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其實我們從來沒有想像中的理性,所以請珍惜民主、心中有愛、學習思辨
2020/02/08 15:13:52瀏覽1592|回應0|推薦12

中世紀歐洲大流行的黑死病,死亡人數之高帶來了無限的恐懼,在那個醫學不甚發達的年代,甚至還用鞭打病人,來赦免他們的罪、治他們的病,因為當時的人們相信黑死病患者就是不受上帝庇祐的惡人,透過鞭笞,患者才能從懲罰中獲得救贖和救治。

二次世界大戰時卡謬所寫的經典小說「瘟疫」,刻畫也諷刺了政府面對鼠疫的無措和慌亂,從一開始的漠視、掩飾、淡化,到後來的硬拗、霸道、混亂,環視於當下的許多防疫現象,竟毫無違和感,封城也好,口罩也罷,原來人類的不理性行為,自古皆然。

所以,請不要嘲笑鞭打瘟疫的荒謬,自詡醫學如何發達、科技如何進步的當代的我們,其實也沒高明多少。

口罩之亂,之前選舉的激情可以比擬一下,總統大選開票出來後,某方支持者在網路上吶喊「會不會是電腦灌票?」、「報票機動手腳!」;情緒的亢奮,特別是極度憤怒和恐懼,最容易引發不理性的失控言語和行為,而最直接,就是先否定事實。

不理性行為一旦形成風潮,信任機制必然瓦解,所以口罩再多也永遠不會夠用的,因為我們沒人知道這此疫情會持續多久;縱使,專家已經不斷告訴我們,沒有社區群聚傳染的問題,不是密閉空間內,沒有發燒沒有感染,其實是完全沒必要戴口罩的。但,有用嗎?

以前教心理學經典系列實驗,我最喜歡「認知失調」實驗,1950年代起,心理學家Festinger一系列關於「認知失調」的實驗、觀察和理論建構,解釋當一個人知覺到兩個不同的認知,彼此不能協調一致時,會感覺到很焦慮,於是促使自己去放棄或改變其中一個認知,以遷就另一認知,這樣才能降低內在的焦慮,活得不矛盾。

兩個矛盾點:我們怕被感染 V.S. 專家的客觀分析,恐懼 V.S. 理智,恐懼當然戰勝理智。開玩笑!怕死,可算是人類最大的恐懼吧!所以,我們寧可相信空氣中可能充斥著無數可怕的病毒,口罩是自保之道,縱使一般人根本無知於這場災難是從何而來?如何散播?認知失調,人類的不理性,一直是普遍存在的。

還好,我們有民主,我們有教育,我們有制度,我們有媒體,讓大家可以集眾人之智,不斷對話,不斷釐清,不斷報導,不斷更新,讓資訊的透明,給我們一大片思辨和信任的空間,傳染病不是最可怕,可怕的是人心,是無知,是私慾,是貪婪,是恐慌。

既然認知失調不可避免,但如果失調來到了洗腦階段,就會充滿預設立場,容不下對立面的訊息或批評,是一丁點都容不的「理盲」;所以,否定一切客觀資訊和分析,隨時都要說服他人、批鬥不同意見者,到了這個階段,要「反洗腦」都會很困難。所以,說服大家不必時時戴口罩,也是困難的。

沒有絕對對錯,只有代價問題,一切後果總是得自行承擔,但心中的愛不應是迷糊的,不應是退卻的。我建議去除認知失調與洗腦,平日的因應之道可以是:

1.關掉電視新聞,以避免輪播的災難資訊,不斷「災難化」我們的認知,那是洗腦和恐嚇的最大來源,弱智了我們的判斷力。

2.不人云亦云地轉傳災難資訊,沒有查證的訊息都只是強化我們的弱智思考,寧可看有依據有所本的資訊。

3.長期練習保持「遠觀」的鏡頭,縱覽多元觀點的訊息,不固守在同溫層,保持情緒中立,由此,得到的觀點通常也就會比較客觀。

4.換位思考,心中有愛,體恤那些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或病患或被隔離者,你就會跳脫出來,覺得有些事應該有優先順序的。

5.練習思辯、學習對話,站在對立面、第三面論辯和求證,甚至主動出擊,澄清你群組看到的假訊息,對話、思辨,你的領悟也會越來越通透。

6.個人生活要有重心,有休閒興趣,有運動,有朋友,有閱讀,有旅遊,有關愛的人,人生精彩,不需把所有心思放在疫情的任何動態

註:照片錄自TVBS網頁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ter1968&aid=131689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