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2/14 16:47:11瀏覽482|回應0|推薦0 | |
今天如果是在華人的社會裏,會稱它為「情人節」。顧名思義是天下有情人共渡的佳節。但是在日本這一天是「義理巧克力」大量出籠的日子。 在80年代不管是職場·家裡·學校,這一天女性送送巧克力給男性成了一種風氣。特別是公司裏的女職員送巧克力給男上司及男同事,如同例行公事。常常看到在大百貨公司裏,身穿公司制服的女職員數人,大量採購巧克力,搬運回公司,分發給男同事們。當然,這些男同事也不會自作多情,誤會女職員對自己情有獨鍾。因為張三收到的巧克力和隔桌的李四收到的,差不多完全一樣。不是只給你一個人,而是大家都有份。 那麼情人之間送不送巧克力呢?也送,質量就比給一般男同事的好多了,有時候還是自己親手做的。這樣的巧克力叫「本命巧克力」。至於送給公司男同事的,叫「義理巧克力」。 公司的「義理巧克力」以外,在家裡母親送給兒子,媳婦送給公公,或者學校裏女學生送給男老師,也是常有的。腦筋裏裝滿了五倫思想的我,當初以為這不是亂倫嗎? 「義理巧克力」的「義理」,在漢語裏的解釋和日語的解釋不同。一看到「義理」兩字,差不多馬上會肅然起敬,連想到「義理之學」等。「日語」中的義理,也不是沒有這個意思,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義理,與原來漢語的義理,意思不同。 「義理」與以前所提到的「建前與本音」,一脈相承。不像漢語的「義理」那樣頑石不化。它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看似「真」的。送給公司男同事的巧克力,就是如此。僅止於好像是種感情的表現而已。 另外「義理」常是需要回報的。這種義理起源於日本武士間的互酬。後來成為一種習俗。日本的「中元」「歲暮」,通常是送給曾經照顧過自己的人,是種義理的表現。收禮的人,並不能白收,一定也得回禮。 「義理巧克力」,在80年代風靡一時,如今已漸成遺跡。當時的日本一般薪水階級的平均年收大約7百萬,「一億中流」成為當時的流行語。目前平均年收降低到4百萬左右。女職員,多半已不是終身雇用的正式社員,而是契約職員或者是人材派遣公司派來的職員,與公司的關係如同過客。既無財力的餘裕,也無心思去做「似乎」的感情演出了。 母親媳婦,也不想在拮据的手頭裏,做無謂的浪費。如今買一盒巧克力的錢,可以買兩盒便當了。裹腹重於一切。 Valentine原是人名,與情人,巧克力完全沒關係。在不同的社會演變成為不同的習俗。星移斗轉,即使在同一個社會裏,也不會一成不變,「義理巧克力」,由盛而衰,就是個例子。 |
|
( 在地生活|亞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