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肉身的腐化到生死的智慧:兩本關於遺物整理師著作的閱讀筆記
2018/09/26 09:53:43瀏覽2378|回應0|推薦8

桃園高中 阿得老師
 
因緣際會,這陣子讀了兩本很類似的書,內容像、封面像、衝擊也很相似,兩本分別為韓國人和日本人所寫,都是關於往生者現場與遺物的專業清潔工作,作者於清理的過程中所敘寫的心情雜記,全都是面對死亡現場的衝擊,也因為是如此地貼近死亡,每一篇都紮紮實實地撞擊內心、不斷激起生與死的反思。
 
我整理出十一則精華讓我特別感動的小故事,其中第一~第七則錄自韓國金璽別所著「離開後留下的東西:遺物整理師從逝者背影領悟到的生命意義」;第八則~第十一則錄自日本特掃隊長所寫「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一個清掃死亡現場者20年的生死思索」:
 
一.父母付出的愛了最是無怨無悔
「身為一名禮儀師,工作上見到過無數的死亡場面,在現場我幾乎不曾看過孩子抱著往生的父母哭,但是父母一定都會把過世的孩子抱在懷裡哭泣」(p.24),為何如此?因為就算是死掉孩子的腐臭屍體,也還是爸媽的心肝寶貝啊!一旦反之,父母之腐臭遺體,孩子會一樣不猶豫地擁抱而痛哭嗎?果然喪子與喪親之痛還是有差別的。
 
二.父母的隱瞞就是怕拖累孩子
爸爸獨立撫養的獨生女長大了,遠嫁異鄉,為了不給孩子添麻煩,而一再隱匿自己的病情,即使已瀕臨死亡之際,手握著電話筒為何沒有求救?不就是到死,還是替孩子想!「為什麼爸爸總是想獨自扛起所有的責任?其實可以讓子女一同分攤身上的責任。否則子女不僅沒有一同承擔責任,連最後的送終都沒做到,反而留給子女無限的自責。」(p.182)
 
三.缺愛的傷口總是會傷人
一個獨居的老人自殺了!長期以來的偷竊癖好造成他的家裡破裂,越陷越深而難以自拔,但,難道妻兒不能理解他偷竊的背後,是長期以來的孤獨和缺愛嗎?「因為他只有在偷竊物品時才能忘卻孤單;只有當家中堆滿物品時,才能填補空虛的心。不過內心絕不是物質所能夠填滿的,孤獨帶給他的痛苦過於巨大,使他最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p.52)
 
四.街友比誰都懂得人情冷暖
一個不婚、喜歡讀詩、寫詩的警衛,孤獨死後並不淒涼,街友們群聚相送,因為他習慣把薪水拿來煮飯給街友們吃,那些我們所以為的弱勢,其實比多數人更懂得人情世故和回饋。「接納弱勢者的善良之人與他恩情的露宿街友,我們若只用侷限的角度看待他們之間的關係,卻沒有看到他們之間的友情,那是因為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再懂得分享這樣的友情。」(p.63)
 
五.求生意志在於關係與連結
從太太離家出走後,單親的爸爸不斷被父母嫌棄和逼迫,身心俱疲,竟狠心帶著女兒出走,先勒死女兒再上吊自盡,即使上吊的高度是如此的低......。「決定生死的關鍵不在於腳是否能著地,而是在於求生的意志有多強烈。」(p.122)所以活下去,必須有愛,有連結,有關係,崩解的婚姻和家庭,求生意願必然下降。
 
六.無限制垃圾的囤積是生命衰敗的開始
老人家本來只是捨不得丟掉物品,習慣性到後來卻成為過度的堆積,所有物質堆積的背後,都是愛與安全感的匱乏和渴望,囤積癖,早已不在乎生活的空間完全被壓縮的,由此反思:「家,應該是去愛、去休息、去做夢的地方,我不希望堆滿太多物品。因此再也沒有什麼東西,是我心裡想要但得不到而令自己傷身的。」(p.164)
 
七.生命終點最忠實的陪伴常常是:寵物
遺物整理過程中,偶爾在現場會遇到主人寵物的問題,寵物陪伴主人,一旦主人過世了,而且陳屍超過一兩個星期,往往考驗寵物的動物本能。多數的寵物,書中寫的特別是指狗,非常忠於主人,死心塌地陪伴主人遺體,直到自己也跟著陪葬,有機會獲救的,當然也就幸運地忠於下一個主人,所以說,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的確是如此。「我常在孤獨死的現場見到孤單留下的小狗。牠們無法說話,但卻是真正陪伴亡者到最後一刻的家人。」(p.177)
 
八.每個人都一定有過用力活著的痕跡
「我從小狗宏亮的叫聲、香甜的柿子與熱鬧的宴席感受到那位往生者的生命活力」(p.50)往生者是百歲人瑞,子孫滿堂熱鬧辦著喪事,卻沒有任何過於肅穆與哀戚之感,反而是因為老人家生前養的狗和喜歡吃的柿子,增添許多喪事的熱鬧和豁達,畢竟是百歲的長壽,用辦喜事的心情來辦喪事,真得是令人佩服這樣有意義的喪禮。
 
九.生前處理「遺物」,是一種人生終點前的豁達
「我要拜託你處理的遺物,也包括我的在內喔!」、「人生啊,活一次就夠了。要是可以活兩次、三次,就不會努力活下去了吧!」(p.85)在太太過世後,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已經預知自己的大限將至,特別請清潔公司來整理自己多餘的物品,真得是做到帶著笑容、灑脫地做好準備,預備離開這個人世,而這功課真的很不簡單。
 
十.人生最大的悲慘是從瞧不起自己開始
「即使對人生自信滿滿、、引以為傲的人,仍有可能以這種悲慘的方式迎接人生的終點」、「有時人生明明還有好幾條路可以走,卻會因為我們無謂的自尊、面子或任性,而阻礙了自己的步伐」(p.110)遺物清理接到自己多年不見的老朋友自殺現場的案子,也是只能遵守著專業倫理完成工作,但那曾有過飛黃騰達的光芒,為何快速地黯淡?最後悲慘地用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
 
十一.情感的傳遞可以超越生死
為什麼大叔帶著兒子來清理一個非親非故的往生者現場呢?原來,情同大姐的往生者曾是在他最落魄的時候不離不棄、拉他一把,「每次都帶兒子前來,是因為想讓兒子知道自己曾經的軟弱、往生者的情義、社會的冷漠以及雪中送炭的溫暖。而她雖然已經離開人世,卻教會了他許多寶貴的事,即使死後都是如此。」(p.187)
 
最後金璽別所寫關於「遺物整理師針對美好人生的七個建議」很值得一讀:
1.請養成整理的習慣,建立生或秩序
2.如果有話難以說出口,請用文字寫下來
3.重要的物品請保管在容易找到的地方
4.不要對家人隱瞞病情
5.充分使用所擁有的物品
6.請為自己而活,不要為別人
7.最後留下的,是與所愛之人的共同回憶,請多留下美好的回憶
 
兩本書中處處可見死亡現場的驚悚和慘不忍睹,說真的都不是善終的(所以才會找上特殊清潔業者),看得出來,一般來說我們人類死後遺體腐化的清理,是如此的讓人困擾啊!由此也可以理解到,平日我們所習以為常的活著,並不是那麼理所當然的狀態;人生到了最後,我們所期待的善終,總是要有所面對和預備的,一輩子的努力,一切終究都會放下,能有始善終,才能功德圓滿!
 
另外關於孤獨死的議題,在我以前讀「無緣社會」時就特別有感,心得寫了兩篇,歡迎參閱:「老了,更要當個『有緣人』:日本的『無緣社會』讀書筆記(上)(下)」~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ter1968&aid=116668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