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9/18 11:56:00瀏覽2881|回應0|推薦87 | |
灌溉士林的福德洋圳,乾隆元年(1736)吳氏等人集資開鑿,從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園旁取水,分為北幹圳與南幹圳灌溉古稱福德洋的士林農田。北幹圳還經過洲尾頭(現在美崙公園等處,傍著外雙溪下游的五分港溪,進入洲美,最後匯入到洲美的基隆河支流,原來古代洲美還曾用過東吳旁外雙溪的溪水呢! 民國五十年代,基隆河截彎取直,封閉了流向目前士林夜市的河道,同時也改變了外雙溪出水口的地貌。外雙溪下游同時進行截彎取直,在轉彎進五分港溪處,打通直接匯入到基隆河的新河道。從此,五分港溪的溪水只能取自承德路上雙溪橋下方的水閘門,受人為管制了。 靠在水閘的下方就是原有的福德洋圳,現在變身為抽水站,抽外雙溪下游的河水進入地下水圳,越過提防,進入到洲美。 洲美古稱洲尾,傍著洲美街有一長條民居,而水圳就與洲美街平行,在民居屋子前,平行而走。或許因為如此,洲美這一長條民居地帶百年來維持不變。 後來因應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的建設,拆除了洲美國小至洲美街口的民宅,無法辨識原來在屋子前走過的水圳。 原本與洲美街隔著民居的水圳,在過了洲美國小(洲美街196巷)後,就走在一起,靠在馬路的左邊,過了洲美街公車末站。 來到276巷,左轉再右轉,現在那裡水圳恢復成明溝,明溝這一段就是古老水圳地圖的末端,通進北投焚化爐前的基隆河小支流。 1945年的美軍航照圖與歷年的航照圖就清楚展示當年的地貌與後續的變化。 今日,水圳在276巷左轉的一小段,維持著原本簡陋的水圳壁。 過後這水圳就變身為水泥結構,通過一小片竹林後,就進入稻田。 因為北投焚化爐旁的洲美街與河堤築成後,靠路邊填起一片高出稻田的台地,水圳最後就鑽進台地的涵洞中。 福德洋圳,就只有這一段還具有灌溉功能的水圳,另外還多出了一段水泥支流,流入到稻田中。 最後這一段福德洋圳,在焚化爐前的洲美街人行道上,可以臨高看著這一小段水圳從竹林進入到平台的涵洞。 進到洲美街旁的工廠區裡,還可以看到最後一段水圳,在綠竹林中流過,流到洲美街旁的水閘門。 在河堤下方通過後,來到基隆河的水閘門,那裡還停泊了一小舟。 從古老的地圖中可見福德洋圳沒入的基隆河支流,原有小支流深入到稻田與五分港溪的末段,現在被填成台地後,可能只留下這一小段,類似原始的水圳。 「福德洋圳還活在洲美」 請參考 |
|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