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22 08:04:01瀏覽1598|回應5|推薦44 | |
我常是個沒主見的人,關於這個集子的書名,我跟羅珊珊主編不約而同先從篇目裡挑選了「昭君很忙」、「都是真的」兩個,總也拿不定主意。向身邊同事做個簡單的民調,當時在座四位同事,四票都給了「昭君很忙」。盛弘說「讓人印象深刻」,德俊說「妳還可以寫一系列……」「比如西施很累、飛燕很瘦、玉環很胖嗎?」這一鬧,本來還覺得有點特色的書名,忽然就變得好笑了。今晨來到我擺滿小盆栽的陽台,弄弄花草,「丁香一樣的顏色」這個句子忽然浮上腦海。 戴望舒的〈雨巷〉,「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這些句子我讀第一次就記住了。丁香有白、紅、黃、紫多種顏色,戴望舒說的「丁香一樣的顏色」到底是什麼色我不知道,但我讀的時候,想像就是白色的四瓣小花。在中國它還有個俗名叫「百結」,因為花像繡球般一叢一叢,彷彿在樹梢打了千百個小結,難怪詩裡說「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這雨巷裡的姑娘,模樣想必是細瘦的,打扮是素樸的。若說愁怨,也是輕淡的,若說好看,也就是清秀。牡丹華麗,玫瑰嬌艷,荷花雅致,各有姿態,但丁香,那麼尋常,那麼淡,連花瓣都只有四瓣,那麼簡單。 素以為絢,這幾年裡,我喜歡的文字風格,就是丁香一樣的。這極可能跟我從事主編的工作,以及經常參與文學獎評審有很大的關係吧。長期閱讀大量的稿件,匠心巧妙愈來愈難吸引我,即使佩服,也未必感動,就是覺得膩了。但我心中的丁香,不是李璟的「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不是柳永的「要識愁腸,但看丁香樹,漸結盡春梢」,他們把丁香說得太愁了。唐代對漁、耕、茶具做過詳細研究記載的「江湖散人」陸龜蒙曾賦〈丁香〉詩:「江上悠悠人不問,十年雲外醉中身。殷勤解卻丁香結,縱放繁枝散誕春。」詩意豁達,但被他殷殷解卻的,還是人生愁煩!可我無論如何看那小花,都是溫潤清馨的,包括它的名,它的字音。 這個集子概分三卷,一、二卷都是千把字的小品散文,卷一為日常所思所感,卷二所有發想皆來自親子互動,卷三以稍長的篇幅寫親情。相同的是,它們都從生活裡來。南宋隱者趙長卿對「丁香」賦予祝福的象徵,最得我心:「切須更把,丁香珍重,待我重期。」這批散文,是祝福的文字。 我的小孩今年國二了,四年前,我們一家初次到北海道旅行,他在一整天充實歡愉的行程後,晚餐舉箸時忽而紅了眼眶,問他怎麼了?他說害怕將來有一天不能再這樣子在一起。那個夜晚、他的話語至今始終深銘我心。再親密的緣分,每一個人原就是獨立的個體啊。也因信念如此,我從來就是個無能的母親吧,無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小孩身上,但也因此我們確實無話不談。我對近日抬頭的「虎媽」概念十分反感;而愈來愈多的親子專家重新呼籲:父母就是父母,跟孩子做朋友的觀念是不對的!唉!我所看到的家庭問題,不在於父母要不要跟孩子做朋友,而在孩子要不要跟父母做朋友啊!子曰:友直、友諒、友多聞;那些專家,可曾思索「朋友」的深意? 當孩子紅著眼眶,說出心中「離別」的恐懼時,我悲欣交集,知道他無意間,參透人生終須一別的真諦,但我心中這人生一路的丁香樹啊,千結百結,都是珍重祝福!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