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臨老騎車上大溪
2014/02/17 21:32:04瀏覽2809|回應0|推薦20

年輕時愛運動,中年後事業忙碌,運動少,體力不繼,跑復健科的機會不少。和許多同輩人士一樣,從足球、羽毛球這種激烈的運動,轉進慢跑,或打打太極,近年寄寓三峽北大特區,特區有完善的自行車道,常見小朋友與長者騎著自行車往來,車庫裡也停了很多自行車,因而下了決心買一輛。

北大特區

從小學就學會騎自行車,大學時也以自行車代步,第一輛自行車還是用腳煞車的呢!夠古老。單純作為運動工具,同時讓小女可以學習,我們家就買了一輛折疊型的自行車,等了三個月,終於等到這台黑色的國產小摺交貨,因為大學時丟失了好幾輛的痛苦經驗,平常不用時就停泊在家裡。

開始時,清晨騎著這輛黑色的小摺巡迴北大特區各巷道,接著進入台北大學校園,繞幾圈。早晨校園中有不少晨運客,有些穿著整齊的運動制服,有人慢跑繞圈,當然也有不少騎自行車的,我的小摺恰似人矮腿短的運動員,猛踩好幾下才跟得上其他高頭大馬的自行車。

大漢溪

北大校園騎車幾回後,新鮮感漸失。後來將我家陽台遙遙相望的鳶山堰作為目的地,得鄰居指引,好幾次沿著大漢溪右側道路,上茅埔路,挨著鳶山走,經過廟宇、農田,接近水庫尾巴再折回。三峽這一端不是沒有自行車道,茅埔路上都漆著自行車的號誌,只是道路多崎嶇,也沒有連接土城端的大漢溪右側自行車道。三峽對岸的大漢溪左側自行車道比較完整,從此後,重新鎖定三峽對岸的自行車道。

三峽與鶯歌有三座橋樑銜接,三鶯大橋是主要幹道,車輛來往頻密,橋面窄,自行車不方便通行。繞遠一點的柑園大橋,橋面寬廣,有機慢車道,自行車上橋比較安全,另外再遠一點的柑園二橋的橋面有專屬的自行車道,不過連接周邊的馬路都嫌車多路窄,不怎麼適合自行車行走。從此,我都經柑園大橋連接至大漢溪左岸自行車道,往下游走,經過鹿角溪濕地、新莊等地,下游是人口密集的區域。上走大溪有開闊的田園景色,所以大溪成為我小摺新的目標地。

柑園大橋至鶯歌陶瓷公園,沿途的自行車道鋪上柏油,畫了線,很舒適,路旁的草地在眼前展開,中間有兩株榕樹獨立在車道旁空曠處,第一株榕樹的樹冠較寬,旁邊有水潭,年後積水倒影清晰,年前曾看過大群小白鷺群聚於此。

大漢溪邊有多處濕地,河床開闊,水面有寬有窄,從陶瓷公園起,大漢溪的河床裡堆滿岩石,經過風化和溪水的沖蝕,這裡的溪石呈現不同的形貌,春天至酷熱夏天前,石頭上長著綠苔,選一個藍天白雲而微波不興的天候,局部拍攝這裡的水與石的景色,應當有幾分像放大版的假山盆景,或縮小版的陽朔山水。河面寬廣處常見釣客,不畏寒暑,有時候在時上搭起帳棚。

過了陶瓷公園,跨越別緻的龍窯橋後,自行車道小些,路旁有多株旅人蕉,溪邊的欄杆有多處開口的設計,可以停歇,遠眺河床,且有階梯可以往下走,更靠近溪水。

鳶山堰

三鶯大橋底,長長的自行車道往下走,前面是紅色的拱橋,不走車,不走人,拱橋承載著大水管,從三峽端的板新水廠輸送至鶯歌端。然後,經過樹木比較茂密,頗有設計的公園路段,每逢假日這裡都有一群朋友打木球,用木槌子在草地上推打著木球,貫穿小小的龍門。

北二高橋底常停放清潔隊的車輛,所以自行車道設有關卡,避免錯車意外。再過去就是鳶山堰的大壩了。近年大壩附近都在整治河床,風塵僕僕,自行車通過大壩都要矮身牽行。過年寒流後第一天不下雨,無風,湖如鏡面,把水壩和鳶山全倒映到潭水中。繞著潭走的自行車道旁,立有上刻「山水步道」的白色巨石。潭邊有圍籬,長滿芒草,遮住了湖面。唯有一高壓電塔處,圍籬有些空隙,可以避開芒草,可能是拍夕陽的好景點。前幾次,我和小摺只到潭腰木造觀景台處便折返。觀景台下有幾處沼澤灘地,月前低水位時,露出一大片底泥,潭中央也露出了沙洲。過年這幾天尚未見豪雨,水位卻提升不少,掩蔽了沙洲。可想,這水庫必定淤塞嚴重。

大溪綠野自行車道

這山水步道盡頭,連接馬路,左轉下坡便轉進大溪綠野自行車道,有一大段是橫越農田的產業道路,一進入這裡的中庄地區,空氣飄著青菜的氣味,夾著濃郁的韭菜味,原來這裡是韮菜的專業區,氣味中也混著有機堆肥和農藥的味道。產業道路旁有水圳,灌溉水泊泊地流過,這是從大溪上游引來的。

大年初一第一次進入中庄,到中間的土地廟便轉回,年後這一次才發現,路旁不遠處有一座整齊光鮮的四合院,特別調轉車頭,拜訪這四合院,左右門牆上有兩塊石刻,說明這一所「陳五常宗祠」,這應該是一個團結而發達的家族。

前面這一座土地廟很特別,廟旁的榕樹高聳,枝葉茂盛,馬路的另一端還有一座涼亭。可能年後這一天騎士比較多吧,廟前有一攤販在擺賣。

不久後,途中有一座涼亭休息站,旁邊立了一個圖文告示牌,介紹前路的景點,涼亭可以遠眺大漢溪和對岸的山林。不遠處,對岸的綠樹中似乎有一條白色的練帶,最上端是一個寬瀑布,下接兩三疊溪瀑,似乎形成連鎖的瀑布群。我查閱了地圖,那附近有兩條溪,一條是草嶺溪,一條無名。不知道那是否真是一處瀑布,或者僅是排水溝遇雨後形成短暫的水流。

沒多久,經過兩座小鐵板橋,有紅色的拱型欄杆,兩頭有石雕青蛙。這鐵橋是橫跨在水圳之上,不寬,橋面的鐵板似乎曾鋪上膠皮止滑,那膠皮已經碎裂剝落了。這綠野自行車道便是傍著水圳走,這時候早春,水圳旁有幾株灌木喬木冒出了新綠。

再接上馬路時,前有座紅色的店家,招牌上寫著「撤烏瓦知」部落,屋子旁靠山壁是一座露天大水溝,水勢像瀑布傾下。不遠處便是大溪河濱公園,中間有一水塘。在馬路前方,依照路標指示,騎入自行車道,經過大溪橋底,繞出到橋頭處。從橋底仰望,這座吊橋欄杆飾紋古典,原來是「巴洛克式」的歐式建築。

大溪橋頭前放置了路障,我特別問身旁的攤販自行車可否進入,肯定後,才牽車上了橋面,這原來是人行的景觀橋,據說夜景美。橋面的欄杆對視野稍有阻礙,中心處兩旁有空間可以眺望上下游。橋底溪石頗有異趣。

李騰芳古宅

過大溪橋後,腹地不大,直接面對山壁,往前走是一座山壁上開出的洞口,有些許像廣西的象鼻山。過了山洞,眼前山壁旁是一座關帝廟的門樓。前方便是武嶺橋頭大馬路,右轉上大馬路至大溪老街。我穿過馬路後進入到前方的月眉社區,路口處稱為「月眉山」,其旁是輝煌的觀音廟。

依照路標指示往國訂古蹟李騰芳古宅走,經過好些農田,有些是水田,有些則築起網室,可能從事有機農業吧。這時節,水田新整地,準備春耕吧,田裡水滿,倒映著農村的景色,幾十隻黃頭鷺(牛背鷺)聚在遠方,我想往前走,要照下群鷺起飛的畫面,只可惜它們只是往後退些,沒有起飛的跡象。立腳身旁的水田,種滿睡蓮,經過時,不時有魚群捲動,激起混濁,看不清是甚麼魚。這春天的水田景色,立時讓我回憶到兒時,一樣是春雨時節,兒時喜歡穿著雨靴,到村前玩水,看著泊泊地從山裡流到水圳,再注入田中,村前一片片稻田就如同許多面鏡子拼在一起。

再轉進巷子裡便看到古宅,把小摺靠在門口外,沒有鎖,不敢走遠,解說志工很熱心介紹我看說明書。拜讀後才知道這個家族經商致富,李騰芳發憤讀書,考上秀才和舉人,光耀鄉里,古宅的建築也要符合身份。可惜這一趟僅是運動探路,沒有詳細瞻仰便退出。

從早上七點三刻出發,從古宅折返時已經過了十點,所以回程沒有任何停留,到了山水步道時,才有把握能在十二點半趕回到北大特區,這才稍微放慢速度,這才發現原來我走過的車道旁開滿黃色的小花,可能是黃鵪菜吧!自行車的齒輪發不出達達的馬蹄聲,路旁的野花不分年代,仍然熱鬧地迎著春天!

 

第一株榕樹

年後大榕樹旁水塘水位高

第二株獨立大榕樹

大漢溪河床怪石

鶯歌龍窯橋

 

輸水管紅拱橋

鳶山堰水壩外

鳶山堰水壩內側

水庫木製觀景台前

大溪綠野自行車道中庄地區韮菜專業區韮菜田

陳五常宗祠

陳五常宗祠大門

中庄地區水圳

中庄地區中心的土地廟

臨溪自行車道休息站

對岸有瀑布群,未知是否是草嶺溪或無名溪

 

經過兩處小鐵橋,跨過水圳

沿著水圳到大溪

撤烏瓦知部落

大溪河濱公園

大溪橋底

 

臨老騎車上了大溪橋,巴洛克式建築

大溪橋底

大慶洞

關帝廟牌樓

武嶺橋前月眉山與觀音廟

月眉地區水田之一

月眉地區水田之二

 月眉地區李騰芳古宅

沿途開滿黃色小花,黃鵪菜

此行僅用手機拍攝,天候常不佳,照片經過後製,聊堪輔助說明行程。

全部行程照片播放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onghc70&aid=1119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