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士林的血脈-福德洋圳
2020/03/29 15:26:22瀏覽7980|回應2|推薦64

約五十年前,士林中正路士林官邸一帶多是農田,日據時代除了老街與新街士林夜市與淡水線鐵路沿線有街市房舍外,其餘都是水稻田,咸豐八年(1858)以前,只有士林前街與後街(原稱芝蘭街)有街市,其他都是水田。自從康熙42年(1703)大屯墾時代起,大量漢人移居士林開墾,現今士林鬧市全都是農田,當年稱為「福德洋」。這大片農田需要灌溉水源,遂於乾隆元年(1736)吳氏等人集資開水圳,從外雙溪上游攔河取水,水圳傍著外雙溪順流而下,灌溉士林福德洋大片農田,故稱為「福德洋圳」。

福德洋圳的取水口在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園旁的外雙溪,這樣立馬將東吳與士林的關係回溯到乾隆元年。我在民國71年到東吳服務時,攔水堰就在當時的音樂系館旁。那裡正好是音樂館樓下第二餐廳的後門旁,地方窄小,也沒好好看這條攔河堰。早年這裡可是玩水的地方,東吳早年的學姊們還在水壩上留下倩影呢!

這取水口用鵝卵石砌成,與東吳校園原有擋土牆的材質相同,取水口有好幾道柵欄護衛著,可惜最外的一面大鐵柵欄幾年前沖毀了。因為取水口旁的擋水牆受洪水摧殘,近日將打下基樁,要新築擋水牆,這樣勢必會改變這古圳取水口原來的面貌,但要維護校園安全也不得不然,趁機留下這難得的取水口原貌,好作為日後回憶吧!建於道光年間的坪頂舊圳且成為文化部的文化古蹟,早上一百年的福德洋圳不是更應該紀念嗎?!

水圳經過東吳校門內的冤家路,民國七十年代我曾在水圳撈大肚魚回家養,當時還不知道這裡是士林最古老的水圳呢。後來攔河堰被洪水沖垮後,外雙溪的水位就夠不到取水口,福德洋圳少了活水後,就成為爛泥溝,有些地方乾枯了。

日據時代留下文字的紀錄與測量圖。從圖中可以發現,福德洋圳的主流在北幹線,傍著外雙溪走,經過雙溪公園旁,流過美崙公園,在承德路雙溪橋附近流入到洲美。當年外雙溪在那裡轉彎進洲美,從目前北投焚化廠旁匯入到基隆河,現在外雙溪的出水口以前是不通的,福德洋圳就在那裡基隆河與外雙溪兩河之間穿過,進入洲美。

在士林官邸正門前還留有一段鵝卵石的水圳,那就是福德洋圳的南幹線,灣過士林官邸後流向士林夜市,那裡可能連接上新街旁的小運河。當士林成為住商鬧區後,福德洋圳就失去了灌溉的功能,外雙溪截彎取直後,外雙溪直流入基隆河,洲美的水圳與福德洋圳就斷了關連。

建於乾隆元年的福德洋圳,目前剩下幾處還可看到原貌:取水口、東吳校門外軍營後方、雙溪公園旁福壽宮附近、士林官邸,都極富紀念意義,可讓國民瞭解士林的發展歷史,可惜士林官邸旁的一段經立委建議改建為親水設施,並沒有做整體規劃。

福德洋圳是早年士林鄉親們合資建造,外雙溪流域的多條古圳也是一樣的,可見當年鄉親團結發展的鄉土精神,日據時代將這些水圳合歸在農田水利會底下,台北市北區的水圳就歸七星農田水利會,南區的就歸瑠公圳水利會,還算是地方的組織,現在這些地方的組織都改制為公務機關,與初創時意義就不同了。

我們月前完成了兩則福德洋圳的影音報告,上集介紹取水口與北幹線,下集則介紹福德洋圳南幹線。

後記:據七星農田水利會會長說明,士林紙廠的水源也是從東吳校門前的福德洋圳接管取水。

日據時代福德洋圳的管理資料

日據時代福德洋圳的測量圖

東吳校園旁的取水口

最外圍的鐵柵欄倒在溪水中

民國七十年代前的攔水堰

當年東吳的學姊在水壩上留影

七十年代初期校園中的一段福德洋圳

福壽宮前乾枯的福德洋圳

士林官邸正門前福德洋圳的南幹線

士林官邸旁水圳改為親水設施

這一段原來的模樣

「福德洋圳上集」

「福德洋圳下集」

請參考

士林發展的影音紀錄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onghc70&aid=132263674

 回應文章

其正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4/17 09:13

五十幾年前,我還會去攔水壩走走;現在看來已全非了.

有好些東西,我當時是不了解的;現在經你一考證出來,讓我有"豁然開朗"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