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公寓
2021/04/21 09:27:51瀏覽459|回應0|推薦4

前些時老公談到韓國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已經超過了日本。又開始為日本社會這數十年每況愈下的情況深深嘆息。我偶然想起不知道在哪裡看到的一則記事,開玩笑地告訴他,不過他們喜歡住apartment啊!你看日本的中流的薪水階級不都住自己的房子或公寓嗎?韓國人只要住apartment就很滿足了,住的情況還是日本好些啊!

apartment在日本多數指木造的文化住宅。主要都是低薪階級或學生租住。1995年阪神大地震時,這些木造的文化住宅,很多都倒塌了。為什麼薪金上漲的韓國社會,人們喜歡住apartment? 真叫人大惑不解。

後來在網上查了一下,知道apartment這個外來語在日本最初被使用的是在1910年時,當時是首先使用鐵筋來建造,與過往的木造房子有別,apartment在當時的涵意別於一般住宅,意指豪宅而言。1910年這一年是日朝合併之年。這之後的朝鮮被併入日本版圖,不難想像就像台灣那樣,日語‧日本文化大量流入朝鮮半島。或許就在此時外來語アパート(apartment)這個詞彙在朝鮮半島,也就以아 파 트這個詞彙存在於韓語中。如果這樣去理解아 파 트這個韓語,就不會奇怪為什麼韓國人嚮往住아 파 트(apartment)了。

這種鐵筋建造的高級住宅在目前的日本另外用マンション(mansion)稱呼,涵義相當於漢語中的公寓。記得以前年幼,還住在台灣的時候,常常在報紙上看到貪官污吏或是惡性倒閉的商家,捲逃鉅款逃往外國做寓公的記事。當時年紀尚幼,對於新聞記事不甚了了,總誤以為公寓就是指那些寓公所住的豪宅。後來才知道寓公的意義原本只是指流亡異鄉的王公貴族而言,並不一定有負面的意義。在台灣寓公的用法,或許就是在當時人心不穩,飄搖動盪時代的背景下,產生出來的含有負面意義的特殊用法。

為什麼日語中的アパート(apartment)後來會變成木造的文化住宅呢?據說是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經濟開始復甦時,大量人口湧向都市,為了要接納這些突然增加的人口,不得不大量建造簡易住宅來應付。這類住宅雖然各有門戶,廁所卻是共用的,屋內也沒有浴室‧廁所的設施。在關西地方經營房屋租賃的公司,對這類住宅開始改以文化住宅來稱呼,但是一般民間不改舊習,仍然慣稱這類住宅為アパート(apartment),至於後來的高層鐵筋建築的比較豪華的住宅則另外以マンション(mansion)來稱呼。只是アパート(apartment)涵義的轉變止於日本社會。已經脫離了日本殖民統治的韓國並沒有跟進,아 파 트仍然是豪宅的意義。

同樣是外來語的mansion 與apartment在台灣‧日本‧韓國卻有不同的涵義與用法,居民的身份階層也不同。從上述的追溯可以看出日韓文化的葛藤與台灣政治環境的演進。語言不僅是用來溝通彼此的意識,它甚至也告訴你社會經歷過的事。

 

 

 

( 在地生活亞洲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taiwan2014&aid=161749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