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07 02:44:21瀏覽5558|回應6|推薦21 | ||||
新聞論點被引用為起訴論罪的依據,這件事讓我很高興,比得到吳舜文等新聞獎、或被大學聯考拿來命題還高興,表示新聞不僅僅是資訊,對事件的看法更是社會價值的塑造者。 我想加值的是,在新聞界居社會第四權、如此強勢的地位時,記者面對新聞事件,第一時間一定要給予正確定位,不可草率的迎合社會的一般看法;錯誤的定位,會讓問題、真理無法彰顯,對社會的危害遠甚貪官。這件事說來寥寥數字,但記者沒有多思考、多唸書的覺醒,恐怕是高難度。 事情是這樣的:去年辛樂克颱風,信義鄉豐丘明隧道邊坡崩塌,造成七人死亡。 檢察官不但在起訴書引述「蓮霧殺人事件」,並將這篇文章列入起訴書附件。
以下筆記全文:
種在屏東沿海地層下陷、土壤鹵化地區的黑珍珠蓮霧,海拔一千多公尺的南投縣信義鄉也能種植,這件事有幾個基調可以選擇。一是農業科技很厲害,克服了原生種的生態習性,熱帶水果在溫帶也能種植。二是歌頌農民的認真、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三是最不討好的角度,也就是我筆記的角度,這根本是自殺型農業;為什麼屏東蓮霧園面積縮減?蓮霧種不成之後土壤形同死亡,連銀合歡都種不活,為什麼要在中海拔發展這種自殺型農業? 我相信這樣的憂心是應該的,把這樣的憂心寫出來也是必要的,不只當新聞界的烏鴉,也要當農業界的烏鴉,光報喜不報憂,真的是哪天怎麼死的都不知道。遇見幾乎是必然發生的危害,當然要說,而且是具名去講;不止寫報紙,還面報信義鄉農會總幹事 新聞界基本任務當然是提供資訊,但陳述的方式絕對影響讀者吸收,如果對新聞定位錯誤,第一時間影響讀者認知;再加上太多不唸書的名嘴一陣瞎起鬨,等發現錯誤就很難扳回來。 舉另一個例子,八八水災台東金帥飯店倒蹋進知本溪。當時飯店經營人曾投書報紙怪政府見到河道移位沒有作為,讓飯店基地遭到淘蝕,飯店才會倒塌。老實說,第一時間我就不太能認同這樣的說法,我的認知是飯店位在河川區流的危險地帶,風險相當高;再說白了,災難沒有突然發生的,一定有跡可循。 果不其然,三天後金帥飯店倒塌現場有新發現,飯店基地下竟然是三十七年前被颱風、土石流埋掉的十六戶店面,這十六戶商店隨著金帥飯店的倒蹋而重見天日,當時記者發稿是說「見證了知本溫泉區過往的風華」。我完全無法接受這樣的解讀。 簡單講,金帥飯店的基地在高危險區,是行水區,是河床;危險性從三十七年前埋掉十六戶商店即是證據。過去那一段承平時刻,只是河川借給人類暫用,一旦需要行水,河神當然會要回去。是誰失職,讓金帥飯店在這樣不應立足的基地上蓋房子?應該追究。 同樣的,霧社溫泉區去年也毀於辛樂克,業主經過一年的奮鬥,在八八水災前重新營業,當時許多報紙稱讚這就是台灣人「打死不退」的精神,老實說,我無法同意這樣的定位。危地不居,一定要闖進去,出了事要社會資源挹注,這是什麼個道理? 只能拜託媒體同仁多唸書,多花腦筋去思考,因為「報紙刊的」對社會的影響太大了。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