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12 21:07:59瀏覽2078|回應0|推薦20 | |
批評記者的事最好少幹,即便我是掏心挖肺的想把過去摔跤的經驗傳遞出去,即便已夠資格倚老賣老,但別忘了記者是永遠的「反對黨」,不回批,就是失職,對社會進步的力道失職。 第一個要談的「環保」,是英國某時尚名牌推出的「I'm not a plastic bag!」購物袋在台北某名店限量發售的風波,事隔一個月了,應該所有激情沈澱,能夠平心靜氣審視這件很不環保的風波。 宣稱五百元一個的主角購物袋,其實只是長得像大家慣用形狀的環保袋,本來引不起什麼風潮;但正因為是名牌,台灣消費者不知什麼時候瘋名牌顯性化,不管是什麼做工粗糙的袋子,發售之前網站已熱炒到五千、一萬一個,換言之,雖然標榜「環保」,但來排隊碰運氣的買主恐怕心中毫無環保,或許是稀奇,也可能就是想轉手賺一筆;至於名店,壓根沒正眼瞧過這只「環保包」,貨有人供,出個場地營造人氣,媒體SNG群聚報導,最好還能有幾起小糾紛,這比上電視十秒一檔的廣告划算太多。 「環保」是個生活態度,不必談減炭、減廢那些高深的學問,最簡單、日常就可履行的,不過是節制消費,創造有限資源的最大效用,就是這麼簡單。影印紙回收反面再利用、響應少用紙杯、自備環保筷、少用塑膠袋、隨手關燈關水…平常大家也都耳熟能詳地說上一段,但是從口腔期的說說,到劍及履及的身體力行可絕不簡單,名牌「環保」袋正是個檢視。 試想,沒有這麼多人排隊,沒有這麼多人領號碼排,沒有那麼多SNG炒熱氣氛現場直播,光靠賣場硬打廣告是唱不起來的;很遺憾,也很諷刺,業者拿最不環保的手法,刺激一些只有逢迎環保、掛在嘴上的假環保朋友漏了餡,原來是瘋名牌,哪裡是呼應環保。 有需求,廠商樂著呢!於是,不該砍的樹砍了,可以不必花的運費花了,擁擠搶購的人潮多出多少碳排放,結果是「環保」袋當時上餃子包背,從沒上菜場裝過空心菜、吳郭魚。這些全都是可以不必浪費的。可笑的是,廠商的生意手法,一些記者朋友竟真的以為此包包是非同小可的環保。 另個謬誤是台大複製動物先驅鄭登貴教授研發出吃草的豬。不知道是誰導演,這隻複製豬被稱為「環保豬」,之所以這麼叫,是因為複製豬吃素不吃葷,只吃草,不跟人類搶已然缺貨的玉米當糧食。事實面就是如此單純,但不知怎麼回事,電子、平面媒體想當然爾的說環保豬因為吃草所以不臭,是真環保豬。 該怎麼說?除了媒體弱智,恐怕找不到更合適的形容詞。如果吃草就是環保,那麼已吃了幾百、上千年的牛及羊,為什麼不說是環保牛、環保羊?至於說吃草就不臭,更是毫無科學根據。澳洲生產的牛羊前幾年被狠狠檢討,因為放屁有甲烷成分,不但臭,而且是地球溫室氣體累增的重要因素,豬改吃草當然也會放成分是甲烷的屁,對地球暖化當然有不利影響,怎麼稱得上環保? 媒體的弱智關鍵問題在不唸書。請問,從吃葷、雜食性到改吃全素真的只要轉殖幾個食草基因就能更改食性嗎?當然不是。大家知道熊貓吃竹子,但兩、三千年前熊貓棲息在江漢平原時其實是葷食、雜食,不吃竹子的;因為人類農耕佔據的熊貓棲地,漸漸的熊貓往山區退守,如今到了海拔兩千公尺以上的青藏高原邊緣,沒有葷食,只好改吃竹子。 得注意的是,熊貓改成素食牽涉到整個生理器官的改造;例如需要強而有力的臼齒來磨碎竹子纖維,需要較長的腸道才能吸收竹子很有限的養分,這些都不是轉殖幾個食草基因就能改變的。 相關的例子很多,不必多說一是考慮記者沒有什麼惡意,只是單純的少念了些書;再者,記者只是年輕,把「環保」誤為時尚,並不瞭解深邃內涵,只希望這些小朋友及早脫離弱智,趕緊成長。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