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2/29 15:07:25瀏覽17498|回應10|推薦68 | |
忙於教學與研究,忙於陪小孩成長和做一些社會服務工作,疏於家庭理財,等到鄰居老友退休搬離,才警覺到終有一天我們也會搬離住了三十多年的教員宿舍,這才急急忙忙地去看房子。以前不是沒有看過房子,只是都嫌房價過高,薪資永遠都追不上房價,而且差額愈來愈大,因而蹉跎歲月,真要下決心買房子的時候,已經買不起士林附近的華廈了。 看房子 要符合良好的居住環境,也要薪資付得起的房子,不好找。三峽的重劃區俗稱「北大特區」,面積不大,看起來有比較完整的區域規劃,我們看房的時候已經蓋滿七八成了,可以看到整個重劃區的布置。距離工作地點的士林,一南一北,是遠些,不過如果考慮退休後不趕交通,倒是無所謂,目前連接永寧捷運站的公車也多。三峽和鄰近的鶯歌、大溪等地,自然地景和人文歷史豐富,比較合我家的脾胃。 幾年前,隨意開車到三峽舊區最熱鬧的復興路上,進入一家連鎖房仲分店,業務員就開始帶我們看「北大特區」裡的物件。最先看外圍的「大O博物館」,原屋主將四房打成三房,室內裝潢藍色調,頗有整體感,房子向南,可以看到附近的農田。進入該社區還要測量體溫,看起來管理嚴格,這是我們老夫妻倆第一次進入管理嚴格的大樓社區。其後也看了好幾戶成屋,都是四房的空屋,很寬敞,不過有些靠中庭,噴泉雜音大,有的鄰近北二高透著低沈的噪音 有些房子中間有顯眼的大柱子,有的迎客大廳金光閃閃,有的走廊陰暗且堆著鞋櫃和亂放的鞋子,有的後陽台暗無天日。這些社區的地下平面停車場有些鋪水泥面,有些鋪塑料表面,有部分柏油鋪面,夏日氣味就難聞了。都沒有很合意的。 房仲業務員隨後帶我們看遠雄的房子,遠雄是「北大特區」主要規劃者,在這裡有八大建案,從三百多戶到一千多戶都有,各建案佔據極佳的地利,除了「京都」外,其他都座落在主幹道學勤路的南側。遠雄建案俗稱「兩個字的」和「三個字的」,「三個字的」建案每戶面積大,前呂副總統就曾住在三個字的「紫京城」,其他「三個字的」還有「碧連天」和「翡冷翠」。「兩個字的」從兩房到四房都有,如「哈佛」、「劍橋」、耶魯」、「風呂」和「京都」,格局比較適合像我家一樣的平民。各建案都有寬敞的地下停車場、中庭,走廊也寬敞明亮,沒有看到任何住戶的雜物,公共設施除了大廳、圖書館、運動空間等外,都設有游泳池和溫泉三溫暖等水設施。基本上都比之前所看的物件合眼。看過三四戶,都各有些缺點,有的後陽台面對鄰棟刀鋒似的犄角,有高樓層視野良好的,不過,打開窗後,高速公路的雜音撲面而來,中間沒有任何樓房阻隔。有些地下層作為大賣場,要停車就得往下多旋轉兩層。 最後置下的是面對鳶山高樓層的三房小公寓,這一戶陽光充足,前後陽台和每個房間都透亮,通風良好,日落在右前方鳶山與鶯歌之間,前面沒有高樓阻擋,小陽台可以坐看滿天彩霞。原本前方左右有兩小塊建地,想當然只能蓋低樓層大廈,礙不著我家的視野。沒想到入住沒兩年,前方就拔起高樓,左前方的建地面對小馬路,蓋起兩棟12樓樓房,不礙事。右前方的建地面對學勤路,建商把容積率全擠到前面去,每一戶都面對學勤路,都有視野,賣相好,再加上樓頂的設施,剛好擋著我家面向鶯歌陶瓷公園的視線,也擋著原本看得到的北二高車流狀況。還有,右前方學勤路對面的建地也是有樣學樣,正在蓋一棟27層高的樓房。從此我家180度的視野將去掉45度了。這是看房時預想不到的。 北大特區環境 入住後,就常常騎著小摺到附近溜達,認識重劃區和附近的環境。這個重劃區有185公頃,台北大學的正門面對重劃區中心幹道學勤路,另外左右還有兩條平行的幹道,左邊挨著北二高的是學府路,右邊是學成路,重劃區最右側外圍是三樹路,區隔重劃區和原來的農田區。多條小馬路以大字為名,如大學路,垂直地將這三條幹道劃成許多區塊,中央的大義路可不小,將完整的北大特區切成兩個行政區,靠近台北大學這一頭屬於三峽區,過了大義路就屬於樹林區。 中央的學勤路原來是四線的林蔭大道,不過兩邊都畫了汽車和機車停車格,限縮了車道。學勤路兩側的建案都內縮,留出寬廣的行人空間,遠雄的建案前稱為藝術大道,有著整齊的規劃,鋪上石板地面,社區前和社區之間和後方中間的圓環區,都布置了各種裝置藝術。天氣好時,常看到腳踏車來往,也常看到居民在此間休閒曬太陽。 樟樹是北大特區主要的行道樹,學成路和學勤路中央分隔島和兩邊都種上樟樹,單一的樹種,容易招來介殼蟲等病蟲害,有如台北市中山北路的狀況。學府路種上艷紫荊,盛開年,落紅滿地。學勤路末端柑園活動中心旁種了多株阿勃勒,夏日掛上串串黃花。只有大雅路兩旁種上楓香,冬天殘葉逆光底下汎著金色的光澤。遠雄建案之間的人行巷道稱為「松」、「竹」、「梅」等,分別種上代表性植物,可惜沒考量植物喜好陽光的天性,大樓與大樓之間日照不足,只有前後陽光較充足之處長得好!可見工程人士不太懂得植物。 學勤路北側,遠雄認養了兩個社區公園,有些兒童遊憩設施。學成路上也有幾個社區公園,比較特殊的是大義路和學成路交口處原訂為公車停車場,後來配合鄰近的社區大樓落成(?)而轉成為社區公園,從社區厭惡轉為歡喜的設施,兩旁的社區可賺到了。 北大特區有三所中小學,在學勤路末端的桃子腳國中小,房舍保持水泥粗獷的外型,龍埔國小校園大,外觀新穎,有些太陽能裝置。在大義路原有一塊國中校地,蓋好後,成為台北大學的附屬高中。各級學校都齊備了。 北大特區原來是三峽的農田區,這一大片樓房之外,仍然保持著原來樸素的面貌,農田之間雜著少數紅磚農舍和一些水泥樓房,也有著零星的工廠。穿過三樹路姑娘廟旁的小路,進入到農田區,這裡有兩大塊荷花田,夏日裡荷花飄香,常聚滿人潮。附近農田常播上波斯菊種子,開出大片花海,事後翻土可作為肥料。這些花海剛好給北大特區裡的都市移民散散心。 參與社區管委會 難得置下小公寓,希望當所有住戶都同是生客的時候,可以有規劃地建構具有理想的社區風貌,仗著自己十幾年社區服務的經驗,主動向鄰居自我介紹,在第一屆區權會選舉時硬擠上委員一席,及後擔任了幾屆委員,因為自己不常住,無法擔任重責,只擔任過一般委員和三年副主委,這才瞭解到管委會和學校的志工團體很不相同,學校的志工團體相對單純,唯一的目標就是「為小孩好」,容易獲得共識。 對於新落成公寓大廈的管委會,主要的工作為:(1)日常的管理,(2)點交,(3)社區營造。日常的管理工作主要委託物業管理和俱樂部管理等專業公司負責,關鍵在如何建立管委會、委員與受委託者的伙伴關係,不容易。面對建商的點交工作,更不容易,因為委員們多缺乏專業,都希望不吃虧,而建商能拖就拖,能賴就賴,如巷子之間的植栽長不起來有其客觀因素,建商是不承認的,故很難找出平衡點。社區營造工作是我所力推的,放下身段,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和委員們溝通,親自草擬了完整的社區營造的規劃案,從建立志工團體、社區媒體等做起,逐步推動人與人和人與環境的和諧關係。可惜,得不到落實。 管委會委員之間缺乏共識,無法同等重視上述三項工作,無法有規劃地執行,常因某一項的困難而拖垮另外兩項。這裡需要分工與效率,效率就是需要充分的會議前準備,這就需要有全時貢獻的委員,而非事事都搬到委員會議中從頭討論起。能夠做好分工與講求效率,除了主事者要有組織領導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怎樣營造出委員共事的好氣氛,使得委員們樂於擔任委員,使得住戶們樂於參與管委會的服務工作。 管委會之成功在委員,而不在常更替的受委託人員,委員們來自五湖四海、三山五岳,背景不同,識見不同,就如同有人愛咖拉OK,有人愛古典音樂,兼且大部分委員連會議規範都不懂,談效率不容易。自己沒有全時間投入,怨不得別人,對於大社區的管委會,確實需要有時間、低身段、不求回報的委員們參與。這幾年管委會的服務學到公寓大廈的管理,學到跟異質性委員們相處、瞭解建商與驗收工作。相對於建商和房仲,以後有機會再看房子的話,會有比較公平的地位。也奉勸朋友們,自己家庭理財還是要自己顧,光埋怨和抗議是沒有實際幫助的。
北大特區的高樓,各有特色 有些洋派 有些以大理石裝飾為尚 學勤路南側大樓內縮,人行道寬廣,各大樓社區顧門面 大樓的裝置藝術,玉鼎社區 大樓的裝置藝術,國際館社區 大樓的裝飾藝術,翡冷翠社區 大樓的裝置藝術,京都社區 原規劃為公車停車場的社區公園 遠雄海洋公園 樟樹是主要的行道樹 清晨有些薄霧的學勤路 學府路艷紫荊與落紅 大雅路冬日裡的楓香 夏日柑園活動中心旁的阿勃勒 梅街裡的梅花 龍埔國小 桃子腳國中小 姑娘廟後方的農田,背後為關帝廟 冬日裡的埤塘,還有一隻冬候鳥—蒼鷺 關帝廟如一般廟宇般輝煌 廟前的魚池倒影,可以看到廟宇四周環境的不搭調 冬日的荷花池只剩下孤零零的殘枝 荷花池對面人家的庭院,圍籬內「單鞭下勢」的塑像 旁邊空地長滿紫花藿香薊,背後可能是鴿舍 附近農田的波斯菊花海 請參考 |
|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