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8/22 17:12:09瀏覽4328|回應2|推薦72 | |
(以上資料引自《台灣古典詩主題詩選資料庫》,謹此致謝。) 「題解」中提到連橫《臺灣通史‧農業志》,茲引之:「愛玉子,產於嘉義山中,舊志未載其名。道光初,有同安人某,居於郡治之媽祖樓街,每往來嘉義,採辦土宜。一日,過後大埔,天熱渴甚,赴溪飲,見水面成凍,掬而飲之,涼沁心脾,自念此間暑,何得有冰?細視水上,樹子錯落,揉之有漿,以為此物化之也。拾而歸家,以水洗之,頃刻成凍,和以糖,風味殊佳,或合以兒茶少許,則色如瑪瑙。某有女曰愛玉,年十五,楚楚可人,長日無事,出凍以賣,飲者甘之,遂呼為愛玉凍。自是傳遍市上,採者日多,配售閩粵。按愛玉子即薜荔,性清涼,可解暑。」 據連橫《臺灣通史‧農業志》所載,愛玉子在臺灣舊有的志書中,並無記載,則連橫此處堪稱首見愛玉子之名。愛玉子之製成愛玉凍,又出於同安人某氏的偶然發現,也頗傳奇,某氏女愛玉即此飲品之名,又是一傳奇。林資修的〈愛玉凍歌〉對少女愛玉的描述頗多,對愛玉之父同安人某氏,卻未提及。「一飲瓊漿濯炎酷」、「更分涼味月宮寒」、「誰將天女清涼散,一化吳娘琥珀甌。」這些詩句則是「性清涼,可解暑。」之意。 吳德功也有一首〈愛玉凍歌〉,詩前有序:「臺灣罾門溪邊,有薜荔繞籐樹上,結實纍纍,垂浸該灣。適有樵夫汲水飲之,涼沁心脾。采歸榨漿陳市上,令女愛玉賣之,人因呼曰『愛玉凍』云。」其詩如下: 惟臺嘉之炎烈兮,近熱帶之中央。恨無方以避暑兮,能消夏而生涼。聊薄言以采采兮,恆滿貯夫篚筐。似嬰粟之橢圓兮,子密綴而中藏。勞纖手以揉擦兮,流玉液與瓊漿。明亮恍惚水晶兮,寒冷不讓冰霜。色欲同夫琥珀兮,料須配以鵝黃。渴飲人於暑路兮,散無異夫清涼。藉愛女以命名兮,留齒頰而芬芳,洵瀛東之特產兮,爰作歌以播揚。 吳德功此詩為《楚辭》體。《詩經‧周南‧芣苢》有「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句,為〈愛玉凍歌〉第五句之所本。此歌談到愛玉子的形狀,也談到愛玉凍顏色像水晶、琥珀,愛玉凍的清涼解暑,命名由來,而作為臺灣的特產這一點,似乎有意特別著重。 林臥雲《臥雲吟草初集》也有〈愛玉凍〉詩,其詩云:「一杯當作美人看,雅擅芳名遍武巒。儘有熱腸憑灑卻,劇憐療不到儒酸。」把愛玉凍當美人看,頗有新意,愛玉也是高雅的芳名,愛玉凍可消暑,末句突然以「療不到儒酸」作結,寄託身世之感,這是林資修和吳德功的〈愛玉凍詩〉所沒有的。 陳勇〈愛玉栽培的初步研究〉說:「愛玉為榕屬植物薜荔的變種。閩台民間自古以來就有采摘野生愛玉果實夏季製作凍膠(俗稱愛玉凍或愛玉涼粉),佐以調料食用的習俗,並認為其具有清涼、去暑、解渴的功效,因此頗受人們青睞。這種以果膠為主的半飲料,不但風味獨特,而且符合當今低脂肪、低熱量的飲食風尚。然而,由於過度采摘,自然資源銳減,愛玉乾果供不應求。台灣自1985年開始人工栽培,福建近年來也開始引種、馴化、栽培試驗。」(《肇慶學院學報》第23卷第2期,2002年4月,頁69)可見同屬亞熱帶的台灣和福建,愛玉凍都是很受歡迎的飲品。 有人以為,愛玉子就是《楚辭》中的「薜荔」。臺灣嘉義所無意中發現的天然愛玉凍傳說,也非常神奇,愛玉凍以無意中發現的同安人某氏十五歲之女之名命名,也很神奇。林資修的〈愛玉凍歌〉馳騁其想像瑰麗之筆,又創造了一個勤勞節儉、孝順溫馴的少女愛玉。在暑季漫長的亞熱帶臺灣,人們品嘗愛玉凍之餘,如也能讀讀〈愛玉凍詩〉,也許會更加具有消暑之效。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