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坐過王永慶的位子】完整版
2008/11/08 22:38:46瀏覽2927|回應0|推薦10

各位好朋友,十一月七日,也就是王永慶告別式的前一天,聯合報繽紛版登了我寫的【我坐過王永慶的位子】的文章,限於篇幅,文字相當精簡,也做了頗多的刪節,因此再在部落格貼上完整版,供讀者多看一些王永慶的面向。

需要贅述的,記者對政府、公眾人物、企業家永遠是監督者,一定站在公眾利益的角度來臧否,不會刻意說好話,但是對所謂壞人,也是從事件來論斷,因此,有些角度的觀察是與社會看法有一定差距。以下的小文,不談看法,只有近身經驗。以下是完整版【我坐過王永慶的位子】

我坐過王永慶的位子

經營之神王永慶溘然長逝,各界追悼,相當感謝他,許多記述他行事作為的文字也都相當的正面、廓然。花了不算短的時間回想王永慶這個人,新聞工作近三十年,慶幸那個走過篳路藍縷的年代有王永慶,在不同崗位各自努力的經驗與話題很豐富,也都對台灣的發展有一定足跡。我想說的是與先生接觸的幾件事,沒有褒貶,供大家多一個角度瞭解王永慶這個人。

先說題「我坐過王永慶的位子」,是這樣的,五月下旬有機會拜訪台塑美國公司德州廠,台塑美國公司副總吳堯明親自接待,中午從德州廠所在的Lavaca港到鄰近的Point comfort小鎮吃中飯,德州廠沒有公務車,是吳副總當司機開他的Minivan接送,我是主客坐右前座,吳副總說,「董事長來德州廠視察也是坐這輛車,我開車,董事長就坐先生你現在坐的位子,三娘坐中排左邊靠窗。」 

那輛香檳色的Minivan不新,好像是Toyota六缸車款,是吳副總每天上下班的通勤車,車上隱約可聞到些菜味,旅美華人都很節儉,到外面餐廳用餐後剩菜一定打包帶走。我想說的是,王永慶這樣的巨富級人物,不要說沒有辜濂松、郭台銘的「灣流〈Gulfstream〉」級私人飛機,竟然創辦規模這麼大的台塑美國廠,會計較成本到不設置公務車的精準,也真是讓人嘆服。

簡單介紹台塑德州廠有多大,面積達兩萬五千英畝,大概是八千甲左右。我畢業的東海大學大家都說很大,面積不過是一百四十三甲,可以想像台塑德州廠有多大。開車從進廠界到行政中心,不止半個小時。德州廠有十三個工廠,產能是每年一百億磅,需五萬個鐵路貨車車廂才能裝載,可能超過十萬個四十尺的標準貨櫃,是一千八百個員工的努力成績。

臨墨西哥灣的台塑德州廠到處流露王永慶「勤勞樸實」的味道,從遴聘新進人員即可見一斑。德州廠設廠迄今不斷在擴廠,目前還有兩個工廠正在興建。建廠當然是找外面包商來做,台塑開出的價格相當實在,包商只要老老實實做,就有合理的利潤。另外,包商和工人很想承做台塑工程另一個因素,是德州廠待遇不錯,希望藉由施工,留給業主不錯的印象,進而能進入台塑工作。

吳堯明絕對是忠誠履行王永慶精神與意志的高階幹部。包商施工,吳堯明不時到處轉轉,冷眼旁觀,不否認外傳的訊息「將來若有機會進德州廠,就負責維護你建的廠。」這招很有效,包商想進台塑,當然會把施工品質拉高,何況將來有可能負責維護,不可能偷工減料,將來找自己麻煩。因此,德州廠無論用人、建廠,品質幾乎是Perfect

這個廠有多風光,產能提升、提供在地人工作機會等數字當然可供參考,其他的數字可能更有觀察意義。例如繳給當地政府的稅每年都在總稅收的一半以上,設廠十五年來社區捐獻超過三百八十萬美金,這還不包括以幾筆百萬美金以上的信託孳息在當地高中設獎學金、致力環境維護等工作;當然,拿到ISO14001綠色環保製程標章、廢水回收再利用達十二次才排放掉的諸多紀錄,也是美國人過去沒見過的。

不過,進新聞界第一次與王永慶接觸可不這麼正面,是因二十多年前台塑擬在花蓮崇德村興建水泥廠事件。當年正義感「破表」的我,對於既有的幾個水泥廠造成如半屏山等地難以回復的環境破壞,已經深惡痛絕,怎麼可能忍受毀掉太魯閣鬼斧神工的世界級景觀,只為開挖石灰石製造水泥賺錢的企圖,當然卯起勁來寫稿反對;可是意外發現事情並不單純,在地崇德村原住民都同意這麼做,這是怎麼回事?

一番打聽,原來是一位原住民民意代表居間運作,請崇德村的原住民坐豪華遊覽車上台北,「可是上台北ㄟ!」那個年代根本是原住民不敢想的。一天的行程從參觀台塑大樓開始,六○年代剛落成的巍峨台塑大樓不要說花蓮看不到,台北也沒幾棟;接著到對面好幾星級的中泰賓館吃自助餐,這也是崇德村原住民作夢都不曾夢到過的,吃完飯遊台北,回到崇德村已近子夜。

原住民很善良,想到土地可以交給這樣的大企業家來使用,直覺以為光榮,「管他怎麼用都是好的」,因此簽使用權讓渡書讓出土地幾乎是直覺。當年我很不諒解王永慶怎麼可以利誘原住民,但是這個想法在歲月洗滌後逐漸有了轉變,一心想發展事業的王永慶未必知道這個過程,要怪得怪居間圖利的那位民意代表;何況當年經濟掛帥的年代,開發與保育遭遇時,保育總是落敗。

其後還有兩次接觸,不過不是我個人,是台塑請媒體朋友吃飯。台塑大樓頂樓的招待所場地算不上豪華,菜色卻獨具一幟,不搞魚翅烏參的排場,但招牌的牛小排相當誘人,軒尼士XO、大陸洋河大曲的大杯乾,王永慶、王永在昆仲帶頭勸酒,真是讓人服了台塑待客的殷勤。

再一次的接觸,印象很深,八○年代,但確切時日已記不清楚,是因為台塑嫘縈廠生產可能的污染問題。當年人造嫘縈纖維以其加工便利、色彩繽紛、利潤高,在世界興起一波旋風,但代價是生產過程有廢水、廢氣、噪音的嚴重「三廢」污染問題。我不確知是否因為我寫了有關各國石化下游嫘縈廠生產都有污染問題的文章,或者當時我已是新聞界倡導環保「一霸」,王永慶因而約我見面,還有另一位本報同事。

會面時間對記者來說實在很早,早上九點多。王永慶清癯身形,內蘊沛然精氣地快步走進會議室,因為不是第一次見面,省掉寒暄時間,直接切入主題。王永慶先是簡單介紹台塑集團嫘縈廠最新的生產技術,或許過去其他國家嫘縈廠的環保記錄不好,但他保證他的廠沒這個問題。

接著,王永慶認為眼見為憑,幾個國家的嫘縈廠看一看,就能相信台塑的嫘縈廠三廢是處理得最好的,於是對我說「先生可以挑幾個外國嫘縈廠看看,行程上台塑來支援。」隨即叫一位高級專員進來,交代如果我要去那個廠,機票、旅館都先安排好。當年幾個知名嫘縈廠分在奧地利、德國、日本,真要去看,是次逛半個地球的難得出國機會,但基於記者的職業良知,我拒絕了,不到一刻鐘結束會面告辭。

大殮之後是蓋棺論定,這些與王永慶近距離接觸的二三事,或許那個時空多少有些對抗意味,如今客觀環境已大異於前,應能與讀者產生一定的對話。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xiou&aid=2367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