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端午節,難得排到休假,貓兒則和去年一樣,起個大早,
分別跑了貓奶奶和貓外婆家各一趟,與兩老及家人們,
一塊共渡了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貓兒邊品嚐著粽子香,
邊與老人家閒話家常,尤其是奶奶與阿媽難得看到貓兒,
自然也開心了起來,貓奶奶還拿出了許多,她年輕的時期,
與爺爺的合照,照片中,60年前的貓奶奶,看來美麗又優雅,
至於着戎裝的貓爺爺則是英挺帥氣,奶奶還說:如果爺爺
在天上,聽到貓兒如此稱讚,想必也會開心得睡不著覺呢.
(2009端午節早晨~貓兒@奶奶家附近的河濱公園)
不過正當貓兒,與貓阿媽開心暢談的同時,貓兒卻接獲了,
來自於公司同事的電話,告知貓兒:下週得取消原本休假,
返回公司代班播晚報,由於本貓兒必須在六月底之前,
得依照規定,得把年假&當月例休,全都消化完畢,沒想到,
這回在六月一開始之際,就被指示得銷假上班,原因很多,
有的同事堅持必須先休完年假,有同事則因身體的不適,
無法擔綱播報,剩下的幾位主播,自然就得要義無反顧地,
扛起代班播報的責任;當然,向來以年代公事為主的貓兒,
毫無怨言地接下晚報代班,但對原本與貓兒約定的朋友,
或是早已答應,安排在休假日,要參與的公益和社交活動
(如週五在遠東飯店舉行的~義大利國慶晚宴)通通不行,
向來注重承諾的貓兒,只好在這裡,跟邀請者說聲抱歉了.
(2009端午節午后~貓兒@阿貓家附近的歷史雕塑)
在此,貓兒還是祝福大家:端午節快樂! 粽子要慢慢吃喔!
免得噎著了,同時也要提醒自己多多運動;而在端午節前,
年代印象播出了粽子專輯,然而有部份觀眾&網友覺得:
家家電視台都有製作名粽特輯,各老店特色也相去不遠,
至於粽子歷史典故,各地風味,上網極易蒐尋到許多資訊.
是以不少人反應:他們對蔡萬興的寧波味,反而饒富興致,
而貓兒採訪之餘也與店家,就家常的寧波美食,聊了許久;
貓兒自小印象中,對食林前輩文人,在書裡記述的寧波味,
與吃寧波家鄉菜長大的(曹/陸)兩個家庭,其間之差距呢?
年近七旬的蔡萬興店長陸小姐表示:她從小常吃的菜餚,
大至不脫江浙菜範圍:雪菜百頁/油燜筍/烤麩//砂鍋魚頭...
和在舊址時,頗受歡迎的盆頭溫菜:百頁燒肉/南乳扣肉,
寧波老鄉必嚐,考驗師傅鑊功的爛糊肉絲&雪菜豆瓣酥,
都屬於她記憶中的老寧波味;而寧波的點心小吃嘛,
自然以炒年糕領銜,普及於江南各地的餛飩/湯圓/菜飯,
皆屬陸小姐與曹家姊妹們(蔡萬興創辦人的女兒),自幼
餐桌上,嚐了數十載的家鄉美味,即使店內menu上列出,
超過60道各省熱炒菜式,近半也傳遞著濃厚的寧波鄉情.
或許坊間網路食記,對老店的(菜餚/環境...)認同支持度,
(如江浙排骨菜飯vs.日式豬排定食)頗不及當紅的料理,
少數食客對老派作工的舊時菜式,甚至以黃昏料理名之,
然而蔡萬興排骨一入口,直接單純的咸香肉味,配上
別具柔香的菜飯,盤飧中一派古橋流水的江南tone調,
元脩菜美,庶民小吃莊戶風躍然而出;年糕,粽子&湯圓,
有寧波人向來考究的米香,再歷經世世代代,歲月醱釀,
百姓口味與烹調文化,推移,凝聚,結晶,逐步在食客心中
產生溫度,進而傳承根深柢固的連結,形成了現今風貌,
如此窩心的soul food,又豈能以矜貴美味程度來衡量?
畢竟年代印象節目,並非以介紹美食 (像是貓兒主持的
台灣什麼都好吃)為主,老店幾個世代來,以汗水與感情,
傳承出之味道價值,烙印出老店印象,才是節目的軸心,
如貓兒之前回應(見此篇),整個專輯內容被刪了不少
(尤其是熱菜部份),至於寧波滋味嘛,針對普羅收視觀眾,
或許可從貓兒所附,淺顯易懂口語化的年代印象稿子裡,
搭配所拍照片,發揮一下想像,勾勒出未播出的佳餚畫面.
1. 主標: 美食印象----湖州粽印象(飄香五十年的湖州粽)
2. ns(端午節的快剪 包粽子 掛艾草 划龍舟 5秒)
3. 每年到了端午節前後,家家戶戶,總是飄來陣陣粽香,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的傳統,眾所周知,相傳是為了紀念屈原,而流傳了兩千多年的習俗(註),一直到現在,更依照不同地區,發展出不同口味的粽子,但在許多人的印象中,用料簡單,油而不膩的湖州粽,更是令人回味無窮.
4. ns(一個轉場)
5. 位在南門市場附近這家,走過五十六個年頭的寧波老店,他們的湖州粽特別出名,店家所強調的原因,正是味道夠單純,老老闆曹國財,與友人在民國42於台灣開創了這家店,一開始並不是賣粽子,而是以年糕為主.
6. bite 店長(01帶 00:00:35~00:00:55我們開始是做年糕,因為我們對糯米比較熟悉,後來包粽子,湯圓.你看這裡~是老太太老太爺在這裡包粽子)
7. 這位說起話來,頭頭是道的店長,正是曹家合夥人的第二代,店長口中的老太太老太爺,其實就是曹老闆和他的夫人,由於曹家當年生了三個男孩與三個女孩,三個男孩最後因為都選擇前往美國發展,如今就只剩下曹家姊妹和店長一塊經營.
bite 店長手指著照片 (01帶 00:02:07~00:02:31 這邊喔! 他最早的時候,他有三個男生,三個女生...這就是她們小朋友第二代的成員,有這麼多的第三代)
透過這一張張年代久遠,有些泛黃的全家福合照,不難看出,曹家人丁興旺,子孫滿堂,然而,願意接下餐廳重擔的,卻只剩下女孩子,繼續擦亮這將近一甲子的老字號,店長還告訴我們,做生意真的不容易,不僅手藝要好,地點也很重要,偏偏,她們幾位幾妹一路走來,搬了三次家.
8. bite 店長 (01帶 00:01:20~00:01:42 最早的時候 老太太老太爺時代,在東門市場,不過已經改變了...像照片這些保留的,是在和平西路,這個南昌街口的地方,但現在也沒有了,都拆了...要蓋大樓).
9. 就這樣的,老店一次又一次,因為改建,蓋大樓,而不斷面臨拆遷的命運,事實上曹家老太爺當初並沒有打算做生意,只因為自個兒從大陸來到台灣,想念寧波家鄉的年糕滋味,於是自己動手做年糕,沒想到這一做,竟意外造成街坊鄰居爭相搶著要,而踏出生意的第一步.
10.bite 店長(01帶 00:03:40~00:04:15 那當初爲什麼會在東門市場做呢? 因為在寧波這個地方,每家人都會自己做年糕...來台灣以後,江浙人比較想要吃,但要有人做,老太太老太爺興趣來了,就做了起來,一做就做成功了)
11. 有了饕客的支持,這家老店也得以在當年的明星戲院旁,重新找到了落腳之處,儘管店面不大,裝潢也很簡單,每天還是吸引許多附近,或是遠道而來的顧客上門,老店也從原本單純的年糕生意,擴展出更多江浙的傳統美食,湖州粽就是其中一道.
12. ns(粽子的製作過程快剪 五秒)
源自浙江的湖州粽,外觀成長條枕狀,與一般傳統的台灣三角粽不一樣,早期因為沒有冰箱,保存不容易,做出來的粽子口味偏重,
bite 店長(01帶 00:04:58~00:05:33 那剛開始的時候 是因為我們那個生活環境不是說多進步,冰箱比較匱乏,所以鹹的粽子很鹹,很甜的,用鹹跟甜去幫助保存...隨著時間改良,不過現在不會油,不會鹹,不會甜)
隨著冰箱的普及化,以及國人飲食習慣的改變,湖州粽子單純不花俏的傳統滋味,成了顧客的最愛.
bite 顧客(03帶 00:20:36~00:20:53他的米粒很Q,口感不會很鹹,他的口感不會很鹹很膩,還有他的肉很嫩,吃下去的話 入口即化,很舒服)
13. 能讓老顧客讚不絕口,總是不忘來訂購的湖州粽,其實好吃的秘訣,就在於糯米跟肉,選用的圓糯米,由於老店湖州粽,是以放置於滾水中的方式,來煮熟粽子,因此粽子吃起來,米粒的口感會比較糊爛,至於內饀,用的是豬五花肉,品嚐起來特別軟嫩肥美.
14.bite 店長說:員工示範切肉 (01帶 00:18:26~00:19:02 步驟是我們肉粽,鮮肉的處理,像油的話,煮的話是不用煮化,所以要踢除掉,吃起來才會軟嫩不柴,像筋我們也去除掉)
15. 去除完肉的肥油與筋,接下來,還得要替肉做一下spa,加入一瓢半的砂糖,半瓢的鹽巴,少許味素,三到五瓢的醬油,以及兩瓢的米酒,將肉好好的按摩一下.
16.bite 店長邊按摩肉邊說(02帶 00:28:42~00:28:55他等到那個肉現在是白白的,你現在用點力,一邊按摩,讓肉可以吃到醃料 + 00:29:07~00:29:33 你看看我剛因為加入醃料,需要三到四個鐘頭...等肉把醃料都吸收了,就可以放入冷藏)
17. 原來肉的入味秘訣,就是經過了這一番按摩,才能讓粽子的味道,更加潤香而略帶點油香,不過,可別以為這樣就大功告成了,米的部分當然也需要好好按摩一下,加入一瓢的棉糖,半瓢的鹽,一瓢的米酒,三瓢的醬油,一顆顆白皙的米粒,和醬料均勻攪拌,粽子就可以開始包囉.
18.bite 店長說 店員邊包 (02帶 00:03:53~00:04:46 包粽子的秘訣,看起來是很簡單,但實際也是相當困難,第一:碗要做的漂亮,米也不要太滿,再來是紮繩子...不留空間,米就沒有空間漲,實際在手腕的功夫是滿重要的)
19. 湖州粽跟一般胖胖,餡料滿滿的三角粽不同,外型較長,一塊肉的大小包在裡頭剛剛好,儘管湖州粽包的只有米和肉,看起來似乎很容易,然而,包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兩三下,不僅容易失敗,更容易走味,有時米還會因此不熟.
20.BITE 店員 小美(02帶 00:08:52~00:08:59 會漏啊 包會是破的啊 煮一煮就破掉了)
21. 所謂熟能生巧,瞧,小美練了一年,現在包起粽子來,才能夠如此熟練,一天可包上百個粽子呢,包好粽子,接下來,準備要下鍋煮熟,米香十足的肉粽,油而不膩,就算不沾醬,也能入口即化,一般顧客吃一顆剛剛好,也不會覺得太撐.
22.bite顧客(03帶 00:28:46~00:28:49 水煮的滿軟爛的,滿消化的 + 00:28:54~00:29:00 比較單純,我比較喜歡吃他們的口味,我比較喜歡簡單的口味)
23. 吃完了鹹粽,當然也不能錯過這裡的甜粽-豆沙粽,一顆顆紅豆煮透後細磨成泥,看不見任何豆殼,再調配糖與豬油,下鍋以小火慢炒,細膩香純,綿密滑嫩,吃的出紅豆香,卻沒有影響口感的紅豆渣,這裡的豆沙粽,也因為料多實在,成了許多女性顧客的最愛.
24.bite 顧客 (03帶 00:20:58~00:00:21:05 我會跟他訂,還有他的豆沙粽也很好吃,因為它豆沙粽量還滿實在的)
25.ns(包粽子 煮粽子 吃粽子的快剪...五秒)
26. 湖州肉粽軟嫩不膩,豆沙粽餡多實在,已經成了顧客上門必點招牌,事實上,以糯米起家的老店,年糕和湯圓都很有看頭,像是這道雪菜炒年糕,自家手工製的年糕,口感Q潤香滑,富有彈性,大人小孩吃都適合.
bite顧客(03帶 00:26:50~00:26:58 他的東西都很Q,麵很Q,年糕也很Q,會再推薦別人來吃)
至於對皮膚好的桂花酒釀湯圓,精選糯米洗淨、浸泡後,再以特製木桶蒸煮,以讓糯米增添特殊香味,蒸熟後攤涼,配製特別酒麴,發酵而成,每一口都散發濃郁的醰醰酒香,每一碗湯圓還會灑上一些桂花,芝麻的濃郁及甜味,加上桂花的清香及微許的鹹味,就是那種幸福的感覺,成了愛美人士養顏美容的聖品.
bite顧客(04帶 00:07:20~00:07:28 很道地啊!我們都七十幾歲啦)
bite顧客(03帶 00:28:19~00:28:28 黑芝麻滿香的,餡滿多的...淡淡的酒味,吃了不會醉)
27. 來到這家老店的饕客,除了愛呷她們的粽子、年糕、與湯圓之外,老客人也特別喜愛他們家的傳統江浙麵點,像是這道簡單的菜肉雲吞,以大量青江菜,依照傳統比例、混合豬絞肉,並加入老師傅特製的佐料,以手工拌打均勻後完成,再包進手工桿製而成的麵皮裡,讓這一碗菜肉雲吞,不僅有鮮純的湯頭,更吸引人的,是這一顆雲吞的份量,大約還是一般餛飩的一倍,帶給客人相當的飽足感
bite顧客(03帶 00:27:56~00:28:17 他的菜肉餛飩比較有味)
28.而味道簡單的排骨菜飯,青江菜混合米飯,以傳統比例調味,加上特別手法攪拌,讓每一粒米粒,都裹著滿滿的青菜香,搭配獨家醬汁醃製的排骨,以不沾粉直接入油鍋炸的方式,平鋪在菜飯上面,讓飯粒除了菜香,也多了豬肉的鹹香味,入口嘴裏肉汁四溢,堪稱老店經典.
另外像是這道醉雞腿,充滿著扎實口感的雞肉裡,散發清淡的紹興酒香,吃完後嘴中尚餘一絲甘釅,令人一口接一口;
京蔥子排是特選上等子排,佐以大量洋蔥與三星蔥,經過長時間小火燜煮入味,帶著洋蔥的甘甜與青蔥的鮮味,口感不膩不柴,一塊塊腴嫩豐潤的子排肉,先咸香後微甜的滋味,是喜歡江浙料理的食客最愛;
至於蘆筍百合百果蝦仁,和靈感來自於廣東名菜「百花釀油條」的百花金條,則是相當受到附近上班族歡迎的討喜菜色,老店聘請了一位,曾經在知名廣東餐館任職的廚師,讓年輕的客人,有了更多元的選擇.
29.bite 顧客(03帶 00:24:58~00:25:06我覺得他的醉雞味道入口都很好)
30. 除了一般小炒,在江浙砂鍋料理中,相當具有代表性,看起來十分澎派的砂鍋魚頭,則是一道以慢火熬製、湯鮮味濃的極品湯料,特選鰱魚頭,為保魚的鮮味,先將其炸成金黃,稍微冷卻以增加表皮脆感;魚頭外酥內軟,毫無腥味,最特別的是,老店使用了整個鰱魚頭呢.
bite 店家(05帶 00:02:03~00:02:38 我們的沙鍋魚頭,我們用活的鰱魚 一般店家只用半個的魚頭,我們用了一個,還有冬菇 筍片...除了材料方面量很多,用大魚去煮高湯,所以放下去是很大片,很好吃)
ns(精華片段 五秒)
31. 再過幾年,就即將邁入一甲子的這家寧波老店,以自家自製的年糕、湯圓、湖州肉粽和豆沙粽,成了店家招牌;起初她們從來沒有想過~以自製的年糕起家,進而發展出一道道美味的江浙家常料理,能夠吸引街坊鄰居,以及廣大消費市場的支持.
儘管老店歷經家族人口外移,店面也碰上三次搬遷,一路上走來總是風波不斷;但對曹家姊妹來說,老店就像是父母親留下來最棒的回憶,更是許多饕客解鄉愁的所在地,憑著這股信念,老店會繼續走下去,讓記憶中的好滋味,陪伴大家渡過每一個佳節.
閱讀延伸: 粽子月餅兩相歡 ~蔡萬興.馬來亞 (老字號.心方向)
(註)端午節的由來:關于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 端午節傳統有龍舟競渡、吃粽子、挂艾草、和雄黃酒等;吃粽子的最早記載則始於東漢(迄今近兩千年,實際民間起源或應更久),當時名為角黍,是用黍米包成牛角狀,用於夏至祭祀用;也有簡粽之記載,是因為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貯米燒煮而成,之後隨著時代的不同,種類也多所變化。直到晉代,粽子被正式當作端午節食品,同時有加料粽之出現; 南北朝時有雜粽;唐代有糯米粽出現;宋代有艾草粽子;明代又出現了加料的豆沙、豬肉、松子仁、胡桃等粽子;由此可見粽子在中國歷史上已很久遠。在民俗文化領域,民眾一般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與紀念屈原,早都已緊緊聯係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