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15 21:18:46瀏覽7056|回應7|推薦26 | |
南園,還南園嗎? 今年一月去了趟南園,距離上次去,記不清楚隔了多久,總有七、八年吧,很震撼。同心樓有些風霜,後面南樓樑柱的漆面略顯剝落,不過總體的氣氛還是那麼雅致,寧謐中文人氣息自然流露。 八月底因公再去南園,很難過,驚訝於其過量負荷。其間唯一的差異,是南園終於得以對外開放,從報系員工自家悉心維護的度假中心,變成來者不拒的對外營業場所;南園的角色轉變雖然不得不然,但看不出做了質及設施調適的情況下,從私人花園變成公共場所,古雅的建築勉力承受突然暴增的遊客,看著她的竭力苦撐,著實是讓人心疼。 其實九一、九二年經常去南園,那時報系邀請民運人士來台時我常奉命採訪、發稿,雖然時常碰上半夜要傳稿回台北時南園傳真機故障,深夜飛車趕到新竹辦事處傳,再摸黑、迷路多繞圈子才回得了南園,但一回南園瞥見亭台樓閣光影,就忘了剛才路上奔波之苦。 即便今年四月後南園開放遊客暴增幾倍,但是會到南園的遊客還是有一定水準。八月底那趟去南園,在同心樓吃中飯時碰上一個新竹的攝影團體,同心樓的木框玻璃門上貼著「請隨手關門」的標示,那個團體有位男士熱心地站在門旁幫大家關門,他走開一下,進出的婦女、老先生使盡力氣關不上門,只好裝沒看到關門的請託標示。 沒能關門的老弱婦孺其實不必抱歉,同心樓的玻璃門設計本是為私人廳堂,因為不會頻繁開關,重一些無妨;同心樓性質成了公共食堂、公開場所後,承載量是過去的五倍甚或更高,玻璃門就顯得突兀,不但無法應付經常啟閉,也不體貼遊客,當然損毀是可預見的。 來南園,同心樓用餐是標準行程,進了之後,「放」就也凸顯問題。餐廳旁男廁八月底的場景是這樣的,兩個外客抱怨廁所臭,通風不好,適巧我進去,解釋這是私家庭園,過去是低使用量,不會有通風及氣味的問題。兩位外客離開便斗沒有按鈕沖水,洗完手大剌剌的甩水,但這不必究責外客沒什麼水準,既然成了公共空間,是該有通風、紅外線自動沖水裝置,這是必須的轉型。 最讓人憂心的,不是服務遊客、以客為尊,而是南園是個文化財,一磚一瓦,一樑一柱,乃至草木樹石都是精心設計,都是精緻文化財,經營管理所需的專業、難度遠甚於民宿或觀光園林,這需要不斷學習、精進,甚且要拋開帳面營收的考慮,務必讓南園長長久久,隨著日月更見風華。 八月底南園行鎮園之樹、獨角仙的食源光蠟樹慘遭蟲害侵襲枯死了,真是讓人不捨。記得一月南園行,優質的導覽員是多麼「獻寶」地以光蠟樹作為解說的起始;八月光蠟樹枯槁,管理單位先說找了中研院植病專家來看過,還帶了一節樹幹回去檢驗;繼之改口,說不是中研院,是農改場專家;再追問下去,竟然又改口,從沒有找人來看過,而且是去年發生的,死了換植一株嘛…,言下之意,有點怪發問者大驚小怪;我更不解,一月導覽員在容光煥發的光蠟樹前開講,那棵樹難道是幻影? 南園夠精緻,報系兄弟姊妹無不以此員工休假中心驕傲。能多點朋友來欣賞,增添對中國園林建築的理解當然是好事,但隨著承載量的增加,對經營專業的要求更應成幾何級數增加,千萬不能只著眼於業績,南園,當然該是長長久久的南園。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