地圖檢視較大的地圖

岱廟平面圖

從岱廟坊反瞻「參亭」

岱廟坊係石作,重樑四柱,通體浮雕。造型雄偉,雕工精細,堪稱清代石雕建築的珍品

正陽門上有五鳳樓,厚載門上有望嶽閣;圍牆四角則有乾、坤、巽、艮四個角樓巍然矗立

正陽門內就是岱廟,平面是一個神奇的方

由正陽門進來,迎面是配天門,取孔子說的「德配天地」之意

沿中軸線依次貫穿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天貺殿、後寢宮以及厚載門

回到天外村取回越野車,駛回泰安市,直奔「岱廟」,門票20元。岱廟是中國古代帝王供奉泰山神靈、舉行祭祀大典的地方;因為泰山有岱宗、泰嶽、東嶽之稱,所以岱廟又有岱宗廟、泰廟、東嶽廟以及天子廟的別稱。從岱廟開始,經岱宗坊、一天門、紅門、中天門、升仙坊至南天門、是古代皇帝封禪泰山所走過的路,也是我登泰山的登天景區」,也稱中路,是泰山登山6條路中最古老的一條。

從岱廟建築外觀,可以知道為甚麼中國古代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是有著獨特的地位。根據文件記載,岱廟建築不晚於漢代;現有的建築規模大致與宋代相當,南北長406公尺,東西寬237公尺,總面積約9.6萬平方公尺,是泰山歷史延續最長、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同時,岱廟也是中國現存形制規格最高的廟宇建築;以帝王宮城形制的傳統禮制模式來營造泰山神宮,是宋代以來嚴格遵守的原則。

岱廟在建築佈局上,嚴格按照南北軸線、左右對稱的形式設計;就以岱廟的主體建築-宋天貺殿來論,所採用的是中國只有宮殿正殿才能使用的「九五之制」以及「重檐廡殿頂」。廟前有遙參亭做為門戶,穿過岱廟坊,沿中軸線依次貫穿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天貺殿、後寢宮以及厚載門。中軸線東側輔以漢柏院、東御座、鼓樓、東寢宮;西側則輔以唐槐院、雨花道院、鐘樓、西寢宮。

在岱廟的四周圍有如宮牆般的高牆,圍牆周長1300公尺,5層基石,上砌大青磚,呈梯形,下寬17.6公尺,上寬11公尺,高約10公尺;四面設8座門,前有正陽門、後有厚載門;東有東華門(青陽門)、西有西華門(素景門)。正陽門兩側是東掖門、西掖門、仰高門、見大門左右對稱。正陽門上有五鳳樓,厚載門上有望嶽閣;圍牆四角則有乾、坤、巽、艮四個角樓巍然矗立。

在巍峨的岱廟前,有一座小廟宇稱參亭」,是當年皇帝封禪泰山的起始點。當年帝王來泰山舉行封禪祭典時,都先要在這裏舉行簡單的參拜儀式,因此明朝之前,稱此為「參亭」。明代加以擴建時,改名為參亭」,雖是一字之易,其虔誠之意卻盡含其中。這座遙參亭的建築構思,既出於封禪大典將由此為前奏,而步步進入高潮的需要,也是中國古代先抑後揚的美學思想的體現。

岱廟坊位於岱廟正陽門前,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山東巡撫兵部右侍郎趙祥星與提督布政使施天裔創建。坊係石作,重樑四柱,通體浮雕。造型雄偉,雕工精細,堪稱清代石雕建築的珍品。坊柱上鐫有對聯:「峻極於天,贊化體元生萬物;帝出乎震,赫聲濯靈鎮東方」,意境開闊,才氣豪放。前後抱鼓石上各有圓雕蹲獅兩對,姿態各異,生動活潑,很多遊人在此駐足,拍照留念。

正陽門內就是岱廟,平面是一個神奇的方。岱廟的魅力決定於它自身的特徵,首先圍牆便與一般廟宇不同,其次8座門更是依建制設立;正中為岱廟的正門正陽門。由正陽門進來,迎面是配天門,取孔子說的「德配天地」之意。配天門兩側,東為三靈侯殿,西為太尉,三殿之間以牆相連,構成岱廟中間第一進院落。配天門東側,炳靈門外北側有宋宣和碑,宋宣和六年(1124年)為重修岱廟而立。

宋宣和碑高9.52公尺,寬2.1公尺,厚0.7公尺,螭首龜趺;規制穹崇,鐫勒工巧,居岱廟諸碑之冠。碑陽文26行,滿行76字,凡2768字,字徑5.5公分,正書;額篆《宣和重修泰嶽廟記碑》28字,字徑23公分。碑陰原刻廟官姓名20行,前15行為宋刻,後5行為元刻。明萬曆十六年,山東巡撫吳龍征於碑陰刻萬代瞻仰」四大字,原刻遂佚。

過了仁安門,便是雄偉高大的岱廟的主體建築-宋天貺,元稱仁安殿,明稱峻極殿,民國始稱今名,緣自宋真宗假造「天書」之事,殿主祀東嶽大帝。天貺殿面闊9間,643.67公尺,進深5間,17.18公尺,通高23.3公尺。天貺殿坐落在白色高築露臺上,漢白玉雕欄楹環繞,雲形望柱齊列,玉階曲回,氣象莊嚴,使天貺殿與四周的環境產生了奇妙的效果。

天貺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八根紅色大簷柱聳立廊前,重簷九脊,黃瓦飛甍金碧輝煌。周圍施以回廊,形成了一個大院落,在中國的建築中,廊是起著使空間有聯貫、斂氣、緊密、嚴謹而又富於變化的作用,這是世界建築史上都加以稱道的。岱廟的回廊把一座重簷廡殿的大建築物緊緊地環抱著,平直與崇高的對比更激起了人們對天貺殿的崇仰。

中國古代建築家深知世上沒有絕對大絕對小,大小是從對比中產生的,除了四周低平的回廊外,天貺殿前平臺上還修了兩個精巧的御碑亭,既突出了天貺殿,又於雄偉中寓含著恬靜閒適,因此天貺殿並不是雄偉兩個字可以概括得了的。它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並稱為中國古代最大的三處宮殿式建築。也因此,岱廟又多了一個「華夏名山第一廟」的美譽。

岱廟天貺殿內的東、北、西三面牆壁上繪有巨幅壁畫《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壁畫高3.3公尺,長62公尺,傳為宋代遺作,描繪了泰山神出巡迴鑾的盛況。畫面車水馬龍,芸芸眾生,人物691人,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山水、殿閣、樹木點綴其間,構圖宏偉造型生動,是中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從天貺殿後門出來,有磚石甬道與後寢宮相連。宋真宗封泰山時,因將泰山封為「帝」,帝則應當有「后」,於是便為之配了個夫人「淑明后」;從這一點看來,岱廟與其說是道教神府,還不如說更像皇家宮廷。這種佈局進一步透露了封建統治者,利用岱廟進行政治活動的功利目的。

沿著岱廟的主軸線遊覽,兩側另有4個別院,東面前後兩院,前為「漢柏院」,院內原有炳靈殿,又有漢柏,故舊稱炳靈宮或東宮,今稱漢柏院。現有炳靈門、漢柏亭、南茶亭等建築;院中有八角石欄水池,可憑欄觀賞漢柏翠影,因名影翠池。周圍有古柏5株,傳為漢武帝東封時所植。如今扭結上聳,蒼勁蔥郁若虯龍蟠曲。雖已膚剝心枯,卻新枝繼生。每逢冬季飄雪時,就會出現「漢柏淩寒」,為泰安八景之一。樹下有清康熙年間河道總督張鵬翮題《漢柏詩碣》;乾隆南巡時,曾御繪《漢柏圖》,並賦《題漢柏作》一詩刻于石。

此外,岱廟內還有許多古樹名木、奇石盆景;其中又以唐槐最具代表性唐槐院內的唐槐雖已枯死,但樹心中又生新樹,「唐槐抱子」象徵生生不息。除此之外,岱廟同時擁有自秦、漢以來2200多年的歷代碑刻220餘塊。其中,又以泰山最早的刻石-秦泰山刻石以及漢衡方碑、漢張遷碑、晉孫夫人碑等,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特別高的地位。

秦泰山刻石即位於「漢柏院」後的「御座」,是皇帝祭泰山下榻的地方。此刻石原分為兩部分:前半部系西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泰山時所刻,共144字;後半部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西元前209)刻制,共78字。刻石四面廣狹不等,刻字22行,每行12字,共222字。兩刻辭均為李斯所書。現僅存秦二世詔書10個殘字,即臣去疾臣請矣臣」七字完整,「昧死」三字殘泐。秦泰山刻石被列為大陸國家一級文物,堪稱稀世珍寶。

銅亭位於岱廟後花園東側,又名「金闕」,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鑄造;原在岱頂碧霞祠內,清初移於山下靈應宮,1972年移入岱廟。亭為銅鑄仿木結構,造型優美,鑄工精緻,係明代鑄造藝術精品它與北京頤和園銅亭、昆明鳴鳳山銅亭並稱「中國三大銅亭」岱廟內還珍藏著大量的歷代祭祀珍品、寶物異器以及經文典誥;在泰山祭器當中,沈香獅子、溫涼玉圭以及黃釉青花葫蘆瓶並稱為「鎮山三寶」。其他泰山周圍的出土文物與傳世精品,也多收藏於岱廟之中。

岱廟背靠泰山,座落於登山中軸線前端,是泰山「朝天」的第一步驟,也是遊人登覽泰山的第一景。每年春天,這裡都會舉行東嶽廟會;秋天則特別適合登高望遠。如果幸運的話,還有機會在天貺殿欣賞到精彩的封禪表演-泰山印象,中華泰山封禪大典,投資近3億,囊括秦漢唐宋元明清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

但我卻是下泰山後才遊覽岱廟,加上季節不對,並無廟會;加上當時還沒有封禪表演,少了一分看熱鬧的心情,不過幸運的是遊人很少。舒暖的秋陽下,漫步古建築內,在鬱鬱蔥蔥的老樹古木中穿梭觀賞,毋寧更是一種享受;雖然上午登山兩腳的痠疼逐漸出現,但仍阻不了我的興頭,如此的晃蕩竟然就是二個多小時。

臨去前,停車場管理員拜託我將用過的門票送給他,我因有收集門票的習慣,所以沒有答應;管理員說願意用新版的泰安市地圖和我交換,我因已購地圖仍然拒絕;管理員乾脆說免收我停車費,我懶得再說,告訴他我不可能將用過的門票給他,然後開車離去。管理員見我說得堅決,搖搖頭,嘴中嘟嘟啷啷的走開,想必心中覺得我古怪,或是不能理解一張用過的門票,有啥好捨不得的。

其實,我不是古怪或不通情理,這是價值原則。因為很多景點是將這種舊門票,打折出售給遊客,遊客省了小錢,剪票員當作沒看到,最後平分利益;這種情形有點類似商場的發票買賣。在大陸待久了,就能了解「吃公款」這回事,各行各業吃公款的顧客佔大多數,他們消費能力驚人,也不大殺價,只要求開餐費發票給他們,好回去報帳(共產黨買單)…………

 

過了仁安門,便是雄偉高大的岱廟的主體建築-宋天貺,元稱仁安殿,明稱峻極殿

天貺殿前平臺上還修了兩個精巧的御碑亭,既突出了天貺殿,又於雄偉中寓含著恬靜閒適

天貺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八根紅色大簷柱聳立廊前,重簷九脊,黃瓦飛甍金碧輝煌

天貺殿供奉東嶽泰山之神

宋宣和碑螭首龜趺;規制穹崇,鐫勒工巧,居岱廟諸碑之冠

宋宣和碑萬代瞻仰」

漢柏傳為漢武帝東封時所植。如今扭結上聳,蒼勁蔥郁若虯龍蟠曲。雖已膚剝心枯,卻新枝繼生

唐槐院內的唐槐雖已枯死,但樹心中又生新樹,「唐槐抱子」象徵生生不息

御座」,是皇帝祭泰山下榻的地方

 

刻石現僅存秦二世詔書10個殘字,即臣去疾臣請矣臣」七字完整,「昧死」三字殘泐

更多相片請點閱(山東泰安泰山風光

背景音樂-天上人間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547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