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外雙溪的精華地
2020/04/19 16:02:04瀏覽3093|回應1|推薦68

從擎天崗至基隆河,外雙溪流域可以分成好幾個顯著不同的區域:一、源頭區,以坪頂古圳為代表,二、丘陵區,從聖人瀑布到至善國中,三、外雙溪精華區以故宮博物院、東吳大學為代表,四、士林鬧區、五、洲美農田區。

這裡我們介紹外雙溪精華區,就是在至善路一二段的區域。至善路起點在雙溪公園與復興橋之間,那裡是陽明山與文間山中間的開口處,從那裡開始進入到一片谷地。東吳在民國四十年代末購置或當時政府協助下,獲得這片小小的外雙溪校園,當時整片谷地都只是農田區,連故宮博物院也在民國五十年代才從霧峰遷移過來,佇立在谷地中央的中影文化城,更在後期才建立。

我在民國71年到東吳服務時,前面的至善路只是四線道,中影前方的望星橋是一座平坦的小橋,橋頭山邊的一列紅磚農舍,幾年後才被收購改建為獨棟別墅,中影對面的消防隊與有誠大樓等高樓是後來才蓋起來的。最礙眼的「至善天下」高樓蓋起來了,違背了天際線的原則,至今還是這裡許多新建樓房中最高最礙眼的。

白天與晚上,至善路八線大馬路

這區域對我們師生最為熟悉,製作了好幾個影音檔案,分享我們對這片精華地的認識。

外雙溪精華地上集

從張大千故居起,介紹外雙溪經過的衛理女中、對面的外雙溪公園、臨溪里活動中心、順益原住民博物館、原住民公園、婆婆橋與青青會館、至善園、故宮博物院、至善天下、原衛勤學校,還有順道介紹原住民公園後方的擇善居與狗殷勤步道,至德園、故宮路與自強隧道。至善園、原住民公園等處會有影音檔案專門做更詳細的介紹。

外雙溪精華地中集

從故宮路旁的中影文化城介紹起,那曾經是台灣電影藝術的重鎮,連國際大導演李安也是從這裡起家的。再來介紹中影對面的有誠大樓、消防分隊的大樓與其旁的別墅群。再過來就是望星橋,欄杆已經做了第二次的拉皮了,台北市政府真有錢啊!望星橋前後的至善路在民國七十年代初期整建為八線道的大馬路,在環東大道建成後,這裡是天母通往東區的要道,車流更繁忙了。再來,到望星橋頭的別墅群,沒有個人關係,只能在別墅前小馬路走過。別墅群過後就是一片小山城,房舍搭建在山坡上,除民居外還有寺廟慈願寺,在復興橋頭還有另外一片山坡上的房舍與宮廟。

外雙溪精華地下集

這一集從望星橋旁的臨溪路與東吳綠地的小公園起,東吳校門外這一小段臨溪路的變化恰好反映著東吳大學過去幾十年的變化。然後介紹軍營後方。走到那裡的土地廟福地宮廟,再爬上山坡上的妙侊寺,這裡倒是大門敞開迎客,不像對面山坡上的幾家宮廟。影片最後看看路口的梅林新村,這是沒落的眷村,也是時代的縮影。

梅林新村前曾經有過的人行陸橋

落寞的梅林新村

雙溪公園與大王蓮

在至善路起點處有兩座公園,雙溪公園在民國六十年代落成,中式庭院,曾是台灣電視劇與電影常用的場景,也是遊客去故宮博物院前必遊之地,當年收門票,有假山瀑布,仔細維護,後來落入凡間,從皇家花園變為社區公園,因為附近樓高了,也不可能再成為影視的場景。前任郝市長與現任的柯市長曾在公園裡種植大王蓮,招來遊客,美洲的大王蓮奇異地搭配著中式的庭院。雙溪公園水池還是水泥底,所以大王蓮只能像盆栽一樣放置在水塘底。順道介紹一下旁邊土地廟福壽宮與前面的唐詩小公園。

雙溪公園中的大王蓮

 雙溪公園與背後的樓房

輕鬆逛至善公園

雙溪公園對面的至善公園從來就是社區公園,居民來這裡晨運,打球、騎車、慢跑,喝茶聊天等。公園裡最特殊的植物是猢猻木、第倫桃、黑板樹等,靠溪邊有成排高大的榕樹,園區中央有從市中心搬遷過來吳稚暉銅像,東吳的學生多不認識。公園中央原有一個池塘,上有曲橋。公園雖然有些老舊,沒有多大的破損,兩年前重修過,銅像前的小荷花池變身了,曲橋池塘變身了,部分步道鋪上地磚,靠至善路的圍牆拆了,在望星橋這一頭,公園多了一個生態池。我們這一集影音記錄了整修前後的至善公園。

至善公園冬天裡的猢猻木林

至善公園夏日裡的猢猻木林

至善公園中的吳稚暉銅像

至善公園新增加的生態池

外雙溪這片精華地的地目屬於文教區,不過阻擋不了對土地開發有興趣的財團,所謂政府也可能隨著特定的「民意」而走,這一帶的都更計畫不知道要走向何方?

請參考

外雙溪萬里追煤

士林的血脈-福德洋圳 

士林發展的影音紀錄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onghc70&aid=132576523

 回應文章

其正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5/25 07:45
這相當完整了.它帶我從民國五十年代走到現在.作複習.有好些我以前沒見過的呢.它們和舊事物相融合,成了更輝煌的一片光景.
wonghc(wonghc70) 於 2020-06-04 09:14 回覆:
可惜,我沒有更早去記錄環境的變化!