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22 09:24:54瀏覽5383|回應3|推薦12 | ||
這回台灣臉丟大了! 上週一隻偽虎鯨擱淺在台東縣長濱鄉海岸,研究人員第二天清晨趕去救援時,偽虎鯨後半截及背鰭不見了,肚子上的肉也被割走,毫無疑問,是附近民眾拿去打牙祭了。
這實在是很沒面子的事。偽虎鯨與人類同屬哺乳類,過去台灣貧困的年代,鯨魚因為體型龐大,捕鯨船獵捕是為了拿巨量魚油來作肥皂或工業用途,跟吃鯨魚肉完全連不上;如今想賴都賴不掉,台灣人吃鯨魚肉是鐵錚錚的事實。 我寧可相信這不是事實,因為從割掉背鰭及尾部來判斷,可能動刀的人是個驢蛋,以為是鯊魚,所以割下「魚翅」以為賺到了,殊不知偽虎鯨是鯨,不是鯊,沒有魚翅那玩意。 過去台灣人的確在貧困年代吃過鯨,較嚴格講,是吃海豚,補充一些肉蛋白,那是三、四十年前的事,我服預官役時部隊移防馬祖,三月時天氣惡劣,幾個航次的運補船都沒法靠岸,湊不出起碼的三菜一湯,伙頭軍是曾有過「海豬」上菜,但一方面顏色深紅看來怪怪的,再者很腥,很難入口,伙頭軍一次之後就不再上桌。 退伍之後很快發現保育是我打心眼裡關注的事,因而對日本人這麼喜歡吃鯨魚肉不時口誅筆伐,尤其是日本的捕鯨船囂張到把綠色和平的抗議船撞沈時,我更不只在台灣報章,甚至在日本報章、環境團體發揮一定影響力地抗議,認為日本人吃鯨魚肉太過野蠻。 有一次蒙駐日代表處科學組組長 吃鯨魚肉代表什麼?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日本人強調他們吃鯨魚不超過自然界新陳代謝的數量,因而無害於這個族群,但這樣的說法顯然不通,因為更多的調查技巧及儀器運用,證實鯨魚數量迅速減少,這顯然是人為獵捕壓力;更關鍵的是,人類對鯨魚的理解相當有限,研究了幾十年,還是不理解鯨魚為什麼會集體擱淺,反祖論、地磁論…,至今自己都不知道那個比較對;因為不理解,至今不能對這個族群提供協助;唯一能做的,是保護牠,不要傷害牠。 上個月在佛羅里達州「海洋世界」誤傷女訓練師致死的殺人鯨帝利昆〈Tilikum〉,海洋世界當局宣布不會對帝利昆給予處罰或隔離等作為,「殺人鯨無罪」是台灣人吃鯨魚的對照組,海洋世界這個決定是發自生態學萬物平等的思維。人類為了自己的視覺或情緒的歡愉,強迫動物做牠非自然的動作,當動物偶爾有些直覺反射的本能動作,即便傷及無辜,何罪之有。 其實給虎鯨冠上「殺人」的頭銜已是相當彰顯人類至尊的思維,虎鯨存活全球海域,那個棲息環境並不與人類生活所在重疊,根本碰不上面,哪裡來的「殺人」可能?若不是生意人為了收入,把嬉游海洋的虎鯨關進狹小的池子,再添置對虎鯨是無中生有的訓練師角色,正常狀態虎鯨不可能有與人類碰上面的機會,更遑論殺人事件。 虎鯨與人類同屬哺乳類,大腦結構唯一的差異,是人類多了個可思考、包裝、矯飾行為的皮質層;除了人類以外,發自髓質層的思維都會純樸的不經任何虛矯修飾即化為行動,餓了就吃、渴了就喝,簡單說是「獸性」;皮質層讓人類會去想該或不該、好不好意思,但其他動物當然是直覺反應,食物當前,飢餓感指揮腦子,進而有些直覺動作,談不上攻擊,更遑論「殺人」。 碰上人類,虎鯨其實是受害者,要不是有這麼一群靠取悅人類視聽感官賺錢的生意人,遨遊大海的虎鯨不會被關進相對狹小的池子;在大海裡隨處可以覓食,尾鰭掃昏的魚群隨時可以進食,不必像在海洋世界,作對動作才有一、兩條死魚獎賞,虎鯨搞不清楚怎麼會受到這麼委屈的待遇。 更進一步的思考人與自然相處,當工業革命之後人類大量消耗化石燃料,排放溫室氣體到大氣中;大量砍伐森林發展畜牧業,或是種生質燃料作物,破壞森林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與大氣循環的關係,人類為所欲為,如今發生極端氣候、颱風、海嘯,到底該怪誰?該怎麼調整也很明確。 在國際保育圈台灣一直形象不佳,早期犀牛角入藥、吃虎骨,曾讓台灣成為「野蠻」的同義詞,華盛頓公約組織的刊物「TRAFFIC」幾乎每一期都點名台灣,不只野生動物消費,一些獵捕黑鮪的過漁行為,也三不五時挨批,幾乎是拿放大鏡檢視台灣,實在不敢想這回吃偽虎鯨,台灣要花多久才能洗刷這個惡名。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